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5 06: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凌許雅芬
研究生(外文):Ling-Hsu, Ya-Fen
論文名稱:浮光.杜鵑 - 杜鵑鳥詩詞意象金屬飾物創作
論文名稱(外文):Fleetness.Cuckoo - Reinventing Metal Ornament in Cuckoo Poem Image
指導教授:王梅珍
指導教授(外文):Wang, Mei-J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應用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9
中文關鍵詞:杜鵑鳥詩詞意象金屬飾品器物金銀錯脫蠟鑄造
外文關鍵詞:Cuckoo Poem ImageryMetal OrnamentsInlayLost Wax Cast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4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古人對於鳥類的看法,從出土或傳世的鳥類造型文物中可見端倪,除了賦予神格化的崇敬與自由飛翔天際的嚮往之外,我們也經由禽鳥文學詩詞中窺見知性與浪漫以及人類托物寄情的抒發。杜鵑鳥在中國文學意象中有著多重表徵,如描述春景、遊子思鄉或是傷春感嘆歲月的涵義。欲藉由杜鵑鳥在文學詩詞中的意象,創作金屬飾物作品,部分組件則模擬杜鵑鳥生物外形,以此表達自己對詩詞的感動並實踐金屬創作的熱愛。回顧文獻,古人將禽鳥生物及神話鳳鳥圖騰運用在器物或首飾上,以研究古代禽鳥造型青銅器與金銀器首飾而了解中國禽鳥紋飾之意涵。選輯五首蘊含杜鵑意象之古詩詞,依序為宋朝詞人朱淑真傷春〈蝶戀花 — 送春〉、唐朝詩人戴叔倫思歸〈暮春感懷〉、宋朝詞人秦觀〈踏莎行〉及宋朝詞人周邦彥〈一落索〉和唐朝詩人齊己〈中春林下偶作〉。每系列作品名稱取自詞牌名或詩名。作品形式有發條鑰匙、首飾及茶壺組、薰香罐、花器。將其轉化為創作飾品與器物的主要設計元素,運用意象轉化設計方法將有關杜鵑鳥詩詞意象具體化。金屬創作的技法與流程也是本論文研究重點之一,如在數千年前已發展成熟的青銅器製造方式之脫蠟鑄造法,以及常見於青銅器裝飾技法之金銀錯。縱觀本研究創作理念、造型元素、技法皆以中國文化藝術為基礎,無非想藉現代之觀點演示古文化之藝術。
Ancient views about birds may be discerned from bird-shaped artifacts unearthed by archeologists or passed down generations to generations. Besides according the birds respect by deification and aspiring to fly freely like the birds, we have also found empathy and romance in poems and proses about birds, and a way of expressing emotions through them. The cuckoo imagery symbolizes many things in Chinese literature, such as in the description of spring, the wanderer’s yearning for home or lamentation of time passing. The metallic ornaments are created through the imagery of cuckoo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some parts of the artworksuse the physical appearance of the cuckoo, expressing the way the poems and proses have moved me and realizing my passion for metalwork. According to studies, ancient people used birds and phoenix imagery on artifacts or accessories. This essay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Chinese bird ornaments through the study of ancient bird-shaped bronze wares and gold/ silver accessories. Five ancient poems and proses containing the cuckoo imagery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The Butterfly Loves Flowers” by Sung Dynasty lyricist Chu Shu-chen, “Feelings at the End of Spring” by Tang Dynasty poet Tai Shu-lun, “Walking on Grass” by Sung Dynasty lyricist Chin Kuan, “A Fallen Rope” by Sung Dynasty lyricist Chou Pang-yen, and “Random Thoughts in the Forest in Mid-Spring” by Tang Dynasty poet Chi Chi. Using the design method of imagery transformation, the imagery of cuckoo poems and proses is given tangible