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參考書目
小林重順著,羅文坤、萬憲璋譯(1987),行銷色彩戰略,台北:資源發展。
小林重順著,天地子譯(1988),色彩、形象與感覺,台北:尖端。
工業設計全集編輯委員會(1990),設計方法,東京:日本出版服務株式會社。
大智浩,陳曉冏譯(1991),設計的色彩計劃,台北:大陸書店。
王炳南(1998),商品包裝,台北:世界文物。
王荔(1997),色彩,台北:三民。
太田昭雄、河原英介(1991),色彩與配色,台北:北星。
甘玉松(1911),茶類飲料市場態勢與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平島廉久著,黃美卿譯(1990),創、游、美、人,台北:遠流。
安海姆著,李長俊譯(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
朱介英(2001),色彩學,台北:美工科技。
朱光裕(2005),台灣消費者茶類消費與飲茶習慣調查,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朱金億芳(1995),設計師的色彩訓練與趨勢運用,設計雜誌,第49期,頁36~39。
朱陳春田(1996),包裝設計,台北:錦冠。
呂清夫(1990),造型原理,台北:雄獅。
李天來(1991),包裝點、線、面PART 1,台北:新形象。
李淙柏(1998),消費者促銷包裝之研究-以我國飲料促銷包裝為例,商業設計學報,第2期,頁65~82。李銘龍(1994),應用色彩學,台北:藝風堂。
李蕭錕(1986),色彩大系,台北:漢藝色研。
李蕭錕(1986),色彩的管理,台北:漢藝色研。
李蕭錕(1986),色彩的魅力,台北:時報文化。
谷欣伍(1991),色彩理論與設計表現,台北:武陵。
余宏毅(2003),包裝設計策略之探討與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余詩敏(2008),國小兒童對零食包裝之視覺設計意象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論文。金子修也著,廖志忠譯(1996),包裝設計,台北:遠博。
林大川(1999),色彩學,台北:全華科技。
林文昌(1991),色彩計劃,台北:藝術圖書。
林文昌、歐秀明(1997),服裝色彩學,台北:藝術圖書。
林佳燕(2001),大學生個人特質因素對色彩嗜好關係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碩士論文。林彥呈、管倖生(2000),產品色彩與造形搭配相關性之研究,工業設計,第28卷,第2期,頁148~153。林書堯(1980),色彩學概論,台北:三民。
林書堯(1989),色彩學,台北:三民。
林書堯(1991),色彩認識論,台北:三民。
林清泉、陳光大(2001),果汁飲料包裝色彩聯想適配性研究,技術學刊,第16卷,第1期,頁107~113。林群英(1988),從青少年色彩形象的測試分析談之使用計劃,健行學報,第6期,頁209~210。邱魏頌正、林孟玉(1990),從當代流行文化看消費者從眾行為-以日本流行產品為例,廣告學研究,第15期,頁115~137。吳仁芳(1992),色彩的理論與實際,台北:中華色研。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松崗。
吳妮妮(2008),服飾色彩偏好之影響因素-以粉紅色為例,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碩士論文。柯丁輔(2008),包裝設計與品牌形象對消費者購買意願之影響-以茶飲料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周君瑞(2001),複合感性意象之塑造-以造形特徵為基礎,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胡文淵、陳俊宏(1996),色彩聯想之研究,第11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洪宇生(2008),消費者生活型態對茶類飲料之體驗價值、滿意度與忠誠度之影響分析,中興大學行銷學系所碩士論文。洪嘉永(1999),從語意認知觀點探討產品與色彩聯想之擴散模式,樹德科技學報,第1期,頁135~149。後藤秀夫著,李聰政譯(2000),市場調查個案研究,台北:小知堂。
許言(2002),消費性產品的色彩認知研究,工業設計,第30卷,第1期,頁8~15。許杏蓉(2001),商業包裝機能性的重要性,基礎造形暨視覺傳達設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9~144。許德仁(1994),飲料工業,產業調查,第103期,頁43~57。
陳俊宏(1988),配色意象之調查與分析,台中商專學報,第20期,頁117~159。陳俊宏、黃雅卿(1996),色彩嗜好調查研究報告,雲林技術學院學報,第5卷,第2期,頁95~105。陳俊宏(1998),國人色彩嗜好調查報告-1996與1997之調查結果與分析,1998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色彩與人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84~105。
陳俊宏(1998),色彩嗜好與色彩意象之調查分析,台北:揚智文化。陳俊宏、楊東民(1998),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全華科技。
陳思玫(2000),色彩與城市意象-以台中車站週邊道路為例,東海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陳振甫(1994),色彩傳達與設計,設計學報,第61期,頁38~41。陳盈賓(2004),消費者色彩偏好與商品色彩意象關聯性之研究-以行動電話為例,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謝德(2001),色彩的認知行為研究-以行動電話手機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耀茂(1999),多變量解析方法與應用,台北:五南。
梁文科、江莞兒(1995),飲料市場行銷策略之宏觀分析,今日經濟,第336期,頁60~64。野村順一(1985),商品色彩論,東京:千倉書房。
野村順一(1996),增補色之秘密,東京:文藝春村。
曾國雄(1991),多變量解析與其應用,台北:華泰。
彭阿善(1999),包裝設計商品表徵相似性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葉于雅、黃明正、王秀如(2003),市售包裝飲用水視覺設計表現形式探討,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八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
