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3 16: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徐奎新
研究生(外文):Hsu, Kuei-Hsin
論文名稱:攜帶式靜脈注射裝置的研發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ortable Device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
指導教授:杜鳳棋杜鳳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Duh, Feng-Chyi
口試委員:韋孟育,涂耀仁,宋正忠,杜鳳棋
口試日期:2013-03-0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華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機電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機械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9
中文關鍵詞:靜脈輸注蠕動幫浦點滴輸液
外文關鍵詞:Intravenous infusionperistaltic pumpportable devi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05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傳統的靜脈輸注係將點滴袋或點滴瓶吊掛在點滴架上,藉由位能的壓力將溶液或液態藥劑推注入靜脈內,並採用調控閥調整點滴注射速率。由於習知的點滴注射方式,經常因為體位姿勢不正確、折扭或拉扯到點滴管,造成點滴管子有回血或阻塞,甚至導致注射部位有紅腫熱痛及不適的情況。此外,在下床活動時,必須扛著點滴架一起行動,又要將點滴容器提舉高於注射部位,對病患或照顧者簡直是一種折磨。有鑒於此,本論文係提出一種利用蠕動幫浦帶動轉動壓頭,擠壓軟管以持續定量注射點滴,體積小且攜帶方便,將徹底革除傳統「吊大筒」必須使用點滴架的不便與危險,可供病患自由攜行,並擺脫傳統點滴架帶來之行動不便與困擾;不會因為病患所處空間高度的限制,影響到點滴注射的安全性;使用微電腦控制點滴輸液幫浦,是一種完全顧及病患尊嚴與有效確保治療的安全性的嶄新醫療輔具。本論文的創新與創意思維,將使「吊大筒」邁入一個便捷與安全的新紀元。
Intravenous infusion (IV) is the continuous giving of liquid substances directly into a vein. Intravenous infusion may be used to correct electrolyte imbalances, to deliver medications, for blood transfusion or as fluid replacement to correct, for example, dehydration. Compared with other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the intravenous route is one of the fastest ways to deliver fluids and medications throughout the body. But there are many disadvantages and risks to intravenous infusion. Taking this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project is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 portable device for IV infusion, this new design IV infusion device consists of a peristaltic pump that allows the fluid to flow one drop at a time and also reducing air bubbles; a controller with a digital screen, making it easy to see the flow rate; a container to arrange to the access device. This new design portable device for IV infusion allows precise control over the flow rate and total amount delivered of liquid substance.
頁數
摘要 III
ABSTRACT IV
誌謝 V
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X
符號及縮寫表 XI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二章 研究目的 04
第2.1節 點滴注射之氾濫性 04
第2.2節 點滴注射之不便性 0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1
第3.1節 靜脈注射 11
第3.2節 蠕動幫浦 14
第3.3節 設計製作 1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24
第4.1節 測試注射之流量控制 24
第4.2節 模擬靜脈注射之流量控制 27
第4.3節 實體成品製作 32
第五章 結論 34
第5.1節 歸納總結 34
第5.2節 未來展望 36
參考文獻 38
著作 41
圖表 42
附錄 62
第A.1節 注射針頭之型式 62
第A.2節 蠕動泵浦之型式 64
第A.3節 輸液軟管之型式 67
第A.4節 充電電池之型式 68


圖目錄
頁數
圖2.1 傳統的點滴注射裝置 42
圖2.2 攜帶式靜脈注射裝置:(a)肩背式、(b)臂攜式、(c)腰帶式 42
圖3.1 注射的方法 43
圖3.2 蠕動幫浦的工作原理 43
圖3.3 本論文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44
圖3.4 本論文創作之控制流程圖 44
圖3.5 本論文創作之立體透視圖 45
圖3.6 本論文創作之控制方塊圖 45
圖3.7 本論文創作之殼體立體圖 46
圖3.8 步進馬達轉速控制電路圖 47
圖4.1 蠕動幫浦轉速與點滴流量之關係圖(採用No.19注射針) 48
圖4.2 蠕動幫浦轉速與點滴流量之關係圖(採用No.21注射針) 48
圖4.3 蠕動幫浦轉速與點滴流量之關係圖(採用No.23注射針) 49
圖4.4 蠕動幫浦運作時間與點滴流量之關係圖(轉速7 rpm) 49
圖4.5 蠕動幫浦轉速與點滴流量之關係圖(運轉30分鐘) 50
圖4.6 點滴流率與蠕動幫浦轉速之關係圖 50
圖4.7 測試注射之流量測量 51
圖4.8 模擬靜脈注射之流量測量實體照片 51
圖4.9 模擬靜脈注射之流量測量系統示意圖 52
圖4.10 模擬靜脈注射之轉速與流量關係圖(採用No.19注射針) 52
圖4.11 模擬靜脈注射之轉速與流量關係圖(採用No.21注射針) 53
圖4.12 模擬靜脈注射之轉速與流量關係圖(採用No.23注射針) 53
圖4.13 模擬靜脈注射之運作時間與點滴流量之關係圖(轉速7 rpm) 54
圖4.14 模擬靜脈注射之點滴流率與蠕動幫浦轉速關係圖 54
圖4.15 行動電源之測試照片 55
圖4.16 行動電源之運作測試 55
圖4.17 直流DC12V穩壓電路 56
圖4.18 攜帶式靜脈注射裝置前右面照片 56
圖4.19 攜帶式靜脈注射裝置前左面照片 57
圖4.20 攜帶式靜脈注射裝置正面照片 57
圖A.1 蠕動泵浦實體照片 64
圖A.2 泵浦頭實體照片 66
圖A.3 鋰聚電池實體照片 69