form in the artworks. The artworks consist of wind-up key, accessories, tea set, incense pot and vase. The technique and process of metalwork are also the focus of this essay, e.g. lost wax casting – a method of making bronze wares that was fully developed thousands of years ago, and inlaying – a common technique used to decorate bronze wares. On the whole, the creative concept, design elements and some techniques are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us recreating ancient art through modern perspective and techniques.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辭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相關文獻回顧 2
第三節 創作特色與目的 10
第四節 創作論文架構 12
第二章 相關理論探討 13
第一節 杜鵑鳥生物特性 13
第二節 杜鵑鳥詩詞意象 19
第三節 禽鳥造型金屬器物 22
第四節 詩詞意象轉化設計 28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草圖發想 31
第一節 傷春 32
第二節 思歸 37
第三節 春景 41
第四章 創作形式表現 45
第一節 發條鑰匙金銀錯表現 45
第二節 杜鵑鳥造型金屬鑄造表現 49
第五章 作品說明與介紹 58
第一節 傷春—發條鑰匙系列 59
第二節 思歸—首飾系列 63
第三節 春景—容器系列 70
第六章 結論 79
參考文獻 81
附錄 84
圖目錄
圖2-1 番鵑 15
圖2-2 番鵑 16
圖2-3中杜鵑 17
圖2-4中杜鵑 17
圖2-5鷹鵑 18
圖2-6蓮鶴方壺 24
圖2-7三足鳥尊 25
圖2-8銀鑲珠金翅鳥 26
圖2-9明代永樂年間之鳳形金釵 27
圖2-10白居易〈琵琶行〉玉盤 30
圖3-1〈蝶戀花〉詞境想像圖 33
圖3-2〈蝶戀花〉樓外草圖發想圖一 34
圖3-3〈蝶戀花〉樓外草圖發想圖二 34
圖3-4〈蝶戀花〉蝶草圖發想圖三 35
圖3-5〈蝶戀花〉蝶草圖發想圖四 35
圖3-6〈蝶戀花〉花草圖發想圖五 36
圖3-7〈蝶戀花〉花草圖發想圖六 36
圖3-8〈暮春感懷〉項鍊草圖 38
圖3-9〈暮春感懷〉手鍊、戒指、胸針草圖 38
圖3-10〈踏莎行〉首飾草圖 39
圖3-11〈一落索〉項鍊戒指草圖發想 40
圖3-12〈中春林下偶作〉茶壺組草圖 42
圖3-13〈中春林下偶作〉薰香罐草圖 42
圖3-14〈中春林下偶作〉花器草圖一 43
圖3-15〈中春林下偶作〉花器草圖二 43
圖3-16〈中春林下偶作〉花器草圖三 44
圖5-1蝶戀花 — 送春(一)發條鑰匙正面 60
圖5-2蝶戀花 — 送春(一)發條鑰匙反面 60
圖5-3蝶戀花 —送春(二) 發條鑰匙正面 61
圖5-4蝶戀花 —送春(二) 發條鑰匙反面 61
圖5-5蝶戀花 —送春(三) 發條鑰匙反面 62
圖5-6蝶戀花 —送春(三) 發條鑰匙反面 62
圖5-7暮春感懷系列 63
圖5-8暮春感懷項鍊 64
圖5-9暮春感懷手鍊 64
圖5-10暮春感懷胸針 65
圖5-11暮春感懷戒指 65
圖5-12踏莎行系列 66
圖5-13踏莎行項圈 67
圖5-14踏莎行胸針 67
圖5-15踏莎行項鍊和戒指 68
圖5-16一落索項鍊 69
圖5-17一落索戒指 69
圖5-18中春林下偶作 – 花器(一) 70
圖5-19中春林下偶作 – 花器(二) 72
圖5-20中春林下偶作 – 花器(二)之一 72
圖5-21中春林下偶作 – 花器(二)之二 73
圖5-22中春林下偶作 – 花器(二)之三 73
圖5-23中春林下偶作 – 花器(三) 74
圖5-24中春林下偶作 – 花器(三)之一 75
圖5-25中春林下偶作 – 花器(三)之二 75
圖5-26中春林下偶作 – 薰香罐(一) 76
圖5-27中春林下偶作 – 薰香罐(一)局部 77
圖5-28中春林下偶作 – 薰香罐(一)之二 77
圖5-29中春林下偶作 – 茶壺組 78
圖5-30中春林下偶作 – 茶壺組(壺、杯) 78
附圖1邀請卡 84
附圖2展場照片 85
附圖3展場照片 85
附圖4展場照片 86
附圖5展場照片 86
附圖6展場照片 87
附圖7展場照片 87
附圖8展場照片 88
附圖9展場照片 88
表目錄
表1-1杜鵑意象詩詞為相關研究之論文 3
表1-2鳥類意象應用於創作之相關研究論文 5
表1-3詩詞意象轉化設計之研究論文 8
表4-1銅銀合金製作步驟紀錄 46
表4-2金銀錯(布目鑲嵌)過程紀錄 47
表4-3物件煮色過程紀錄 48
表4-4離心機鑄造過程紀錄 50
表4-5壓製橡膠模過程紀錄 52
表4-6注蠟與組蠟樹過程紀錄 53
表4-7真空鑄造過程紀錄 54
表4-8實物鑄造過程紀錄 57
表5-1作品系列與件數表 58




參考文獻

排列順序按作者姓氏筆劃由簡至繁排列

1.丁孟主編,2007,《你應該知道的200件青銅器》,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2.田自秉、楊伯達,1993,《中國工藝美術史》,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3.北京文物鑑賞編委會編,2005,《明清金銀首飾》,北京: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4.朱光潛,1987,《文藝心理學》,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成耆仁,2003,《中國紋飾及其象徵意義》,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6.李元洛,1990,《詩美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7.李學勤主編,1993,〈工藝美術篇4青銅器〉,《中國美術全集》臺北市:錦繡
