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中央社(2010年6月26日)。假球案 聯盟獅牛求償逾3億。Upaper,4版。
中央社(2011年1月12日)。防制打假球 士檢兄弟象座談。自由時報電子報,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12日,取自: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452704&type=%E5%8D%B3%E6%99%82%E6%96%B0%E8%81%9E
中華職棒21年觀眾人數分析網站(2010),中華職棒歷年觀眾平均人數。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2月30日,取自:http://zxc22.idv.tw/
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理論。台北市:洪葉文化。
王忠茂(2005)。2003-2004年中華職棒大聯盟觀眾人數之分析。中華體育季刊,19(3),53-60。王翔(2009年11月20日)。棒球振興計畫明年上路 球隊若涉賭立即徹補助。聯合晚報,A3版。
王晶文(1996年8月7日)。職棒 向黑道說不。聯合晚報,14版。
王覺一(2009年12月24日)。職棒4新制明年上路 球員出頭。蘋果日報,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1月3日,取自: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183590/IssueID/20091224
白錫鏗(2010年10月17日)。職棒總冠軍賽 檢方球場監看。聯合報,B1版。
台灣棒球維基館(2009年10月30日)。職棒簽賭事件(1996年)。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10日,取自:http://twbsball.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8%81%B7%E6%A3%92%E7%B0%BD%E8%B3%AD%E4%BA%8B%E4%BB%B6_%281996%E5%B9%B4%29
台灣棒球維基館(2010年1月29日)。職棒簽賭事件(2005年)。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10日,取自:http://twbsball.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8%81%B7%E6%A3%92%E7%B0%BD%E8%B3%AD%E4%BA%8B%E4%BB%B6_%282005%E5%B9%B4%29
台灣棒球維基館(2010年12月7日)。職棒簽賭事件(2007年)。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10日,取自:http://twbsball.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8%81%B7%E6%A3%92%E7%B0%BD%E8%B3%AD%E4%BA%8B%E4%BB%B6_%282007%E5%B9%B4%29
台灣棒球維基館(2010年10月1日)。職棒簽賭事件(2008年)。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10日,取自:http://twbsball.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8%81%B7%E6%A3%92%E7%B0%BD%E8%B3%AD%E4%BA%8B%E4%BB%B6_%282008%E5%B9%B4%29
台灣棒球維基館(2010年12月7日)。職棒簽賭事件(2009年)。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10日,取自:http://twbsball.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8%81%B7%E6%A3%92%E7%B0%BD%E8%B3%AD%E4%BA%8B%E4%BB%B6_%282009%E5%B9%B4%29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0年3月3日)。重大政策 振興棒球運動總計畫。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sac.gov.tw/News/NewsDetail.aspx?wmid=345&typeid=4&No=1215
朱文增(2003)。職棒選手薪資模型之研究。第三屆中華民國運動與休閒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1-77。
呂宛蓁、鄭志富(2008)。職棒觀眾觀賞行為意圖模式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10(3),57-71。宋鎮照(1997)。社會學。台北市:五南。
邱光宗(2006年7月4日)。冷眼看「黑襪」與「黑霧」。台灣棒球資訊網。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7月10日,取自:http://twbaseball.info/index.php?func=blog&article_id=348
李祖舜(2009年3月30日)。防職棒作假 檢方場場坐鎮。聯合報,A9版。
李淑玲(1993)。職棒球員形象之探討。體育與運動,84,145-151。李國彥(2002)。運動產業與人性管理之研究-以台灣職棒賭博現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何祥裕(2009年,10月27日)。假球集團從3月就開始熱身。聯合晚報,A2版。
何祥裕(2010年4月27日)。球團首度承認 中職隱瞞打假球。聯合報,A11版。
吳育光(2005年5月26日)。施昭同曠職 興農開除。聯合報,D7版。
吳育光(2005年7月27日)。簽賭案越鬧越大 職棒熊隊不玩了?聯合晚報,01版。
吳育光、黃裕元(2005年7月28日)。熊隊「就算剩9人 也要繼續戰鬥」。聯合報,A4版。
吳育光(2011年1月3日)。城市棒球隊 宜蘭呼之欲出。中時電子報,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10日,取自:http://news.chinatimes.com/sports/0,5250,11051202x112011010300322,00.html
吳欣怡(2006)。危機處理:2005年中華職棒簽賭放水事件分析。大專體育,86,54-61。吳亞函(2009)。2006年義大利足球職業甲級聯賽危機處理個案之初探。大專體育,103,63-71。林丁國(2006)。從「嘉農」看日治時期台灣棒球運動的發展。台灣史料研究,28,67-111。林三豐(2010年12月9日)。韓媒:SK挖角恐破局 獅仍樂觀。自由時報。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2月9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9/today-sp1.htm
林以君、婁靖平(2009年11月20日)。交保球員 熊全開除求償。聯合報,A12版。
林以君(2010年3月20日)。加入工會 振總:薪水信託也可。聯合報,B4版。
林良哲、孫義方(2005年9月6日)。徐 監聽組頭 報明牌。自由電子報,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6月1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sep/6/today-fo4.htm
