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2 04: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胡伯欣
論文名稱:帝辛行狀考述
指導教授:黃競新黃競新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38
中文關鍵詞:帝辛殷商炮烙鹿臺妲己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151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帝辛便是今日我們所知的暴君商紂王,帝辛是為廟號,而紂是現今一般人對他的通稱。本篇論文有兩個主要的論述主顥,一是歷史典籍中關於商紂的罪狀整理,一是關於商紂暴君形象的疑問。我們若將時代較晚的文獻與較早的文獻相較,可以發現紂王的罪狀,便如同滾雪球一樣,罪狀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深。在中國,自周以來三千多年的歷史而言,紂的「惡」一直是一種指標性的惡,凡言暴君、惡人必以紂為例,殷紂可以說是學術中惡人的代名詞,但在真正的歷史上,紂的惡是否當真如文獻所言的殘忍,炮烙、鹿臺諸事是否真實存在,這仍是一個很大的疑問,也是本篇論文所討論的重要課題。
帝辛行狀考述目錄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商紂其人與研究動機 1
壹.商紂其人 1
一、紂王的背景 1
二、紂的名稱由來 2
三、紂王的下場 3
貳.研究動機 5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7
第二章 歷史上的商紂王 10
第一節 商紂年間的發生的重要事件 10
壹.竹書紀年 10
貳.皇王大紀 13
參.通鑑前編 13
肆.歷代紀事年表 14
第二節 史記與帝王世紀中的商紂 16
壹.史記殷本紀 16
一、《史記.殷本紀》與先秦資料的比較 17
二、《史記.殷本紀》關於紂的罪行整理 21
貳.史記龜策列傳 24
參.帝王世紀 27
一、《帝王世紀》與先秦資料的差異 28
二、《帝王世紀》關於紂的罪行整理 31
第三節 典籍中提及紂的情形 33
一、主觀的評論紂 33
二、客觀的評論紂 35
第四節 關於紂的濫刑好殺 38
壹、炮烙與火刑 38
貳.脯醢 40
參.刳剖 42
肆.截脛 43
伍.蠆盆 44
陸.杖梏 45
柒.以人食虎 46
第五節 關於紂的遠忠近姦 47
甲、遠忠臣 47
壹.比干 47
貳.箕子 49
參.微子 50
肆.梅伯 51
伍.膠鬲 52
陸.商容 53
柒.西伯昌 54
乙、近姦人 55
捌.妲己 55
玖.崇侯虎 57
拾.費中、飛廉、惡來 59
丙、其他 61
拾壹.九侯、鬼侯、翼侯、鄂侯 61
拾貳.曹觸龍 62
第六節 關於紂的奢侈耽樂 63
壹.鹿臺傾宮 63
貳.酒池肉林 64
參.象箸 65
肆.淫聲 66
伍.酗酒 67
陸.好色 69
柒.其他 70
第七節 關於紂的品德與政軍缺失73
壹.怠祀 73
貳.詬天射天 74
參.夷居曰有命 76
肆.政事失當 77
伍.軍事失當、諸侯不聽 79
第八節 關於紂的罪名整理 82
一、先秦兩漢關於紂的罪名 82
(一)尚書 82
(二)除《尚書》以外的經書 85
(三)先秦諸子 87
(四)兩漢之間的紂 97
二、關於商紂的罪狀分類與整理 105
第四章 對於帝辛惡行之疑問 124
第一節 文獻中關於紂的平反之論 124
壹.論語 124
貳.莊子 125
參.韓非子 127
肆.淮南子 129
伍.論衡 129
第二節 紂的不敬宗廟與殷商的祭祀 135
一、紂的不敬宗廟 135
二、殷商時代的宗教觀與祭祀 135
(一) 殷商時代的帝神 135
(二) 殷商時代祭祀的原則 136
(三) 殷商時代祭祀的種類 137
(四)《殷曆譜》帝辛祀譜與辭例 138
小結146
第三節 帝辛的征伐 147
