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1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4 02:57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施嘉恩
論文名稱:
人權與警察強制執行措施競合之研究
指導教授:
朱春生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
公共事務學系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人身自由
、
合法性
、
正當性
、
公益條款
、
法律保留
、
比例原則
相關次數:
被引用:
3
點閱:485
評分:
下載:61
書目收藏:2
基本權利的基礎可說是人性尊嚴。一般而言,人類與生俱來即可享有的權利,稱之為「天賦人權」,這種權利若受到憲法上的保障,則成為基本權利。因此,自然人固有天賦的權利,被認為是先於憲法與國家而存在的,其再由憲法確保個人的生存與自由權,以維護其人性尊嚴。
就憲法上的意義來說,人性尊嚴指的是,人存在本身就是目的;而人本身也是一種社會價值,個人依其意思,在自主決定的範圍內應受到尊重。例如: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六項規定:「國家應維護婦女之人格尊嚴,保障婦女之人身安全,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兩性地位之實質平等。」大法官釋字第三七二號解釋:「維護人格尊嚴與確保人身安全,為我國憲法保障人民自由權利之基本理念。」又釋字第五六七號解釋,其解釋理由書:「思想自由保障人民內在精神活動,是人類文明之根源與言論自由之基礎,亦為憲法所欲保障最基本之人性尊嚴,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存續,具特殊重要意義?????。」及釋字第六0三號解釋:「維護人性尊嚴與尊重人格自由發展,乃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核心價值。」
但長久以來,政府卻常常藉由為維護「社會安全」、「公共利益」等名號,而採行相關之管制措施,且實行這些措施與手段時往往又不免會侵害到憲法中賦予人民之基本權,其中又以人身自由權為最。此時便會產生,當政府實施這些措施的時候,其「正當性」及「合法性」的相關問題。而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藉由公法上的原理原則,如「公益條款」、「法律保留」、「比例」等原則,來分析國家之公權力干預人民基本權利時,其間之合法性與正當性的法理依據。尤其從人身自由的角度探討,為何國家能以公領域的權力介入並干預限制人民之私領域範圍,並討論當其競合時之救濟途徑。
目錄
摘要----------------------------------------------------------------------------------------------Ⅰ
圖目錄-------------------------------------------------------------------------------------------Ⅴ
表目錄-------------------------------------------------------------------------------------------Ⅵ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範圍-----------------------------------------------------------------4
第一項 研究問題-----------------------------------------------------------------------4
第二項 研究範圍-----------------------------------------------------------------------6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7
第一項 研究架構-----------------------------------------------------------------------7
第二項 研究方法----------------------------------------------------------------------10
第二章 人權之概念-------------------------------------------------------------------------13
第一節 國家保障人權之義務----------------------------------------------------------13
第一項 權利及自由之保障----------------------------------------------------------13
第二項 立法者之任務----------------------------------------------------------------17
第二節 人權的分類----------------------------------------------------------------------20
第一項 我國憲法中人權之種類----------------------------------------------------20
第二項 法律不能限制人權----------------------------------------------------------34
第三項 人權的效力範圍-------------------------------------------------------------37
第三節 自由基本權----------------------------------------------------------------------42
第一項 自由權的形成及意義-------------------------------------------------------42
第二項 確保人權之的基本權-------------------------------------------------------44
第三章 憲法對人民基本權利的限制----------------------------------------------------55
第一節 限制基本權利之公益條款----------------------------------------------------55
第二節 基本權利之法律保留原則----------------------------------------------------60
第一項 法律保留之基礎原則-------------------------------------------------------60
第二項 法律保留之範圍-------------------------------------------------------------62
第三項 法律保留之實質內涵要件-------------------------------------------------64
第三節 基本權利之比例原則----------------------------------------------------------69
第一項 比例原則之概念-------------------------------------------------------------69
第二項 比例原則之內涵-------------------------------------------------------------71
第四節 小結-------------------------------------------------------------------------------74
第四章 警察勤務----------------------------------------------------------------------------75
第一節 司法強制執行要件-------------------------------------------------------------75
第一項 拘提----------------------------------------------------------------------------75
第二項 逮捕----------------------------------------------------------------------------82
