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5 05:53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張靖怡
論文名稱:
南宋辛棄疾愛國詞之音韻風格研究
指導教授:
張慧美
口試委員:
陳弘昌
、
耿志堅
、
張慧美
口試日期:
2016-07-26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0
中文關鍵詞:
音韻風格
、
辛棄疾愛國詞
、
慣用聲母
、
韻母
、
頭韻
、
用韻
相關次數:
被引用:
3
點閱:669
評分:
下載:1
書目收藏:0
辛棄疾是「詞中之龍」,也是詞中第一大家,被封為「愛國詞人」,其詞作最令人推崇與景仰的,便是展現豪情壯志、忠心赤膽的愛國詞,筆者篩取辛棄疾三十闋抗金、憂國的愛國詞為對象,透過語言風格學客觀分析,用科學化的數據如實呈現辛棄疾撼動人心愛國詞作中的音韻特色。
本論文共分六章,首先從「慣用聲母」來看辛棄疾愛國詞聲母方面的音韻風格,就聲母的發音部位與發音方法分析,歸納其慣用聲母的風格特色。接著從「頭韻現象」來看辛棄疾愛國詞聲母方面的音韻風格,以「單一聲母的重複」以及「同發音部位聲母相諧」,分析同句押頭韻的狀況,由此說明辛棄疾愛國詞擅長的頭韻形式與聲情安排。再來從「韻母使用的情形」來看辛棄疾愛國詞的音韻風格,分析其愛國詞「慣用韻母」與「句末用韻」的情形,解說其韻母、用韻所傳達出來的聲情與音韻特色。最後發現辛棄疾愛國詞中所呈現之音韻風格,如下:
一、 以發音部位「齒」音的聲母最多,聲母中「見」母使用最多。
二、 慣用塞音聲母,「清」音多於「濁」音。
三、 以相同聲母押頭韻中,多使用不連續的方式,運用舌根音最多。
四、 發音部位相諧的押頭韻中,擅長以「部分連續」的方式,多使用「舌尖音」押聲。
五、 慣用的韻母以陽聲韻居多,「東」韻使用最多。
六、 韻腳多用「入聲」韻第十八韻部最多,「陰」聲韻以第四韻部較多。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34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2
一、 愛國詞的義界--------------------------------------------------------------2
二、 研究範圍--------------------------------------------------------------------3
第三節 研究方法--------------------------------------------------------------10
第四節 前人文獻探討-------------------------------------------------------12
一、期刊論文--------------------------------------------------------------------13
二、學位論文--------------------------------------------------------------------30
第二章 辛棄疾的生平簡介及詞作概論---------------------------35~57
第一節 辛棄疾生平簡介---------------------------------------------------35
一、成長背景--------------------------------------------------------------------35
二、殺賊歸宋--------------------------------------------------------------------36
三、南歸第一期-----------------------------------------------------------------37
四、南歸第二期-----------------------------------------------------------------40
五、南歸第三期-----------------------------------------------------------------41
第二節 辛棄疾詞作概論---------------------------------------------------43
一、江、淮、兩湖時期-------------------------------------------------------43
二、帶湖、七閩時期-----------------------------------------------------------45
三、瓢泉、兩浙時期-----------------------------------------------------------46
第三節 辛棄疾詞作中的愛國詞介紹---------------------------------47
一、用鼓勵友人一起完成大業表現----------------------------------------48
二、通過登臨寫景或懷古呈現----------------------------------------------49
第四節 以語言風格學研究辛棄疾愛國詞作品之意義------ 55
一、語言風格的內涵----------------------------------------------------------55
二、以語言風格學研究辛棄疾愛國詞作品之意義--------------------56
第三章 辛棄疾愛國詞的慣用聲母之分析與歸納-------------59~89
第一節 依發音部位歸納---------------------------------------------------60
一、喉音--------------------------------------------------------------------------61
二、牙音--------------------------------------------------------------------------62
三、舌音--------------------------------------------------------------------------65
四、齒音--------------------------------------------------------------------------68
五、脣音--------------------------------------------------------------------------73
