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1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4 05:31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江玉盈
研究生(外文):
JIANG,YU-YING
論文名稱:
當代對孔子教育思想實踐之研究~以南投縣私立弘明實驗高中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f Fulfilling Confucious Education Thought in Modern Society- In case of Hung Ming High School in Nantou County
指導教授:
藍麗春
指導教授(外文):
LAN,LI-CHUN
口試委員:
林文欽
、
田博元
、
藍麗春
口試委員(外文):
LIN,WEN-CHIN
、
TIAN, BO-YUAN
、
LAN,LI-CHUN
口試日期:
2016-06-29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嘉南藥理大學
系所名稱:
儒學研究所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4
中文關鍵詞:
孔子
、
教育思想
、
品德教育
、
學習之道
、
弘明高中
外文關鍵詞:
Confucius
、
education thought
、
moral education
、
learning method
、
Hung Ming High School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
點閱:1139
評分:
下載:35
書目收藏:0
建立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涵養社會善良風氣,是當代教育努力的重點,而南投縣私立弘明實驗高級中學重視品德教育,係依據孔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學習之道立為校訓,規劃相關課程用以落實孔子教育思想,以達全人教育目標,本論文即根據弘明高中之教育內涵,探究當代教育對孔子教育思想的實踐模式。
本論文藉由歷史文獻探討孔子教育思想之內涵,梳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與師友之道的意涵,同時探究孔子教導弟子進德修業的學習之道,作為筆者研究弘明辦學方針的依據。其次依據基礎質性研究,以問題訪談、檔案整理分析、實地參觀的方式,論述弘明高中以孔子治學之道建構「希聖希賢,深信因果、敦倫盡分、學行利他」之弘明精神,具體呈現孔子教育思想在當代教育之實踐方式與歷程。
本論文根據弘明高中以孔子教育思想為核心之實踐研究,結論有三:
一、弘明高中立學方針依循孔子之道,落實孔子教育理念實踐全人教育。
二、弘明高中依循孔子學習之道,以禮樂教化培育謙謙君子。
三、弘明高中精神體現儒家教化,力行學行利他,養成服務利他品德。
Establishing students’ correct moral thought and cultivating a beneficent social atmosphere are emphasized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Therefore, Hung Ming high school values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takes Confucius philosophy - "Let the will be set on the path of duty, let every attainment in what is good be firmly grasped, let perfect virtue be accorded with, and let relaxation and enjoyment be found in the polite arts." as school motto and designs relevant curriculums to fulfill Confucius Education ideas and holistic education.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investigate Hung Ming high school’ running principles with Confucius’ educational thoughts such as “individual tailored teaching without rank and race”, “principle of being teacher and friends ” and “learning principle of what Confucius teaches their students ”by historical literature. Second, based on the basi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rough the method of question interviewing, file sorting analysis and field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states Hung Ming high school implements the Confucius thought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with Confucius learning philosophy –being virtuous, believing karma being responsible and to benefit others.
Based on taking Confucius thought as the core in Hung Ming high school, there are three conclusions in this practical study. First, Hung Ming high school implements the holistic education of Confucius education philosophy as school founding principle. Second, Hung Ming high school cultivates students with rites and music education of Confucius. Third, Hung Ming high school embodies the spirit of Confucianism, altruism and moral character of serving other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
第四節 文獻探討 5
第二章 孔子教育思想 13
第一節 有教無類 13
一、有教無類意涵 13
二、有教無類今解 15
三、孔門有教無類弟子 17
第二節 因材施教 24
一、聽言觀行以教 24
二、上智下愚不棄 26
三、權變調和之道 29
第三節 師友之道 33
一、為師之道 34
二、友道 42
第三章 孔子學習之道 47
第一節 志於道 47
一、「志於道」於邦國 50
二、「志於道」於個人 52
第二節 據於德 55
一、明德顯道 56
二、以德修身 58
三、為政以德 62
第三節 依於仁 65
一、仁的內涵 65
二、忠恕之道 68
三、復禮歸仁 70
第四節 游於藝 73
一、六藝內涵 73
二、游於藝精神 76
三、游於藝之教化 78
第四章 孔子教育思想的落實 85
第一節 台灣實驗教育 85
一、另類教育緣起 85
二、台灣實驗中學概述 86
第二節 南投縣私立弘明實驗高中 97
一、弘明印象 97
二、弘明創校緣起 98
三、弘明教育理念 99
三、弘明教育目標 101
第五章 弘明實踐孔教之道 103
第一節 以希聖希賢實踐志於道 103
一、品德教育 104
二、德行楷模 108
第二節 以深信因果實踐據於德 111
一、明明德以崇德辨惑 113
二、切磋琢磨的師友之道 116
三、吾日三省吾身的改過之道 117
第三節 以敦倫盡分實踐依於仁 119
一、推行孔子孝道 120
二、尊師重道與傳承 125
三、以禮學仁,恭儉莊敬 128
第四節 以學行利他實踐游於藝 132
一、自立 133
二、儒家利他思想實踐 137
第六章 結論 143
參考文獻 149
一、古籍:(依時代順序排列)
