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2 04: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惠萍
研究生(外文):Hui-Ping Hsieh
論文名稱:台灣醫療資訊網站之內容分析-以臍帶血銀行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Medical Information Websites in Taiwan: An Example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Bank
指導教授:陳碧祺陳碧祺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Pi-Chi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義守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9
中文關鍵詞:內容分析神祕顧客醫療資訊網站臍帶血銀行
外文關鍵詞:Mystery ShoppersContent AnalysisMedical Information WebsiteUmbilical Cord Blood Bank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174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二十世紀後期,生命科學成為發展最為快速的學科之一,在1999年,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發表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學成果中,「幹細胞研究的發現」被評為十大成果之首,目前臍帶血移植主要應用範圍包括血液惡性疾病、先天遺傳代謝疾病、和惡性腫瘤患者在經過化學治療與放射後恢復造血功能與免疫系統之重建等,目的是取代骨髓在醫療上的功能。因此,本研究的目的為,(1)發展適合評鑑台灣臍帶血銀行網站之網站功能建置指標。(2)了解台灣臍帶血銀行網站的建置內容與現況。(3)從服務品質的觀點,分析台灣臍帶血銀行應用資訊科技與網站經營運作之情形。(4)比較分析公捐、私存之台灣臍帶血銀行網站建置與功能的差異。
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整理及分析,針對已發表之相關研究報告,有關醫療資訊網站或醫療資訊品質評鑑指標加以深入分析,整理出適合臍帶血銀行網站功能建置指標。針對網站內容、網站架構與功能、網站維護與運作、連結的品質、經費來源等五項評鑑準則來敘述,期望透過網站功能建置指標之說明,使一般民眾了解台灣臍帶血銀行網站之醫療資訊品質衡量之準則,作為實務方面之相關業者在網站設計時之參考架構,以及提供給一般民眾選擇健康醫療資訊時參考。而後再以台灣臍帶血銀行網站為研究對象,依據所發展之評鑑指標準則,利用網路線上瀏覽的方式,進行網站之內容調查與分析;另外用以衡量「服務品質」的質性方法「神祕顧客法」,來評鑑其網站的經營與運作的情況。藉此了解目前台灣臍帶血銀行網站對於民眾意見處理回應的情形,以及從網站的經營品質,了解台灣臍帶血銀行應用網路資訊的能力,作為未來台灣臍帶血銀行經營網站的參考。
研究結果:(1)網站內容分析:各類型之臍帶血銀行網站在整體功能建置之符合率為78.65 %、顯示各類臍帶血銀行在其網站經營的品質並不高,除了網站連結的品質(95.25 %)與經費來源(100 %)這二項評鑑項目的品質較高以外,其餘皆不高。此外,各類型臍帶血銀行網站在網站內容、網站架構與功能達到顯著差異。(2)神祕顧客法:測量網站回應的結果,僅僅只有公庫之慈濟慈善基金會與台灣血液基金會二家臍帶血銀行處理並回覆民眾的郵件,整體臍帶血銀行網站回覆訊息的比例不到3成,顯示各家臍帶血銀行的網站維護與運作方面仍有待加強。
The life science becomes the most rapid developing subject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In 1999, the ”Stem cell research discovery” was voted the most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Science magazine. 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can replace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t is mainly applied on Leukemia and 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 It can also restore reconstruction of the hematopoietic function and the immune system with the malignant tumor patient after the process chemotherapy and the emission.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are (a) to develop a indexes suitable for Umbilical Cord Blood Bank websites in Taiwan, (b)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Umbilical Cord Blood Bank websites in Taiwan, (c) to analyze the websites’ operation and the adop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m the quality service point of view, and (d) to compare different Umbilical Cord Blood Bank websites in Taiwan.
