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訪客IP:216.73.216.17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莊士緯
研究生(外文):SHIH-WEI JHUANG
論文名稱:報紙新聞自律規範之研究:以李宗瑞事件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Examining the Self-Regulation of Newspapers:Case Study of Li Zongrui Incident
指導教授:呂郁女呂郁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n-Nu L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傳播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圖文傳播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2
中文關鍵詞:新聞評議會李宗瑞自律隱私腥色羶新聞報紙
外文關鍵詞:Sensational NewsNewspapersthe Press CouncilLi Zong-RuiSelf-regulationPrivac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3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新媒體的興起,各家報紙開始發展網站和電子報,而傳統媒體的競爭也更為激烈。為了吸引大眾購買或是廣告主的青睞,往往會有「數字迷思」,讓受害者以及腥色羶的新聞內容變成媒體追逐的對象,是否在新媒體的衝擊下,傳統媒體的自律現況也受到了影響,在追逐新聞過程中侵犯到他人的隱私權。新聞自律與自由的本來就是一個模糊地帶,如何在公共利益與不侵犯他人權利間做取捨更是一個難以去規範的課題。新聞自由保護新聞的產製,維護記者採訪新聞的權利,但在這過程中,若是新聞中的主角未受到應有的保障,記者打著「知的權利」這塊免死金牌,侵犯到他人權利,或是對受害者以及家屬造成二次傷害,那豈不是違反新聞從業人員的新聞道德,忽略了自律規範嗎?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我國報業的自律規範,剖析台灣四大報紙《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的自律現況。研究的個案選自2012年的李宗瑞事件,希望透過單一個案的剖析,探討自律的施行的成效,也希望可以比較四個報紙媒體對受害人以及對該報導報導方式有何不同。

  研究首先針對國內外的自律規範作探討,並找出屬於一套對於「新聞標題」「新聞內容」「照片畫面」「消息來源」應該遵守的通則,並透過「內容分析法」,就新聞自律的的角度切入,分析四大報紙在標題、內容、圖片上的選擇與表達方式是否有所不同甚至是放大檢視,以及其他不符合自律規範的項目。資料所涵蓋的時間是從2012年8月8日李宗瑞事件爆發一直到2012年11月7日李宗瑞被判刑。
With the rise of new media, the newspapers began to develop websites as well as e-newspapers and, as a result, traditional media have entered into a mor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d attracting the subscription and advertisement revenues. To pursue advertisement, newspapers are often trapped into the so-called “myth of number” and consequently allow news coverage to focus on victims and sensational news to become common in the news media. Whatever the impact of the new media, the aspect of self-regul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a is affected, especially about the violation of privacy in the process of news coverage. Press self-regulation and freedom have always not been entirely clear and sometimes in a gray area. Maintaining balance between public interest and personal privacy is a very difficult task and hard to regulate accurately. Press freedom protects the news production and the right of news coverage by journalist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the news coverage, if the victim in news event is not been duly protected, and reporters, in the name of “right to know”, might often infringe on others’ rights by neglecting the necessary protection for the victims and their families. Does it mean a violation of journalistic ethics and ignoring the self-regulation rules?

  In this study, the focus is on examining the self-regulation of the newspaper by analyzing four major newspapers in Taiwan''s, namely, "Liberty Times", "Apple Daily", "United Daily News", and "China Times". The case of this study is the Li Zong-Rui incident in 2012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lf-regulation and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four newspapers on treatment of victim in news coverage as well as reporting approaches.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norms of newspaper self-regulation and find out general rules about headline, news content, photo frame, and news sources. Content analysis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elec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e headline, content, images, and to see whether they are examined closely as well as they are satisfied with the criteria of self-regulatory projects do not meet. The time frame for data collection covers from the outbreak of Li Zong-Rui on August 8, 2012 to his final verdict on November 7, 2012.