表目錄
頁數
表3.1 元件數字符號表 58
表4.1 蠕動幫浦轉速與點滴流量之測試關係(t=10min) 59
表4.2 蠕動幫浦轉速與點滴流量之測試關係(t=20min) 59
表4.3 蠕動幫浦轉速與點滴流量之測試關係(t=30min) 60
表4.4 蠕動幫浦轉速與點滴流量之關係式 60
表4.5 醫囑與合宜蠕動泵轉速對照表 61
表4.6 市售小型沉水幫浦的規格表 61
表4.7 模擬靜脈注射之轉速與點滴流量之關係式 61
表A.1 注射針頭資料 62
表A.2 針頭號碼及其適用情形 63
表A.3 蠕動泵浦之詳細規格 65
表A.4 泵浦頭之詳細規格 66
表A.5 輸液軟管之詳細規格 67

[1]常春月刊(2011),「何時該吊大筒?」,第343期,2011/10/01。
[2]健康報QA(2006),「自費項目多知曉 就醫權益更能保(二)」,中央健康保險局,http://www. nhi.gov.tw/,2006/09/19。
[3]黃玉芳(2006),「打點滴常見的錯誤觀念」,聯合晚報,2006/10/12。
[4]薛桂文(2006),「(吊大筒)可退燒、解酒? 錯!」, 民生報,
2006/07/ 26。
[5]健保局(2011),「打點滴好不好?」,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91期,2011/05。
[6]韋麗文(2006),「打點滴常見的錯誤觀念」,聯合晚報,2006/10/12。
[7]洪素卿(2006),「醫院死要錢 鼓吹患者打點滴」,自由電子報,
2006/07/ 26。
[8]BCC Research (2006),“美國點滴及靜脈注射設備市場趨勢(U.S. Market for IV Therapy and Vein Access)”,2006/08。
[9]唐明彪(2005),「測量點滴液面高度之感應器」,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266060,2005/06/01。
[10]林孟亮、林志明(2007),「可攜式點滴自動偵測警報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312329,2007 /05/21。
[11]楊文權、林俊安、周文隆(2008),「點滴偵測警示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333191,2008/06/01。
[12]林志昌、江仁富(2008),「自動推擠針筒定量注射器」,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345607,2008/12/01。
[13]邱金和(2008a),「點滴結構」,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345608,2008/12/01。
[14]邱金和(2008b),「點滴結構」,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347190,2008/12/21。
[15]邱金和(2008c),「點滴注射偵測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347191,2008/12/21。
[16]謝文振(2008),「點滴偵測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347192,2008/12/21。
[17]羅家景(2009),「無線點滴警示器」,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351086,2009/02/21。
[18]陳文耀(2009),「點滴液位偵測器」,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360703,2009/07/11。
[19]魏慶華、黃聖聞、張景閔、林宏榮、陳志金、蕭素秋、朱逢源(2009),「非接觸式液位感測器」,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370413,2009/12/11。
[20]賴坤煌(2005),「點滴注射用恆壓控器之研發」,國立嘉義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碩士班論文。
[21]張維舜(2005),「注射藥物之使用途徑限制」,慈濟藥訊,第49期,第21-24頁,2005/08/12。
[22]姚泰(2001),「生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23]Special feature (1995), “Product Focus: Peristaltic Pumps,” World Pumps, Vol. 1995, Issue 343, pp. 24-29, April 1995.
[24]Orchard, B. (2004),“Laboratories and Industry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Peristaltic Pumps,” Vol. 2004, Issue 448, pp. 24-26, January 2004.
[25]Koch, C., Remcho, V., and Ingle, J. (2009),“PDMS and Tuning-Based Peristaltic Micropumps with Direct Actuation,” Sensor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Vol. 135, pp. 664-670, 2009.
[26]Madsen, H. and Winding, O. (1996), “Release of Foreign Bodies (Particles)
by Clinical Use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Sets,” Bionaterials, Vol. 17, pp. 663-666, 1996.
[27]杜鳳棋、王鴻烈(2011),基本流體力學-理論與實務(譯:Young, Munson, Okiishi, and Huebsch, Fundamentals of Fluid Mechanics, 6th ed.),第5章, ISBN:978-986-412-810-5,高立圖書有限公司,台北,2011/04。
[28]杜鳳棋、張志州、杜文智(2011),「主動式點滴注射裝置(Active Device for Intravenous Infusion)」,中華民國新型專利,M404020,2011/05/21。
[29]杜鳳棋、徐奎新(2013),「攜帶式靜脈注射裝置(Portable Device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中華民國新型專利,102200104,2013/01/0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