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方檔案、報告書與出版品
1.中研院近史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一)》,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92年。
2.中研院近史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二)》,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92年。
3.中研院近史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三)》,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93年。
4.中研院近史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四)》,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93年。
5.中研院近史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五)》,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97年。
6.中研院近史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六)》,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97年。
7.文訊雜誌社編,《光復後臺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增訂本)》,臺北:行政院文建會,1995年,第2版。
8.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處編輯室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第1卷‧第1期~第2卷‧第10期、1946年春字第1~20期、1946年夏字第1~52期、1946年秋字第1~78期、1946年冬字第1~76期、1947年春字第1~59期、1947年夏字第1~39期,臺北市: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處編輯室,1945年12月1日~1947年5月15日。
9.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編印,《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報告》,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年。
10.臺灣省參議會秘書處編印,《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二次大會特輯
》,臺北:臺灣省參議會秘書處,1946年。
11.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編,《臺灣一年來之宣傳》,新臺灣建設叢書20,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年。
12.臺灣省接收委員會日產處理委員會,《臺灣省接收委員會日產處理委員會結束總報告》,臺北:臺灣省日產處理委員會,1947年。
13.臺北市政府日產清理室編,《臺北市日產處理概況》,臺北:臺北市政府日產清理室,1948年。
14.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週年工作概況報告書》,臺北: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1946年。
15.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年。
16.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二二八事件文獻續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
17.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二二八事件文獻補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二、專書
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上、下冊),檔案出版社,1991年。
2.王石番,《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臺北:幼獅,1992年。
3.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
4.丘念臺,《嶺海微飆》,臺北:中華日報社,1962年。
5.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市:正中書局,1992年。
6.李筱峰,《臺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3年。
7.李筱峰,《二二八消失的臺灣菁英》,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0年。
8.李筱峰,《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9.李茂政,《當代新聞學》,臺北:正中書局,1978年。
10.何鳳嬌編,《政府接收臺灣史料彙編》(上、下冊),新店:國史館,1990年。
11.吳濁流著、鍾肇政譯:《臺灣連翹》,臺北,草根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12.吳濁流,《無花果》,臺北: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13.林德龍輯註,《二二八官方機密史料》,臺北市:自立晚報,1992年。
14.林大樁編著,《新聞評論學》,臺北:陽明出版社,1958年。
15.邵玉銘,《中美關係研究論文集》,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7年。
16.美國國務院編,《美國與中國之關係》(中譯本),臺北:文海出版社,1982年。
17.侯坤宏編,《國史館藏二二八檔案史料》(上、中、下冊),新店:國史館,1997年。
18.張炎憲、胡慧玲、黎澄貴採訪紀錄,《臺北都會二二八》,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6年。
19.章子惠,《臺灣時人誌》,臺北:國光出版社,1947年。
20.Kerr, George H., Formosa betrayed, New York:Da Capo Press, 1976, c1965.
21.陳芳明編,《臺灣戰後史資料選─二二八事件專輯》,臺北: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1991年。
22.陳興唐主編,吳克泰、周青解說,《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上卷),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年。
23.陳翠蓮,《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5年。
