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2 04: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音潔
研究生(外文):Yin-Chieh Chou
論文名稱:國小低年級兒童英語學習之教育玩具創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Creation and Study on English Educational Toys to Primary School-Aged Children
指導教授:卓展正卓展正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作者未提供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設計創作研究所碩士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其他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3
中文關鍵詞:教育玩具英語學習國小低年級兒童
外文關鍵詞:educational toysprimary school-aged childrenEnglish learn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68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是針對國小低年級兒童(6∼9歲)使用之英語教育產品進行設計創作研究,此階段的兒童正逢喜好遊戲的年齡,並不適合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及以文法教授為主的語言課程。許多教育學者認為,遊戲式學習法可以提升兒童的專注力並培養學習興趣,也有愈來愈多的英語教育者開始志力於使用富有趣味的教學方式,因此,本研究針對遊戲與學習並行的概念進行教育玩具設計。
本研究藉由文獻探討,瞭解國小低年級兒童發展及語言學習等相關理論;使用問卷調查法,瞭解家長對於現有產品的看法以及對未來產品的期待;藉由參與觀察的方式,瞭解遊戲式學習法的學習成效及優缺點,並找出兒童在學習初級英語時可能遇到的困難;最後透過訪談資深英語教育專家的意見,作為設計創作之修改依據。
本研究的目的為︰(1)透過科學化的研究,設計創作兼具教育及娛樂功效的玩具,讓兒童藉由使用玩具,達到學習英語的目的;(2)提供教育者及家長更多元的教育媒材之選擇。
研究發現,將遊戲與學習活動結合,可以增加兒童使用教育玩具的動機,而家長關心產品的實用性,兒童則重視娛樂性,因此可以替換的教材與遊戲成為重要的設計依據。
研究成果之創作內容為三款以學習26個英語字母及代表字彙為主的教育玩具,分別以競速遊戲、印章繪圖遊戲及紙上遊戲的概念,結合電子玩具機,而紙上遊戲之教育玩具則同時具有更新式教材及遊戲之概念,為最佳之設計成果。
The English learning age has been getting younger. Some educational experts believe that it would be easier to concentrate children’s attention and they would be more willing to join the study activities which combine learning and playing. Many English educators began to teach by connecting the fascinating games. The study was focused on second and third grades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the creation of educational toys for learning English by playing.
The study base on four methods to conduct it.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ary to realize that children development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Secondly, used questionnaire methods to understand the parents’ opinions of bought products and future expectant products. Thirdly, through direct observation of the English class to figure out the advantages and weakness of pedagogy by playing games. Finally, consult the educational experts opinions as the design reference. Refer to the study results to design and create the new products.
The study purposes are as following:
(1)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and found facts to improve the English learning methods for children who were born in Taiwan to use the educational toys for learning English.
(2) Offer better choices to educators and parents who intend to make purchase for children.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
第五節 研究限制 6
第六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兒童發展 8
2.1.1. 發展理論 8
2.1.2. 身體發展 10
