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0 14: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威諭
研究生(外文):Chen Wei Yu
論文名稱:網路中的博奕文化-以PTT運彩版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culture of gamble in internet:A case study in the sportlottery board on PTT
指導教授:唐士哲唐士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ang Shih che
口試委員:簡妙如劉昌德
口試委員(外文):Jian Miao juLiu Chang de
口試日期:2011-06-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電訊傳播研究所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一般大眾傳播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1
中文關鍵詞:運動彩券虛擬社群博奕對抗性合作集結性智慧
外文關鍵詞:Sport LotteryVirtual CommunityGambleAdversarial collaborationCollective Intellige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4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6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探討2008年起於台灣發行的運動彩券,如何於PTT運彩版內捲起討論風潮,觀察其賭客如何以虛擬社群進行網路中的博奕互動。而社群中的成員異質性組成特性為另一切入點,藉以思考異質性極為顯著的社群如何維繫合作。

首先是關於博奕文化,於運彩版中,名望競逐、運動賽事觀看的新框架以及迷信等現象均大量運作著。賭客追求名望為社群中的常態,且較一般社群中更加速成。彩券則成為一種媒介,形成賭客觀看賽事的嶄新框架,建構出有別於運動迷的賽事觀賞文化。迷信與禁忌則伴隨著博奕的未知性,於網路社群中,仍有其強大的影響力,進而須以版規規範之。

運彩版中的賭客,以Goffman的行動理論檢視之,亦呼應其論點。行動於運彩版中具有強烈的意義,亦驅使著賭客朝向獲利的目標前進。於網路中,互動的便利亦強化了行動的方式。

本研究的另一重點為虛擬社群的異質性。在運彩版中,由於利益與認同的紛歧,因此不乏成員間的歧異與價值觀的對立。充斥著對立的群體隨之而來的為大量的衝突,然而衝突於運彩版並未全然的僅有負面價值,對於社群意識的凝聚反倒成為了助手。「對抗合作性」的現象亦落實於運彩版中,使得看似鬆散分裂的成員們能在此歷程中,找出合作的方式,進而使得運彩版得以長期的繁榮。

運動彩券的博奕現象同時亦成為一種文本,如同球迷觀賞賽事,賭客同時亦具有迷群的實踐。在「集結性智慧」的風氣驅使下,運彩版始終能維持一定程度的討論。並且豐富運彩版中的文化性,使得縱使流動性極高的運彩版,仍能未間斷地提供大量報牌文。

因此,就本研究的觀察。網路博奕已非侷限在人機互動的投注層面,而是逐漸常態性地於網際網路中發生的社會網路現象。運動彩券結合了博奕與運動賽事,成為了一種複合式的文本。亦不再僅背負著博奕的污名,而是一項逐漸隨著體育賽事步入日常生活的大眾文化。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不同研究取徑中的賭博 7
一、賭博之定義 7
二、國內外相關之博奕文獻 7
三、博奕之文化層面探討 10
四、從Goffman的行動理論觀點看博奕 12

第二節 作為一座大熔爐的網路虛擬社群 19
一、虛擬社群的同質性與異質性辯證 19
二、虛擬社群之異質性構成 23
三、規範與衝突的辨證關係 27

第三節 作為一種媒介的運動彩券 28
一、媒介與運動賽事 28
二、迷的認同與實踐 35

第四節 小結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2

第一節 研究者與運彩版 4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2
一、參與觀察法 42
二、深度訪談 43
三、網路文本分析 44

第四章 博奕 45

第一節 運彩版的生態 45
一、運彩版生態簡介 45

第二節 運彩版中的博奕文化 56
一、名望 56
二、運彩迷賽事觀看的新框架 63
三、迷信 68

第三節 運彩版的博奕行動分析 70
一、運彩之博奕特性 71
二、互動 71
三、報明牌 74
四、Live文的參與 77

第四節 小結 81

第五章 虛擬社群的異質性 84

第一節 社群中的異質性 84
一、運彩迷與球迷 84
二、從商業勢力的入侵與排除過程看社群維繫 88
三、地下簽賭與合法運彩 90

第二節 衝突與規範 93
一、迷群之間的衝突 94
二、公共性與私人利益的衝突 102
三、運彩賭客與地下賭客的衝突 106

第三節 社群衝突中向心力的凝聚機制 110
一、向心力 110
二、討論風氣 113

第四節 小結 11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9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119
一、博奕的新面貌 119
二、社群內異質性的動能 122
三、步入日常生活中的運動彩券 124
四、無法忽視的地下簽賭 124
五、網路博奕的定位 125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26
一、研究限制 126
二、未來研究建議 126