In the study, the quality indexes for the Umbilical Cord Blood Bank websites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reviews, related researches, the analysis of medical information websites, or the modification of existing quality indexes. The quality indexes have five categories, including the website content, website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 website maintenance and operation, the quality of hyperlink, and the funds origin. The quality indexes are helpful for the general public to understand the quality of the Umbilical Cord Blood Bank websites. Also, the indexes can be useful for companies to construct Umbilical Cord Blood Bank websites. The quality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Bank websites was evaluated by browsing the websites based on the quality indexes.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websites was evaluated by the mystery shoppers according to nature research technique of service quality.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overall quality evaluate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Bank websites is 78.65%.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Bank website is intermediate. In fact, only “the quality of hyperlink”(95.25 %)and “the funds origin and fairness” two categories(100 %)are higher. In addi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website content, website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 In the study, only Tzu Chi Foundation and Taiwan Blood Services Foundation replied the emails the author sent.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is less than 30%. This suggests that the website maintenance and operation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Bank websites can be improved.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限制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臍帶血之應用與重要性 4
第二節 國內外臍帶血銀行之市況分析 10
第三節 我國網際網路應用調查 11
第四節 國內外醫療資訊網站發展現況 13
壹、 醫療資訊網站的使用者行為 13
貳、 健康資訊來源的種類與媒介 18
參、 網路醫療健康資訊類型 19
肆、 醫療資訊網站內容評估準則 25
第五節 網站服務品質之應用 38
壹、 服務品質(Service Quality)之理論 38
貳、 網站服務品質應用之相關研究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4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2
第二節 變項定義 42
第三節 研究假說 4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44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54
第一節 臍帶血銀行網站內容分析 54
壹、 樣本基本分析 54
貳、 網站評核紀錄 54
參、 評核結果之信度分析 56
肆、 公捐與私存臍帶血銀行「網站內容」之比較 56
伍、 公捐與私存臍帶血銀行「網站架構與功能」之比較 59
陸、 公捐與私存臍帶血銀行「網站維護與運作」之比較 62
柒、 公捐與私存臍帶血銀行網站「連結的品質」之比較 65
捌、 公捐與私存臍帶血銀行網站「經費來源」之比較 68
玖、 網站內容分析結果之綜合討論 70
第二節 神祕顧客法調查 72
壹、 網站回應時間測量 72
貳、 臍帶血銀行網站回覆訊息比例 73
參、 回覆訊息內容之描述性分析 74
肆、 臍帶血銀行網站回覆民眾電子郵件處理情形 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5
第一節 結論 75
第二節 建議 78
參考文獻 80
中文文獻 80
英文文獻 84
附錄 86
附錄1 幹細胞目前可以治療的疾病 86
附錄2 移植臍帶血經驗之醫療院所 89
附錄3 美商永生臍帶血銀行全球移植成功案例 92
附錄4 測量臍帶血銀行網站處理民眾提問情形之郵件內容 99
中文文獻
丁彥伶(2002)。台灣地區醫學中心網站品質評估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91MCU01375005。
尤瑞鴻(2005)。醫療品質之意義及重要性。載於藍忠孚(總校閱),醫療品質管理學(頁3-14)。台北:華杏。
方世榮(譯)(1998)。Philip Kotler原著。「行消管理學-分析,計劃,執行,與控制(第九版)」。台北:東華書局。
