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訪客IP:216.73.216.8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珮羽
研究生(外文):Wang, Peiyu
論文名稱:明代后妃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n the Empresses and Imperial Concubines in Ming Dynasty
指導教授:邱德修邱德修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u, Tehshiou
口試委員:周鳳五臧汀生
口試委員(外文):Zho, FengwuTzang, Tingsheng
口試日期:2013-07-0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靜宜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4
中文關鍵詞:明代后妃后妃制度外戚貴妃
外文關鍵詞:The Ming DynastyEmpress and Imperial ConcubineThe system of Empress and ConcubineRelatives of Emperors’ Mother, Wife and ConcubinesHighest-Ranking Imperial Concubin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105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中國歷代幾乎都有后妃干政問題,一旦有機會干政,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往往容易重用娘家的人,因而也造成外戚勢力的擴張,進而引發統治危機等嚴重政治後果,這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如漢、唐時代,外戚專權之禍嚴重。到了明代,這是一個在制度上有諸多改變的時代,就后妃政治而言,明代呈現了具有特殊意義的風貌。
本文研究分為三部分:(一)從后妃的體制、採選來源及選納標準,了解其編制的原則及目的,是為了避免發生后妃干政及外戚擅權的現象;(二)以明代較具代表性及特殊事蹟的后妃為主要研究對象,從中劃分成三種不同類型的后妃,探討她們的特質為何及與朝政之間關係,進行細緻的闡述;(三)考察后妃之間存在一種「后低妃高」的關係格局,皇后從明初「獨尊有為」,到末年「貶抑無為」,生存狀態不斷惡化,導致在權勢上產生差異,對政治及社會帶來動盪及衝擊。
總而言之,明朝能跌跌撞撞地延續三百年之久,這與后妃發揮積極或消極的作用和影響不無關係。因此,對明代后妃的研究有其理論價值,是值得予以關注。

The problems of empresses and imperial concubines interfering in politics almost existed in every Chinese dynasty. Once having opportunities to interfere in politics,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ir own power, the empresses and imperial concubines usually tended to put the relatives from their parents’ family in important positions, resulting in the expansion of power of the relatives of emperors’ mother, wife, and concubines, which further produced negative political results such as governance crises. This repeated itself in Chinese history. For example, in Han and Tang dynasties, disasters brought by this type of nepotism were serious. Down to the Ming dynasty, many changes occurred in political system, and it saw the features with special significance in terms of empress and imperial concubine politics.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source of selection, and selection standards for empress and imperial concubine, we understand that the principle and 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ized size of an emperor’s wife and concubines in Ming dynasty were to avoid their and their relatives’ monopolizing power. Second, the representative empresses and imperial concubines or those with special deeds are the main research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typ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 with the political affairs of imperial governments are explored and illustrated in detail. Third, the relationship pattern of “inferior empresses and superior concubines” between them is investigated. The status of empresses regarded as “dominant and promising” during the early Ming dynasty had declined increasingly, and those in the end of the dynasty were regarded as “humble and inactive”. This led to the fluctuation in power and influence, bringing unrest and impact on politics and the society.