目 錄
中文摘要..............................II
Abstract..............................III
目錄................................VI
表目錄...............................VII
圖目錄...............................IX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6
第三節 研究架構.........................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2012年李宗瑞事件....................9
第二節 媒體的自律規範.....................19
第三節 國內外自律規範的比較..................30
第四節 媒體自律與新聞自由的競逐................41
第五節 報業媒體的問題與處理..................55
第六節 媒體爭議與隱私權....................75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內容分析法.......................95
第二節 研究的對象與範圍....................97
第三節 類目建構........................99
第四節 信效度的檢驗......................107

第肆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 2012李宗瑞事件新聞報導則數分析.............109
第二節 2012李宗瑞事件新聞內容分析...............112
第三節 2012李宗瑞事件新聞圖片分析...............12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130
第二節 研究限制........................147
第三節 未來建議與研究方向...................149

第陸章 參考文獻..........................154
附錄一 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的回信內容圖檔...........162
附錄二 美國《SPJ型道德守則》...................164
附錄三 台北市報業公會對媒體爭議的審查狀況............166
附錄四 雷爾頓報告........................169
附錄五 蘋果日報自律規範......................170
一、中文文獻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中華民國新聞評議會(1994)。《中華民國新聞評議會:簡介、組織章程、規範》。台北:新聞評議會。
方怡文、周慶祥(1999)。《新聞採訪理論與實務》。台北:正中。
甘大空(2003)。《公眾人物隱私權與新聞自由》。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論文
吳美文(2000)。《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保障》。東吳大學法學院論文
成露茜、羅曉南編(2005)。《批判的媒體識讀》。台北:正中書局。
任永貞(2001)。《企業網站首頁之公共關係目標公眾、企業形象與功能分析研究-以國內前五百大企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所碩士論文。
李瞻(1987)。《新聞道德》。台北:三民。
何琦瑜(2003)。《台灣報業大戰開打》,《天下雜誌》,273: 144-150。
林福益(2002)。《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衝突》。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論文。
林子儀(1999)。《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台北:元照。
林元輝(2006)。《新聞公害的批判基礎》。台北:巨流。
林淑玲(2003)。《新評會:自律營造優質媒體》。「中國時報」,4月17日,第二版。
林琇君(2003)。《從新聞自由論媒體真實報導義務》。中正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
馬驥伸(1997)。《新聞倫理》。台北:三民。
馬星野(1983)。《給青年記者 - 新聞採訪應守什麼原則》。《新聞學研究》
徐志明(2004)。《我國新聞自律制度之研究。世新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世敏(2005b)。《媒介的監督與改造》,周典芳、陳國明編,《媒介素養概論》,頁437-482,台北:玉山社。
陳楚孟(2001)。《從報紙煽色腥新聞內容探討報業企業社會責任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清秀(2011)。《新聞記者跟追他人處罰規定合憲性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 (no195)。
張永明(2010)。《災害新聞採訪與被報導對象之回應權》。月旦法學雜誌(no187)。
張耀仁(2009)。《新聞自律,抑或落井下石:從TVBS「黑道嗆聲光碟事件」析論媒體批評在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論文。
張以麗(2007)。《兩岸報紙國際新聞報導內容比較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所碩士論文。
許瓊文(2009)。《新聞記者採訪報導受害者應面對的新聞倫理:多元觀點的論證》,《新聞學研究》,100: 1-55。
許瓊文(2006)。《尋找一把共通刻度的倫理量尺》,《新聞學研究》,89: 173-180。
黃振家譯(2002)。《大眾媒體研究導論》。台北:學富。(原書 Wimmer, R.D., & Dominick, J.R.[1994]. Mass media research: Anintroduction. Belomnt, CA: Wadsworth.)。
楊孟麗、謝水南(2003)。《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J.R. Fraenkel等著;台北:心理。
楊孝濚(1989)。傳播研究方法總論,收錄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台北:三民書局。
劉昌德(2008)。《大媒體,小記者:報禁解除後的新聞媒體勞動條件與工作者組織》,《新聞學研究》,95: 239-268。
劉昌德(2006)。《新聞自律機制之回顧與再思考》。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論文。
鄭自隆、廖文華(2005)。《各國傳播媒體自律規範》。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潘家慶(1992)。《媒介理論與現實》。台北:天下文化。
鄭瑞城(1990)。《未來的人要如何超越?評「傳播內容分析法」》。新聞學研究第四十二集。頁258-260。
錢玉芬(2007),《傳播心理學:Communication psychology》,台北,威仕曼文化。
李貞怡、李秀珠(2006)。《台灣媒體競爭市場之報紙內容多樣性研究》。《新聞學研究》。
羅文輝&蘇蘅&林元輝(1998)。《新聞採訪與寫作》。台北:銘傳大學新聞學系(原書Charnley, 1936; Berry, 1967; Lawrence&Grey, 1969; Blankenburg,1970)。
羅文輝、吳筱玫、Paddon, A. R.(1999)。《台灣報紙頭版設計的趨勢分析:1952-1996》,《新聞學研究》,59: 67-90。
蘇蘅(1997)。《台灣主要報紙新聞內容之轉變》,《民意周刊》,200: 17-48。
15蔡振榮(2001)。《新聞採訪跟拍權與憲法爭議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 (no195)。

二、英文文獻
Berelson,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Glencoe, I11.: The FreePress.