王天津、劉素苓(2003)。應用模糊理論於入口網站服務績效之研究。資訊管理展望,5(2),71-86。
王天津、劉素苓(2004)。應用模糊多準則決策於入口網站服務績效之研究。電子商務研究,2(3),235-257。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實證與理論(第二版)。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王貞儀(2003)。健康資訊評鑑指標對民眾判讀健康資訊品質之成效探討。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92CGU00563024。
田慶明、謝明吉、林盈達、王良耘、(2003)。電子商務網站服務、安全與效能測試評比。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1(2),159-184。
永生臍帶血銀行(2005)。幹細胞目前可以治療的疾病。2005年11月29日,取自於http://www.stemcyte.com.tw/cord_blood/stem_cell_therapy.cfm.htm
永生臍帶血銀行(2006)。移植經-成功移稙經驗。2006年2月21日,取自於http://www.stemcyte.com.tw/experience/transplant_record.cfm.htm
再生緣臍帶血銀行(2006)。臍帶血移植與骨髓移植比較表。2006年3月1日,取自於http://www.sinocell.com.tw/ubc-advantage.php
尖端臍帶血銀行(2006)。移稙案例-台灣臍帶血移植案例。2006年2月23日,取自於http://www.discoverycord.com.tw/cord/cord02.htm#03
行政院衛生署(2002)。行政院衛生署核准新醫療技術人體試驗計畫一覽表(91.04.22止)。2005年6月8日,取自http://www.doh.gov.tw/ufile/doc/行政院衛生署核准新醫療技術人體試驗計畫一覽表(91.04.22止).doc
行政院衛生署(2003)。臍帶血收集及處理作業規範。2005年5月10日,取自http://www.doh.gov.tw/ufile/Doc/臍帶血收集及處理作業規範-公告版2-定案.doc
行政院衛生署(2005a)。九十三年度臍帶血收集及處理機構訪查合格名單。2005年6月1日,取自於http://www.doh.gov.tw/cht/content.aspx?dept=R&class_no=1&now_fod_list_no=4072&array_fod_list_no=&level_no=1&doc_no=39789&show=%20
行政院衛生署(2005b)。行政院衛生署九十四年度健康資訊網站評獎實施計畫。2005年12月21日,取自http://awards.doh.gov.tw/document/plan.doc
余霖(1990)。內容分析法與教育研究。師友月刊,16-18。
余強生、曾雍欽(2003)。網際網路購物者特性、購物動機、期望的網站服務與顧客滿意度之間的結構化方程式模型。企業管理學報,57,37-64。
林佑達、鄭秀芬、楊銘賢(2006)。旅遊網站服務品質對顧客關係品質影響之研究。論文發表於義守大學、ICIM2006第十七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高雄。
李志成(2003)。消費者特性與網站服務品質關係之研究,聯合學報,22,335-350。
李來錫、張有毅、楊澤(2002)。青少年對於電子商務網站服務品質認知差距分析,管理與資訊學報,7,19-33。
李國光、林秀芬(2004)。網站服務品質、認知風險與購買意圖之網路書店實證研究。管理研究學報,4(1),123-143。
宋欣怡(2000)。民眾就醫選擇資訊的潛在需求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89NTU01593011。
李廣均(2001)。初探網路醫療的發展和限制-以醫療資訊網站為例。醫護科技學刊,3(2),200-214。
李慧瑜(2002)。臍帶血銀行。華銀月刊,52(8),28-33。
宏燁臍帶血銀行(2006)。臍帶血幹細胞臨床運用。2006年2月24日,取自於http://www.lifebanks.com.tw/hope1-3.htm
邱永仁(2004)。胚胎幹細胞、臍帶血銀行及DNA銀行之法規探討。臺灣醫界,47(6),44-46。
周浩偉(2003)。台灣血液事業發展趨勢的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博碩士論文全文檢索系統,GT009165518。
周家慧(2006)。以DeLone & McLean模式探討入口網站成功之影響因素。資訊管理展望,8(1),109-131。
吳明泉、陳細細、李大欣(2006)。拍賣網站再購意願之研究:探討服務品質、知覺風險及滿意度等構面。論文發表於義守大學、ICIM2006第十七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高雄。
吳昭新(2000)。台灣網上醫學教育資訊的內容品質-現況與建議。2005年4月13日,取自http://www.tmn.idv.tw/tmw-guide/critic-1.htm
吳昭新(2005)。網際網路上的衛生教育資訊。載於吳昭新、李友專(主編),醫療資訊管理學(607-615)。台北市:偉華書局。
吳昭新、李友專、簡文山(1999)。台灣大眾健康資訊網站網頁評鑑。2005年4月13日,取自http://www.tmn.com.tw/chiaungo/tmw-guide/introd.htm
吳傳春、黃森和、蔡幸芸(2006)。國內網路書店服務品質衡量之研究。論文發表於台北大學,2006電子商務與數位生活研討會,台北。
車憶敏(2000)。台灣醫療網站之評估。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89YM000528016。
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2005)。臍帶血銀行 僅八家合格。2005年5月10日,取自http://www.ibmi.org.tw/newsletter.asp?idno=1035
姚少凌(2003)。造血幹細胞體外增殖培養技術與應用。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92NTHU5063006。
訊聯臍帶血銀行(2006)。專題報導-全球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沿革。2006年3月1日,取自於http://www.babybank.com.tw/03_cord/3_4.html#02
