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訪客IP:216.73.216.1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碧玉
研究生(外文):HUANG,PI-YU
論文名稱:父女亂倫加害者婚姻衝突之研究
指導教授:鄭瑞隆鄭瑞隆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張貴傑林明傑
口試日期:2011-12-3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犯罪防治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5
中文關鍵詞:亂倫加害者婚姻關係婚姻壓力婚姻衝突家庭系統理論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182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9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家庭系統的生態圖中,夫妻次系統、手足次系統及親子次系統均須保持系統間該有界限,同時家庭是提供及培養孩子安全感及信任感的環境,但如發生父親對於親生女兒進行性侵害,其所造成的影響和傷害將遠超過一般身體虐待,因為一旦發生亂倫事件,則意謂著父女之親子次系統跨越界限,而且加害者的性慾自控能力明顯出現狀況。根據文獻所述,家庭內發生亂倫且多存在於失功能家庭,夫妻關係失調,與外界界限僵化、孤立,缺乏監控,家中經濟不佳、感情不睦、權力不平衡等高壓力,也有酒精、色情媒介、毒品等因素。另外,原生家庭及社會影響方面,父權文化、家庭暴力可能為促因之一,且可能有代間傳遞現象。
基於上述原因,本研究將透過暸解父女亂倫加害者婚姻歷程與婚姻衝突,嘗試歸納並探究亂倫加害者在婚姻衝突的內涵及為何在長期婚姻衝突後會演變成為混亂與失序的亂倫事件。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現象學與詮釋學理論,並運用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對現正於台中監獄服刑的九位對親生女兒犯下強制性交或強制猥褻等罪的父親進行研究;同時運用內容分析方法,分別將九位受訪者訪談資料予以編碼、歸納、整理和分析。得到下列之研究結果:
一、個人早期成長經驗與家庭關係對於亂倫行為的發生較無明顯的相關。
二、面對婚姻關係與婚姻衝突歷程中,父女亂倫加害者傾向期待配偶的改變。
三、對於婚姻問題與婚姻壓力之因應方式顯得較為被動與消極。
四、父女亂倫加害者在面對婚姻衝突的性關係不和諧時,常以破壞性的行為(喝
酒)處理,是亂倫事件的促發點。
五、長久的婚姻衝突未加以有效的處理,導致家庭關係中的夫妻次系統與親子次
系統間的混亂與亂倫行為。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如下:
一、建立婚姻介入的專業人員與機構。
二、兩性情感、婚姻與家庭關係的重構。
三、亂倫加害者的處遇,應可納入婚姻壓力解決的學習。
四、家庭生態系統觀的概念與運作。
五、增強教育家庭系統中界限的學習。
六、協助亂倫家庭功能的重建。
七、建議未來研究有關亂倫家庭之研究可著重在社會福利與資源的輸送,是如何
或必須要協助每一位成員面對亂倫事件被揭發後的生活,讓亂倫事件的研究
領域可以擴大延展到每一位家庭成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9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亂倫行為與亂倫家庭的相關理論與研究………………… 12
第二節 亂倫加害者之相關研究…………………………………… 23
第三節 父女亂倫加害者之婚姻衝突相關研究……………………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6
第一節 研究重點…………………………………………………… 37
第二節 研究抽樣與研究參與者…………………………………… 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之發展…………………………………………… 41
第四節 研究工具信效度…………………………………………… 44
第五節 資料蒐集方法……………………………………………… 47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49
第七節 研究倫理…………………………………………………… 52
第四章 研究發現………………………………………………… 56
第一節 亂倫加害者的家庭關係與婚姻衝突之內涵……………… 59
第二節 婚姻衝突中夫妻性關係與亂倫事件之關聯性…………… 80
第三節 亂倫事件後的婚姻關係與家庭關係之變化……………… 90
第四節 亂倫事件後家庭所面臨之困境與需求……………………10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6
第一節 結論…………………………………………………………106
第二節 建議…………………………………………………………113
第三節 研究限制……………………………………………………119
第四節 研究者的反思………………………………………………121
參考文獻………………………………………………………………124
附錄一 訪談大綱……………………………………………………130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132
附錄三 訪談札記……………………………………………………133

一、中文部分
王沂釗(2000)。婚姻衝突的敘說性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博
士論文。彰化市:未出版。
李維娜(2001)。性侵害犯罪加害人之認知扭曲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
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未出版。
李鴻懋(2008)。亂倫行為加害成因及歷程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
