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授外國學生學習日文的動詞之際, 以學校文法教授的情況下, 往往會發生種種的問題. 筆者認為, 在教授外國人學習日文時, 不應該使用學校文法, 對於日文教育而言, 不可或缺的是更容易了解的指導方法. 尤其是在教授動詞的活用之際, 學習者必須先記住動詞的活用, 時時記得, 思考活用方式. 然而過於複雜的活用變化, 以及盡是例外的部分, 繁多的活用種類, 使得學習者對於日文的興趣日漸薄弱, 甚至許多人因而就此放棄學習日文. 本文試提出論點, 以做為日文教育上的動詞教學方式之一. 例如動詞的 “書く” 一詞, 本文將語幹視為 “kak” , 而非 “書” . 對於學校文法難以區分的語幹及語尾認定之問題, 以此種觀點來解釋動詞的活用後, 將可以使之明確化. 筆者認為, 和利用學校文法來學習日文相較之下, 在日文教育的場合裡, 以羅馬拼音 (音素) 標示的方式, 被認為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對於學習者而言, 羅馬拼音的方式也遠比假名標記更容易理解. 本文將聚焦於動詞之活用解釋上, 尤其將參考清瀬義三郎則府所提倡的衍生文法 (派生文法) 觀點, 並將學校文法中的動詞語形變化, 改使用羅馬拼音標示予以整理, 同時並為了將之活用在日文教育上, 而研究了該採取何種方法, 方能更容易了解, 使學習者理解. 本文全部由五章構成. 第一章為研究動機與研究範圍; 第二章則是對於學校文法, 尤其是動詞予以批判, 以及研究台灣之大學的動詞活用. 第三章是針對先行研究迄今如何以羅馬拼音掌握動詞之活用, 以及陳述其問題點; 第四章則是陳述使用假名以指導動詞活用之指導方式, 並研究以羅馬拼音的方式, 該如何掌握動詞活用之變化, 以更清晰明瞭地指導學習者. 第四章則是最後歸結本文的內容, 提出活用表; 第五章為陳述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