第三項 搜索----------------------------------------------------------------------------87
第四項 扣押----------------------------------------------------------------------------93
第二節 強制執行之程序----------------------------------------------------------------96
第一項 拘提與逮捕之正當程序----------------------------------------------------96
第二項 搜索與扣押之正當程序---------------------------------------------------101
第三節 警察臨檢法制之基礎---------------------------------------------------------106
第一項 臨檢之概念與目的---------------------------------------------------------106
第二項 臨檢之程序要件------------------------------------------------------------108
第三項 臨檢之法律效果與救濟途徑---------------------------------------------111
第四項 人身自由權與臨檢活動---------------------------------------------------116
第五項 大法官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119
第五章 結論---------------------------------------------------------------------------------122
第一節 研究發現------------------------------------------------------------------------122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125
參考文獻---------------------------------------------------------------------------------------126
一、中文著作---------------------------------------------------------------------------------126
二、學位論文---------------------------------------------------------------------------------128
三、期刊雜誌---------------------------------------------------------------------------------128
四、網路資料---------------------------------------------------------------------------------130
附錄---------------------------------------------------------------------------------------------131
附錄(一)警察職權行使法---------------------------------------------------------------131
附錄(二)刑事訴訟法---------------------------------------------------------------------136
附錄(三)檢察機關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150
附錄(四)檢察機關實施搜索扣押應行注意事項-------------------------------------156
圖目錄
圖1-1 研究架構圖----------------------------------------------------------------------------9
表目錄
表2-1 人權體系總表------------------------------------------------------------------------33
表2-2 自由權總表---------------------------------------------------------------------------54
參考文獻
一、中文著作
人權諮詢委員會(2006),《人權立國》,總統府。
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李震山(2000),《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照出版社。
李震山(1999),《行政法導論》,台北,三民書局。
李震山(2007),《警察行政法論-自由與秩序之折衝》台北,元照出版社。
李英生(2000),《警察偵查犯罪程序法令實務》,台北,作者自版。
李惠宗(2002),《憲法要義》,台北,元照出版社。
李鴻禧(1995),《憲法》,月旦出版公司。
吳 庚(2007),《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
林紀東(1998),《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台北,三民書局。
林鈺雄(2003),《刑事訴訟法》,台北,作者自版。
林茂雄、林燦璋(2000),《警察百科全書(七)-刑事警察》,台北,正中書局。
周道濟(1977),《基本人權在美國》,台灣商務印書館。
周繼祥(1998),《憲法與公民教育》,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城仲模(1999),《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一)》,台北,三民書局。
城仲模(1997),《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二)》,台北,三民書局。
柯慶賢(2002),《刑事強制處分》,台北,三民書局。
許慶雄(2000),《憲法入門》,台北,元照出版社。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1999),《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出版社。
陳新民(1999),《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台北,元照出版社。
陳新民(2002),《行政法學總論》,台北,作者自版。
陳新民(2002),《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三民書局。
陳慈陽(2004),《憲法學》,台北,元照出版社。
陳慈陽(1997),《基本權核心理論之實證化及其難題》,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明傳(2000),《警察百科全書(五)-警察學與警察行政》,台北,正中書局。
陳明傳(2000),《警察百科全書(六)-行政警察》,台北,正中書局。
陳志華(1999),《中華民國憲法》,台北,三民書局。
陳淳斌(2005),《中華民國憲法精義》,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麗卿(2003),《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台北,五南出版社。
張慶勳(2005),《論文寫作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東熊、吳景芳(2001),《刑事訴訟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傅崑成(1991),《美國憲法逐條釋義》,台北,三民書局。
湯德宗(2002),《行政程序法》,台北,三民書局。
董翔飛(1999),《中國憲法與政府》,台北,三民書局。
楊敏華(1993),《中華民國憲法論》,台北,智勝出版社。
葉重新(2006),《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
劉振仁(2006),《中華民國憲法與政府》,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劉慶瑞(2000),《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台北 三民出版社。