一、殷代的疆域與乙辛時期敵對的方國 147
(一) 殷代的疆域 147
(二)乙辛時期敵對的方國 148
二、帝辛伐人方 150
(一)人方與殷商的關係 150
(二)帝辛伐人方日譜 151
小結 159
乙辛時代形勢圖 161
第四節 殷紂的殘忍與殷代的刑罰 162
一、關於歷史上殷紂的殘忍行為與刑罰 162
(一)先秦時代 162
(二) 兩漢之後 163
二、關於殷商時期的刑罰 164
(一) 死刑 166
1.斬首 (伐、) 166
2.火刑 (、、、) 167
3.溺斃 (沈) 168
4.刳、裂之刑 (、乇、) 168
5.對剖 (卯) 169
6.醢刑 () 169
7.陷埋 () 170
(二)肉刑 170
1.黥刑 170
2.刵刑 171
3.劓刑 172
4.刖刑 172
5.宮刑 173
(三) 拘刑 173
1.綁縛 (系、執) 173
2.流放 174
小結 174
第五節 紂的好色與鹿臺 176
壹.關於紂好女色的疑問 176
貳.鹿臺 179
一、關於鹿臺 179
二、殷人的穴居 180
三、商代的宮室建築 182
(一)中小型平房 182
(二)大型宮殿建築 183
小結 185
第六節 殷商滅亡的原因 187
一、殷商亡於紂的昏虐 187
(一)尚書中關於紂的昏虐與亡國 187
(二) 傳統儒教對於殷亡的看法 189
二、亡於周的以強凌弱 190
三、五德終始說 191
四、亡於時勢、積弊 194
五、亡於過份的軍事擴張 197
六、亡於黨爭 197
小結 200
第七節 殷紂暴君形象形成之分析 201
一、殷紂惡行出現情況之分析 201
(一) 本有其事 201
1.聽婦言 202
2.荒酒 203
3.怠祀 205
4.逐貴戚老臣 206
5.收用憸邪小人 207
(二)附會 207
(三)衍生與誇張化 209
(四)新增 211
二、殷紂暴君形象形成之因素 212
(一)師出有名 212
(二)紂的暴君形象為必要的惡 214
(三)千歲之積毀 217
小結 218
第五章 結論 219
一、本篇論文的結論 219
二、結語 225
參考書目 227
附錄一 歷史典籍中的紂 233
第一節 《尚書》中的商紂王 235
第二節 其他經書中的商紂王 252
壹.易經 252
貳.詩經 252
參.禮記 254
肆‧左傳 255
伍‧論語 258
陸‧孟子 259
第三節先秦諸子書中的商紂王(上) 265
壹.荀子 265
貳.莊子 279
參.列子 282
第四節 先秦諸子書中的商紂王(中) 286
肆.韓非子 286
伍.商君書 297
陸.鄧析子 297
柒.尹文子 298
捌.墨子 299
玖.晏子春秋 313
第五節 先秦諸子書中的商紂王(下) 318
拾.呂氏春秋 318
拾壹.管子 332
拾貳.吳子 339
拾參.楚辭與文子 340
第六節 兩漢典籍中商紂之行狀 352
壹.淮南子 352
貳.新書 357
參.說苑 359
肆.韓詩外傳 362
伍.其他(《春秋繁露》、《孔子家語》、《孔叢子》、《申論》、《新語》、《潛夫論》、《鹽鐵論》、《新序》) 365
第七節魏晉之後的民間文獻 379
壹.武王伐紂平話 379
一、關於商紂 380
二、紂的罪行 381
參.封神演義 385
一、關於商紂 386
二、紂的罪行 387
附錄二 帝辛祀譜刻辭 393
附錄三 帝辛征人方日譜刻辭 421
參考書目
一、專書
(一)經
《毛詩正義》毛亨撰 鄭玄箋 孔穎達正義 台北市 藝文印書館 民國86年
《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 高樹藩編 臺北市 正中書局 民國69年
《甲骨學商史論叢》 胡厚宣著 臺北市 大通書局 民國72年
《甲骨文字釋林》 于省吾 北京 中華書局1979年
《甲骨文字集釋》 李孝定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54年
《甲骨文合集》郭沫若主編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 上海中華 1977年