2.1.3. 心智發展 11
2.1.4. 語言與學習發展 12
第二節 兒童遊戲與發展 14
2.2.1. 遊戲理論 14
2.2.2. 遊戲的定義 16
2.2.3. 遊戲的種類 17
第三節 教育玩具 21
2.3.1. 教育玩具的定義 21
2.3.2. 市售英語教育產品 23
2.3.3. 玩具安全 31
2.3.4. 教育玩具設計理論 34
第四節 小結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
第一節 參與觀察 43
3.2.1. 研究方法 43
3.2.2. 研究目標 43
3.2.3. 實施步驟 44
3.2.4. 研究工具 46
第二節 問卷調查 48
3.3.1. 研究方法 48
3.3.2. 研究目標 48
3.3.3. 實施步驟 49
第三節 專家訪談 49
3.4.1. 研究方法 49
3.4.2. 研究目標 50
3.4.3. 實施步驟 50
3.4.4. 研究工具 51
第四章 研究分析 52
第一節 參與觀察分析 52
第二節 專家訪談分析 60
第三節 問卷調查分析 67
第四節 小結 78
第五章 教育玩具設計 82
第一節 設計理念 82
第二節 設計內容與規範 83
第三節 設計流程 86
第四節 設計成果 87
5.4.1. 設計案例一 87
5.4.2. 計案例二 92
5.4.3. 設計案例三 9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5
第二節 後續研究與建議 106
參考文獻 107
附錄A︰專家訪談法之訪談表 110
附錄B︰汪老師訪談記錄 111
附錄C︰Lucia老師訪談記錄 118
附錄D︰Betty老師訪談記錄 121
附錄E︰問卷調查表 126
附錄F︰創作成果展 130
中文部分︰
王舒葳 譯(2005)。《跨學科統整兒童英語教學》。台北市︰書林。
吳幸玲(2003)。《兒童遊戲與發展》。台北市︰揚智文化。
杜瑞澤(2004)。《生活型態設計》。台北市︰亞太圖書。
沈琇靖(2003)。《兒童美語理論與應用》。台北縣︰啟英文化。
林惠雅(1990)。《兒童行為觀察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周逸芬(1994)。《蒙特梭利幼兒單元活動設計課程》。台北市︰五南。
周鴻謀(2003)。《視覺教具(圖片)在國小五年級英語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珍 編著(1996)。《兒童認知發展》。台北市︰心理。
席汝楫(1997)。《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
徐偉忠(2005)。《兒童玩具構想設計階段功能決策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秦偉 編(2005)。《兒童心理學》。台北縣︰新文京開發。
張湘君、許西玲(2005)。《101個英文教學遊戲》。台北市︰三采文化。
曹逢甫、吳又熙(1992)。《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追蹤輔導後續實驗計劃》。
許順得(2003)。《國小教師使用教學媒體相關問題之調查研究》
陳健樟(2002)。《互動玩具設計與開發—以體感互動裝置增進兒童多元智能之玩具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須姬(2003)。《深耕英語教學》。台北市︰師德。
單偉儒(1997)。《蒙特梭利 教學理論與方法簡介》。台北市︰蒙特梭利文化。
蔡秉志(2003)。《創意教具之介面要素研究—以台中科博館物理教具為例》。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麗卿(2005)。《多元創意教具制作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王雲東(2007)。《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台北縣︰威仕。
英文部份︰
Steven Pinker(1998)。《語言本能》。台北市︰城邦。
村田茂等編著;吳緒筑 譯(1994)。《幼兒教具設計與活用》。台北市︰五南。
邱泯科等 譯(2005)。《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台北市︰雙葉書廊。
郭靜晃 譯(1992)。《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文化。
郭靜晃 譯(2000)。《兒童遊戲︰兒童發展觀的詮釋》。台北市︰洪葉文化。
黃銘惇、張慧芝 譯(2000)。《課程設計︰教育專業手冊》。台北市︰桂冠。
漢菊德、陳正乾 譯(1996)。《兒童心智︰從認知發展看教與學的困境》。台北市︰遠流。
蘇旻泊 譯(2006)。《語言學習策略手冊》。台北市︰湯姆生。
網路部分︰
Kidz Delight。http://www.kidzdelight.co.uk/products.html。(瀏覽日期︰2007/03/10)
Leaps and Bounds。http://www.leapsandbounds.com/home.jsp?siteId=118。(2007/12/20瀏覽)
mama-papa親子網。http://www.mama-papa.com.tw/。(2007/12/20瀏覽)
快樂寶貝屋。http://www.hbhome.com.tw/。(2007/12/20瀏覽)
財團法人台灣玩具研發中心(2004)。《93年消費手冊》。〈安全玩具標章〉。資料來源︰台北縣政府法制室,1950消費者保護課。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hsaioming/In_1950/data/6_co/cos/93bk/93bk4-04p105-106_pla.htm。(2007/12/22瀏覽)
教具舖。http://tw.user.bid.yahoo.com/tw/show/aboutme?userID=cutemisswang。(瀏覽日期︰2007/03/10)
媽咪GO。http://www.mamigo.com.tw/。(2007/12/20瀏覽)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