鄭哲民(1996),《法律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蔡震榮(2004),《警察職權行使法概論》,台北,元照出版社。
蔡震榮(1999),《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台北,五南出版社。
蔡英文、張福建(2005),《自由主義》政治思想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周志宏(2006),《行政程序法實用》,台北,新學林。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高等教育出版。
薛化元、陳翠蓮、吳鯤魯、李福鐘、楊秀菁(2003),《戰後台灣人權史》,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2002),《平等、正義與社會福利論文集》,桂冠叢刊。
羅傳賢(2004),《行政程序法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二、學位論文
王正嘉(1997),〈司法警察偵查活動之法規制初探:以人權保障理念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志民(2005),〈論警察臨檢權與司法強制處分權之界限〉,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柏年(2001),〈警察臨檢法制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 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通和(2001),〈警察情報蒐集活動法律建制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期刊雜誌
王毓正(2003),〈論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對於基本權保障之理論發展〉,《月旦法學雜誌》,第98期。
朱源葆(1993),〈警察人員運用比例原則處理群眾活動之法律界線〉,《警政學報》,第22期。
李震山(2005),〈論憲政改革與基本權利保障〉,《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
李震山(2004),〈程序基本權〉,《月旦法學教室》,第19期。
吳信華(2003),〈基本權利的體系思考〉,《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
吳信華(2002),〈法治國家原則(三)-比例原則〉,《月旦法學教室-公法學篇》。
李建良(2005),〈自由、人權與市民社會-國家與社會二元論的歷史淵源與現代意義〉,《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呂炳寬(2003),〈基本權之違憲審查基準〉,《實證法學》,創刊號。
林錦村(2003),〈同意搜索〉,《法令月刊》,第50卷第12期。
城仲模(2003),〈法律保留之現代意涵〉,《月旦法學雜誌》,第98期。
施俊堯(2002),〈警察勤務與五三五號解釋〉,《警光》,第547期。
徐良維(2003),〈國家權力干預人民基本權之合法性與正當性〉,《政策研究學報》,第六期。
許育典(2003),〈基本權的本質〉,《月旦法學教室》,第14期。
陳慈陽(2003),〈論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對於基本權保障之理論發展〉,《月旦法學雜誌》,第98期。
陳愛娥(2004),〈正當法律程序與人權保障-以我國法為中心〉,《憲政時代》,第29卷3期。
許宗力(1993),〈基本權利的解釋與影響作用〉,《法與國家權力》。
楊雲驊(2003),〈憲法上正當法律程序之保障〉,《法學講座》,第24期。
蔡震榮(1992),〈基本人權之界限〉,《新知譯粹》,第8卷5期。
鄧學仁(2003),(論警察人員因犯罪偵查所生之賠償責任),《警察法學》,創刊 號。
錢永祥(2002),〈自由主義為什麼關切平等:當代的一個看法〉,《桂冠叢刊》。
蕭揚基(2001),〈基本權利的基本的認識〉,《研究與動態》。
四、網路資料
司法官大法官全球資訊網,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nw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_e.htm。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國家圖書中文期刊篇目索引影像系統,http://readopacl.ncl.edu.tw/nc13/index.jsp。
國家圖書館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國家圖書館館藏目錄查詢系統,http://lib.ncl.edu.tw/urica.html。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警察情報蒐集活動法律建制之研究-從基本權保障及實質法治主義之觀點以論
2.
警察臨檢法制之研究
3.
司法警察偵查活動之法規制初探-以人權保障理念為中心
4.
論警察臨檢權與司法強制處分權之界限
5.
人權與羈押問題競合之研究
6.
警察盤查權行使與人權保障問題之研究
7.
論國防機密事務之行政調查
8.
從公法上職務關係論考績丙等條件之法制化
9.
兒童及少年人身自由之保障-以國家介入保護及司法審查現況為中心
10.
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合憲爭議之研究
11.
我國憲法上比例原則應用之研究---以刑事制裁對人身自由之限制為中心
12.
陸海空軍懲罰法及其施行細則合憲性之探討
13.
由憲政主義析論我國六次修憲之憲政選擇
14.
蔣中正政治思想之研究-以正統及憲政主義為中心的論述
15.
自憲法保障財產權之觀點論課徵山坡地開發利用回饋金之合法性
1.
朱源葆(1993),〈警察人員運用比例原則處理群眾活動之法律界線〉,《警政學報》,第22期。
2.
朱源葆(1993),〈警察人員運用比例原則處理群眾活動之法律界線〉,《警政學報》,第22期。
3.
李震山(2005),〈論憲政改革與基本權利保障〉,《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
4.
李震山(2005),〈論憲政改革與基本權利保障〉,《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
5.
李震山(2004),〈程序基本權〉,《月旦法學教室》,第19期。
6.
李震山(2004),〈程序基本權〉,《月旦法學教室》,第19期。
7.
吳信華(2003),〈基本權利的體系思考〉,《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
8.
吳信華(2003),〈基本權利的體系思考〉,《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
9.
林錦村(2003),〈同意搜索〉,《法令月刊》,第50卷第12期。
10.
林錦村(2003),〈同意搜索〉,《法令月刊》,第50卷第12期。
11.
城仲模(2003),〈法律保留之現代意涵〉,《月旦法學雜誌》,第98期。
12.
城仲模(2003),〈法律保留之現代意涵〉,《月旦法學雜誌》,第98期。
13.
施俊堯(2002),〈警察勤務與五三五號解釋〉,《警光》,第547期。
14.
施俊堯(2002),〈警察勤務與五三五號解釋〉,《警光》,第547期。
15.
徐良維(2003),〈國家權力干預人民基本權之合法性與正當性〉,《政策研究學報》,第六期。
1.
警察臨檢之法制規範探討—兼論人權保障議題
2.
我國警察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3.
大陸漁工僱用問題對我國治安及漁業影響之研究
4.
校長對校園風險管理的認知與策略之探討
5.
台灣兒童繪本主題研究──以1988∼2007年繪本為例
6.
警察臨檢與基本人權保障之研究
7.
清代皇族俸祿制度研究
8.
險中求生之抉擇:警察強制力應變模型之研究
9.
從使用案例模型產生物件限制語言和類別圖的方法
10.
國小之市場區隔與其家長選校決策之研究
11.
軍中矯治機構輔訓教育變遷歷程-以陸軍明德訓練班為例
12.
論漢譯《究竟一乘寶性論》的文本與思想特色
13.
論警察臨檢權與司法強制處分權之界限
14.
我國警察職權行使法之研究-以第28條之人身自由干預措施之界限為中心
15.
警察強制措施之合法性研究-以現行犯之逮捕為中心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