(漢)鄭玄注《周禮‧地官司徒》(北京 :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2010)
(漢)鄭玄注《周禮‧春官宗伯》(北京 :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2010)
(漢)鄭玄注《周禮‧地官司徒》(北京 :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2010)
(漢)蔡邕《獨斷二卷》臺北:台灣商務印書印行,四部叢刊廣編,第25冊
(漢)鄭玄《白虎通.五經》,臺北:景印文淵四庫全書,1983,第850冊
(漢)班固撰,唐顏真卿注,李萬健、羅瑛輯《歷代史志書目叢刊.前漢書藝文志》,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7
(漢) 孔安國傳,(唐) 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尚書正義》(臺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9
(漢) 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禮記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10
(魏) 何晏等注,(宋) 邢昺疏,李學勤主編《論語注疏》,臺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11
(漢)司馬遷撰,瀧川龜太郎編著《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宏業書局有限公司,1990.10
(魏) 王弼注,(唐) 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周易正義》,臺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9
(晉)范甯集解,(唐)楊士勛疏,李學勤主編《春秋穀梁傳注疏》,臺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11
(南朝) 皇侃《論語集解義疏》,臺北:廣文書局,1991.9
(南朝)范曄《後漢書》,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5.3
(宋)司馬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資治通鑑注》,臺北:世界書局,1993.9
(宋)程頤《二程文集‧伊川文集》,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7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2011.2
(宋)朱熹《論語精義》(臺北:中文出版社,1729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臺北:文津出版社,1986.12
(明)高拱《問辨論》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清)劉寶楠、劉恭冕《論語正義》,臺北: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5.3
(清)王夫之《禮記章句四十九卷》,臺北市 : 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8.7
(清)王夫之《禮記章句四十九卷》(臺北市 : 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8.7)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事業,1974.12)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天工書局,1989)
(清)陳澧《東塾讀書記》(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7.6)
二、現代專書(按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王大千《論語甚解》(臺南:和裕出版社,2013.11)
毛子水《論語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1.11)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編著《論語義理疏解》(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台灣分會,1982)
日本竹添光鴻《左傳.左傳會箋》,臺北:天工書局,1988.9
中國叢書編輯委員會《中國文學欣賞全集‧詩篇‧卷一詩經》(臺北:莊嚴出版社,1981.1)
牟宗三等著《中國文化的危機與展望—文化傳統的重建》(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2. 1)
匡亞明《孔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12)
李炳南《論語講要》(臺中:台中市佛教蓮社,2013)
李雄揮《孔子的教育哲學》(臺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11)
李崇建,甘耀明《沒有圍牆的學校:體制外的學習天空》(臺北: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3)
邱燮友等著《國學常識》(臺北市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9)
林安梧編著《論語: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學》(臺北:文海基金會出版,1995)
曾昭旭《讓孔子教我們愛》(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4.12)
岡本光生著,劉錦秀譯《論語的智慧圖解》(臺北:南周出版,2005.8)
邱鎮京《論語思想體系》(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2)
姚式川《論語體認》(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11)
南懷瑾《論語別裁》(臺北: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12)
孫振聲編著《白話易經》(臺北:星光出版社,1981.9)
唐宗浩等編著《另類教育在台灣》(臺北:唐山出版社,2006.5)
夏傳才《十三經概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6.6)
孫振聲編著《白話易經》(臺北:星光出版社,1981.9)
陳清枝《適性教育在人文》(臺北: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4.10)
陳伯璋‧盧美貴翻譯《尼爾與夏山學校》(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10)
陳清枝《森林裡的實驗學校》(臺北:生命潛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3)
陳奇猷《韓非子集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9)
康義勇《論語釋義》(高雄:麗文文化,1993)
陳立夫《陳立夫先生孔孟學說論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0.9)
陳立夫《四書道貫》(臺北:世界書局1993.5)
陳子展《詩經‧詩經直解》(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四書教學研討會編《儒學與人生-《四書》解讀與教學設計》(臺北:三民書局,1993.10)
曾昭旭《論語的人格世界》(臺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1987.10)
傅佩榮主編《孔子辭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10)
傅佩榮《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臺北:天下遠見,2008.12)
蔣貴麟主編《康南海先生遺著彙刊》(臺北:宏業書局,1976.8)
