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春展 (民85)。情境學習理論及其在國小教育的應用。國教學報,8,53-71。古安琪(2010)。數位學習融入客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桃園縣田心國小五年級學生為例[摘要]。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桃園。檢自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
布朗(Brown, H. D.)著(2007)。第二語言教學最高指導原則(Principles of language:Learning and teaching,林俊
宏、李延輝、羅云廷、賴慈芸譯)。台北:東華。(原作2007年出版)
朱經明(1999)。多媒體與身心障礙兒童。特殊教育季刊,72,10-12。朱經明(民86)。特殊教育與電腦科技。台北:五南。
何華國(民80)。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轉引自鄧秀芸(2002)。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兒童功能性詞彙識字
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
李珮珮(2006)。主題式網路學習應用於小學客語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梵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台北。沈易達(1996)。特殊兒童之電腦輔助學習教育─從 6W 分析電腦輔助學習課程。國小特殊教育,21,33-41。
孟瑛如、吳東光(民88)。數學學習障礙與多媒體教材之發展應用。特殊教育季刊,72,13-18。林千惠(2003)。高職階段智能障礙學生實用語文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刊,25,61-83。
林千惠(2010,4月)。智能障礙學生生態評量及功能性課程設計。苗栗縣政府教育處特教科主辦,苗栗縣99年度智能障礙學生生態評
量及功能性課程設計研習,苗栗。
林永吉(1990)。師鐸電腦輔助教學編輯系統 CAITOOL。台北:松崗電腦圖書。
林尚慧(2003)。多媒體影像提示延宕策略對國小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認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
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台中。
林鴻瑛(2004)。多媒體影像在客語教學上的設計與應用--以台北市「佳安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台北。
林寶貴、錡寶香(民95)。語言障礙學生輔導手冊。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邱盈嘉(2009)。客語生活學校教師運用客家音樂文化教學數位化之研究[摘要]。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彰化。檢自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
范文芳(民83)。客語教學的現況與展望。在曹逢甫、蔡美慧主編,客家語研討會論文集(頁13-23)。新竹: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
所。
孫碧霞(2004)。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分數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碩士專班,台東。
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執行委員會(1999)。特 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
程綱要 。台北:教育部。
張春興 (民85)。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美惠(2007)。電腦輔助筆順融入傳統教學增進中度智能障礙兒童寫字能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台北。
張霄亭(民86)。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台北:心理出版社。轉引自鄧秀芸(2002)。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兒童功能性
詞彙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
曹逢甫(1997)。族群語言政策 海峽兩岸的比較。台北:文鶴。轉引自詹俐俐(2008)。台灣客家創作歌曲在客語教學上的應用:以
陳永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新竹。
莊妙芬 (1997)。智能障礙兒童與自閉症兒童口語表達能力之比較。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5,1-35。陳明聰、李天佑、王華沛、楊國屏(2000)。應用電腦輔具結合刺激褪除策略教導國小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之研究。在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編,e世代的特殊教育(頁251-261)。台北:編者。
陳美玉 (民87)。教師專業-教學法的省思與突破。高雄:麗文文化。
陳啟祥(2007)。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與閃式卡教學對智能障礙兒童功能性詞彙學習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台北。
陳榮華(民82)。智能不足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榮華修訂(1997)。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版(中文版)。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陳麗香(2007)。多媒體輔助教學對注意力缺陷過動兒童實用客語學習之成效[摘要]。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台北。檢自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
陸莉、劉鴻香修訂(1994)。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台北:心理出版社。
曾怡惇(1992)。臺北市國小啟智班中度智能不足兒童與普通兒童口語表達能力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台北。
黃光雄(1990)。教學理論。台北: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轉引自詹俐俐(2008)。台灣客家創作歌曲在客語教
學上的應用:以陳永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新竹。
黃秋香(2003)。國小教師實施客語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新竹。楊坤堂(民81)。學習障礙兒童-臨床診斷與教學。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楊嵐智(民91年)。小學教師實施閩南語課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轉引自黃秋香(2003)。國小教師實施客語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新竹。
裘素菊(2004)。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中重度智能障礙兒童實用語文合作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研究所,花蓮。
詹俐俐(2008)。台灣客家創作歌曲在客語教學上的應用:以陳永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新竹。
靳洪剛(1997)。語言發展心理學。台北:五南。
廖新春(民74)。注意力訓練電腦輔助方案對中重度智能不足兒童注意力行為訓練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台北。
蔡文煉(1993)。多媒體電腦—教學上的新利器。特教園丁,9(1),16-19。
蔡阿鶴(1989)。智能障礙兒童的語言障礙與輔導。台北:心路文教基金會。
蔡振昆(2001)。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之比較研究—從教學媒體、班級經營及教學評量來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高雄。
蔡綉珍(2005)。談閩南語教學之在地化。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研究所編,第四屆多元語言、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頁119-131)。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研究所。
鄧秀芸(2002)。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兒童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
蕭瑞琪(2004)。從語言習得探討客語教學及文化傳承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學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高雄。戴雲卿(2007)。社會建構導向的資訊融入國小英語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台北。鍾榮富(2006)。當代語言學概論。台北:五南。
羅秀芬編譯(1985)。電腦輔助教學。台北:五南。
蘇琲雯(民90)。電腦融入教學對學習障礙兒童語句學習之成效及其注意力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台北。
西文部分
Asubel, D. (1968). 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 NewYork:Holt, Rinehart & Winston.
