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0 19: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邱偉欣
論文名稱:台文創作的語料分析 - 以教育部閩客語文學獎(2008 -2015)台語小說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Corpus Analysis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 A Case Study of Taiwanese Novels Selected from Min-Hakka Literary Award Sponsor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08 - 2015)
指導教授:劉正元劉正元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何信翰王本瑛劉正元
口試日期:2017-01-1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台灣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5
中文關鍵詞:台語台文語法漢羅濫語料分析
外文關鍵詞:Taiwanesewritten TaiwanesesyntaxHàn-Lô mixed systemcorpus analys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67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台語的書寫歷史至今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而台文經過不同政權下的語言政策壓迫,書寫工具也由白話字、漢字、到現今主流的漢羅濫寫,現今的台文到底有哪些特色呢?本論文收集教育部閩客語文學獎的50篇得獎台語小說作為語料,採用人工的方式為它們進行質性的、題材上的分類,並採用電腦輔助語料分析的方法為它們進行量化的、用字、語法、統計上的分析,希冀透過對這些具有官方得獎的代表性台語小說的研究找出現代台文的特徵。研究結果顯示現代台文有三大特徵:漢羅濫是它們的書寫工具、創作主題多元不受限、台語語法有一定比例的錯誤,顯示台語在長期受壓迫之後的語言變遷趨向。本論文的主要貢獻是較大範圍地利用語料分析的方法使讀者可以從中了解現代台文在題材、用字、語法上的特徵,而不受限於過去針對個別台文作家的作品研究造成的限制而忽略台文變遷的整體趨勢。
The history of written Taiwanese was more than hundred years. Writing systems of written Taiwanese has changed from Pe̍h-ōe-jī, Chinese characters to the Hàn-Lô mixed system, and written Taiwanese was always oppressed by different governments and their language policies during the history. Written Taiwanese is now revitalized but it seems to be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Thus, what are major features of modern written Taiwanese? To answer the question depicted above, awarded Taiwanese novels were selected from Min-Hakka Literary Award sponsor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orpus analysis was performed. Results showed there are three major features of modern written Taiwanese: 1, they all use the Hàn-Lô mixed system as the tool for writing; 2, subjects of modern written Taiwanese are abundant and multiple; 3, many of these novels showed syntax errors, which may reflect the consequences after the long time oppression of Taiwanese.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thesis is to adopt corpus analysis to a large number of Taiwanese novels, so that we can realize subjects, words and syntax features of modern written Taiwanese. The 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is not limited to studies of work of only a few Taiwanese writers, but is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trends of changes of written Taiwanese.