第二節 依發音方法歸納---------------------------------------------------79
一、清、濁音--------------------------------------------------------------------79
二、受阻除阻方式--------------------------------------------------------------86
第三節 結語----------------------------------------------------------------------88
第四章 從頭韻現象看辛棄疾愛國詞之風格------------------91~112
第一節 單一聲母重複-------------------------------------------------------91
一、相同聲母連續使用--------------------------------------------------------92
二、相同聲母間隔使用--------------------------------------------------------95
第二節 同發音部位聲母相諧--------------------------------------------99
一、連續同類聲母相諧-------------------------------------------------------100
二、完全不連續同類聲母相諧---------------------------------------------103
三、連續與不連續同類聲母交錯相諧------------------------------------105
第三節 結語-------------------------------------------------------------------111
第五章 從韻母使用的情形看辛棄疾愛國詞之風格-----113~161
第一節 慣用韻母的情形-------------------------------------------------113
一、陽聲韻--------------------------------------------------------------------114
二、陰聲韻--------------------------------------------------------------------124
三、入聲韻--------------------------------------------------------------------132
第二節 句末用韻的情形--------------------------------------------------138
一、一闋一韻-----------------------------------------------------------------139
二、一闋多韻-----------------------------------------------------------------150
第三節 結語--------------------------------------------------------------------158
第六章 結論----------------------------------------------------------------163~167
參考文獻-------------------------------------------------------------------------169~178
附錄 辛棄疾30闋愛國詞音韻分析一覽表--------------------179~270
參考文獻
一、辛棄疾詞作
(宋)辛棄疾撰;梁啓勳疏證:《稼軒詞疏證》,臺北:廣文發行,1977年。
(宋)辛棄疾:《稼軒長短句 十二卷》,臺北:世界出版社, 1972年。
唐圭璋編:《全宋詞》,臺北:洪氏出版社,1985年11月。
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增訂本)》,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3年9月二版。
二、語言學專書(依朝代先後排序,再依姓氏筆畫)
(漢)許慎《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書末附清錢大昕《六書音韻表.序》)
〔宋〕陳彭年等重修、林尹校訂:《新校宋本廣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2003年。
丁邦新:《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
王力:《漢語音韻學》,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王力:《詩詞格律》,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4月。
王天昌:《漢語語音學研究》,臺北:國語日報出版社,1884年。
申小龍:《漢語與中國文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
早川(S. I. Hayakawa)著,鄧海珠譯:《語言與人生》,臺北:遠流出版社,1994年。
李新魁:《漢語等韻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4年5月。
何大安:《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余照春亭輯:《增廣詩韻集成》,臺南:祥壹出版社,2003年10月。
周世箴:《語言學與詩歌詮釋》,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3月。
周碧香:《《東籬樂府》語言風格研究》,高雄:復文圖書,1998年6月。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1年3月。
竺家寧:《聲韻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11月。
竺家寧:《古音之旅》,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89年12月三版。
竺家寧:《音韻探索》,臺北:臺灣學生,1995年。