張俊陽、徐志瑋(2006)。發展校園網站品質評估架構。論文發表於台北大學,2006電子商務與數位生活研討會,台北。
張俊陽、仲丹瑤、林俊良、韓揚銘(2006)。服務品質、價格知覺對顧客滿意度、顧客忠誠度之影響-以旅遊網站為例。論文發表於義守大學,ICIM2006第十七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高雄。
張淳茜(1999)。病患健康資訊來源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88CMCH0528004。
張瀛仁(2003)。網路健康資訊可信度研究。銘傳大學資訊傳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92MCU00676001。
許麗齡(2002)。健康/醫療網站之需求與功能。台灣醫學,6(4),585-589。
許麗齡(2004)。健康醫療網站評鑑指標之建立。護理雜誌,51(3),47-52。
許麗齡(2005)。健康及醫療網站之品質評鑑。台灣衛誌,24(1),1-11。
郭年真(2000)。醫院應用網站現況與影響因素研究。國立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089NTU01529006。
郭年真、鍾國彪、楊銘欽(2002)。醫院應用網站現況與相關因素研究。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1(6),439-448。
陳仲儼、吳東華(2004)。醫療資訊中的Web Services成功運作之探討:以改善醫療服務品質之整合型線上預約掛號系統為例。醫療資訊雜誌,13(3),55-67。
陳怡靜、楊菁倩、陳依秀(2006)。探討網路銀行服務模式之研究。論文發表於修平技術學院、第四屆(2006)產業管理創新研討會,台中縣。
陳建仲(2002),本國銀行網站內容與銀行特性關係之研究─個人金融業務內容分析。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91CYUT5121013。
陳雅莉(2003)。果真的「期待血」﹖深入了解臍帶血,您可以避免過度期待。消費者報導,262,10-13。
陳源昌(2001)。網路醫療新紀元。醫望,34,62-72。
陳銘崑、林育男、鄭群星(2002)。灰色關聯度應用於人力資源網站服務品質屬性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學報,35(2),219-239。
曾淑芬、張良銘(1998)。醫療資訊網站之內容分析與使用者調查。醫療資訊雜誌,8期,54-72。
游智雯(2000)。網路健康訊的使用與滿足-從網路與閱聽人特性之觀點探討。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89CCU00438009。
黃崇呈(2002)。自費存放臍帶血之認知及態度研究~以新竹科學園區上班族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91NCTU0458020。
資訊工業策進會(2005a),2005年我國網際網路用戶數調查,2006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134
資訊工業策進會(2005b),2005年我國家庭寬頻、行動與無線應用現況與需求調查,2006年2月10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126
楊亨利、陳純美(2004)。大學網站服務品質問卷之發展。管理與資訊學報,9,151-184。
楊孝濚(1994)。傳播研究方法總論。台北:三民書局。
楊雅惠(1999)。網路上就醫選擇資訊之內容分析與使用者調查。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88NTU01593008。
楊慕華(2004)。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現況與展望。臺北市醫師公會會刊,48(7),74-79。
楊錦洲(1997)。品質是競爭的最佳策略。華字企管顧問公司。
廖則竣、江志卿(2005)。網站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及後續行為意圖之探討:以網路購物為例。管理與系統,12(1),23-47。
蕭芳瑩、魏中仁(2003)。臺灣地區醫療院所網站服務內容之探討。醫院:中華民國醫院協會雜誌,36(3),11-23。
董維、林宇楠、溫玉菁、林清博、陳姮君(2006,2)。台灣自費儲存臍帶血銀行網站之內容分析。論文發表於國立台北大學三峽校區、2006電子商務與數位生活研討會,台北。
劉家綺、楊志弘(2004)。網站品質與網站忠誠度之研究 以新聞網站為對象。傳播管理學刊,5(2),124-132。
歐陽誾(2000)。網站品質評鑑之初探。國立台南師範學校初等教育學報,13,219-237。
歐陽誾、林姿妙(2002)。兒童學習網站評鑑工具之發展-預試階段。臺南師院學報,35,155-179。
鄭美玉(2002)。臍帶血所有權歸屬與保存委託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91YM000528025。
謝順金、黃雅鳳(2005)。拍賣網站服務品質與信任認知對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資訊管理展望,7(2),91-111。
鍾國彪、周其宏、郭年真(2005)。醫院網站服務品質與使用者就醫意向之關係探討。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4(5),375-384。
謝惠萍、陳碧祺(2006)。台灣醫療資訊網站品質評鑑指標之建立-以臍帶血銀行網站為例。論文發表於開南大學、第二屆資訊管理學術暨專案管理實務研討會,桃園。
謝慧欣(1998)。民眾對健康資訊需要之初探。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87NTU01593003。
謝慧欣、鄭守夏、丁志音(2000)。住院病患對就醫選擇資訊之需求:初步調查發現。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9(6),437-445。
闕瑞紋(2000)。台灣網路族群醫療保健網站使用行為初探。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 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89YM000599012。

英文文獻