錢穆《孔子傳》(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
錢穆《論語新解》(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4)
錢穆《孔子與論語》(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10)
劉瑛《論語的故事》(臺北:新銳文創出版社,2011.8)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2)
蔡仁厚《新儒家新世紀》(臺北: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5.5)
藍麗春《儒學與人生》(臺南:真平企業有限公司,2001.10)
羅愛萍主編《百子全書‧孔子家語‧弟子行》(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6)
蘇俊源編著《活用論語》(臺北:多識界圖書文化,2004)
騰邑文化編輯部《台灣教育世紀回顧:民國時期》(臺北:零極限文化出版社,2013.8)
Howard Gardner注立編譯館翻譯《多元智能》(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1)
Sharan B. Merriam著 顏寧 譯《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1)
三、學位論文(依發表年順序排列)
姜贊洙《《孔子家語》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劉用瑞《船山《論語》詮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2003年)
陳美華《論語問答教學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
謝淑熙《孔子禮樂觀所涵蘊教育思想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4年)
曹新科《論孔子之詩教》(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陳玉芳《從《論語》看孔子的班級經營》(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林芳瑛《《論語》中孔子思想與《尚書》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7年)
王薏淳《從《論語》、《孝經》探討「孝道」之精神》(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張佳蓉《以孔子談學習與品德修養為主題的經典教學研究─以鐵山國小六年誠班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10年)
尤碧珠《《論語》中「因材施教」理念在國小實施之探究──以安和國小為例》(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徐隆華《李炳南闡發《論語》成學四要之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鍾信昌《宋代《論語》經筵講義研究》(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論文,2014)
楊晨輝《孔子心性概念分析》(東海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14年)
徐其寧《儒行與禮典:《孔子家語》思想探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4年)
孫金珠《孔子教育思想與虛擬學習類比之研究》(臺南:嘉南藥理大學儒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四、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丁孝明〈孔子君子之道的思想與歷史意涵〉(《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3期 ,2006.6)
王泳〈孔子公民教育思想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第2期,1986.6)
王瑞珠〈台南慈濟高中教育精神中儒學基礎的探討〉(台南:嘉南藥理大學儒學研究所,2015儒學與文化兩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16.05.29-30)
王昱霄、蔡智力〈《論語》中的「道」〉(台南:嘉南藥理大學儒學研究所,2016儒學與文化兩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16.05.21-22)
毛炳生〈孔子的孝道觀析論〉(《東方人文學誌》第9卷,第1期,2010.3)
古旻陞〈孔子音樂美學「和」的概念之研究〉(《哲學與文化》第42卷,第8期,2015.08)
甲宏偉、駱文偉〈當代大學生傳統禮儀教育的反思與重構-以曲阜祭孔大典為例〉(台南:嘉南藥理大學儒學研究所,2016儒學與文化兩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16.05.21-22)
朱心怡〈孔子「人道」思想的建立〉(《漢學研究集刊》第5集,2007.12)
伍振勳〈聖人敘事與神聖典範:《史記.孔子世家》析論〉(《清華學報》第39卷,第2期,2009.6)
李軍〈孔子教育學說及其現代義蘊新探〉(《孔孟月刊》第35卷,第2期,1996,10 )
吳明〈孔子與現代中國命運孔誕二千五百五十年述願〉(《鵝湖月刊》第25卷,第3期,總號第291,1999.9)
吳幸姬〈試論曉雲法師對孔子美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華梵人文學報》第3期,2004.6)
李漢相〈孔子〈《論語》中的君子與夫人〉(《鵝湖月刊第35卷,第11期,總號第419》
林義正〈論孔子「君子」概念〉(《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33期,1984.12)
林義正〈孔子對《詩》的詮釋方法〉(《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35期,2008)
林安梧〈「道」「德」釋義:儒道同源互補的義理闡述──以《老子道德經》「道 生之、德蓄之」暨《論語》「志於道、據於德」為核心的開展〉(《鵝湖月刊》第 28 卷,第 10 期,2003. 4)
金惠敏〈孔子的人學:一個後現代性的閱讀—兼議牟宗三先生對孔子仁學的本體化詮釋〉(《哲學與文化》第30卷,第4期,2003.4)
洪櫻芬〈儒家的價值教育-由孔子、荀子的學說思想談起〉(《鵝湖月刊第29卷,第6期,總號第342
胡遠山〈孔子的因材施教與教育輔導〉(《師友月刊》第183期9月)
唐端正〈孔子的人生觀〉(《鵝湖月刊》第33卷,第12期,總號第396)
馬永〈從《論語》中析孔子教育思想〉(《雁北師範學院學報》第20卷,第4期,2005.8)
許宗興〈孔子「本性論」探析〉(《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6期,2009.3)
張永超、劉君莉〈孔子「孝悌倫理」思想之內在理路及其優先性論證〉(《鵝湖月刊》第40卷,第11期總號第479)
許育嘉〈孔子與實踐智慧〉(《台北大學中文學報》第17期,2015.3)
張震東〈孔子論語中「禮」的意義〉(《哲學與文化》第16卷,第11期,1989.11)
彭國翔〈作為身心修煉的禮儀實踐--以《論語‧鄉黨》篇為例的考察〉(《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1期,2006)
黃淑娟〈《論語》:「志於道」的意義發微〉(《當代儒學研究》第十六期, 2014.06)
曾昭旭〈尋找安身立命之處〉(《師友月刊》,第248期,1988. 02 . 01)
楊錦富〈錢穆《孔子與論語》義涵之探究〉(《美和學報》第32卷,第2期,2013)
劉國光〈先師孔子的教育革新〉(《師友月刊》第183期,1982.9)
薛雅慈〈另類的教育理念溯源及其與當代新興教育思潮的邂逅:兼論對台灣中小學體制化教育現場的反思〉(《台灣另類教育學會2007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12)
盧瑞鍾〈孔子的天道論與人性論新探-一個社會生物學的考察〉(《國家發展研究》第八卷,第2期, 2009.6)
謝居憲〈孔子「一以貫之」之工夫探微〉(《鵝湖學誌》第53期,2014.12)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孔子禮樂觀所涵蘊教育思想之研究
2.