To sum up, the reason why the Ming dynasty could dragged out its feeble existence for three centuries was somehow related to the active and inactive effects and influences exerted by those empresses and imperial concubines. So, the research on the empresses and imperial concubines in Ming dynasty has its own theoretical value and deserves attention.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文本 5
第二章 明代后妃制度 7
第一節 后妃制度之源流與建立 7
壹、后妃制度源流 7
一、西周 7
二、秦朝 8
三、西漢 9
四、東漢 10
五、魏晉南北朝 11
六、隋朝 15
七、唐朝 16
八、宋朝 16
九、明朝 17
十、清朝 18
貳、明代后妃制度建立的原則與目的 19
一、制度之原則 21
二、制度之目的 23
第二節 明代后妃的選納制度 24
壹、后妃來源 24
貳、評選標準 26
第三節 明代后妃的稱號 28
壹、封號 29
貳、尊號 31
參、徽號 32
肆、諡號 34
第三章 明代后妃的特質與朝政之關係 40
第一節 賢明能幹型后妃 40
壹、母儀天下,開國之后──「馬皇后」 40
一、患難與共,襄助創業 40
二、力倡仁義,巧妙進諫 41
三、愛民如子、禮賢下士 44
四、嚴於律己,母儀天下 47
貳、才德兼備,女中諸葛──「徐皇后」 49
一、女中才子,聘為王妃 49
二、鎮守北平,膽識過人 50
三、憂國恤民,約束外戚 53
四、編書助學,死而後已 57
第二節 干預政權型后妃 60
壹、女中堯舜,識見非凡──「張皇后」 60
一、聰穎善解,保住帝統 60
二、三朝佐政,倚重舊臣 63
三、裁抑宦官,戒飭外戚 67
貳、教子嚴厲,與世無爭──「李太后」 72
一、憑子為貴,嚴格教育 72
二、主少國疑,穩定政局 75
三、立儲之爭,遵守祖訓 78
四、大興佛寺,穩固地位 82
第三節 恃寵謀權型后妃 85
壹、善弄權術,笑面狐狸──「萬貴妃」 85
一、聰慧機警,覬覦后位 85
二、冊封貴妃,雞犬升天 87
三、妒癖虐暴,把持後宮 90
四、謀易皇儲,氣絕身亡 92
貳、怙寵圖權,貪得無厭──「鄭貴妃」 94
一、陰謀奪權,東宮之爭 94
二、妖書盛傳,易儲東宮 101
三、疑案重重,奪權失敗 103
第四章 明代后妃的權利變化 111
第一節 后妃關係格局的特點分析 111
壹、后低妃高的表徵 111
一、后運多舛 112
二、厚妃薄后 113
貳、后低妃高的原因分析 115
一、后妃選用及管理制度 115
二、帝溺宮闈之事 116
三、后妃個性差異 117
第二節 后妃權勢變化對朝政之影響 119
壹、後宮內亂,政局動盪 119
貳、儲君不易,問題皇帝 121
參、府充民薄,經濟衝擊 122
第五章 結 論 126
參考文獻 130
壹、古籍 130
貳、專書 132
参、學位論文 133
肆、期刊論文 133

壹、古籍
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清)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北京市: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明)于慎行:《穀山筆麈》,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
(明)不著撰者:《萬曆邸鈔》,臺北市:古亭書局,1968年。
(明)王世貞:《嘉靖以來首輔傳》,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毛奇齡:《勝朝彤史拾遺記》,北京市:中華書局,1991年。
(明)文秉:《先撥志始》,臺北縣板橋市:藝文印書館,1967年。
(漢)司馬遷:《史記》,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宋慶元黃善夫刊本,2010年。
(唐)令狐德棻:《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宋蜀大字本2010年。
(明)朱元璋:《皇明祖訓》,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明洪武禮部刊本,1996年。
(明)谷應泰:《明史記事本末》,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上冊,臺北市:大立出版社,1985年。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撰:《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3年。
(唐)李林甫:《唐六典》,北京市:中華書局,2005年。
(唐)李延壽:《南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元大德刊本2010年。
(南梁)沈約:《宋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宋蜀大字本2010年。
(清)吳長元:《宸垣識略》,北京市: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明)林堯俞等纂修,(明)余汝輯等編撰:《禮部志稿》,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983年。
(明)郎瑛:《七修類稿》,上海市: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
(清)紀昀,《明懿安皇后外傳》,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清)查繼佐:《罪惟錄》,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注:《後漢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宋紹興刻本,2010年。
(明)高拱:《病榻遺言》,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66年。
(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臺北市:鼎文書局,1977年。
(明)夏原吉:《忠靖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陳治本等編:《皇明寶訓》,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明)陸容:《菽園雜記》,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
(清)夏燮:《明通鑑》,臺北市:西南書局,1982年。
(宋)徐天麟:《東漢會要》,臺北縣板橋市:藝文印書館,1969年。
(清)徐松:《宋會要輯稿》,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 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北宋景祐刊本,2010年。
(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宋紹熙刊本,2010年。
(明)張居正:《張太岳先生文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清乾隆武英殿原刊本,2010年。
(清)傅維麟:《明書》,臺北市:華正書局,1974年。