黑須正明著,黃世輝譯(1985),資訊產品認知設計論-新的設計領域,產品設計與包裝,頁34~40
鄒謙(1958),普通心理學,台北:商務。
黃雅卿(1997),色彩聯想調查研究,商業設計學報,第1期,頁43~68。湯永成(1988),色彩的象徵性與視覺語言之探討,台灣美術雜誌,第40期,頁31~39。湯永成(1995),產品設計與色彩的思考,工業設計,第24卷,第2期,頁58~64。楊清田(2001),包裝容器的喜好度調查研究,藝術學報,第69期,頁1~15。
鄧成連(1992),現代商品包裝設計,台北:新形象。
鄧成連(1990),最新包裝設計實務,台北:星狐。
鄧建鴻(2008),青少年購買茶飲料之決定因素探討:在行銷通路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專班碩士論文。張春興(1992),心理學概要,台北:東華。
鄭國裕、林磐聳(1996),色彩計劃,台北:藝風堂。
鄭麗玉(1997),認知心理學-理論與運用,台北:五南。
魯燕芳(1998),從色彩心理的共感覺-來探索物體藝術的原理,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第94卷,頁17~22。賴一輝(1996),色彩計劃,永和:北星。賴虹燕(2004),問卷設計:市場調查與統計分析實務入門,台北:博誌。
賴瓊琦(1995),色彩喜好及聯想調查研究,台北技術學院學報,第28卷,第1期,頁399~411。賴瓊琦(1999),設計的色彩心理,台北:視傳文化。
歐秀明(2000),應用色彩學,台北:雄獅。
歐秀明、賴來洋(1973),實用色彩學,台北:雄獅。
龍冬陽(1982),商業包裝設計,台北:檸檬黃文化事業。
顏鎮榮(1997),色彩的認知及直覺之探討,嶺東學報,第8期,頁209~222。羅文坤(1986),行銷傳播學,台北:三民。
龐均(1992),色彩的精神性,藝術學報,第51期,頁41~48。J. Robert Miller著,黃慧貞譯(1998),廣告學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Jean Baudrillard著,林志明譯(1997),物體系,台北:時報文化。
Philip G. Zimbardo著,游恆山譯(1990),心理學,台北:五南。
Philip Kotler著,方世榮譯(1998),行銷管理學,台北:東華。
英文參考書目
Bruce, M., & Whitehead, M. (1988), Putting design into the picture: The role of product design in consumer purchase behavior. Journal of the Market Research Society, 30(2), 147-162.
Bloch, P (1995), Seeking the ideal form: Product design and consumer response, Journal of Marketing, 59(3), 16-30.
Cheskin, L.,(1954), How to Color-Tune Your Home, NY: Macmillan.
Eric P. Danger (1987), Selecting Colour for Packaging, England: Gower Technical Press Ltd.
Evans,Martin J.& Luiz Moutinho & W. Fred Van Raaij (1996), Applied Consumer Behaviour, England: Addison-Wesley.
Faber Birren (1992), Color Psychology and Color Therapy, USA: Citadel Press.
Fisher, Mary Pat & Zelanski, Paul (1989), Color, USA: The Herbert Press Ltd.
Goodrich, K. (1994), The design of the decade: Quantifying design impact over ten years, Design Management Journal, 5, 47-55.
Jones, B. (1991), Taste today, NY: Pergamon Press.
Judd, D.B. & Wyszecki G. (1965), Color in Business, Science, and Industry, NY: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Lawson, B. (1983), How designers think, New Jersey: Eastview Editions.
Napolitano, R. (2002), Wrap products up in creativity, Marketing News, 36(23), 16.
Nussbaum, B. (1993), Hot products, Business Week, 7, 54-57.
Park, C.W& Jarworski, B.J& Mac Innis, D. (1986), Strategic Brand Concept Image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rketing, 50(Oct.), 135-145.
Peters, M. (1994), Good packaging gets through to tickle buyers, Marketing, 20(Jan.), 8.
Pilditch, J. (1973), The silent salesman, London: Business Books Ltd.
Robert G. Smith (1979), Color as a Marketing Tool, Col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4(2), 78-82.
Torell,L.G.&Smith,W.J. (1990), Using Computer Color Effectively: An Illustrated Reference, NY: Prentice Hall Ptr.
White, R.T. (1988), Learning Science, NY: Basil Blackwell.
網路參考資料
突破雜誌(1986),第146期,http://breakthrough.com
黃崇彬(1999),產品的生命歷程,http://www.product.tuad.ac.jp
黃崇彬(1999),製品、商品與用品的產品設計觀,
http://www.product.tuad.ac.jp/
黃崇彬(1999),商品概念為核心的產品設計,http://www.product.tuad.ac.jp/
黃崇彬(1999),器物消費、符號消費,http://www.product.tuad.ac.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