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教學法與奧福教學法和高大宜教學法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音樂教學法, 鈴木教學法又稱為才能教育或母語教學法。其最重要的教學理念是強調藉 由和學習母語同樣方式的模仿、反覆、鼓勵以及安排良好的環境等方法, 每一個生理健全的幼兒都能培養出極高的才能。本研究透過對鈴木才能教 育以及相關教育理論的探討,針對國內幼兒小提琴教學的實施提出具體建 議,以期能作為教師教學和家長輔導的參考。全文共分五章。首章緒論, 敘述研究動機、目的、範圍以及研究方法,並就文中關鍵性名詞予以釋義 。第二章與第三章為文獻探討部份,分別就鈴木才能教育和相關的教育理 論加以分類和整理。鈴木先生早年留學德國,巧遇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為 他的人格所感,奠定了鈴木先生以人格培育作為音樂教育終極目標的基本 理念。為了培育美好的人格與優秀的能力,幼兒必須及早給予教育,而教 師與父母必須給予最好的學習環境,使得幼兒能成為和藹親切、愛人如己 的文化人。就小提琴的學習而言,鈴木先生主張能說母語的兒童就可以學 琴,而學琴的要領則和學習母語一樣,重視鼓勵、聆聽和反覆練習等原則 。鈴木先生強調每一次授課應該要有一個教學的重點,這樣的觀點和行為 學派以及編序教學法的理論不謀而合。此外,鈴木教學法強調指導幼兒習 琴必先教育家長,使其在觀念上和能力上足以輔導幼兒則和親職教育的理 念一致。至於鈴木先生尊重幼兒,希望幼兒透過小提琴的學習獲得自尊尊 人的涵養以及自我肯定的信念則接近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想。第四章 就應用鈴木才能教育及相關的教育理論於我國幼兒小提琴教學上的問題提 出討論,最後一章則提列本研究之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