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丁勝、孟豔瓊、楊蘭菊、範世萍,(2009),合肥城市綠地中的地被植物應用調查,安徽農業科學,12 - 05733- 04。
2.王昭堡,(1989),水土保持草類對光度及酸鹼度之反應。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水土保持研究所,台中。3.本間 啟,(1966),ッバ以外に綠のジユワタを ぃる地被植物のいろぃろがーデソラフ, 農耕と園藝共編 芝生專科 芝生のつくリ方と手入れ仕方,(pp.48-52),日本:城文堂新光社。
4.王鶯璿,雷江麗,王有國,(2012),7 種百合科園林地被植物抗旱性研究。安徽農業科學,40(26) ,12979-12983。
5.吳金珍,(1992) ,溫度、光度、肥料濃度及生長方向對黃金葛生長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市。6.吳定遠,(2003) ,溫度、光度和模擬黑暗儲運對盆花型文心蘭類植株生育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市。7.吳俊偉(2003) ,環境綠化植物耐陰性指標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市。8.吳淑均,(1995),溫度、遮陰、生長調節劑及俢剪時期對仙丹花生長與開花的影響。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臺北。9.李瑞美,(2012),光線、限水與乙烯釋放劑對九重葛‘臺北紅’生長與開花之影響。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臺北。10.呂玉萍(2005)南橫中之關暖溫帶闊葉林地被植物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11.林立,(1998) ,無機養分、溫度與光度對白鶴芋生長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系研究所,台北市。12.林科言,(2001),臺灣四種原生闊葉樹種於不同光度及養分下之生理生態及形態反應,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台北市。13.周壽榮,(1996),草坪地被與人類環境,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14.周瀟、毛凱、干友民(2007),我國地被植物耐陰性研究,北方園藝,01-0051-03
15.相關芳郎、鈴木治,(2002),庭園綠離與地被,百通集團:貴州科技出版。
16.夏文茹、葉德銘,(2011),遮光對彩葉草葉色及生長之影響。臺灣園藝,57(1),53-64。17.徐步雲,(2003),光度、溫度及潮汐灌溉中氮肥濃度對常春藤生長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臺北。18.康毅成,(1993) ,日長、光度及溫度對蕹菜生長與開花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系,台北市。19.張亞芬、潘李,(2012),溫州市公園綠地地被植物應用調查與研究。安徽農業科學,40(31), 15327-15329。
20.張東港,(2013),台中地區公園地被植物之調查評估,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研究所,台中。21.張美萍,(2010),園林地被植物套種應用模式探討,現代農業科技,13,260-267。
22.張玲慧、夏宜平,(2003),地被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及研究現狀,中國園林,(9) :54- 57。
23.章錦瑜,(2013),最新植栽設計手冊,台中:日之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24.章錦瑜,(2011),景觀灌木藤本賞花圖鑑,台中:星晨出版有限公司。
25.許玉妹,(1989),改進玫瑰冬季切花產量之研究.I.遮陰與夏季摘蕾對冬季切花產量之影響。中國園藝,35(3),204-210。26.許宇恒、張光琴,( 2006) ,地被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安徽農業科學,22 - 5849- 02。
27.陳永春,(2001),地被植物之調查、蒐集與種類篩選試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2,37-45。28.陳俊宏,(2010),臺北地區公園之綠籬、彩葉、耐陰植物應用現況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臺北。29.童武夫譯、Kendrick, R. E.著,(1983),植物生長與光照,科學教育,56,53-57。
30.童開林,(2012),10種地被植物的耐陰性與園林適應性比較。西北林學院學報,27(4),234-237。
31.陶濤,(2010),園林地被植物的應用現狀及建議,(pp.249),遼寧:遼寧省葫蘆島市園林管理處。
32.曾秀瓊,(1980),不同光對五種地被草種生長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園藝研究所,臺北。33.程悅、伊愛娟,(2010),溫州野生地被園林篩選初報。浙江:溫州市公園管理處。
34.黃彩明,曹平,蔣榮華,(2008),草坪延長綠色期的研究。安徽農業科學,36(24), 10428- 10430。
35.黃蓉著,(1992),園林植物開花生理與控制,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36.廖麗雅,(2005),花卉(I) ,台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37.廖麗雅,(2005),花卉(II) ,台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38.熊泰坤、薛綺蓮、曾秀香,(1991),觀賞植物,台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出版。
39.劉姿妤,(2009) ,光度及肥料對蝴蝶蘭成株生長及貯運後開花品質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園藝學系研究所,嘉義。40.蔡福貴,(1993),地被植物(上)、(下),臺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41.蔡福貴,(2005) ,世界茶花專輯,臺北市:淑馨出版社,P232。
42.賴明洲,(2006),植被復育重建生態工程,台中市:明文書局。
43.諶克終譯,(1982),栽培原論,臺北市:徐氏基金會臺徐氏基金會。
44.戴家玲,(2013) ,植物型態與耐蔭性相關性分析-以天南星科為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景觀學系,台北市。45.薛彥斌、秦華、張科,(2010),3種藤本地被植物抗旱性比較。中國農學通報,26(9),239-243。
46.薛聰賢,(1991),圖解栽培繁殖值技術(第11輯) ,彰化縣員林鎮:台灣普綠有限公司出版部。
47.薛聰賢,(1998),家庭園藝(第9輯》養蘭不難,彰化縣員林鎮:台灣普綠有限公司出版部,P102。
48.薛聰賢,(2001),台灣花卉實用圖鑑3-球根花卉、多肉植物150種,員林:台灣普綠有限公司出版部。
