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部分
(一) 書籍
趙金銘主編(2006)。對外漢與詞彙及詞彙教學研究。中國 北京: 商務印書館
林俊宏、李延輝、羅云廷、賴慈芸(譯) (2007)。第二語教學最高指導原則。(D.H.Brown)。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施玉惠、楊懿麗、梁彩玲(譯) (2011)。原則導向教學法-教學互動的終極指南(D.H.Brown)。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孫易新(譯) (2007)。心智圖聖經 The Mind Map Book (Tony Buzan) 。台北:耶魯出版社
何大安、柯華葳主編(2007)。華語文研究與教學:四分之一世紀的回顧與前瞻。
台北:世界華文出版社
杜振亞,郭聰貴,周伶瑛,鄭麗娟,林麗娟,吳佳蕙(譯)(2007),學習導向的
教學設計原理。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Robert M. Gagné, Walter
W. Wager, Katharine C. Golas, & John M. Keller)。臺北:新加坡商湯姆生亞
洲私人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
吳中偉、郭鵬(2009)。對外漢語任務型教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鄧守信(1996)。近義詞用法辭典,臺北:文鶴出版公司
賈永芬.楊寄洲(2009)。1700對近義詞語用法對比,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1996)。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鄧守信(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韓姝如(2011)。國文第8堂課:文法與修辭,台北:教育測驗出版社
(二) 研討會及期刊論文
方麗娜(2003)。對外華語文詞彙教學的策略研究。南師學報,37(7),1-16
方麗娜(2004)。華語詞彙的認知途徑與教學策略研究. 高雄師大學報,17,139-158
王智儀(2012)。關係詞「因為、由於」的語意特徵與句法功能探析-以語料庫為本的方法。應華學報,10,203-236王意婷、陳浩然、潘依婷(2013)。基於仲介語語料庫之近義動詞混用情形調查與分析一一以「幫」、「幫助」、「幫忙」及「變」、「變得」、「變成」為例。華語文教學研究,3,41-64寧晨(2010)。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特殊近義詞考察―以“剛”、“剛才”與“剛剛”的多角度辨析為例。海外華文教育,1,60-68
吳佩晏、鄭縈(2011)。從「依」、「據」,與「依據」談華語近義教學。台灣華語教學研究,2,23-47
巫宜靜、劉美君(2001)。心理動詞「想」、「認為」、「以為」與「覺得」的語義區分及訊息表達。第十四屆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317-336
李向明(2008)。ADDLE教學設計模型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現代教育技術,11,73-76
李江薇(2011)。美國5C標準對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劍南文學:下半月,170-171
李坤(2010)。基於ADDIE模式的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應用型課程教學設計過程模式初探。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2,131-132
周晏菱(2011)。華語教材編寫研究--以「近義詞」為探討對象。明新學報,1,133-147林美淑、魏聰祺(2012)。新住民華語文教學之可行性設計。中原華語文學報,10,113-142洪瑋婷(2010)。近義詞「製造」和「生產」辨析與對外華語學策略。應華學報,6,223-246洪嘉馡、黃居仁(2004)。「聲」與「音」的近義辨析:詞義與概念的關係。漢語詞彙語意研究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北京:北京大學
卿雪華、王周炎(2010)泰國學生學習漢語近義詞常見偏誤分析。貴州民族學院學報,5,124-127
張金蘭(2010)。5C 理論在華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中原華語文學報,5,71-90張莉萍(2012)。對應於歐洲共同架構的華語詞彙量。華語文教學研究,9,77-96張莉萍、陳鳳儀(2006)。華語詞彙分級初探。第六屆漢語辭彙語義學研討會會後論文集
張莉萍(2010)。華語文能力指標難度分析。2010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年會暨研討會,台灣輔仁大學,台灣:台北
張雪(2012)。試論對外漢語教學中近義詞的教學原則。現代語文:下旬,語言研究,91-92
敖桂華(2008)。對外漢語近義詞辨析教學對策。漢語學習,3,106-109
許敏淑(2008)。「近義詞教學研究」以「關於」、「至於」、「對於」為例。第一屆研究生論文國際研討會發表之論文,美國加州:查普曼大學
許麗紅、張元豐(2010)。ADDIE教學設計模型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素質教育論壇,5,8-9
馮瀟(2008)。簡談詞彙教學法的理論來源。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4 (2),45-47.