(明)楊榮:《文敏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楊士奇:《東里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廿二史劄記校證(訂補本)》,下冊,北京市:中華書局,2001年。
(清)趙翼:《陔餘叢考》,北京市:中華書局,2006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撰:《十三經注疏‧禮記注疏》,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3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3年。
(明)談遷,《國榷》,臺北市:鼎文書局印行,1978年
(後晉)劉昫:《舊唐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宋紹興刻本2010年。
(明)劉侗:《帝京景物略》,上海市:遠東出版社,1996年。
(清)龍文彬撰:《明會要》,新北市:藝文印書館,1972年。
(明)錢士升:《皇明表忠記》,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明崇禎刻本,1996年。
(南梁)蕭子顯:《南齊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宋蜀大字本,2010年。
(唐)魏徵等撰:《隋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元大德刊本2010年。
貳、專書
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實錄》(全133冊),臺北市:中研院史語所,1967年。
朱子彥:《後宮制度研究》,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安作璋:《中國歷代后妃傳(上)》,臺南縣:大行出版社,1991年。
安作璋:《中國歷代后妃傳(下)》,臺南縣:大行出版社,1993年。
吳吟編:《朝鮮王朝實錄抄-中國史料》,漢城:景仁文化社,1982年。
吳晗:《朱元璋大傳》,臺北市:遠流出版社,1991年。
李國祥,楊昶主編:《明實錄類纂─宮庭史料卷》,武漢市:武漢出版社,1992年。
車吉心:《中國皇后全傳》,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
門巋:《中國后妃的生死歌哭》,臺北市:博遠出版社,1990年。
侯立朝:《中國皇后史》,香港:博學出版社,1986年。
陳玟玟主編:《中國后妃事略》,臺北市:大地出版社,2004年。
商習之:《歷代后妃軼事》,臺北市: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童熙:《中國后宮列傳》,桂林市:皇冠雜誌社,1981年。
煥力:《中國后妃政治》,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趙雲田:《明清宮廷秘史》,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社,1989年。
熊召政:《明朝帝王師》,臺北市:本事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樊樹志:《萬曆傳》,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蔡石山:《明代的女人》,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09年。
参、學位論文
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林君怡:《西漢后妃研究-以呂后、竇后及元帝王后為主》,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陳虹君:《東漢皇后及其家族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史地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徐斌:《明代后妃制度初探》,天津師範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2008年。
肆、期刊論文
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凱,汪文青:〈從《明史后妃傳》看馬皇后的形象嬗變《傳承》,8期,2009年。
宋立中:〈小議明代后妃外戚干政不烈現象〉《史學月刊》,6期,2001年。
邱仲麟:〈明代遴選后妃及其規制〉《明代研究》,11期,2008年。
杜洪濤:〈試析明代的「女主干政」及其特點〉《魯東大學學報》,27卷,6期,2010年。
李友靜:〈略論明代外戚勢力孱弱的原因〉《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年。
汪建明:〈北京慈壽寺及永安萬壽塔〉《首都師範大學學報》,33卷,6期,2012年。
林延清:〈仁宗張皇后與明初政治〉《史學月刊》,8期,2003年。
林延清:〈李太后與張居正改革〉《南開學報》,5期,2005年。
林延清:〈明朝后妃在皇位繼承危機中的作用〉《求是學刊》,33卷,4期,2006年。
林延清:〈李太后與「國本之爭」〉《東岳論叢》,29卷,1期,2008年。
林仕謀:〈歷代皇朝選妃內幕〉《文史天地》,7期,2008年。
徐春燕:〈明代后妃的號〉《史學月刊》,6期,2004年。
陳恩虎:〈中國封建社會皇帝后妃問題初探〉《安徽大學學報》,3期,1996年。
陳岭、汪巧慧:〈明憲宗的「戀母心理」與萬貴妃擅寵〉《內蒙古農業大學學校》,13卷,3期,2011年。
秦賢寶:〈佐政明代三朝的張皇后〉《紫禁城》,3期,1995年。
張海鵬:〈馬皇后評述〉《安徽師大學報》,2期,1981年。
張娜:〈小議明代宮廷婦女-從生活角度看其悲苦〉《雞西大學學報》,8卷,5期,2008年。
單斌:〈談明代后妃的歷史作用〉《信陽師範學院學報》,4期,1986年。
程彩霞:〈明代后妃制度的政治文化解讀〉《山東社會科學》,12期,2006年。
程彩霞:〈明朝皇后群體掃瞄及特徵分析〉《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
萬靜:〈論中國古代帝王后妃制度的確立〉《成都大學學報》,1期,2004年。
趙克生:〈明朝后妃與國家禮制興革〉《東北師大學報》,5期,2007年。
趙秀麗:〈明代皇后生存狀態與后權的式微〉《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學報》,14卷,4期,2007年。
趙秀麗:〈論明代皇帝兩極化性格特徵的成因及影響〉《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5卷,10期,2009年。
趙秀麗、馬建平:〈明代儲君早期經歷及其影響〉《河北師範大學學報》,33卷,4期,2010年。
劉國輝:〈晚明「三案」與明廷皇權之爭〉《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2卷,1期,2001年。
劉運:〈也談明朝后妃的「賢良」〉《黑河學刊》,4期,2010年。
譚平:〈后妃與明代政治〉《成都大學學報》,3期,1995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