《甲骨文合集釋文》胡厚宜主編 北京市中國 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 1999年
《甲骨學一百年》 王宇信、楊升南主編 北京市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 1999年
《尚書正義》 孔安國傳 孔穎達等正義 台北市 藝文印書館 民國86年
《孟子注疏》孟子著 趙岐注 孫奭疏 臺北市 藝文印書館 民國86年
《春秋左傳正義》左丘明著 杜預注 孔穎達正義 臺北市 藝文印書館 民國86年
《殷墟卜辭綜述》 陳夢家 北京市 中華書局 民國77年
《漢字古今音表》 李珍華、周長揖 北京 中華書局 1999年
《說文解字注》 許慎撰 段玉裁注 臺北市 黎明文化 民國83年
《論語注疏》 何晏注 邢昺正義 臺北市 藝文印書館 民國86年
《禮記注疏》 鄭玄注 孔穎達疏 臺北市 藝文印書館 民國86年
《韓詩外傳》 韓嬰撰 臺北市 商務 民國79年
(二)史
《中國上古史專題研究》 王仲孚著 臺北市 五南 民國85年
《水經注》 桑欽撰 酈道元注 台北縣板橋市 藝文 民國66年
《史記》司馬遷撰 裴駰集解 司馬貞索隱 張守節正義 台北市 鼎文書局 民國66年
《古史辨》 顧頡剛 臺北市 藍燈文化事業 民國82年
《古文字與殷周文明》王慎行著 西安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
《竹書紀年》 沈約注 台北 商務 民國54年
《列女傳》 劉向撰 梁端校注 臺北市 中華 民國56年
《帝王世紀》 皇甫謐撰 板橋市 藝文 民國55年
《皇王大紀》 胡宏原著 王雲五主編 臺北市 臺灣商務 民國60年
《殷曆譜》 董作賓 臺北市南港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81年
《殷商史記》 嚴一萍著 台北縣 板橋市 藝文書局 民國80年
《殷墟的發現與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北京市 科學 1994年
《夏商西周年代考》姜文奎撰 臺北市 國立編譯館 民國89年
《通鑑前編》(宋)金履祥撰 元天曆元年刊本
《商殷帝王本紀》 周鴻翔撰 香港出版社 民國47年
《御定歷代紀事年表》 (清)王之樞等奉敕撰 台北市 臺灣商務 民國72年
《新校本梁書》 姚察撰 臺北市 鼎文書局 民國67年
《新校本元史》 明宋濂著 台北市 鼎文書局 民國76年
《新校本漢書》班固撰 顏師古注 台北市 鼎文書局 民國68年
《戰國策》 劉向著 高誘注 台北市 藝文 民國47年
(3)子
《孔子家語》 王肅注 台北市 藝文 民國64年
《孔叢子》 孔鮒撰 台北 藝文 民國60年
《文子》 辛妍著 臺北市 臺灣中華 民國67年
《尹文子》尹文撰 臺北縣 藝文印書館 民國54年
《申論》 徐幹撰 臺北縣板橋市 藝文 民國55年
《呂氏春秋》 呂不韋撰 臺北 中華書局 民國55年
《列子》 列禦寇撰,張湛注 臺北縣板橋市 藝文 民國64年
《吳子》吳起撰 臺北縣 藝文印書館 民國56年
《春秋繁露》 董仲舒撰 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58年
《荀子集解》 王先謙撰 臺北市 廣文 民國61年
《原抄本顧亭林日知錄》 顧炎武著 台北市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68年
《晏子春秋》 晏嬰撰 臺北市 中華書局 民國54年
《莊子注》 莊周著,郭象注 臺北市 臺灣中華書局 民73年
《淮南子》 劉安撰,高誘注 台北縣板橋市 藝文 民國63年
《商君書》 商鞅著 台北市 臺灣商務 民國54年
《新書》 賈誼撰 板橋市 藝文印書館, 民國55年
《新序》 劉向撰 台北 藝文 民國53年
《新語》 陸賈撰 台北縣板橋市 藝文 民國66年
《管子》 管仲撰 臺北 中華書局 民國61年
《說苑》 劉向撰 台北 藝文 民國60年
《墨子》墨翟撰 臺北縣 藝文印書館 民國54年
