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鍾易詩(2000),航空公司飛安管理運作模式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張有恆與萬怡灼(2001),「航空公司經營管理對飛航安全水準之影響」,民航季刊,第3卷第1期,PP. 81~PP. 106。
3.江學華(2003),國籍飛航空器師組織文化、人格特質與飛航安全績效之關係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葉文健(2004),航空公司飛航運作系統安全分析模式系統之建立,國立交通大學博士論文。5.陳大中(2004),民用航空飛航安全績效之檢測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6.鄭恆理(2006),機坪作業安全模式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7.林玠廷(2007),機坪作業風險之評量,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8.王穎駿(2007),航空安全概論。
9.劉震苑、鄭永安、楊啟良(2009),人為因素分析及分類系統HFACS專業訓練,行政院飛航安全委員會,PP. 13。
10.許悅玲、李文進、吳富堯、陳楊正光、林國斌(2010),「運用精實六標準差手 法改善人為因素之飛安意外事件」,危機管理學刊,第6卷第1期,PP. 95~PP. 98。11.謝怡秋(2010),民用航空運輸業評議事件之分析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12.陳楊正光、劉魯青、王心靈(2011),「人為因素與疏失管理」,中華民國危機管理學會,PP. 101~PP. 108。
13.吳榮芳(2011),建立航空公司維修風險因子,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14.周志賢(2012),中華民國飛行安全春季刊,68期,PP. 4。
15.何立己(2012),中華民國飛行安全夏季刊,69期,PP. 7。
16.李文進、陳正中、丁豐芫(2012),「飛安事件調查與預防:美軍運用HFACS與 HFIX現況簡介」,空軍學術雙月刊,627期,PP. 5~PP. 20。
17.葉文健(2012),「從地勤人員認知角度探討機坪作業之威脅與疏失」,運輸學刊,第24卷第1期,PP. 1~PP. 2。
18.交通部民用航空局(2013),國家民用航空安全計畫。
19.王明揚等人(2013),以深化之人為因素分析與歸類系統發展人為失誤根本原因分析技術,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20.鄭永安(2014),科學發展,495期。
21.彭斯民(2015),航空安全及管理季刊,第2卷第2期,PP. 136。
22.張有恆,航空運輸學,第二版。
23.AOSP (2004), "Reducing accidents and improving safety on the ramp", Airport Operations Safety Panel, Washington D.C.
24.Bob Vandel (2004), ”Equipment Damage and Human Injury on the Apron Is it a Cost of doing business?”, Flight Safety Foundation, USA.
25.Detwiler, C., Hackworth, C., Holcomb, K., Boquet, A., Pfleiderer, E., Wiegmann, D. &; Shappell, S.(2006), Beneath the tip of the iceberg: A human factors analysis of general aviation accidents in Alaska verses the rest of the United States, Report Number DOT/FAA/AM-06/7.
26.DoD of United States (2005), Department of Defense Huma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27.Roy Chamberlin, Charles Drew, Marcia Patten, and Robert Matchette, (1996), Ramp Saf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