Tiah-iàu i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問題意識 1
1.1 台語文學簡史 1
1.2 台語書寫及台語文學的現代化議題 6
第二節 名詞界定、研究方法與範圍 13
2.1 台語、羅馬字、漢羅濫、台文、華語、台語在來詞 13
2.1.1 台語 13
2.1.2 羅馬字:白話字、臺羅 17
2.1.3 漢羅濫 19
2.1.4 台文 20
2.1.5 華語 20
2.1.6 台語在來詞 21
2.2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22
第三節 章節安排 25
第二章 台文及語料分析相關重要文獻回顧 26
第一節 台文與台語小說及其相關研究 26
1.1 台文及台語小說史 26
1.2 日治時期台語小說重要作家 32
1.3 當代台語小說作家 34
第二節 語料分析 37
第三節 小結 40
第三章 教育部文學獎台語小說作品評析 41
第一節 教育部台語文學獎(2008 - 2015)概況 41
第二節 不同組別的台語小說題材 51
第三節 不同組別的題材選擇與特點 56
第四節 小結 63
第四章 教育部文學獎台語小說的用字與語法分析 65
第一節 台文用字的選擇 65
1.1 台語合音詞素的使用 65
1.2 台語中的非漢語外語或外來語詞素 67
1.3 教育部推薦漢字的疑難 79
第二節 華語借詞在台文中的使用與取代率 82
第三節 台語語法的檢測 89
3.1 台語語法檢測的標準 89
3.2 不同組別的台語語法表現 94
第四節 小結 97
第五章 結論 98
第一節 不同組別展現不同的台文風貌 98
第二節 漢羅濫作為台文的主要書寫工具 101
第三節 台文做為台語復振的墊腳石 106
第四節 總結:現代台文的樣貌與未來展望 109
參考資料 113
(一)專書 113
(二)期刊論文 114
(三)碩、博士論文 115
(四)會議論文 117
(五)其他 117
附錄一 python腳本 118
1-1 華語詞計算 chinesewords.py 118
1-2 取代率計算 replacement.py 121
1-3 語法檢測 123
1-3-1 cf.py 123
1-3-2 runanaly.py 123
1-3-3 gramcheck.py 124
附錄二 小說中的華語外來詞詞素 125
附錄三 小說中的「tio̍h/著」病句列表 165
附錄四 小說中的「liáu/了」病句列表 180
附錄五 白話字與臺羅拼寫差異對照 185

表目錄
表1-1 1990年代至今,發行的主要台文雜誌 9
表3-1 2008 - 2015教育部「臺灣閩客語文學獎」台語小說得獎(含佳作)作者及作品列表 42
表3-2 教育部「臺灣閩客語文學獎」得獎作家分組與作品分類 51
表3-3 各種小說類別在各組所佔百分比 56
表4-1 教育部「臺灣閩客語文學獎」得獎小說中的台語合音詞詞素 66
表4-2 教育部「臺灣閩客語文學獎」得獎小說中以羅馬字拼寫的外來語/外語詞素 68
表4-3 各組台文作品中外來語/外語詞素使用數目檢測 76
表4-4 各組小說中以漢字書寫的外來語或外語詞素 78
表4-5 各組小說中電腦打字無法正確顯示的教育部推薦漢字 81
表4-6 各組得獎小說華語借詞使用率進行K-S檢測結果 83
表4-7 各組小說中重複出現在各篇小說中的華語借詞 85
表4-8 各組小說中華語借詞取代率的K-S檢測結果 88
表4-9 小說中的「tio̍h/著」病句(部分) 91
表4-10 小說中的「liáu/了」病句(部分) 93
表4-11 小說中賓語應前置卻未前置的病句(部分) 93
表4-12 小說中「tio̍h/著」與「liáu/了」的平均錯誤率 94
表4-13 各組「tio̍h/著」與「liáu/了」錯誤率分佈K-S檢測結果 96

圖目錄
圖1-1 王育德在《台灣青年》上發表的〈台灣語講座〉第一回 7
圖1-2 台灣教會公報於1991年的第2064期增加台文的專頁 10
圖1-3 研究方法與步驟 22
圖1-4 盒狀圖示意 24
圖4-1 台文漢字與其Unicode編碼 80
圖4-2 各組得獎小說中「tio̍h/著」各組錯誤率分佈的盒狀圖 95
圖4-3 各組得獎小說中「liáu/了」各組錯誤率分佈的盒狀圖 95
圖5-1 〈林獻堂與梁啟超〉 103
圖5-2 教會公報文章中白話字旁加註漢字 105
圖5-3 《內外科看護學》第119頁 106
(一)專書
Crawley M.J., 2007,The R book. West Sussex, USA: Wiely.
Fromkin V, Rodman R and Hyams N., 2011,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9th Edition. Boston, USA: Wadsworth Cengage Learning.
Giddens A., 2012. Capitalism & Modern social theory. New York,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ones S., 2006, Antonio Gramsci. New York, USA: Routledge.
Le C.T., 2003, Introductory biostatistics. New Jersy, USA: Wiley.
Morrison K., 2006. Merx Durkheim Weber: formations of modern social thought. Nwe York, USA: SAGE Publications Ltd.
Pereltsvaig A., 2012, Languages of the World: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sner B., 1995, Fundamentals of biostatistics. Belmont, CA, USA: Duxbury Press.