24.陳國祥、祝萍合著,《臺灣報業演進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1987年。
25.曾虛白,《民意原理》,臺北:臺北市新聞記者公會,1974年。
26.曾虛白,《中國新聞史》,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1981年。
27.蔣永敬、李雲漢、許師慎編,《楊亮功先生年譜》,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
28.趙君豪,《中國近代報業》,臺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
29.黎安友,《中國的民主》,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
30.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臺灣人士鑑》,臺北,1934年。
31.鄭梓,《戰後台灣的接收與重建──臺灣現代史研究論集》,臺北,新化圖書公司,1994年。
32.鄧孔昭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年。
33.鮑紹霖編著,《「臺獨」幕後─美國人的倡議與政策》,臺北:海峽評論出版社,1993年。
34.賴澤涵等,《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
35.賴澤涵主編,《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年。
36.賴澤涵、馬若孟、魏萼著,《悲劇性的開端─臺灣二二八事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年。
三、報紙
《民報》,1945年10月~ 1947年2月。
《臺灣新生報》,1945年10月 ~ 1949年3月。
《人民導報》,1946年1月~ 1947年2月。
《大明報》,1946年 7月~ 1946年12月。
《東台日報》,1946年 7月~ 1946年12月。
《興臺新報》,1946年 7月~ 1946年12月。
四、期刊
1.丁果著,陳俐甫、夏榮和譯,〈臺灣「二‧二八」事件之一考察─以陳儀與臺灣行政長官公署為中心〉,《臺灣風物》第41卷第1期, 1991年。2.何義麟,〈戰後初期臺灣報紙之保存現況與史料價值〉,《臺灣史料研究》,第八號,1996年8月。3.吳文星,〈二二八事件--國民政府的因應與對策〉,《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學術討論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2年。
4.李筱峰,〈從民報看戰後初期臺灣的政經社會〉,《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臺北:玉山社出版事實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0月。
5.林茂生,〈臺灣新民報創刊十週年賀詞〉,《臺灣新民報》322號,1930年7 月。
6.林茂生,〈祝詞〉,《前鋒》第一期,1945年10 月。7.林宗義,〈林茂生與二二八〉,載於陳芳明編《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89年7月。
8.林宗義,〈我的父親林茂生〉,收錄於胡慧玲,《島嶼愛戀》,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0月。
9.沈雲龍:〈陳儀的為人、為政及治台班底〉,《傳記文學》,第45卷第2期。
10.高維民口述,〈臺灣光復初時的軍紀〉,《中華雜誌》第25卷第283期,1987年。
11.梁辛仁,〈我們對不起臺灣〉,《新聞天地》,第22期,1947年4月。
12.陳芳明,〈二二八前夜臺灣的改革要求--以《民報》社論為中心〉,收錄於陳芳明,《鞭傷之島》,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9年。13.黃秀政,〈「臺灣青年」與近代臺灣民族運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13期,1985年。
14.葉明勳:〈光復以來的臺灣報業〉,《中央日報》,1957年3月12日,第4版。
15.葉榮鐘著,李南衡編,《臺灣人物群像》,臺北:帕米爾書店,1985年8月。
16. 張公權遺著、姚崧齡譯,〈臺灣光復初期與大陸之經濟關係〉,《傳記文學》,第37卷第6期, 1980年。
17.童清峯,〈他在火災發生前解散了消防隊─陳儀的生活概述及他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新新聞》週刊,1992年3月。
18.楊亮功,〈二二八事變奉命查辦之經過〉,載於蔣永敬等編《楊亮功先生年譜》,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10月。
19.廖仁義,〈歷史裂痕下受辱的靈魂─紀念臺灣思想家林茂生博士百歲冥誕〉,《自立晚報》副刊,1987年10月30日、31日。
20.廖風德,〈臺灣光復與媒體接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12期,1995年5月。21.臺銀季刊調查室編,〈長官公署時期之臺灣經濟〉,《臺灣銀行季刊》,第1卷第12期,1947年。
22.鄭梓,〈國民政府對於「收復臺灣」之設計─臺灣接管計劃之草擬、爭議與定案〉,《東海歷史學報》,第9期,1988年。
23.鄭梓,〈戰後臺灣行政體系的接收與重建─以行政長官公署為中心之分析〉,《思與言》,第 29卷第4期,1991年。24.錢安慶,〈青山碧海共長存─紀念台灣思想家林茂生〉,《亞洲人》,第2卷第1期,1983年。
25.顏伯勤、余紹逖,〈報紙發行量〉,《新聞鏡》,第397期,1996年6月。
五、論文
1.朱瑞月,《申報反映下的上海社會變遷(1895~192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洪桂己〈臺灣報業史研究〉,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57年。2.何義麟,《臺灣人の政治社會と二‧二八事件--脫殖民地化と國民統合の葛藤
》,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國際社會科學專攻(國際關係論コ一ス)
博士論文,1998年8月。
3.吳純嘉,《人民導報研究(1946~1947)─兼論其反映出的戰後初期台灣政治、經濟
與社會文化變遷》,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4.呂婉如,《《公論報》與戰後初期臺灣民主憲政之發展(1947~1961)》,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5.倪心正,《政治控制與新聞媒體之關係─上海《申報》社論研究(1931~1949)》,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6.楊翠,《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之研究: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私立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7.楊淑梅,《光復初期臺灣的社會精英(1945-194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