林尹著、林炯陽注釋:《中國聲韻學通論》,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
林尹主編、中文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中文大辭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1968年。
林慶勳、竺家寧:《古音學入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9月。
林燾、耿振生:《聲韻學》,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11月。
唐作藩:《音韻學教程》(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2年。
耿振生:《20世紀漢語音韻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4年9月。
秦牧:《語林采英》,上海:藝文出版社,1983年。
陳新雄、竺家寧、姚榮松、羅肇錦、孔仲溫、吳聖雄編著:《語言學辭典》,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年。
黃季剛先生口述、黃焯筆記編輯:《文字聲韻訓詁筆記》,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10月。
張慧美:《語言風格之理論與實例研究》,臺北:駱駝出版社,2006年11月。
張榮輝:《中國文體通論》,高雄:高職叢書,1977年。
梁啟超:《中國文學之美及其歷史》,臺北:台灣中華書局,1968年1月。
許清雲編:《古典詩韻易檢附詩韻集成》,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程祥徽、田小琳:《現代漢語》,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2月。
程祥徽:《語言風格初探》,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8月。
程祥徽、黎運漢編:《語言風格論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4月。
葉桂桐:《中國詩律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臺北:書林出版,2005年。
舒新城等主編:《辭海》戌集,上海:中華書局,1939年。
萬獻初:《音韻學要略》: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
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7年。
黎運漢:《漢語風格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
黎運漢:《漢語風格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
劉賾:《聲韻學表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3月。
廣文編譯所編:《國音中古音對照表》,臺北:廣文書局,2005年12月五版。
謝國平:《語言學概要》,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
謝雲飛:《文學與音律》,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78年11月。
羅肇錦:《國語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1998年。
羅常培、王均著:《普通語音學綱要》(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2002年2月。
三、詞人與詞學專書(依朝代先後排序,再依姓氏筆畫)
(宋)辛棄疾著;俞樟華注:《稼軒詞注》,長沙 : 岳麓書社,2005年。
(元)托克托《宋史》,臺北:臺灣商務,1984年。
(元) 脫脫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史並附編三種》卷四百ㄧ〈辛棄疾傳〉(《中國學術類編》,臺北,鼎文書局, 2007年1月)。
(清)戈載:《詞林正韻》,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清)紀昀總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清)康熙帝御製;洪北江主編:《詞譜》,臺北:洪氏出版社,1980年11月。
(清)舒夢蘭撰、丁如明評訂:《白香詞譜》,上海:上海古籍,2001年。
(清)萬樹:《詞律》,臺北:世界書局,2009年4月。
王易:《中國詞曲史》,臺北市:洪氏出版社,1981年1月初版。
王熙元、陳滿銘、陳弘治:《詞林韻藻》,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1年10月二版。
王諍:《全編宋詞》,吉林:延邊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古籍出版社編:《古典文學三百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月。
王洪主編:《唐宋詞百科大辭典》,北京:學苑出版社,1997年。
王偉勇:《詞學專題硏究》 臺北 : 文史哲, 2003年。
王兆鵬:《宋南渡詞人群體硏究》,臺北 : 文津出版社,1992年。
王國維、滕咸惠校注:《人間詞話新注》,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11月。
王國維:《人間詞話》,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王偉勇:《南宋詞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9月。
王熙元:《優游詞曲天地》,臺北:東大圖書,1992年3月。
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臺北:時報文化,1995年11月。
王力:《詩詞格律》(詩詞常識名家談四種),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月。
王明輝、王銘麗:《辛棄疾詞賞讀》,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