出版社。
8.沈素如,2012,《宋詞杜鵑意象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論文。
9.何華仁,1996,《臺灣野鳥圖誌》,臺北:常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0.周鎮,1998,《臺灣鄉土鳥誌》,南投:臺灣省立鳳凰谷鳥園。
11.林志隆、徐啟賢、陳璽敬,2012,〈詩詞意象轉化質感商品的設計運用〉,《藝術論文集刊》19:98-116。
12林柏賢、徐啟賢、葉茉俐,2011,〈詩詞形神轉化的文化創意設計應用〉,《設計學報》16卷(4期):頁91-105。
13.施品榮,2007,《心遠地自偏 — 以鳥類比喻現代人對自然與自由的追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4.馬金生、常家傳、魯常虎,1995,《鳥類學》,臺中:中臺科學技術出版社。
15.唐圭璋,1991,《唐宋詞鑑賞集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5.唐圭璋,1970,《全宋詞》臺北,中央與地出版社。
16.清聖祖御定,1974,《全唐詩》,臺北,明倫出版社。
17.許又心,2011,《臺灣特有種鳥類圖案應用文化創意商品設計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18.許秀美,2008,《杜宇神話與唐詩中杜宇意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陳妍言,2007,《唐代金銀器角隅紋樣研究》,北京清華大學設計藝術學碩士論文。
20.陳淑君,2008,《稼軒詞中鳥意象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1黃光男,1989,《文學與藝術》,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22.黃昭純,2001《「心靈翱翔」-鳥的意象創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23.黃郁雯,2012,《鳳舞楚騷 — 楚漢鳳鳥造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4.程君顒,1995,〈試探中國古代鳥圖騰氏族的形成及其演變〉,《史耘》頁1-33。
25.傅榮珂、盧彩婕,2005,〈商周青銅器鳳鳥紋飾探究〉,《嘉義大學通識學報》
3期,頁155-180。
26.楊式招,2007,〈東周方壺上的蓮瓣紋冠飾與立鳥紋飾—從鄭公大墓蓮鶴方 壺談東周青銅器新興立體紋飾〉,《史博館學報》,36期,頁93-111。
27.楊伯勤主編,1993,〈工藝美術篇10金銀玻璃琺瑯器〉,《中國美術全集》,臺北市:錦繡出版社。
28.楊彩玲,2003,《織夢紅樓 — 語意法運用於古典文學之首飾創作》,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9.雍和,2000,〈漫談中國古代金銀器—以遼代銀鳥為例〉,《藝術家》306期
頁566。
30.鄧琪穎,2008,《珍禽流露 — 臺灣保育禽鳥之水墨趣味造型創作與應用研究》
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31.張春榮,2012,〈修辭的繪畫性〉,《國文天地》28卷5期,頁82-88。
32.張圖雅,2010,《東胡青銅器文飾研究》,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院碩士論文。
33.張景明,2005,〈中國北方草原地區的金銀器藝術〉,《典藏古美術》,155期, 頁 90-95。
34.謝 顗,1990,《臺灣常見的鳥類》,臺北:雷鼓出版社。
35.謝旻桂,2008,〈唐宋詩詞中杜鵑的象徵意蘊〉,《問學集》,15期,頁297-312。
36.韓宏學,2003,《唐詩鳥類圖鑑》,臺北市: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7.韓宏學,2004,《宋詞鳥類圖鑑》,臺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38.韓宏學,2011,《鳥類書寫與圖像文化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39.顏芳靖,2000,《鳳鳥紋飾應用於金工飾品之創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
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40.顏重威,2008,《臺灣的候鳥 — 四季遷徙全紀錄》,臺中:晨星出版社。

參考網址:
自然生態學習網http://nature.edu.tw/resourcecategories/displayarticle/416
Miniin The Box http://www.miniinthebox.com/fashionable-cuckoo-shape-silver-ring_p420208.html
Pinteresthttp://pinterest.com/hochschwarzwald/kuckucksuhr-cuckoo-clock/
Victorian Love Jewelry Storewww.VictorianLove.com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