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文萱(1992)。自我—他人的態度對人際衝突歸因的影響。台灣大學碩士
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林佳玲(2000)。夫妻依附風格衝突因應策略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林淑麗(2005)。兒童遭受男性近親性侵害之社會工作危機干預模式初探。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林素珠(2002)。反正我要第一就對了:一個「快樂」女人的生命故事。國
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未出版。
林佩儀(2000)。三位童年性侵害女性成人復原歷程研究─以社會文化脈絡
觀點詮釋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台
北:未出版。
胡幼慧(2004)。多元方法:三角交叉檢視法。載於胡幼慧(主編),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
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收錄於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
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
流。
郭壽宏(1999)。性犯罪者的認知扭曲與認知失調之研究。台北:國科會。
高淑清(2000)。現象學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
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93-134。高雄:麗文文化。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志賢 (1999)。父女亂倫個案的諮商倫理問題。諮商與輔導,163,20-23。
陳若璋(1994)。兒童青少年性虐待治療與輔導。台北:張老師。
陳若璋(1994)。大學生對性騷擾侵害經驗特性之研究報告。台北:現代
婦女基金會。
陳若璋(2001)。性犯罪心理學:心理治療與評估。台北:張老師。
陳若璋、施志鴻、劉志如(2002)。五位台灣亂倫父親犯罪歷程之分析。
中華輔導學報,11,1-35。
陳若璋、施志鴻、林正修(2003)。性加害者犯罪動機、歷程及路徑分析。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6(2),47-86。
陳惠雯(2000)。婚姻衝突、家庭界限與青少年子女適應之相關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游琬娟(1993)。婚姻神話---婚姻中的24個迷思。台北:張老師。
彭懷真(1996)。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253-255。
黃富源(1999)。強、輪姦被害人特質及其創傷理論之探討,警政學報,
34,227-262。
葉光輝(1999)。家庭中的循環性衝突。應用心理研究,2,41-82。
齋藤學(2000)。兒童虐待。台北:國際村文庫。
楊雅惠(1995)。婚姻衝突現象與因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心裡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楊士隆、鄭瑞隆(1999)。臺灣地區強姦犯罪之成因與處遇對策之研究。
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
趙淑珠(1997)。歸因型態與情感反應對婚姻關係的影響:主觀知覺的評
量。中文手稿, National Council of Family Relations Annual
Conference,台北:未出版。
趙淑珠(1999)。家庭系統研究中之性別議題。應用心理研究,2,125-139。
蔡秀玲、王淑娟譯(2001)。Christine A. Courtois著,治療亂倫之痛:
成年倖存者的治療(Healing the Incest Wound Adult Survivors In
Therapy)。台北:五南。
臺美光(2003)。女性自我與中年的對話:兩位女性的生命故事。國立政
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趙千慧(2007)。亂倫父親認知內容與男性氣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
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未出版。
劉瓊英(1994)。認識亂倫問題及亂倫家庭。中華醫務社會工作學刊,4,
45-56。
劉秀娟(1998)。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揚智。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藍慶煌(1999)。性侵害加害者之社會心理剖繪研究-以近親相姦(亂倫)
為主要探討對象。國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桃
園:未出版。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簡美華、管貴貞(2006)。向非施虐母親揭露亂倫經驗及其影響之探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4,1-24。

二、中譯部分
Courtois, C. A. (1996)/蔡秀玲、王淑娟譯 (2001)。治療亂倫之痛─成
年倖存者的治療。台北:五南。
Strauss A. & Corbin J. (1990) 質性研究概論,徐宗國譯,台北:巨流
圖書公司。

三、英文部分
Addison,R.B.(1992).Grounded hermeneutic research.In C.F.Benjamin
& M. L. William(Eds.), Doing qualitive research, London:
Sage.
