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政府開放民眾至大陸探親,及台商至大陸投資開始,兩岸 從完全隔絕到頻繁往來,之間的關係已呈現與以往截然不同之風貌。 兩 岸間商務隨之頻繁,伴隨而來的是法律上的問題與糾紛,其中不乏 商標 方面之糾紛,除了因為根本上法制不同所引起的之外,也有許多 投機份 子,包括大陸企業、港商,甚至是台商,利用兩岸法律體制上 之矛盾、 漏洞,從中謀取利益,製造出商標仿冒、搶先註冊等諸多糾 紛,例如黑 松公司、統一公司之商標被搶先註冊等,類似之案例不勝 枚舉,當然, 糾紛之受害人亦不只限於台商,大陸著名之商標亦有面 臨被侵害之困擾 。故而,商標專用權之單向保護對兩岸企業而言已嫌 不足,如何作到雙 向保護,協調法規制度之不同,共同打擊仿冒侵權 事件,乃係刻不容緩 的。 藉由本論文之研究,一方面為兩岸企業提供了解彼岸商標法制 之 機會,一方面也希望兩岸政府在協商相關政治議題時,亦不忘落實對 人民實質面的保護,而智慧財產權之相互保護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也 是相對於政治議題的不易妥協中,較易產生共識的議題之一。 第一 章「緒論」,就研究之動機與目的、研究之範圍,及研究之 方法、資料 來源和研究限制作說明。 第二章「兩岸現行商標保護之規定」,就 台灣與大陸地區現行商 標之法令,申請程序、限制規定與保護途徑, 及對彼岸人民商標保護 之特別規定作介紹。第一節為大陸對台商商標之 保護,第二節為台灣 對大陸人民商標之保護,第三節為兩岸商標法制之 比較,將兩岸商標 保護規定之異同表格化。 第三章「商標糾紛類 型之評析」,主要以台商在大陸地區產生之 糾紛,輔以在大陸發生之其 他涉外商標糾紛、及內國人之商標糾紛, 將之類型化,闡述糾紛產生之 原因及解決之方法,和修改之建議。第 一節為商標特別顯著性認定的糾 紛,包括特殊商標形式的特別顯著性 等;第二節為與第三人權利衝突之 糾紛;第三節為商標與企業名稱特 取部分之交叉保護;第四節為著名標 章之認定、保護等糾紛;第五節 為註冊不當商標之撤銷。 第四章 「糾紛處理模式」,對於第三章之各類型糾紛在目前可採 取之救濟途徑 的論述,與其他救濟方式之建議。第一節為行政救濟, 針對商標註冊申 請過程中當事人所生之異議救濟;第二節為侵權行為 之行政查處,此為 大陸智慧財產權保護之特點,採行雙軌制,於侵權 行為發生時,行政機 關可採取之制裁及行政處分,另包括海關可採行 之措施;第三節為侵權 行為之司法救濟,主要仍以案例解釋侵權行為 發生時,受害人可以從司 法救濟途徑取得何種保護,以及兩岸判決相 互承認與執行之問題;第四 節為其他糾紛解決方式,包括警告、和解 、調解及仲裁等方式;第五節 為商標價值評估,介紹台灣現行商標價 值評估之方式,及大陸之商標評 估機構和方法,最後為損害賠償額計 算之方式。 第五章「結論─ 建議代結論」,綜合文章中所提出之問題與解決 方式,分別對兩岸商標 法制提出部分修改建議,最後針對本論文之題 目,試擬協議之略式規定 內容作為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