參考文獻 128
附錄一:訪談大綱 134

表目錄
圖表4-1 運彩版的文章藉由不同標籤進行分類 48
圖表4-2 運彩版的精華區 49
圖表4-3 文章前面的黃色數字代表推文 59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一)、網站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http://www.sac.gov.tw/
財政部國庫署:http://www.nta.gov.tw/
中央社〈2012年1月16日〉。〈職棒假球案,吳健保發監〉,《中央社》。取自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201160039.aspx
賴元煌〈2010年2月26日〉。〈蕭登獅逃亡3年被補,嘉義市議會議長選舉恐變
天〉,《NowNews》。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10/02/26/11471-2573795.htm
劉時均、徐尉庭〈2012年1月10日〉。〈批踢踢捐血版主,炸P幣賣12萬〉,《聯合報》。取自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4/6835634.shtml#ixzz1j1nGIsKY

(二)、專書、論文、期刊
王皓昀(2010)。《影響運彩迷對虛擬社群信任意圖之因素探討---以PTT運彩板為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柯斐(2008)。《部落格意見領袖特質與互動性之關聯研究》。世新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江典嘉(2002)。〈由權力觀點解讀電子布告欄版面的運作〉,《資訊社會研究》,2:93-116。
江靜之(譯)Tim Jordan(2000)。《網際權力》,台北:韋伯文化。
何綺(2011)。「Live文」,球迷的產製行為與互動-以PTT Tennis板與Federer板為研究場域。2011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
呂宇正(2010)。《棒球運動的觀眾參與與行動意義-以台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國彥(2002)。《運動產業與人性管理之研究─以台灣職棒賭博現象為例》。國立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體育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奇偉(2010)。《數據會說話?PTT大聯盟球迷觀看方式的鬥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俊璋(2008)。《BBS中的運動迷群與迷文化:以批踢踢實業坊「王建民板」為研究場域》。天主教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奇峰(2008)。《台北地區樂透彩券與運動彩券購買動機與行為之研究》。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論文。
吳峻安(2003)。〈從三個傳播要素檢視網路溝通的形成〉,《資訊社會研究》,5:305-326。
吳叡人(譯)B.Anderson(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出版。
林珊如(2010)。〈數位時代的閱讀:青少年網路閱讀的爭議與未來〉,《圖書資訊學刊》,8(2):29-53。
林燕伶(2007)。《群體凝聚力對虛擬社群持續使用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所碩士論文。
林佳瑩(2009)。《澎湖設置博弈特區之政治經濟分析》。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意仁(2010)。《網路群眾文化及其民主意涵-以PTT Gossiping看板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玉(2008)。《棒球迷在網際網路的互動、認同與想像》,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碩士論文。
周佑勳(2008)。《台北縣、市運動彩券消費者涉入程度、服務品質認知與再構行為意圖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施坤緣(2009)。《澎湖博奕公投之認知衝突分析》。義守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治本(2002)。〈BBS上的社群〉,《當代》,181:14-33。
高維良(2010)。《台北市運動彩券消費者生活型態與消費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泰坤(2009)。《棒球全球化對於台灣職棒產業之影響-以美國職棒轉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士哲(2003)。〈民族志學應用於網路研究的契機、衝突,與挑戰〉。《資訊社會學》,6,59-90。
倪仲俊(2009)。〈國技的重量-1960年代末期少棒熱相關報紙新聞論述中的國族主義話語初探〉。《通識研究期刊》,第15期,199-216。
郭乃瑩(2010)。《論賭博罪之存廢》。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千駿(1999)。電腦論戰類型之初探研究。1999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
康韶芸(2007)。《國人對運動彩券的認知與購買意願之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宇倫(2009)。《理財網站虛擬社群服務與使用者需求及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陳威諭、王皓昀(2010)。〈網路意見領袖的形成與信任關係之探討—以PTT運動彩券版為例〉,《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86。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86/06.htm
曹友維(2010)。《影響虛擬社群使用地理資訊系統之因素研究-以網球王社群網站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常心耀(2009)。《博弈產業之法規範研究-以運動彩券發行條例之修正與配套措施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瑛坡(1997)。《台灣職棒黑金風暴─第一手獨家祕聞》。台中:水永股份有限公司。
黃厚銘(2010)。Mob-ility:重探虛擬社區的社區議題,「社會理論:現代性與本土化」研討會。中國政法大學社會科學院。99-117。
黃睦傑(2009)。《虛擬社群經營與社群互動活絡研究–以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嘉榮、楊榮宗、許麗玲(2005)。〈由科技理論看網路學習社群創新擴散因素〉,《科技進步與對策》,26(7):50-53。
翟本瑞(2002)。《連線文化》。嘉義,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萬金生、楊景雍(2002)。〈網際網路虛擬社群的研究:以喜市論壇中「旅遊」與「美食」討論區為研究對象〉,《旅遊管理研究》,2(2):67-78。
廖經庭(2007)。〈BBS站的客家族群認同建構〉,《資訊社會研究》,13:257-293。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至欣、賴玲玲(2011)。〈虛擬社群的資訊分享行為〉,《圖書資訊學刊》,9(1):161-196。