戈載:《詞林正韻》,臺北 : 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石恆昌、玉貴福選析:《男兒到死心如鐵 : 辛棄疾作品賞析》,臺北:開今文化出版,1993年。
朱孝臧原編;張爾田補錄:《詞 一卷》,臺北:世界出版社, 1968年。
呂正惠:《詩詞曲格律淺說》,臺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12月。
李正輝 李華豐:《中國古代詞史》,新店:志一出版社,1994年10月。
李旭東:《詞的寫作與賞析》臺北:益群書店,1984年5月
李若鶯:《花落蓮成-詞學瑣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2年2月。
李時銘:《詩歌與音樂論稿》,臺北:里仁書局,2004年8月。
李卓藩:《稼軒詞探賾》,臺北縣:天工書局,1999年。
李勤印、張建業:《中國詞曲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李淑芳(虹叡):《宋室南渡前後詩詞衍變硏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 2013。
宋咸萃:《詞話》,臺北縣:黎明出版社,1983年。
何文匯:《詩詞曲格律淺說》,臺北:台灣書店,1999年。
吳梅:《詞學通論》,臺北 : 臺灣商務,1969年。
吳惠娟:《唐宋詞審美觀照》,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
吳為善:《漢語韻律句法探索》,上海:世紀出版,2006年3月。
宏業編輯部:《詩詞曲作法》,臺北:宏業書局有限公司,1985年3月。
汪誠:《辛棄疾:慷慨豪放的愛國詞家》,臺北:幼獅文化,1990年初版。
汪誠:《稼軒詞選析》,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11月。
林玫儀:《詞學考詮》,臺北 : 聯經出版事業,1987年12月。
林玫儀:《詞學論著總目(1901-1992) 》,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5年。
周篤文:《宋詞》,臺北:萬卷樓圖書,1993年。
周宗盛:《詞林探勝》,臺北:水牛出版社,1976年12月。
金周生:《宋詞音系入聲韻部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4月。
胡雲翼:《宋詞研究》,臺南:大行出版社,1990年6月。
施議對:《辛棄疾詞選》,上海 :上海古籍,2002年。
柳靑編著:《詞人與詞》,臺中:亞洲文學,1889年。
袁宙宗選注:《愛國詩詞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臺北:五南圖書,1989年5月。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1973年3月。
唐圭璋編:《唐宋詞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
唐圭璋:《詞學論叢》,臺北 : 宏業書局,1988年。
孫立:《詞的審美特性》,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2月。
孫乃修選注、導讀:《氣吞萬里如虎 : 辛棄疾詞選》,臺北 : 業強出版社,1992年。
徐信義:《詞譜格律原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1月。
徐漢明編:《新校編辛棄疾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黃文吉主編;曾秀華、劉民英、劉克敏編輯:《詞學硏究書目(1912-1992) 》 ,臺北 : 文津出版社,1993年。
黃文吉:《詞學評論的總匯漇增訂本<詞話叢編>評介》,彰化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1987年。
黃文吉:《宋南渡詞人》,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5月。
黃文吉:《黃文吉詞學論文集》,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3年11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市 : 巨流出版, 2009年。
黃保眞、成復望、蔡鍾翔:《中國文學理論史 : 隋唐五代宋元時期》,臺北:洪葉出版社,1993年。
梁春芳:《舊詩略論》,臺北市:正中書局,1976年10月。
張麗珠:《袖珍詞學》,臺北:里仁出版社,2001年。
張正體著; 何志浩校:《詞學》 臺北 : 臺灣商務, 1973年。
張相:《詩詞曲語詞匯釋》,臺北:中華書局,1989年。
張夢機:《詞律探源》,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11月。
張夢機、張子良:《唐宋詞選注》,臺北:華正書局,1998年10月十九版。
陳弘治:《唐宋詞名作評析》,臺北:文津出版社,1977年10月再版。
陳振寰:《讀詞常識》,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9月。
陳滿銘:《詞林散步──唐宋詞結構分析》,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0年。
陳鴻銘:《辛棄疾與姜夔詞比較硏究》,臺北縣:花木蘭文化,2010年。
陳滿銘:《稼軒詞硏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0年。
陳桂芬編:《金戈鐵馬辛稼軒》,臺北:莊嚴出版社,1978年初版。
陶爾夫、劉敬圻:《南宋詞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2004年。
崔海正:《宋詞研究述略》,臺北:洪葉文化,1999年初版。
梁啓超:《辛稼軒先生年譜》,臺北 : 臺灣中華書局,1969年8月。
彭國忠、劉鋒杰:《豪放詞》,安徽 : 安徽文兿,1997年。
賀新輝:《宋詞鑒賞辭典》,北京:燕山書出版社,1996年7月。
葉嘉瑩:《唐宋詞名家論集》,臺北:正中書局,1987年初版。
復文圖書出版社編:《唐宋詞格律》,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8年初版。
楊成鑒:《中國詩詞風格硏究》,臺北市 : 洪葉文化, 1995年。
