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期刊書報
(依筆畫排序)
王幼華,〈偽母親的災難──張愛玲的人生顛躓與怨毒修辭〉,《連大學報》,第十卷第一期,民國一o二年六月
王德威、王宇平譯,〈雷峰塔下的張愛玲〉:《雷峰塔》、《易經》,與「迴旋」和「衍生」的美學〉,《現代中文學刊》,第六期,2010年
石曉楓,〈隔絕的身體/性/愛──從《小團圓》中的九莉談起〉,第三十七期,2012年6月
李癸雲,〈以父之言,溯母之源:論彤雅立詩作的邊境書寫〉,《台灣詩學》,第二十號,2012年11月
李黎,〈翻來覆去──雷峰塔對照記〉,《中國時報》(台北市),2010年6月
周芬伶,〈風流之罪三讀《小團圓》〉,《聯合文學》,294期4月號,2009郝譽翔,〈繁華落盡見真醇讀張愛玲《雷峰塔》〉,《文訊》,302期,2010年高全之,〈懺悔與虛實《小團圓》的一種讀法〉,《文訊》,289期11月,2009劉人鵬、宋玉雯、鄭聖勳,〈心不在焉的母親與家庭親密關係想像──動漫與文學作品中的「死媽媽」〉,《中外文學》,第四十三卷,第三期,2014年9月,蔡秀枝,〈克莉絲特娃對母子關係中「陰性」空間的看法〉,《中外文學》,第二十一卷,第九期鍾曉陽,〈萬轉千迴看《小團圓》記(一)〉,《印刻雜誌》第陸卷第伍期,2010
蘇偉貞,〈私語雷峰塔:張愛玲的家庭劇場及家庭運動〉,《淡江中文學報》,第二十七期,2012年12月二、專書
張愛玲,〈年輕的時候〉,《張愛玲小說集》,台北市:皇冠文學出版,民國八十年五月第卅六版
張愛玲,《小團圓》,台北市:皇冠出版社,2009年3月
張愛玲,《半生緣》,台北市:皇冠出版社,1997年3月十三刷
張愛玲,《易經》,台北市:皇冠出版社,2016年3月
張愛玲,《流言》,台北市:皇冠文學出版,1993年5月
張愛玲,《紅樓夢魘》,台北市:皇冠出版社,2015年3月
張愛玲,《張看》,台北市:皇冠出版社,民國65年5月
張愛玲,《惘然紀》,台北市:皇冠出版社,2010年4月
張愛玲,《惘然紀》,台北市:皇冠出版社,2010年4月
張愛玲,《雷峰塔》,台北市:皇冠出版社,2013年4月
張愛玲,《餘韻》,台北市:皇冠出版社,1987年七月
巴舍拉,《空間詩學》,台北市:張老師文化,2005年
王一心,《小團圓對照記》,北京市:文匯出版社,2009年11月
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12年11月二版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台北市:麥田出版社,1998年
王德威,《想像中國的方法》,北京市:三聯書店,1998年9月
王德威主編,《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麥田出版社
平鑫濤發行《華麗與蒼涼──張愛玲紀念文集》,台北市:皇冠出版社,1997年八月
宋明煒,《浮世的悲哀張愛玲傳》,台北市:業強出版社,1996年12月
汪民安,《現代性》,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初版
周芬伶,《豔異:張愛玲與中國文學》,北京市:中國華僑出版社,2003年五月初版
胡曉貞,《才女徹夜未眠》,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3年
胡蘭成,《今生今世》,台北市:遠景出版社,1986年三月
唐文標,《張愛玲研究》,台北市:聯經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增訂新二版
唐文標編《張愛玲卷》,台北市:遠景出版社,1984年9月
夏志清,《張愛玲寫給我的信件》,武漢:長江藝文出版社,2014年7月
夏志清著、劉紹銘編譯《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市: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
茱莉亞.克莉斯蒂娃,《恐怖的力量》,台北縣:桂冠出版社,2003年
高全之,《張愛玲學》,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8年10月
張子靜(資料提供)、季季(整理撰寫),《我的姊姊張愛玲》,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1996年初版
張愛玲.宋淇.宋鄺文美著、宋以朗主編,《張愛玲私語錄》,台北市:皇冠出版社,2010初版
陳子善,《記憶張愛玲》,濟南市: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3月
楊昌年,《張愛玲小說評析:百年僅見一星明》,台北市:致知學術出版,2013年
劉紹銘、梁秉鈞、許子東編,《再讀張愛玲》,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年
(依筆畫排序)
二、學位論文
林淑珠的,《張愛玲《雷峰塔》《易經》小說之研究》,台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林韻潔,〈「潮流之外」:論張愛玲的小說理論及其文本之現代性反思〉,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依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