Budd, R. W., Thorp, R. K., & Donohew, L. (1967). Content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s., New York: Macmillan.
Holsti, O. R.(1969). 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Krippendorff, K. (1980), Content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 Beverly Hills, Calif.; Sage Publication
Wimmer, R.D., And Dominick J.R. (1983),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Belmont, Calif.:Wadsworth Publishing Co
Weber, Robert P. (1985). Basic Content Analysis, Beverly Hills, Calif:Sage Publications, 9-10.
三、網路文獻
《中國記者信條》。2013年9月2日,取自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A040150031003700-0000101。
《兒少新聞妙捕手》。2013年10月18日,取自:http://www.newscatcher.org.tw/index.php。
《中華民國新聞評議會》。2013年10月18日,取自:http://www.xn--fiq46nqybr7dy7ug1bx8o7l6bxygejr70c.tw/inside.htm。
《蘋果日報自律綱要》。2013年10月19日,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ethics/192.html。
《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中華民國報業道德規範】》。2013年9月1日,取自http://www.newscatcher.org.tw/a_2_1.php?sn=4。
《中華民國憲法表現自由》。2013年10月19日,取自:http://publish.get.com.tw/bookpre_pdf/51ml100710-1.pdf。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yahoo部落格》。2013年9月5日,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journaly。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1996)》。2013年9月2日,http://atj.twbbs.org/。
《台灣記協【新聞倫理公約】》。2013年9月1日,取自http://atj.yam.org.tw/ethic.htm。
《台灣新聞攝影協會》。新聞圖像使用原則。2013年10月19日,取自:http://www.newscatcher.org.tw/a_2_1.php?sn=1。
《大眾傳播媒體與新聞自由》。2013年10月22日,取自:http://nccui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7490/7/61004107.pdf。
呂郁女(2003)。《新聞自由與國家形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2013年10月16日,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2/EC-C-092-047.htm。
陳順孝(2011)。《給高中生的「媒體識讀」講義》。2013年10月12日,取自:http://www.ashaw.org/2011/04/blog-post_06.html。
陳錫蕃(2003)。《媒體的權利與權力。國家政策論壇,秋季號》。2013年10月8日,取自:http://old.npf.org.tw/monthly/0303/theme-115.htm。
中華百科全書(無日期)。《新聞自律》。2013年9月30日,取自: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221。
李瞻(1986)。《新聞自由與新聞自律》。2013年10月20日,取自:http://mcr.nccu.edu.tw/word/15264102013.pdf。
盧世祥(2005)。《新聞自律的形式與實質》。新台灣新聞周刊。2013年10月14日,取自: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58541。
蕭裕民(2010)。《提昇新聞自律機構公權力 有待主管機關賦權》。2013年10月15日,取自: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2/article.php?storyid=353。
何吉森(2006)。《新聞自律與他律》。2013年10月16日,取自:http://blog.xuite.net/ho.chishen/blog/9234926。
朱立(無日期)。《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2013年10月18日,取自:http://rthk.hk/mediadigest/md9712/dec_02.html。
何宗陽(2010)。《「自由之家」簡介》。2013年10月12日,取自:http://6point7billion.wordpress.com/2010/01/13/%E8%87%AA%E7%94%B1%E4%B9%8B%E5%AE%B6%E7%B0%A1%E4%BB%8B-about-freedom-house/。