林言熹(2009)。聯盟該做的事都做了!誰說中職什麼都沒有做。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11月20日,取自:http://www.edgarlin.com/search/label/%E8%81%B7%E6%A3%92%E8%B3%AD%E5%8D%9A
林華韋(2002)。職業棒球運動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林雅涵(2010年3月25日)。國泰世華銀再度承辦職棒球員信託。聯合報,AA1版。
林揚斌(2005)。論職業棒球運動托拉斯行為之適法性─兼論我國職業棒球員之權利保障。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林錫波、高俊雄(2008)。台灣與美國職業棒球發展之比較研究。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799-810。
盂峻瑋、曾文誠(2004),台灣棒球王。台北市:創智。
盂峻瑋、唐盛梅、曾文誠、賈亦珍、謝仕淵、謝佳芬(2006)。台灣棒球百年史。台北市: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盂峻瑋、王文昇(2009)。棒球全球化對台灣的棒球產業和球員外流之衝擊。國民體育季刊,38(2),54-59。施致平(2002)。台灣職棒民眾意見現場調查研究。體育學報,33,165-175。俞聖律(2010年11月2日)。中職3將跟進拼旅外 申請行使自由球員身份。蘋果日報,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1月3日,取自: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930720/IssueID/20101102
洪嘉文(2000)。運動與偏差行為關係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4(3),8-16。唐孝民、黃國樑(2010年2月11日)。體委會、教育部下封殺令 打假球 禁當教練、體育老師。聯合晚報,A3版
翁志強(2009)。中華職棒球賽觀眾人數影響因素之探討。長榮運動休閒學刊,3,24-33。倪婉君(2009年2月15日)。牛隊存亡 劉志昇挫咧等。自由時報電子報,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5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feb/15/today-sp8.htm
廖雅欣、羅建旺(2010年4月16日)。「Home Run再現,簽賭不見」 職棒羅東開打 檢警調坐鎮防賭。聯合報,B1版。
馬鈺龍(2010年12月28日)。新法重刑 打假球 最重關7~10年。聯合報,A7版。
郭俊男(2005)。職棒簽賭在危機情境中的策略採用與效果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高正源(1994)。日本棒球發展史。台北市:聯經。
高興桂(2001)。我國職棒球團企業經營困境因素與解決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陳其懋(2000)。台灣職業棒球球員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陳珮琦(2009年11月1日)。我愛棒球!象不要倒 球迷上街頭:揪出黑道。聯合晚報,A2版。
陳國霖(2004)。黑金。台北市:商周。
陳俊雄(2008年12月24日)。勝投王扮掮客 「戰玉飛」包中南美。中國時報,C1版。
陳德璘、方信淵(2009)。職業運動聯盟獲利經營策略剖析:以超級籃球聯賽與中華職棒大聯盟為例。大專體育,103,48-55。陳穎(2009年12月15日)。改革讓渡制度 應該溯及既往。聯合新聞網,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1月1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sports/storypage.jsp?f_ART_ID=226644
陳志平(2006年11月7日)。「公權力不出手 就來不及了」。聯合報,A8版。
陳志成(2007)。中華職棒大聯盟球隊競爭狀況與觀眾人數關係之研究。運動知識學報,4,184-192。陳志祥(2005年8月5日)。涉賭善後 自掃門前雪。中國時報,C7版。
陳志祥(2008年,11月13日)。《中華職棒》聯盟制度殺人 大企業也無奈。中國時報,D6版。
國家圖書館(2004年11月26日)。請問白手套的來源出處?國家圖書館-參考諮詢服務:問題選粹,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5月20日,取自http://reffaq.ncl.edu.tw/hypage.cgi?HYPAGE=faq_detail.htm&idx=1918
張文翰(2010)。中華職棒簽賭事件對贊助廠商之影響。為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張良漢(1997)。如何杜絕職棒賭博灣歪風。台灣省學校體育,7(6),4-6。張健裕(2010)。棒球振興計畫中建立防賭機制政策論證–政策利害關係人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張榮祥(2011年1月13日)。反打假球 南檢和統一獅攜手。中央社即時新聞,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13日,取自: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101130031&pType0=aALL&pTypeSel=0
婁靖平(2008年,10月9日)。聯盟按兵不動。Upaper,4版。
婁靖平、雷光涵(2008年11月12日)。自我了斷 中信鯨無預警解散。聯合報,AA3版。
婁靖平(2009年11月7日)。臨演突襲 女色測試 牛備十劇本 教球員拒誘惑。聯合報,A9版。
婁靖平(2010年3月17日)。熊扣獎金 清白再當退休金。聯合報,B3版。
湯川充雄(1932)。台灣野球史。台北市:台灣日日新報社。
曾文祺(2003年12月15日)。劉保佑 有保佑La New新創舉 保障球員退休出路。中時晚報,18版。
傅之後(1997),驚爆職棒黑幕。台北市:商智文化。
黃文博、施鎰欽、翁順利(2007年,8月24日)。「鯨」暴詐賭 曾漢州涉勾結組頭。中國時報,A14版。
黃文博、周曉婷(2008年,8月27日)。南縣議長涉教唆 求刑6年 打假球 中信鯨五員求刑半年。中國時報,A6版。
黃忠榮(2008年,10月10日)。暴龍怪 聯盟5月就察覺。自由時報,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5月28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oct/10/today-sp10.htm
黃承富(1997)。棒球興奮劑。台中市:國堡印刷社。
黃瑛坡(1997)。台灣職棒黑金風暴。台中市:水永出版社。
黃麗華(2009年3月25日)。統一獅限三親等不准投注。聯合晚報,A9版。
黃麗華(2009年11月26日)。防假球撒手鐧 牛自清 自白書封櫃。聯合晚報,A11版。
黃麗華(2009年12月17日)。全民防賭 兄弟象將懸賞。Upaper,6版。
黃麗華(2010年1月5日)。從心開始 象開訓祭家法13戒。聯合晚報,A10版。
董旭英、黃儀娟(譯)(2000)。次級資料研究法。台北市:弘智。(David W. Stewart. & Micheal A. Kamins.)