楊忠譯注:《辛棄疾詞》,臺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初版。
廖從雲:《歷代詞評》,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3月三版。
趙萬里編:《校輯宋金元人詞》,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2年。
鄧紅梅、侯方元:《南宋詞硏究史稿》,濟南市 : 齊魯書社,2006年。
鄧廣銘:《辛稼軒年譜》,臺北 : 河洛圖書,1979年。
劉波公:《詞學百法》,臺北:仁愛書局,1995年1月。
劉永濟:《詞論》,臺北:龍田出版社,1982年5月。
劉少雄:《讀寫之間─學詞講義》,臺北:里仁書局,2011年9月。
劉逸生主編;劉斯奮選注:《辛棄疾詞選》,臺北 : 遠流出版社,1988年。
鞏本棟:《辛棄疾評傳》,南京 :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鄭騫:《辛稼軒先生年譜》,臺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1月。
鄭騫編:《詞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5年。
鄭騫:《景午叢編》,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2015年11月。
蔡信發、沈謙:《詩詞曲賞析(上)》,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0年8月再版。
龍沐勛:《倚聲學》,臺北:里仁書局,1996年1月。
龍沐勛:《唐宋詞格律》,臺北:里仁書局, 2003年9月。
龍榆生編:《唐宋詞定律》,臺北:華正書局, 1984年10月。
龍榆生:《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
龍榆生:《詞曲概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
薛祥生:《稼軒詞選注》,臺北:崧高書社,1985年8月。
謝桃坊:《宋詞概論》,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2年。
鄺利安:《宋四家詞選箋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1月。
藍少成、陳振寰主編:《詩詞曲格律與欣賞》,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
譚潤生:《南宋詩詞中的愛國情操》,臺北:多大印刷公司,1979年。
龔兆吉:《歷代詞論新編》,臺北縣:祺齡出版社,1994年。
四、 學位論文(依發表年份排列)
鄒霏驊《南宋愛國詞之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79
黃孝先《南宋三家遺民詞人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82
耿志堅《唐代近體詩用韻之研究》,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
林承坯《稼軒詞之內容及其藝術成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葉淑麗《論南宋詞中之寄託》,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1986
陳鴻銘《辛姜詞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
王翠芳《稼軒豪放詞風之美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00
李淑芳《宋室南渡前後詩詞衍變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0
嚴婉月《稼軒詞的風格與寫作手法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
李佩芬《稼軒帶湖、瓢泉兩時期詞析論》,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碩士論文,2004
鄭宇珊《稼軒詞韻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
林鶴音《稼軒詞中人物意象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
王偉建《辛稼軒軍事文學與兵學思想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
林玉玫《宋代戰爭詞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
陳惠慈《稼軒詞山水意象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陳淑君《稼軒詞中鳥意象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
黃郁棻《辛棄疾酒詞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
藍淑珠《南宋論政詞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
張珍華《北宋江西詞人用韻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鄭秀娟《蘇辛詠物詞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
謝瑩《辛棄疾山水田園詞的自我意識與詞情特質》,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吳雙《蘇辛詞牌比較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周振興《辛棄疾以賦為詞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黃靜宜《稼軒詞梅意象探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吳美玲《辛稼軒詞「託喻」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12