許家馨(2011)。《什麼樣的民主?什麼樣的新聞自由?從民主理論視野分析美國新聞自由法制》。2013年10月22日,取自:http://www.iias.sinica.edu.tw/chhsu/1.pdf。
陳琪樺。《演藝人員隱私權與新聞自由之界限-從法律經濟分析之角度出發》。2013年10月22日,取自:http://www.ntpu.edu.tw/law/upload/webstyle_default/79486008.pdf。
宋臻穎、林怡臻(2011)。《媒體侵犯隱私權之判決研究:台灣與美國之比較》。2013年10月22日,取自:http://203.72.2.115/Ejournal/3022110101.pdf。
黃振家(2009)。《當新聞遇到廣告!?:「新聞廣告化」「廣告新聞化」現象下的危機》。2013年10月17日,取自:http://blog.udn.com/115346/3593540。
陳順孝(無日期)。2013年10月22日,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site/jour328/。
《中華民國新聞媒體自律協會(無日期)》。2013年10月22日,取自:http://www.taaa.org.tw/userfiles/books-adbookyears21-ch9-17.pdf。
《播李宗瑞性愛照 中天罰30萬(2012年10月18日) 》。蘋果電子報。2013年8月19日,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1018/34582082/。
《刊李宗瑞性愛照 《自由》、《中時》副總遭起訴(2012年12月10日) 》。東森電子報。2013年9月27日,取自: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1210/137726.htm。
《台淫魔迷姦偷拍案 李宗瑞罪成判監22年(2013年9月3日) 》。中國報電子報。2013年10月19日,取自: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454366。
林俊宏(2012年11月7日)。《李宗瑞涉性侵案大事紀(2012年11月7日)》。自由電子報。2013年9月27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7/today-so1-6.htm。
《「自由之家」2013年報告 各國新聞自由度10年來新低》。自由電子報。2013年9月29日,取自: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801458&type=%E5%9C%8B%E9%9A%9B。
《胡清暉(2012年8月22日)。李宗瑞事件影響 「迷姦」新聞量創紀錄》(2012年8月22日)。自由電子報。2013年10月1日,取自: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684540&type=%E5%8D%B3%E6%99%82%E6%96%B0%E8%81%9E。
《項程鎮、楊國文、侯柏(2012年11月7日)》。誰流出淫照仍是謎(2012年11月7日)。自由電子報。2013年10月3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7/today-so1-3.htm。
《張文川、趙靜瑜(2012年8月27日)》。刊李宗瑞偷拍照 檢將約談中時記者(2012年8月27日)。自由電子報。2013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ug/27/today-so2-2.htm。
《CNN播報颱風像「世界末日」 台灣觀眾很想詌譙(2012年8月22日)》。東森電子報。2013年10月6日,取自: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822/91277.htm。
《謝文華(2013年3月23日)》。報導未求證 媒體辦案比聳動(2013年3月23日)。自由電子報。2013年10月4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r/23/today-so2-2.htm。
《馬英九蔡英文同反彈 駁斥自由時報「致電說」(2013年8月13日)》。東森電子報。2013年10月8日,取自: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813/256015.htm。
《找人扮拒賣菲勞便當老闆 台記者捏造新聞被開除(2013年5月22日)》。中國報電子報。2013年10月7日,取自: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424542。
《網路追追追(無日期)》。NOWNEWS電子報。2013年10月8日,取自:http://rumor.nownews.com/report/。
《818拆政府自由、蘋果放頭條 網友諷另兩報「御用報紙」(2013年8月19日)》。自由電子報。2013年10月4日,取自: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856000&type=%E6%94%BF%E6%B2%BB。
《許晉榮、楊景婷(2012年9月21日)。吳念真不爽媒體斷章取義 發詛咒文譙中天東森(2012年9月21日)》。蘋果電子報。2013年10月11日,取自:http://ent.appledaily.com.tw/enews/article/entertainment/20120921/34523713。
《什麼情形會構成妨害秘密罪》。2014年02月20日,取自:http://www.smart-life.com.tw/findlaw/findlaw_list.php?id=8&cs_id=49&cd_id=162。
黃偉國 (2008)《公眾人物該失去甚麼隱私?》。2014年02月21日,取自:http://www.workerdemo.org.hk/sim/socialtrend/sotre126.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