陳克健、蔡美智、黃居仁(1996)。語料庫為本的語義訊息抽取與辨析以近義詞研究為例。ROCLING論文集,281-293
陳麗宇(2011)。情境分佈對於華語文教材編寫的重要性探討─以 CEFR 之B1 級商用華語教材為例。中原華語文學報,7,135-159
康小紅(2005)。運用語義學的有關理論進行對外漢語詞彙教學。海外華文教學,總35,78-85
黃一泓、王貞雯(2011)。以心智圖做為筆記工具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在數學科的學習成效之研究。教育科學期刊,91-114黃麗儀(2011)。現代漢語詞彙搭配與以學習者習得認知過程為中心的詞彙教學實踐。中原華語文學報,8,43-57楊寄洲(2004)。課堂教學中怎麼進行近義詞語用法對比。世界漢語教學,3,96-104
蔡美智(1997)。國語詞義學研究與近義詞辨析方法。臺北師院語文集刊,2, 163-171蔡美智(2010)。「同樣、相同」不「一樣」:表相似近義詞指稱功能辨析。華語文教學研究,1,57-79蔡美智(2010)。華語近義詞辨識難易度語學習策略初探。臺灣華語教學研究,1, 57-79蔡美智、黃居仁、陳克健(1996)。由近義詞辨義標準看語意語法之互動。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第五輯 語言中的互動。台北:中央研究院,439-459
蔡雅薰(2008)。以共同歐洲語言架構CEFR為基礎之華語文能力指標暨課程綱要規劃設計。高雄師範大學2008年華語教材編寫國際研討會。
潘依婷(2008)。任務型對外漢語教學法在初級階段口語課程的應用示例。華文世界,1,134-139羅得榮(2009)。對外華語文化課程設計---以主題式繪本和 任務型教學 法為導向之探究。2009年語言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75-186
盧燕(2010)。對外漢語教學中近義詞誤用的原因及對策。玉林師範學院學報,1,145-148
錢彬(2011)。同素近義形容詞對比分析及教學策略——以“歡樂"、“快樂”為例。雲南師範大學學報,4,17-22
趙新、劉若雲(2005)。編寫《外國人實用近義詞詞典》的幾個基本問題。辭書研究,4,57-67
(三) 學士學位論文
于斐斐(2009)。基於對外漢語教學的近義詞分析框架考察。中山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所
王智儀(2012)。基於語料庫之近義詞辨析─以動作及物動詞「建立、成立、設立」為例。私立文藻外語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田園詩(2012)。留學生近義詞習得偏誤分析與教學對策研究。遼寧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所
李立冬(2007)。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近義詞辨析。河北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所
李秀芬(2011)。華語文溝通教學策略研究-以5C融入AP教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宋佳瑾(2012)。以繪本圖文為策略之學習者中心導向的華語文混成式課程設計。私立文藻外語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林玥彤(20113)。中文近義詞「之前/以前」及「之後/以後」之時間距離差據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語言學研究所
林姿君(2011)。運用心智圖法之漢字聯想研究:以英語母語漢語學習者為研究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洪瑋婷(2012)。播客系統應用在華語上的教學設計─以「文藻華語播客行動學習系統」為例。私立文藻外語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姚倩儒(2009)。泰籍學習者漢字視覺之聯想途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孫易新(2007)。心智圖法創造思考訓練方案對激發企業。實踐大學企業創新發展研究所
張嘉崙(2012)。漢語「而且」與「再說」的語義、篇章、語用分析及教學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陳彥豪(2012)。基於ADDIE法之數位遊戲企劃教學設計初探。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理學院數位科技設計學系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陳盈達(2004)。「心智繪圖法」課程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南投縣政府社區大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彭貴暄(2013)。華語近義詞教學研究。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系
二、 網路部分
Xmind最佳心智圖法工具軟體
http://actsmind.com/blog/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現代漢語一詞泛讀網站
http://elearning.ling.sinica.edu.tw/CWordframe.html
史美瑤(2012)。21世紀的教學: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師發展。評鑑雙月刊,36 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2/03/01/5570.aspx
美國中小學中文學習目標(Standards for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http://www.tw.org/newwaves//54/3-1.html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主站h
http://mandarin.nctu.edu.tw/level_04-2.aspx
維基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 for the Test Of Proficiency-Huayu)
http://www.sc-top.org.tw/
張淑萍(2005)。數位教材開發經驗分享:「以ADDIE開發數位教材」系列課程為例。取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V6EcMSaUHBbBK6w6sCN7nyQ-/article?mid=46
張淑萍(2006)。當教學設計遇上e-Learning。取自
http://ctl.scu.edu.tw/epaper_200604/epaper/elearningplan.pdf
三、 英文文獻
Richards, Jack C.& Rodgers, Theodore S. (2001).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A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Cambridge Univar Press
Noam Chomsky.(1988).Language and the problem of Knowledge:The Managua Lectures.Cambridge,MA:MIT Press.
Strickland,A.W.(2006).ADDIE.Idaho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Math &Technology Education.Retrieved June 29,2006.
McCombs, B. L., & Miller, L. (2007). Learner-centered classroom practices and assessments. Thousand Oaks, CA : Corwin Press
Allen Press Inc(1996).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Kansas,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