楊坤榮《宋南渡時期詞人詞作入聲用韻之硏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黃彥達《稼軒詞接受史研究──以南宋至明末的詞論為範圍》,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
五、期刊(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一葦〈軍人詞家辛棄疾〉,《黃埔月刊》,228民60.04,頁29-30
于清遠〈辛棄疾其人其詞〉,《中華詩學》,5:2民60.07,頁30-33
王立斌〈《辛鞬壙誌》與辛棄疾家世〉,《江西文獻》,231 民102.05,頁69-73
方延豪〈辛稼軒生平及其詞〉,《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3:7民69.07,頁58-63
包根弟〈壯夫血淚稼軒詞〉,《幼獅文藝》,45:4=280民66.04,頁52-65
吳偉雄〈南北宋之交愛國詞淺論〉,《理工學報》,民87.04,頁56-63
汪中〈南宋詞人的愛國篇章〉,《幼獅文藝》,民66.04,頁41-51
汪中〈愛國詞人辛稼軒〉,《孔孟月刊》,18:11民69.07,頁75-79
宋海屏〈愛國詞人辛稼軒〉,《中國文選》,105民65.01,頁4-13
宋裕〈愛國詞人辛棄疾〉,《明道文藝》,236民84.11,頁170-175
杜若〈英雄型的辛棄疾〉,《臺肥月刊》,15:5民63.05,頁37-43
杜若〈英雄型的詞人--辛稼軒〉,《自由談》,30:3民68.03,頁24-26
杜呈祥〈愛國詞人辛稼軒〉,《幼獅月刊》,5:4民46.04,頁8-10+17
朱少青〈愛國詞人辛稼軒〉,《反攻》,450/451 民75.09,頁39-42
仲子〈辛棄疾其人其詞〉,《古今談》,124民64.08,頁85-92
林玫儀〈《稼軒詞校注附詩文年譜》出版緣起暨整理說明〉,《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3:1=89民102.03,頁127-133
林綸詩〈典故細說--勇鬥士詩人 辛棄疾〉,《中國旅遊》,337民97.07,頁124-125
林明德〈悲劇英雄辛棄疾〉,《大地文學》,民71.03,頁267-294
林宗霖〈負起救亡重任的辛棄疾〉,《勵進》,377民66.07,頁36-40
金周生〈詞韻與方言--以山東詞人用韻與山東方言為例〉,《輔仁國文學報》,增刊民95.01,頁403-414
唐潤鈿〈愛國詞人--辛棄疾〉,《文壇》,173民63.11,頁76-94
張銀盛〈功名本是真儒事--辛棄疾詞中武將意象初探〉,《東方人文學誌》,8:1民98.03,頁27-46
張子嘉〈辛棄疾詞研析〉,《中國語文》,84:5=503民88.05,頁39-41
張夢機〈辛棄疾詞欣賞〉,《自由青年》,43:2民59.02,頁85-91
張用寰〈愛國詞人辛棄疾〉,《中華詩學》,5:2民60.07,頁34-43
張世彬〈詞韻研究撮要〉,《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0:3民66.03,頁28-36
張惠康〈論稼軒詞〉,《中華詩學》,5:2民60.07,頁12-22
陳滿銘〈意氣崢嶸的辛棄疾〉,《幼獅月刊》,414民76.06,頁24-31
陳滿銘〈氣吞萬里的辛棄疾〉,《幼獅少年》,108民74.10,頁55-58
陳滿銘〈辛稼軒的境遇與其詞風〉,《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0:3民66.03,頁18-23
陳滿銘〈試論篇章風格中剛柔成分之量化--以稼軒「豪壯沉鬱」詞為例作探討〉,《彰化師大國文學誌》,25民101.12,頁61-102
黃志民〈智勇兼備的辛棄疾〉,《孔孟月刊》,20:12民71.08,頁50
黃坤堯〈宋代詞韻與現代方言〉,《聲韻論叢》,7民87.03,頁121-135
尉素秋〈辛稼軒詞的世界〉,《中華詩學》,5:2民60.07,頁4-11
景唐〈愛國詞人辛棄疾〉,《生力月刊》,3:9民59.06,頁36-37
覃適之〈辛棄疾其詞其人〉,《藝文誌》,75民60.12,頁59-62
劉凌〈談南宋愛國詞及其源流〉,《中國文化月刊》,161民82.03,頁103-110
劉太希〈南宋詞雄辛稼軒〉,《暢流》,50:9民63.12,頁10-12
趙國蓉〈論稼軒詞的風格〉,《文與哲》,2民92.06,頁159-194
賓默園〈辛稼軒其人其詞〉,《中華詩學》,5:2民60.07,頁44-48
蔡慕陶〈愛國詞人--辛棄疾〉,《民主憲政》,53:9民71.01,頁23-24
魯國堯〈宋代辛棄疾等山東詞人用韻考〉,《南京大學學報》,第2期,1979年5月,頁112
薛乃文〈從〈水龍吟〉探蘇、辛倚聲填詞之異同〉,《東方人文學誌》,7:4民97.12,頁201-224
藍淑珠〈略論稼軒詞作的愛國意識--以《稼軒詞》引用《楚辭》之精神內涵與語言形式切入〉,《中國語文》,101:6=606民96.12,頁67-92
六、網站
國音中古音對照 http://www.eastling.org/tdfweb/midage.aspx
中國期刊網 http://cnki50.csis.com.tw/kns50/Navigator.aspx?ID=CJFD
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網http://periopath.hyweb.com.tw/cgi-bin/ncl3web/hypage51?HYPAGE=Search.txt&islogin=1&data_type=1&lang=c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html
東方語言學查閱中古音擬音之參考網站 http://www.eastling.org/tdfweb/midage.aspx
《白香詞譜》電子書 http://www.bise.idv.tw/poem/big5/books/bx/
《唐宋詞格律》 http://cls.hs.yzu.edu.tw/FillODE/default.htm
查閱詞韻之參考網站 http://cls.hs.yzu.edu.tw/FillODE/default.htm
〈中古聲類五音清濁表〉http://w3.cyu.edu.tw/luo/holo/course/ky_shenglei.htm
小學堂中古音查詢 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zhongguyin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2287
電子全文
(
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稼軒豪放詞風之美學研究
2.