蔡政益(2009)。《屬於「我們的」聯盟-從亞洲職棒大賽看大聯盟全球化下的亞洲區域整合》。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璧甄(2004)。〈網路教學系列小工具:社群網站〉,《台大教與學期刊電子報》,29,http://edtech.ntu.edu.tw/epaper/931010/tips/tips_1.asp。
簡妙如(1996)。《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淑錦(2009)。《分析澎湖發展博奕之困境與爭議》。天主教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份
Aginsky,B.W., & Aginsky,E.G. (1950).The Pomo:A profile of gambling among
Indians.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269,108-113
Armstrong, A. G., & Hagel III, J. (1996). The real value of on-line communiti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1-28.
Baym,N.(1997). The emergence of community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CyberSociety: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pp.138-163). Thousand Oaks, CA: Sage.
Beck,U. (1992). Risk society: Towards a new modernity. London: Sage.
Beck,D. & Bosshart,L. (2003). Sports, media, Politics, and national idenity.
Communication research trends. 22(4): 10-15.
Binde,P. (2005). Gambling across culture:Mapping worldwide occurrence and
learning from rthnographic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Gambling Studies,5,1-27.
Binde,P. (2005). Gambling,exchange systems, and moralities.Journal of Gambling
Studies,21(4),445-479.
Boyle,R. & Haynes,R. (2000). Power play: Sport, the media, and popular culture.
New York: Longman.
Campbell,J. & Fletcher,G. & Greenhill,A.(2009). Conflict and identity shape shifting in an online financial community.Infomation Systems Journal,19,461-478.
Cosgrave,J., klassen,T .(2001). Gambling against the state: The state and legitimation of gambling. Current sociology. 49(5): 1-15.
Cosgrave,J . (2008). Goofman revisited: Action and character in the era of legalized gamb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iminology and Sociological Theory. 1(1): 80-96.
Crawford,G.(2004)Consuming Sport:Fans,Sport and culture. London:Routledge.
Crowe,N ., Bradford,S.(2006). ‘Hanging out in Runescape’:Identity,Work and
Leisure in the Virtual Playground. Children’s Geographies,4(3),331-346.
Delaney,T & Madigan,T. (2009). The society of sports:an introduction.
De Moor,A. & Weigand.H (2004).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virtual adversarial
collaborative communities.Proc. of the 5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May 27-31,2004,New Orleans.
De Moor,A & Wagenvoort,J.(2004). Conflict management in an online gaming
community.Proc of the Community Informatics Research Network(CIRN) 2004
Conference.September 29-October 1,Prato,Italy
Desmond,G.R. (1952). Gambling among the Yakima. Washington,DC: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Duncan & Brummett,B. (1987). The mediation of spectator sport. Research
Quarterly , 38: 168-177.
Duval Smith,A.(1998). Problems of conflict management in Virtual
Communities.Communication in Cyberspace.P.Kollock and M.Smith,Routledge Press
Goffman,E. (1967). Wher the action is. Interaction Ritual. (pp.149-270).Garden
City:Anchor books
Gray,J., Sandvoss, C.& Harrington, C. L.(2007).Fandom:Identities and communities
in a mediated world. New York:New York Univ. Press.
Griffiths,M.D. (2002). The social impact of internet gambling.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20(3),312-320.
Griffiths,M.D. (2003). Internet gambling:Issues,concerns,and recommendations.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6,557-568.
Griffiths,M.D. (1999).Gambling technologies:prospects for problem
gambling.Journal of Gambling Studies,15,265-283
Griffiths,M.D., & Barnes,A. (2008). Internet gambling:An online empirical study
among student gamblers.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ddiction,6,194-204.