楊少強(2009年11月2日)。根除打假球 從經濟學下手。商業週刊,1145,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2月5日,取自:http://georgetzeng.posterous.com/6767041
楊榮健(1996)。黑霧事件。職業棒球,155,49-52。蔡岱亨(2003)台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體育,屏東市。劉美稚(1999)。台灣職業棒球消費行為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蔡靜紋(2010年3月2日)。生意清淡 三大癥結。經濟日報,B4版。
歐建智(2007年8月31日)。中華大聯盟/6對球員將宣誓「3自」 別上黑絲帶抗議簽賭。今日新聞網,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10日,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07/08/31/11336-2150746.htm
歐建智(2009年11月1日)。職棒涉賭/職棒元年打假球 林華韋緊急澄清是講日本職棒。今日新聞網。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6月27日,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09/11/01/11490-2527428.htm
歐建智(2009年12月14日)。中華職棒/一軍最低薪資保障7萬 二軍球員提撥退休金。今日新聞網,線上檢索日期:12月5日,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09/12/14/10847-2546247.htm
歐建智(2010年2月18日)。中華職棒/中職與緯來將訂定防賭條款 球隊涉賭扣減轉播金。今日新聞網,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10日,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10/02/08/11490-2568582.htm
歐建智(2010年3月19日)。中華職棒/防賭! 新秀簽約金1/3信託 涉賭當作違約金。今日新聞網,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0月26日,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10/03/19/341-2581839.htm
賴山水(1990)。美、日職業棒球之我觀。國民體育季刊,19(4),58-65。賴山水(1997)。法官大人,請珍惜棒球情結,勿逞一時之快!。職業棒球,183,32-33。蕭白雪(2005年1月1日)。職棒賭博案 22球員打放水球定讞。聯合報,A8版。
盧淑姿(2000)我國職業運動聯盟公共關係運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桃園縣。謝仕淵、謝佳芬(2003)。台灣棒球一百年。台北市:果實。
薛理桂(1994)。比較圖書館學導論。台北市:台灣學生。
藍宗標、婁靖平(2010年3月17日)。不信任投票 中職「單場MVP」玩完。聯合報,B3版。
藍宗標(2010年11月9日)。決戰假球 La new新人財產抵押。聯合報,B4版。
蘋果日報(2009年11月21日)。京奧爆冷輸中 檢獲假球情資。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3日,取自: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107642/IssueID/20091121
英文部份
Bradford, J. L., & Garrett, D. G. (1995). The effectiveness of corporate communicative responses to accusations of unethical behavior.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4, 875-892.
Fink, S. (1986). Crisis management-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 Commonwealth Publishing, Ltd.
Ginsburg, D. E. (1995). The Fix Is In: A History of Baseball Gambling and Game Fixing Scandals.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McFarland & Company, Inc.
Helsingin Sanomat (2000, April 27). Charges against 21 in the wake of baseball match-fixing scandal. Retrieved February 9, 2011,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2.hs.fi/english/archive/today/270400-03.html
Helsingin Sanomat (2001, May 6). Twenty convicted sports gambling fraud after baseball match-fixing scandal. Retrieved January 31, 2011,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2.hs.fi/english/archive/news.asp?id=20010605IE12&pvm=20010605
Roosevelt, F. D. (1942, January 15). President Franklin Roosevelt Green Light Letter - Baseball Can Be Played During the War. The Associated Press. Retrieved June 27, 2010,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baseball-almanac.com/prz_lfr.shtml
Wikipedia (2011, January 29). Pesäpallo. Retrieved February 9, 2011,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s%C3%A4pallo
Yu, J. W. (2007). Playing in Isolation: A History of Baseball in Taiwan. Lincoln, N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Yu, J. W. & Bairner, A. (2008). Proud To Be Chinese: Little League Baseball And National Identities In Taiwan During The 1970s. Identities: Global Studies in Culture and Power, 15(2), 21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