Bruce, G.(1985). Incest: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in a unique form
Of sexual abuse. In Warner, C.G.(Eds.), Rape and Sexual
Assault—Management& intervention. London:Aspen
Cahn, D. D. (1992). Conflict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NY:
The Guilford Press.
Finkelhor, D. (1986). Initial and long-term effect: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 Sourcebook on child sexual abuse. Retrieved August
24, 2004 on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paedosexualitaet.de/lib/Finkelhor1986.html
Garbarino, J. & Eckenrode, J. (1997). Understanding abusive
families: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heory and practice.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Groth, N.(1982). The incest offender. Handbook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 in
Groth,A.N.& Birnbaum,A.W.(1979).Men who rape:The psychology of
the offender.NY:Plenum.
Goldenberg, I., & Goldenberg, H. (2000). Family therapy: An
overview(5th ed.). Pacific Grove, CA:Brooks/Cole. child sexual
abus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Gottman, J. M. (1991). Predicting the longitudinal course of
marriages.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17, 3-7.
Gottman, J. M. (1993). The roles of conflict engagement, escalation,
and avoidance in marital interaction: a longitudinal view of
five types of couples.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61,6-15.
Gottman, J. M., Coan,J., Carrere, S., & Swanson, C. (1998).
Predicting marital happiness and stability from newlywed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60, 5-22.
Herman, J.(1997). Trauma & Recovery. New York: Basic Books.
Hartley, C. C.(1998). How incest offenders overcome internal
Inhibitions through the use of cognitions and cognitive
distortions.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13(1), 25-40.
Hartley, C. C.(2001).Incest offend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motives
to sexually offend within their past and current life
context.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16(5),459-475.
Minichiello V., Aroni R., Timewell E. &Alexander L. (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 Second Edition. South Melbourne: Longman.
Schwartz, B. K.(2002). The JRI model for treating varied populations with inappropriate sexual behavior. In B. K. Schwartz, (Eds.), The sex offender current treatment modalities and systems issues. (pp. 1-30). New Jersey: Civic Research Institute.
Trepper, T. & Barrett, M.(1999). Systemic treatment of incest-A
therapeutic handbook. New York: Brunner/mazel, Inc. Williams,
L. M.,& Finkelhor, D.(199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cestuous
fathers: A review of recent studies. In W. L. Marshall, D. R.
Laws,& H. E. Barbaree(Eds.), Handbooks of Sexual Assault:
Issues, theoriesand treatment of the offenders(pp.231-255).
New York: Plenum.
Williams M. (1997) Social Surveys:Design to Analysis. In: T. May
( Ed. ) Social Research Issues,Methods and Process.
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Young, M. E., & Long, L. L. (1998). Counseling and Therapy for
Couples. NY: An International Thomson Publishing Company.

四、網路資料
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無日期)。98年性侵害犯罪事件通
報案件數-依兩造關係分析。檢索日期:2011年9月20日。取自: http://www.moi.gov.tw/moi2004/download/m_38769_6437384259.xls
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無日期)。99年性侵害犯罪事件通
報案件數-依兩造關係分析。檢索日期:2011年9月20日。取自:http://www.moi.gov.tw/moi2004/download/m_38784_4881365741.xls
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無日期)。100年性侵害犯罪事件
通報案件數-依兩造關係分析。檢索日期:2011年9月20日。取自: http://www.moi.gov.tw/moi2004/download/m_38784_4881365741.xl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