Bloom FE. (1999). Breakthroughs. Sicience, 286:2267.
Budd, R. W., R.K. Thorp, and L. Donohew, (1967). Content Analysis of Co,,unication.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
Buell V. P. (1984). Marketing Management A strategic Planning Apporch. NY: McGraw-Hill Book Co.p62.
Childs R, Chernoff A, Contentin N, Bahceci E, Schrump D, Leitman S, Read EJ, Tisdale J, Dunbar C, Linehan WM, Young NS, and Barrett AJ. (2000). Regression of 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 after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 peripheral-blood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N Engl J Med, 343, 750-758.
Crosby , Philip B.(1979), Quality Is Free :The Art of Making Quality Certain , New York , New American Library, 17.
Deming, W. E., (1986). Out of the Crisi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onald L. Humphreys BL. (1998). Medicine and health on the internet: Then good, the bad, and the ualy. JAMA, 280, 1303-4.
Elliot, B. J. and Polkinhorn, J. S. (1994). Provision of 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in general practice. In BMJ, 308:509-510.
Eysenbach. G. (2002).Infodemiology: The Epidemiology of misinformaion.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13(9), 736-763.
Garvin D. A. (1984). What does produce quality really mcan?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53-66.
Gronroos, Christian (1982).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in the Service Sector. Helsingfors, Swedish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25-26.
Holbrook M.B. and K.P. Corgman (1985). Quality and Value in the Consumption Experience: Phaedrus Rides Again. Lecington book, 31-57.
Holsti, O.R., (1969). 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Humanities Reading,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HON code (Health on the net foundation code of conduct) (1997).Retrieved November 29,2005,from http://www.hon.ch/Conduct.html
Joshi SS, Tarantolo SR, Kuszynski CA, and Kessinger A. (2000). Antitumor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activated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cells against leukemia and breast cancer. Cli. Cancer Res, 6, 4351-4358.
Jaran, J.M., (1974). Quality Control Handbook.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1974
Kassarjian, H.H., (1977). Content Analysis in Consumer Research.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4, 8-18.
Kotler, P. (1996),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ys, Planning, Implementaion and Control,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Hsu, L. L., (2005).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aiwanese Consumers'' Experiences of Using Health-Related Websites.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13(2), 129-140.
Lin SJ, Yang MH, Chao HC, Kuo ML, and Huang JL. (2000). Effect of interleukin-15 andFlt3-ligand on natural killer cell expansion and activation: umbilical cord vs. adult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11,168-174.