唐代近體詩用韻之研究
3.
宋室南渡前後詩詞衍變研究
4.
稼軒詞中人物意象之研究
5.
稼軒帶湖、瓢泉兩時期詞析論
6.
論南宋詞中之寄託
7.
稼軒詞之內容及其藝術成就
8.
稼軒詞的風格與寫作手法之研究
9.
稼軒詞山水意象之研究
10.
辛棄疾酒詞研究
11.
辛姜詞比較研究
12.
稼軒詞中鳥意象之研究
13.
辛稼軒軍事文學與兵學思想研究
14.
稼軒詞韻考
15.
南宋三家遺民詞人之研究
1.
一葦〈軍人詞家辛棄疾〉,《黃埔月刊》,228民60.04,頁29-30
2.
于清遠〈辛棄疾其人其詞〉,《中華詩學》,5:2民60.07,頁30-33
3.
王立斌〈《辛鞬壙誌》與辛棄疾家世〉,《江西文獻》,231 民102.05,頁69-73
4.
方延豪〈辛稼軒生平及其詞〉,《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3:7民69.07,頁58-63
5.
包根弟〈壯夫血淚稼軒詞〉,《幼獅文藝》,45:4=280民66.04,頁52-65
6.
吳偉雄〈南北宋之交愛國詞淺論〉,《理工學報》,民87.04,頁56-63
7.
汪中〈南宋詞人的愛國篇章〉,《幼獅文藝》,民66.04,頁41-51
8.
汪中〈愛國詞人辛稼軒〉,《孔孟月刊》,18:11民69.07,頁75-79
9.
宋海屏〈愛國詞人辛稼軒〉,《中國文選》,105民65.01,頁4-13
10.
宋裕〈愛國詞人辛棄疾〉,《明道文藝》,236民84.11,頁170-175
11.
杜若〈英雄型的辛棄疾〉,《臺肥月刊》,15:5民63.05,頁37-43
12.
杜若〈英雄型的詞人--辛稼軒〉,《自由談》,30:3民68.03,頁24-26
13.
杜呈祥〈愛國詞人辛稼軒〉,《幼獅月刊》,5:4民46.04,頁8-10+17
14.
朱少青〈愛國詞人辛稼軒〉,《反攻》,450/451 民75.09,頁39-42
15.
仲子〈辛棄疾其人其詞〉,《古今談》,124民64.08,頁85-92
1.
辛棄疾以賦為詞研究
2.
辛棄疾農村詞研究
3.
辛棄疾山水田園詞的自我意識與詞情特質
4.
辛棄疾詞的女性研究
5.
吳文英詞之音韻風格研究──以自度曲為例
6.
辛棄疾酒詞研究
7.
辛棄疾對陶淵明的接受之研究
8.
李宗盛歌詞之音韻風格研究
9.
蕭蕭詩集《緣無緣》詞彙風格研究──以重疊詞為例
10.
從互文性觀點探察辛棄疾詞對《世說新語》的引用及其生命情調的反映
11.
楊牧《海岸七疊》之音韻風格研究
12.
孫翠鳳演藝歷程與表演藝術之研究
13.
方文山創作歌詞之音韻風格研究
14.
李清照接受研究
15.
羅大佑國語歌詞之語言風格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