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一、 書籍
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北京:新華書店總店,1988。
吳曉慷。《江蘇二胡藝術傳承概念觀》。南京:東南大學,2014。
蒲亨強。《江蘇地域音樂文化》。重慶:西南師範大學,2014。
期刊論文
丁昕春。〈京杭運河流域(淮安段)民歌的文化特色〉。《鹽城師範學院學報》(六月號,2014):11-14
丁艷。〈江蘇民歌曲調邏輯因素探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
王芳。〈論江南民歌演唱中的語言與音樂特點〉。《大舞台》(10月號,2012):41-43。
王音、錢文、蘇淵超。〈江蘇版本《茉莉花》的音樂形態及其演唱異同〉。《音樂時空》(2月號,2015):99-100
王婷娟。〈淺析江蘇民歌拔根蘆柴花〉。《作家雜誌》(3月號,2009):206。
朱幸。〈從《江南春色》中探索傳統二胡文化〉。《大眾文藝》。(11月號,2009):107-108。
朱春光。〈論研究朱昌耀新南派二胡藝術的現實意義(一)〉。《劍南文學》(9月號,2013):217-217。
李為揚。〈感受《拔根蘆柴花》的藝術芳香〉。《北方音樂》No. 225(9月號,2014):39。
李郁翎。〈朱昌耀二胡作品研究-以《歡慶鑼鼓》、《五月春潮》為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李祖勝。〈二胡音樂創作中的江南風格研究〉。《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No. 3(9月號,2013):160-163。
施咏。〈《剪靛花》——“流行歌曲中的中國民歌”之八〉。《中國音乐教育》(11月號,2013):10-12。
胡小莉。〈二胡江南風格與演技技法研究〉。《滁洲院學報》No. 14(二月號,2012):41-43。
許立、李兵。〈苏州民歌方言演唱特点探微—以《蘇州好風光為例》〉。(七月號,2015):84-85。
許立。〈蘇州民歌方言演唱特點探微--以《蘇州好風光》為例〉。《黃河之聲》(七月號,2015):84-85。
郭莉莉。〈朱昌耀和他的胡琴情結〉。《歌迷大世界・江南音樂》(二月號,2006):49-51。
陸叢林。〈演奏二胡曲《江南春色》的審美感悟〉。《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二月號,2006):61-62。
閏永貞。〈二胡曲《江南春色的演奏要領》〉。《樂器》〈七月號,2009〉:40-42。
馮智金。〈傳統與現代《蘇州好風光》旋律及風格的異同〉。《音樂創作》(四月號,2010年):132-134。
馮艷志。〈弓弓寄鄉音,弦弦道離情〉。《統一論壇》(三月號,1999):62-63。
楊麗莉。〈蘇南民歌與蘇北民歌的區域性差異研究〉。《歌海》(二月號,2015):29-32。
蘇青。〈江蘇民歌的探論與研究〉。《音樂探索》(四月號,200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