49.薛聰賢,(2004),台灣花卉實用圖鑑8-木本花卉195種,員林:台灣普綠有限公司出版部。
50.薛聰賢,(2008),台灣花卉實用圖鑑11-補遺、新品種146種,員林:台灣普綠有限公司出版部。
51.薛聰賢,(2008),台灣花卉實用圖鑑12-補遺、新品種167種,員林:台灣普綠有限公司出版部。
52.薛聰賢,(2009),台灣花卉實用圖鑑7-木本花卉196種,員林:台灣普綠有限
53.鍾博晉,(1991),不同光度對六種闊葉草本地被植物之影響,學士論文,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台中市。
54.簡均珊,(2011),光度對非洲鳳仙花生長之影響及其防治方法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臺北。55.魏雲華、張燕青、林魁,(2012),福州市彩葉地被植物應用現狀及探析。安徽農學通報,18(17),165-166。
56.簡玲雅,(2007),台中市綠覆地之現況與影響要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園藝所,台中。57.Michael著,林靜娟、邱麗蓉合譯,(1996),景觀建築概論,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58.James R. Feucht and Jack D. Butler著,許榮輝、徐德生合譯(1997),植栽維護管理,台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12。
英文文獻
1.Bernier, G. (1988). The control of floral evocation and morphogenesis. Ann. Rev. Plant Physiol. Plant mol., 39,175-219.
2.Brown, T.C. and Daniel, T.C. (1986). Predicting scenic beauty of timber stands. Forest Science, 32(2), 471-487.
3.Buhyoff, G.J. and Wellman, J.D. (1980). The specification of a non-linear psychophysical function for visual landscape dimensi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 257-272.
4.Byrne, L.B. Bruns, M.A. & Kim, K.C. (2008). Ecosystem Properties of Urban Land Covers at the Aboveground–Belowground Interface. Ecosystems, 11(7), 1065-1077.
5.Clark, D.E.(1974). How to grow herbs, Sunset Books. California: Lane Publishing Co., Menlo Park.
6.Daniel, T.C. and Boster, R.S. (1976). Measuring landscape esthetics: the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 USDA Forest Service Research Paper RM-167.
7.Foley, D.J.(1961). Ground Covers. Philadelphia and New York: Chilton Company. Book Divison.
8.Foster, R.(1980). Try ground covers for low-maintenance urban landscaping. Amer: City and County. 3, 34-37.
9.Gary, J.E.(1967). The vegetative establishment of four najor turfgrass and the response of stolonized `Meyer'zoysiagrass (Zoysia japonica var. Meyer) to mowing height, nitrogen fertilization, and light intensity. M.S. Thesis.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Mississippi.
10.Golubiewski, N.E. (2006). Urbanization increases grassland carbon pools: effects of landscaping in colorado's front range.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16, 555-571.
11.Koller, G.L. (1978). Ground Covers for most regions. Plants & Gardens. Ground Covers and Vines. Brooklyn Bontanic Garden Record. 34(2),12-19.
12.Liverman, J.L. (1955). The physiology of flowering.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6,177-210.
13.Strieg, R.G. and Wickland, K.P. (2001). Soil respiration and photosynthetic uptake of carbon dioxide by ground-cover plants in four ages of jack pine forest. Can. J. For. Res., 31, 1540-1550.
14.Zhou, Q. (1998). On the ground estimation of vegetation cover in Australian rangelands. int. j. remote sensing, 19(9), 1815-1820.
15.Zieslin, N. & Mor, Y. (1990). Light on roses. A review. Scientia Horticulturae, 43(1-2), 1-14.
網路資源
1.中文百科在線,線上檢索日期:2013/08/07
網址: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57405.aspx
2.中華十億農業網,線上檢索日期:2013/08/07
網址: http://www.2to1agri.com/APAGRI/16.nsf/6044201c5661d05c482569 2fe/4772ff1dffdf33c248256b8c0017a5e2?OpenDocument
3.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線上檢索日期:2014/03/15
網址: http://www.cwb.gov.tw/V7/climate/dailyPrecipitation/dP.htm
4.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4),空品淨化區定義,線上檢索日期:2014/04/12,網址:http://ivy1.epa.gov.tw/air/a0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