Scott J.C., 1985, Weapons of the Weak: Everyday Forms of Peasant Resistance. New Haven, USA: Yale University Press.
中島利郎編,2003,《一九三〇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市,春暉。
王育德著,2000,黃國彥監譯,《臺灣話講座》,台北市:前衛。
王育德著,陳恆嘉譯,黃國彥監譯,2002,《台灣語常用詞彙》,台北市:前衛。
方耀乾,2012,《台語文學史暨書目彙編》,高雄市:台灣文薈。
佛斯特著,李文斌譯,1985,《小說面面觀》,台北市:志文。
李勤岸,2007,《台灣羅馬字拼音圖解》,台南市:開朗雜誌。
張春凰,江永進,沈冬青,2001,《台語文學概論》,台北市:前衛。
張裕宏,2002,《白話字基本論:台語文對應&相關的議題淺說》,台北部:文鶴。
教育部,2007,《臺灣閩南語拼音方案使用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楊允言,2014,《台語文語料處理kah線頂資源研究》,台南市:亞細亞國際傳播。
楊允言,張學謙,呂美親,2008,《台語文運動訪談暨史料彙編》,新北市,國史館。
張裕宏,2009,《TJ台語白話小詞典》,台南市:亞細亞國際傳播。
施俊州,2012,《臺語文學導論》,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
陳翠蓮,2008。《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〇~一九五〇》,台北市:遠流。
葉石濤,2010,《台灣文學史綱(日譯註解版)》,高雄市:春暉。
鄭良偉,1987,《從國語看台語的發音》,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廖瑞銘,2013,《舌尖與筆尖——台灣母語文學的發展》,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
蕭阿勤,2012,《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台北市:聯經。
賴永祥,1990,《教會史話》第一輯,台南市:台灣教會公報社。
鍾榮富,2011,《當代語言學概論》,台北市:五南。
(二)期刊論文
Biber, D., 2011, Corpus linguistics and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Scientific Study of Literature, 1:1, 15–23.
市川春樹,2013,〈日治最初期台灣福佬話教材編纂之相關考察: 日本人對台灣福佬話的認知與概念〉,《台灣學誌》頁29-58。
李勤岸,2008,The Lexical Influence of Colonial Language Policies on Taiwanese Novel-Writing, 1924-1998: A Computer-Assisted Corpus Analysis,《師大學報》, 53(1),65-81。
李勤岸,2011,〈語言學家 ê 政治實踐- 王育德 ê 台語語言學 kap 台灣建國論〉,《台灣國際研究季刊》,7:4,1-24。
李力庸,2009,〈日本帝國殖民地的戰時糧食統制體制: 臺灣與朝鮮的比較研究(1937-1945)〉,《臺灣史研究》,16:2,頁63-104。
何萬順,2009,〈語言與族群認同: 從台灣外省族群的母語與台灣華語談起〉,《LANGUAGE AND LINGUISTICS》,10:2,375-419。
何信翰,2013,〈陳明仁《拋荒的故事》中的世界文學傳統〉,《臺東大學人文學報》,3 :1,1-22。
邱偉欣,2013, Vulnerable Mother Tongues in Taiwa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rospects. 《台語研究》, 5(2), 54 - 75。
張學謙, 2013,〈台灣語言政策變遷分析:語言人權的觀點〉,《臺東大學人文學報》 ,3:1,45-82。
許雅惠, 2009,〈語言政策與台灣社會〉,網路社會學通訊 ,77 ,網址: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7/77-15.htm
柳書琴,2012,〈《台灣新民報》向右轉:賴慶與新民報日刊初期摩登化的文藝欄〉,《台灣文學研究集刊》,12,1-39。
陳淑娟,2004,〈 關廟方言 “出” 歸 ‘時’ 特點的地理分佈及歷史形成-語言接觸的角度。〉,《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語文學報》, 11, 111–129。
陳麗君,2004,〈台湾閩南語における日本語からの借用語〉,《南台応用日語学報》,4,73-90。
陳怡君,2010,〈台語白話字「長篇」小說新面貌 ──論鄭溪泮《Tshut-sí-suàⁿ》〉《海翁台語文教學季刊》, 9,110-115。
臧汀生,2011,〈台灣歌仔冊擬音「便宜字」書寫現象的類型〉,《彰化師大國文學誌》,22,163 - 210。
臧汀生,2011,〈台灣歌仔冊的本土化現象〉,《台灣學誌》,頁1-33。
廖瑞銘,2011,〈Ùi《出死線》論台語文學 ê 宗教向度〉,《台語研究》, 3(1),20-39。
鄭良偉,2016,〈《台文通訊》ê歷史——1991年到1999年〉,《臺江臺語文學》,19,頁14-15。