論語問答教學法研究
3.
從《論語》看孔子的班級經營
4.
論孔子之詩教
5.
以孔子談學習與品德修養為主題的經典教學研究─以鐵山國小六年誠班為例
6.
從《論語》、《孝經》探討「孝道」之精神
7.
《孔子家語》研究
8.
船山《論語》詮釋之研究
9.
《論語》中「因材施教」理念在國小實施之探究──以安和國小為例
10.
《論語》中孔子思想與《尚書》關係之研究
11.
孔子心性概念分析
12.
宋代《論語》經筵講義研究
13.
儒行與禮典:《孔子家語》思想探究
14.
李炳南闡發《論語》成學四要之研究
15.
孔子教育思想與虛擬學習類比之研究
1.
丁孝明〈孔子君子之道的思想與歷史意涵〉(《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3期 ,2006.6)
2.
毛炳生〈孔子的孝道觀析論〉(《東方人文學誌》第9卷,第1期,2010.3)
3.
古旻陞〈孔子音樂美學「和」的概念之研究〉(《哲學與文化》第42卷,第8期,2015.08)
4.
伍振勳〈聖人敘事與神聖典範:《史記.孔子世家》析論〉(《清華學報》第39卷,第2期,2009.6)
5.
吳明〈孔子與現代中國命運孔誕二千五百五十年述願〉(《鵝湖月刊》第25卷,第3期,總號第291,1999.9)
6.
吳幸姬〈試論曉雲法師對孔子美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華梵人文學報》第3期,2004.6)
7.
林義正〈論孔子「君子」概念〉(《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33期,1984.12)
8.
林義正〈孔子對《詩》的詮釋方法〉(《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35期,2008)
9.
林安梧〈「道」「德」釋義:儒道同源互補的義理闡述──以《老子道德經》「道 生之、德蓄之」暨《論語》「志於道、據於德」為核心的開展〉(《鵝湖月刊》第 28 卷,第 10 期,2003. 4)
10.
金惠敏〈孔子的人學:一個後現代性的閱讀—兼議牟宗三先生對孔子仁學的本體化詮釋〉(《哲學與文化》第30卷,第4期,2003.4)
11.
洪櫻芬〈儒家的價值教育-由孔子、荀子的學說思想談起〉(《鵝湖月刊第29卷,第6期,總號第342
12.
唐端正〈孔子的人生觀〉(《鵝湖月刊》第33卷,第12期,總號第396)
13.
許宗興〈孔子「本性論」探析〉(《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6期,2009.3)
14.
張永超、劉君莉〈孔子「孝悌倫理」思想之內在理路及其優先性論證〉(《鵝湖月刊》第40卷,第11期總號第479)
15.
彭國翔〈作為身心修煉的禮儀實踐--以《論語‧鄉黨》篇為例的考察〉(《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1期,2006)
1.
孔子教育思想與虛擬學習類比之研究
2.
孔子德教對現代品德教育之研究
3.
先秦儒家家庭倫理觀之研究
4.
孔子教育思想對後世影響之研究
5.
孔子教育思想與台灣國小道德教育改革之研究
6.
孔子領導管理思想之研究
7.
孔子教育思想探究
8.
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以《論語》爲例
9.
由「知禮」論孔子的德行理論
10.
從《論語.學而》論孔子之「學」
11.
中西古代教育思想比較—以孔子與蘇格拉底為例
12.
孔子教育思想與九年一貫十大基本能力之研究
13.
從《論語》探析孔子的教育思想
14.
先秦禮學對現代人倫教育之研究
15.
情緒勞務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