Negrin RS, Atkinson K, Leemhuis T, Hanania E, Juttner C, Tierney K, Hu WW,Johnston LJ, Shizurn JA, Stockerl-Goldstein KE, Blume KG, Weissman IL, Bower S, Baynes R, Dansey R, Karanes C, Peters W, and Klein J. (2000). Transplantation of highly purified CD34+Thy-1+ henatopoietic stem cells o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6, 262-271.
Olshavsky, R. W. (1985). Perceived Quality in Consumeer Decision Making: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 Lexington Book, 3-29.
Parasuraman A., Valarie A. Zeithaml, and Leonard L. Berry. (1985).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49 , 41-50.
Parasuraman, A., V. A. Zeithaml, and L. L. Berry (1988).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Retailing, Vol 64 (Spring),12-40.
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 Online life report: http://www.pewinternet.org/pdfs/PIP_Health_Report.pdf
Sandvik H. (1999). Health information and interaction on the internet: a survey of femaleurinary incontinence. BMJ. 319(7201), 29-32.
Sasser, W. E., R. P. Olsen, Jr. and D. D. Wyckoff (1978). Management of Service Operations: Text and Cases. Boston: Allyn & Bacon.
Silberg, W. M. et al. (1997). Asscssing, controlling and assurion the quality of medical information ton the internet.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ine Association, 277, 1244-45.
Smith, A. G. (1997). Testing the surf: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Internet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 Review8, no. 3. 5-23.
Thomas ED, and Clift RA. (1999). Allogenic transplantation for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Blackwell Sci, 807-815.
Wagner JE, Broxmeyer HE, Byrd RL, Zehnbauer B, Schmeckpeper B, Shah N et al. (1992). Transplantation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after myeloablative.
Wilkinson, G. L., Bennett, L. T. & Oliver, K. M. (1997). ”Evaluating criteria and indicators of quality for Internet resources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37(3)52-59.
Wimmer, R.D., and J.R. Dominick (1983),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Working Draft White Paper:Criteria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Health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http://hitiweb.mitretek.org/docs/criteria.pdf
Writing center at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2001). Guides to Social Scienc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Retrieved May 4, 2001, from http://writing.colostate.edu/references/list7.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天津、劉素苓(2003)。應用模糊理論於入口網站服務績效之研究。資訊管理展望,5(2),71-86。
2. 王天津、劉素苓(2003)。應用模糊理論於入口網站服務績效之研究。資訊管理展望,5(2),71-86。
3. 王天津、劉素苓(2004)。應用模糊多準則決策於入口網站服務績效之研究。電子商務研究,2(3),235-257。
4. 王天津、劉素苓(2004)。應用模糊多準則決策於入口網站服務績效之研究。電子商務研究,2(3),235-257。
5. 余霖(1990)。內容分析法與教育研究。師友月刊,16-18。
6. 余霖(1990)。內容分析法與教育研究。師友月刊,16-18。
7. 余強生、曾雍欽(2003)。網際網路購物者特性、購物動機、期望的網站服務與顧客滿意度之間的結構化方程式模型。企業管理學報,57,37-64。
8. 余強生、曾雍欽(2003)。網際網路購物者特性、購物動機、期望的網站服務與顧客滿意度之間的結構化方程式模型。企業管理學報,57,37-64。
9. 李志成(2003)。消費者特性與網站服務品質關係之研究,聯合學報,22,335-350。
10. 李志成(2003)。消費者特性與網站服務品質關係之研究,聯合學報,22,335-350。
11. 李來錫、張有毅、楊澤(2002)。青少年對於電子商務網站服務品質認知差距分析,管理與資訊學報,7,19-33。
12. 李來錫、張有毅、楊澤(2002)。青少年對於電子商務網站服務品質認知差距分析,管理與資訊學報,7,19-33。
13. 李國光、林秀芬(2004)。網站服務品質、認知風險與購買意圖之網路書店實證研究。管理研究學報,4(1),123-143。
14. 李國光、林秀芬(2004)。網站服務品質、認知風險與購買意圖之網路書店實證研究。管理研究學報,4(1),123-143。
15. 李廣均(2001)。初探網路醫療的發展和限制-以醫療資訊網站為例。醫護科技學刊,3(2),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