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3 06: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佑名
研究生(外文):CHEN,YU-MING
論文名稱:巧宛然掌中劇團市場推廣與藝術創新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Exploratory Study on Market Expansion and Art Innovation of Chiao Wan Jan Puppet Troupe
指導教授:魏志雄魏志雄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EI,JHIH-SYONG
口試委員:魏志雄林建信謝茵如
口試委員(外文):WEI, CHIH-HSIUNGLIN,Chien-HsinHSIEH,YIN-RU
口試日期:2019-06-0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葉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3
中文關鍵詞:巧宛然掌中戲市場推廣藝術創新
外文關鍵詞:Chiao Wan Jan Puppet TroupeMarket ExpansionArt Innov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6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研究目的最主要是為了探索巧宛然掌中戲如何在市場上推廣及進行藝術創新以及探究其原因及改進要素,並瞭解藝術創新與市場推廣兩者之間所存在的因果關係,同時希望藉由本研究提供國內其他偶戲團在市場推廣及未來改進發展策略的參考方向。本研究以巧宛然掌中戲觀眾為研究對象,並以觀眾的滿意度為研究範圍。問卷觀眾選擇以10歲以上為對象進行探索。文本中也提到掌中戲之所以能獲選臺灣意象第一名,是因為掌中戲的劇情編排內容能建構出傳統的歷史特色與記憶,創造不同的意象,從中讓他人可以透過布袋戲來了解本土文化;巧宛然掌中戲團不僅是要推廣布袋戲讓觀眾欣賞,更重要的是讓觀眾瞭解布袋戲精神及瞭解掌中戲是足以代表台灣的「傳統價值」。本研究除了上述所陳之外,主要在於以「永續傳統」觀點及從「學校走向臺灣甚至是世界」的角度切入,從探究巧宛然掌中戲如何透過教學及巡演強化它在國內的能見度並推廣至市場外,也透過觀眾問卷的滿意度調查來瞭解劇團需要改進的地方;另外,本研究也從問卷及訪談的過程中去分析巧宛然掌中劇團所需改進的方向分為下列四點。
一、劇團可以加上字幕的操作放映幫助大部分觀眾來理解臺詞。
二、為維護演出的品質,需志工的協助維持現場秩序。
三、音響設備的改善讓觀眾有最佳收聽演出的品質。
四、座位調整來讓觀眾有更好的收看品質。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understand how Chiao Wan Jan Puppet Troupe expands market and does art innovation, and also to explore the reasons and the elements of improvement. This study also wants to understand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innovation and market expansion. In the same time,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made to other Taiwanese puppet troupes in market expansion and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for future.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audience of Chiao Wan Jan Puppet Troupe, and the study area is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audience. The survey object is audience older than 10 years old. This study also mention that the reason why Chiao Wan Jan Puppet Troupe got the first place in Taiwanese image was it could build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 and memory to create different images, so people could understand local culture by puppet show. Chiao Wan Jan Puppet Troupe not only wants to introduce puppet show to more people, but also wants to let people understand the spirit of puppet show and know it can stand for “innovation value” of Taiwan. Besides, this study uses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sustainable tradition” and “from school to Taiwan and even to the world” to see why and how Chiao Wan Jan Puppet Troupe promote their visibility in Taiwan.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lso shows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innovation and market expansion by survey and interview.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四節 待答問題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巧宛然掌中劇團之意涵        8
第二節 掌中戲團的探索性研究        9
第三節 掌中戲相關研究           9
第四節 掌中戲社團經營之相關研究      13
第五節 文化創新相關研究          15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對象           17
第二節 調查目的              18
第三節 調查過程與方法           19
第四節 資料處理及分析方法         21
第五節 統計分析與結果           22
第肆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 觀眾屬性資料的分析     23
    第二節 調查結果分析        2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40
    第二節 建議            41


參考文獻                  43
    附錄一、原始問卷          46

石光生. (2009)。〈論全國學生創意比賽所見的創意與問題〉,《節慶策劃與經營國際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高雄縣: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江武昌. (1991). 光復後臺灣布袋戲的發展. 民俗曲藝, 71, 52-69.
江武昌. (1995). 臺灣布袋戲的認識與欣賞: 一口說出千古事十指弄成百萬兵.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呂理政. (1991). 宗教信仰與社會生活--談台灣民間信仰的幾個面相. 民俗曲藝, 69, 5-25.
林文懿. (2001),時空遞嬗中的布袋戲文化。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裕淵. (1975). 〈風靡三百年的布袋戲〉,《遠東人(快樂家庭)》,頁12-17。臺北:遠東人雜誌社。
林新發. (2003). 郊區型國民中小學經營創新策略及實施成效之研究研究計畫.
吳明德. (1993). 從線上目錄的觀點談編目規則的未來. 圖書館學刊, (8 pp. 1-12)。
吳清山, & 林天祐. (2003). 創新經營. 教育資料與研究 教育資料與研究 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
高瑞陽, 洪煜清, 蔡旺晉, 陳力豪, & 李傳房. (2006). 建立 Pili 版圖的四種構面 (二). 設計研究, (6), 53-69.
陳龍廷. (1995). 從臺灣文化生態角度來研究臺北地區布袋戲商業劇場 (1961-1971). 臺灣文獻 Taiwan Wen Hsien, 46(2).
曾永義《論說戲曲》,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頁239-285。
張軒豪, & 李秀珠. (2004). 本土文化產業的全球化—以霹靂布袋戲為例 (Doctoral dissertation).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01)。100年國立故宮博物院觀眾意見調查。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楊宗憲. (2017). 巧宛然30週年-山頂搬戲囝仔,頁7-8。
廖俊逞. (2008). 家傳技藝+ 創新媒材 柯世宏 要為布袋戲找回觀眾. PAR 表演藝術雜誌, (191), 127-127。
謝鴻文. (2016). 二十一世紀臺灣小學戲劇教育現狀觀察 The Observ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Drama Education in Taiwanese Elementary Schools in 21st Century. 亞洲戲劇教育學刊 The Journal of Drama and Theatre Education in Asia, 2(1).
謝依婷. (2005)。《國民小學布袋戲社團運作及教學方法之個案研究 ——以臺北市平等國小 布袋戲社團為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音樂教學碩士班論文。
蘇世德. (2004). 布袋戲偶的雕刻與演變.
蘇建中. (2016)。國小傳統偶劇團可持續經營發展之關鍵因素-以嘉義市志航國民小學為例。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休閒產業碩士班碩士論文,嘉義縣。
Drucker, P. F.(1986).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rinciples.New York:Pan Book.
Freeman, C. (2013).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Routledge.
Gattiker, U. E.(1990),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organization. Sage, CA.
Thompson, V. A. (1965). Bureaucracy and innov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2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