Guttmann,A. (1986). Sports spectator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ty Press.
Guttmann,A. (1988). A whole new ball game. Chapel hill: Univers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Hannigan,J. (1998). Fantasy City: Pleasure and profit in the Postmodern metropolis. New York: Routledge.
Hill,J. (2002). Sport, leisure&culture in twenty century Britan. New York: Palgrave.
Jenkins,H.(1992).Strangers no more,we sing:Filking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s of the science fiction fan community.In Lewis,L.A.(Ed),the adoring audience:
Fan culture and popular media(pp.208-236).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Jenkins,H. (2006).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 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Kennedy,E & Hills,L. (2009). Sport,media and society. Oxford: Berg.
Kingma,S. (1997). “Gaming is play, it should remain fun!”: The gaming
complex,pleasure and addiction..pp.173-193 in Pekka Sulkunen,John
Holmwood,Hilary Radner,and Gerhard Schulze,eds.,Constructing the new
consumer society.New York:St.Martin’s Press.
Kollock,P. & Smith,M.(1996). Managing the virtual commons: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in computer communities. From Herring,S.C.(Ed.),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Linguistic、Social and Cross-Culture Perspectives, PA:John
Benjamins Co.
Landry,E.M.(2000). Scrolling around the new organization:The potential for conflict in the on-line environment.Negotiation Journal,16(2),133-142.
Levy,M. (2010). Toward a weberian theory of gambling: the rationalization of legal gambling in Israel. International Gambling Studies. 10(3): 207-220
Lyng,S. (2005). Edgework: The Sociology of risk-taking. New York: Routledge.
Mauss, M. 1990(1950). The Gift: The Form and Reason for Exchange in Archaic
Societies. Trans. W. D. Halls. New York: W. W. Norton, 1990.
Myers,D(1987b). Anonymity is part of the magic : Individual manipulation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texts. Qualitative Sociology, 19(3), 251-266
Neary,M., Taylor,G. .(2006). From the law of insurance to the law of lottery: An
exploration of changing composition of the British state. In J.Cosgrave (Ed.),
The sociology of risk and gambling reader (pp.339-354). New York: Routledge.
O’sullivan,P.B., & Flanagin,A.J. (2003). Reconceptualizing“flaming”and other
problematic messages. New media & Society, 5(1),69-94
Reid.,E. (1998). Vitual worlds:culture and imagination. CyberSociety: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pp.164-183). Thousand Oaks, CA: Sage.
Rheingold,H.(1991). Virtual reality.New York: Touchstone
Roberts,J.M.,Arth,M.J., & Bush,R.R. (1959). Games in culture.American
Anthropologist,61,597-605.
Schirato,T. (2007). Understanding sports culture. London: Sage.
Theodoropoulou,V.(2007). The anti-fan within the fan:Awe and Envy in sport fandom. In gray et al.(Eds), Fandom:Identities and communities in a mediated world.(pp.316-327). New York:New York Univ. Press.
Turnage,A.K.(2008). Email flaming behaviors and organizational conflict.Journal of Computer-mediaed Communication, 13,43-59.
Wellman,B & Salaff,J & Dimitrova,D & Garton L & Gulia,M. (1996). Computer
networks as social networks:Collaborative work,Telwork,and Virtual Communit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2,213-238.
Whannel,G. (2002). Media sport stars. New York: Routledge.
Woodburn,J. (1982). Egalitarian societies. Man,17,431-451.
Young,M. (2010). Gambling,Capitalism and the state:Towards a new dialectic of the
Risk Society? Journal of Consumer Culture.10(2): 254-27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