蕭阿勤,2012,〈追求國族:1980年代台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思想》,22,頁85 - 110。
(三)碩、博士論文
王一如,2013,〈陳明仁短篇小說ê語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李勤岸,2003,Taiwanese Lexical Change and Variation,博士論文,美國夏威夷大學東亞語言文明學系,台南市,真平。
邱藍萍,2008,〈賴仁聲兩個時代台語小說中的借詞比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呂美親,2007,〈日本時代台語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林俊樑,2015,〈陳雷台語短篇小說研究〉,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
黃文達,2010,〈當代(1986-2008)台語小說kap內底的台灣意識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黃佳惠,2000,〈白話字資料中的台灣文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
張安琪 ,2006,〈日治時期台灣白話漢文的形成與發展〉,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斯顯,2005,〈陳明仁台語小說中 ê 台灣人形象 kap 價值觀研究〉,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蔡詠淯,2015,〈台語「V-tio̍h」結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馮思蓉,2014,〈臺灣閩南語前置賓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湯璧綺,2008,〈台語中的日語-以日語學習者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陳瑤玲,2005,〈陳雷作品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灣文學研究所。
陳慧蓮,2012,〈台語文語料中各文類間語詞差異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台灣語文教師碩士班。
陳慕真,2015,〈白話字的起源與在台灣的發展〉,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鄭雅怡,2008,〈陳雷台語作品 ê 去殖民精神 --用《鄉史補記》做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蔡秀俐,2009,〈羅馬字tī台語文漢羅文本中ê使用分析—以台語文語料庫為基礎〉,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台灣語文教師碩士班。
謝昌運,2008,〈台語加強詞的研究:語料庫語言學的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
(四)會議論文
丁鳳珍,2007,〈為beh óa近土地kap鄉親poa̍h感情:台灣日治時期漢字小說中ê台語書寫探討〉《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19-1 - 19-31。
呂美親,2014,〈訓讀、模仿、創造 -「台灣白話文」:論日本時代台灣近代文體的形成與樣貌〉,《賴和.台灣魂的迴盪— 2014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55 - 頁420。
黃錦樹,2003,〈幽靈的文字﹕新中文方案,方言土語與國族想像〉,重建想像共同體﹕國家、族群、敘述」國際研討會。
楊允言、張學謙,1999,〈台灣福佬話非漢字拼音符號的回顧與分析〉,《第一屆台灣母語文化重生與再建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蘇國賢,喻維欣, 2004,〈台灣族群不平等的再探索〉,台灣社會學年會。
廖瑞銘,2007,〈台語小說nih ê都市人氣口---論陳明仁《路樹下ê tȱ-peh-á》ê都市書寫〉,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
(五)其他
甘為霖字典線上版:http://taigi.fhl.net/dick/
台日大辭典線上版:http://taigi.fhl.net/dict/
白話字文獻館:http://pojbh.lib.ntnu.edu.tw/script/artical-default.htm
台語文記憶:http://210.240.194.97/memory/tgb/MoWT.asp
台語文語詞檢索系統:http://ip194097.ntcu.edu.tw/TG/concordance/form.asp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字詞頻統計:http://wordfreq-tm.moe.edu.tw/thau-iah.php?gigian=ha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default.jsp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