Bitchman, J. H., & Peterson, M. (1986). Disorders of language, commiunication, and behavior in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Psych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9(4), 689-698.
Cattell, R. (2006). Children’s language consensus and controversy (曾進興譯). London: Cassell.(Original work published 2000).
Egbert, J. (2003). A study of flow theory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Modern Language
Journal,87, 499-518.
Ewing, D. (1977). Discovering your problem solving style. Psychology Today,11,69-73.
Gagne, R., Briggs, L., & Wager, W. (1988).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Gardner, H. (1974). Metaphors and modalities: How children project polar adjectives onto diverse
domains. Child Development, 45, 84-91.
Giles, H., R. Bourhis, and D. Taylor (1977). Language Ethnicity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Hakuta, K.(1981). Some common goals for second and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 Andersen.
Hannaford, A. E. (1983). Microcomputers in special education .Some new opportunities, some old problem.
The Computing Teacher, 10(2), 11-17.
Ingram, D. (1976). Phonological disability in children. New York: Elsevier.
Kagan, J. (1965). Reflection-impulsivity and reading ability in primary grade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36,609-628.
Keefe, J. (1979). Student learning styles: Diagnosing and prescribing programs. Reston, VA: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Khan, B. H. (1998). Web-based instruction:An introduction﹒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 35(2), 63-
71﹒
Lave, J.,&Wenger , E.(1991). 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ee, Y., & Vail, C. O. (2005). Computerbased reading instruction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 20(1), 5-18.
Maslow, A.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Mechling, L. C., Gast, D. L., & Langone, J. (2002). Computerbased video instruction to teach persons
with moderat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to read grocery aisle signs and locate items .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35(4), 24-40.
Riper, C. V., & Gape, C. (1984). Development language problems. In C. V. Riper & L. Emerick (Eds.),
Speech corre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speech pathology and audiology.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Roblyer, M. D., & Edwards, J. (2000).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second ed). NJ:
Prentice Hall.
Sipple, C. J., & Sipple, R. J. (1980). Computer dictionary. Howard W. Sams & Co. Inc.
Skinner, B. F. (1957). Verb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Warschauer, M, & Healey, D. (1998). Computers and Language Learning: An overview. Language Teaching,
31, 57-71.
Woodard, M., & Lansdown, R. (1988).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In N. Richman, & R. Lansdown (Eds),
Problems of preschool children. Britain: Biddles Press.
網路部分
王俊凱、連婉婷(2009)。 科技輔具的小窩:電腦輔助教學對高功能自閉症兒童功能性詞彙(名詞)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上網日期:
99年4月8日,檢自:http://blog.xuite.net/unlimiter1001/unlimiter/29477519
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10)。客語e學堂。上網日期:99年7月5日。網址:
http://www.hakka.taipei.gov.tw/e_learning/e-learn-1-1.asp?id=1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0)。好客小學堂。上網日期:99年7月5日。網址:http://child.hakka.gov.tw/class_catalog.php
孟瑛如(2007)。資訊融入特殊教育。上網日期:99年3月20日,檢自:
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524
高雄縣政府(2010)。高雄縣鄉土語言資料庫-客家語。上網日期:99年7月5日。網址:http://www.haga.ks.edu.tw/index.htm
張毓仁、蘇復興(2004)。「全球華文網路教育中心」華語、閩語、及客語教學網站之評析。上網日期:99年6月2日。網址:全球華文
網路教育中心,http://edu.ocac.gov.tw/icice2005/ICICE2005/html/paper03.htm
教育部(2009)。特殊教育法修正草案。上網日期:99年5月15日。網址:http://www.edu.tw/special/news.aspx?
news_sn=2827
教育部(民81)。多重障礙兒童鑑定標準及就學輔導原則要點。上網日期:99年5月15日。網址:
http://edu.law.moe.gov.tw/LawCategoryContentList.aspx?id=28&CategoryList=
28
教育部(民95)。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上網日期:99年5月15
日。網址: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09187&Key WordHL=&StyleType=1
教育部(民97)。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客家語)。上網日期:99年4月22日。網址: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GL000342&KeyWo
rdHL=%e4%b9%9d%e5%b9%b4%e4%b8%80%e8%b2%ab%e8%aa%b2%e7%
a8%8b%e7%b6%b1%e8%a6%81&StyleType=1
敦煌書局(2001)。電腦輔助語言教學。敦煌英語教學電子雜誌,國際期刊編碼:1994-9723。上網日期:99年7月4日,檢自:
http://www.cavesbook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