《鄧析子》 鄧析撰 台北縣板橋市 藝文 民國66年
《韓非子》 韓非著 臺北市 臺灣中華 民國57年
《論衡》 王充撰 台北市 臺灣中華 民國55年
《潛夫論》 王符撰 台北縣板橋市 藝文印書館 民國66年
《鹽鐵論》桓寬撰 台北市 廣文書局 民國54年
(4)集
《文選》 (梁)蕭統選,李善注 臺北市 臺灣商務 民國54年
《武王伐紂平話》 臺北市 天一出版 民國79年
《封神演義》 陸西星著 中和市 大中國圖書 民國87年
《楚辭》 (漢)王逸章句,(宋)洪興祖補注 台北市 商務 民國68年
二、期刊論文
〈B區發掘記之二〉 郭寶鈞《安陽發掘報告》第四冊
〈””字勝義--有關刖足幾個字研究〉王貴民《南京大學報》1979年第二期
〈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五刑-並釋刓剢二字〉 趙佩馨 《考古》1961年二期
〈甲骨刻辭狩獵考〉 姚孝遂 《古文字研究》第六輯
〈早期奴隸社會比較研究〉 胡慶均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1996
〈希望中的殷商時代疆域圖〉 董作賓 《平盧文存》卷三
〈河北城城台西村商代遺址1973年重要的發現〉 河北省博物館 《文物》1974年第八期
〈河南偃師二里頭早商宮殿遺址發掘簡報〉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 《考古》1974年第四期
〈殷代的刖刑〉胡厚宣《考古》1973年二期
〈商代的俘虜〉 姚孝遂 《古文字研究》第一輯
〈商代建築技術考〉 王慎行 《殷都學刊》1986年第二期
〈對商紂的重新評價〉 羅祖基 《齊魯學刊》 1988年 第三期
〈鄭州商代遺址的發掘〉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第一隊《考古學報》1957年第一期
〈釋〉 陳永正《古文字研究》第四輯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淑華、林仲彥(1997)。複製生命?。科學月刊,第28卷第8期,頁652-661。
2. 沈清松(1998)。論複製人的倫理問題。科學教育月刊,第209期,頁13-22。
3. 苑舉正(1997)。複製科技的潘朵拉盒子-桃莉震撼下的倫理反省。當代,第119期,頁58-65。
4. 武光東(2000)。後桃莉羊時代的憧憬與省思。科學月刊,第31卷第6期,頁474-477。
5. 周志宏(1998)。複製人與生物科技之法律規範。月旦法學。第35期,頁46-62。
6. 林德賢(1999)。複製羊的身心品質。生命品質研究,第2卷第2期,頁26-31。
7. 李震山(2001)。「複製人」科技發展對既有法律思維與制度之衝擊-以基本權利保障為例。月旦法學,第79期,頁158-171。
8. 許英昌(1998)。複製羊真的是「複製品」嗎?。常春月刊,第181期,頁106-107。
9. 江晃榮(1999)。複製羊桃莉的震撼。科學月刊,第30卷第12期,頁995-998。
10. 陳德和(1999)。人間道家的生命倫理學向度-以生命複製和基因工程的反省為例。鵝湖月刊,第24卷第9期,頁9-19。
11. 江建勳(2001)。複製人?我們準備好了嗎?。科學月刊,第32卷第5期,頁430-433。
12. 朱世霓(2002)。英國有關複製人立法及胚胎幹細胞研究爭議發展始末及評析。科技法律透析,第14卷第4期,頁9-11。
13. 王道還(1997)。從「科學怪人」到「美麗新世界」-「複製羊」桃莉引起的爭議。當代,第119期,頁30-35。
14. 許漢(2000)。基因工程的倫理思考。科學月刊,第31卷第6期,頁486-491。
15. 尉遲淦(1997)。從基督宗教觀點看代理孕母的問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期,頁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