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4 12: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凃凱文
研究生(外文):Tu Kai Wun
論文名稱:醉與超越 ─ 尼采酒神精神的實現
論文名稱(外文):Intoxication and transcendence --- The realization of Dionysian spirit of Nietzsche
指導教授:楊婉儀楊婉儀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ang Wan I
口試委員:楊婉儀劉滄龍陳榮波
口試委員(外文):Yang Wan ILiou Cang LongChen Rong Po
口試日期:2011-01-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7
中文關鍵詞:酒神超越
外文關鍵詞:the Dionysianintoxicationtranscende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96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2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作為當代哲學的開啟者,尼采哲學構築在破壞上。他的哲學重估一切價值,質疑著自蘇格拉底以來的西方哲學傳統視理性凌駕於生命上,猶如日神阿波羅一般是種美麗的幻覺;同時也質疑著基督教文明的行為準繩是一種弱者道德。道德本身本無所謂善、惡分殊,有的只是好、壞的差別,因為錯估,使得小丑迎面襲來而令走索者墜落。生命及力皆過於旺盛的超人,習於慷慨、慣於給予。以超人作為權力意志的實現,這並非道德的沒落,而恰是酒神戴奧尼索斯所化身的道德之興起;超人的道德是先問能做什麼,接著才關心應該做什麼。超人道德的興起象徵著酒神對於日神的破壞,並在兩者的混合中承續超越,其運動如同駱駝、雄獅、赤子的精神三段變形──將其敬仰地肩負,進而肅殺地破壞,最終重生為天真。酒神之醉因而是迷狂而非沉溺,是將生命力滿溢在意志中,將彼岸拉回現世感官中,然後舉足漫步。
摘要………………………………………………2
第一章、導論……………………………………5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5
第二節、論文章節安排…………………………6
第二章、從尼采觀點反思生命力的傳統定位…7
第一節、日神精神的絕對化……………………7
一、善的理型與靈魂轉向………………………7
二、由線喻所展開的超越意義…………………9
三、從靈魂不朽的關注到對生命價值的肯定…11
四、小結…………………………………………11
第二節、一切價值的重估………………………13
一、理性與非理性………………………………13
二、道德與非道德………………………………15
第三章、超人──生命力的爆發………………..21
第一節、超人之路………………………………21
一、三種未來人──強壯、偉大、高貴………..21
二、統馭性強者及綜合性智者…………………25
三、超人…………………………………………26
第二節、永恆輪迴………………………………29
一、世界無一終極狀態…………………………29
二、永恆輪迴的結構……………………………32
三、命運之愛……………………………………36
第四章、醉──生命力的歷程…………………..40
第一節、酒神精神與日神幻象…………………40
第二節、酒神與音樂……………………………44
第三節、美人生…………………………………50
第五章、結論……………………………………55
參考書目…………………………………………64

英文文獻(依字母排序):
Beyond Good and Evil. trans. Walter Kaufman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6.
Daybreak: Thoughts on the Prejudices of Morality. trans. R. J. Hollingdal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Ecce Homo: How One Becomes What One Is. trans. Walter Kaufmann, in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s and Ecce Homo.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7.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s. trans. Walter Kaufmann and R.J. Hollingdale, in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s and Ecce Homo.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7.
Philosophy in the Tragic Age of the Greeks. trans. Marianne Cowan. Chicago: Henry Regnery Company, 1962.
The Birth of Tragedy. trans. Walter Kaufmann, in The Birth of Tragedy and The Case of Wagner.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7.
The Antichrist. trans. Walter Kaufmann, in The Portable Nietzsche, ed. Walter Kaufmann. New York: Viking Press, 1968.
The Gay Science, with a Prelude of Rhymes and an Appendix of Songs. trans. Walter Kaufman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4.
Thus Spoke Zarathustra. trans. Walter Kaufmann, in The Portable Nietzsche. New York: Viking Press, 1968.
Twilight of the Idols. trans. Walter Kaufmann, in The Portable Nietzsche. New York: Viking Press, 1968.
The Will to Power. trans. Walter Kaufman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7.
The Dialogues of Plato , trans by B.Jowett , Oxford , Fourth Edition 1953. vol.Ⅰ, Meno , Phaedo ; vol.Ⅱ , Republic ; vol.Ⅲ , Timaeus.
The Collected Dialogues of PLATO , edited by Edith Hamilton and Huntington Cairns , N. Y. ; Bollingen Foundation , 1961.
Untimely Meditations. trans. R. J. Hollingdal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中文文獻(依筆劃排序):
主要參考書目:
《快樂的科學》,佛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hilhelm Nietzsche)著,黃明嘉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偶像的黃昏》,佛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hilhelm Nietzsche)著,偉茂平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悲劇的誕生》,佛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hilhelm Nietzsche)著,周國平譯,臺北市:貓頭鷹出版社,2000(民89)年。
《論道德的譜系‧善惡的彼岸》,佛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hilhelm Nietzsche)著,謝地坤、宋祖良、劉桂環譯,灕江出版社,2000年。
《權力意志》(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附尼采自述看哪這人),佛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hilhelm Nietzsche)著,張念東、凌素心譯,商務印書館,1991年。
《蘇魯支語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佛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hilhelm Nietzsche)著,徐梵澄譯,商務印書館,1992年。

次要參考書目:
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五十卷〈生存與超越 ─ 對萊維納斯哲學中倫理意義的反思〉,楊婉儀著,東海大學文學院出版,2009.7。
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五十一卷〈何謂超越?何謂健康?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楊婉儀著,東海大學文學院出版,2010.7。
《生產‧第四輯,新尼采主義》,汪民安主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4。
《尼采思想傳記》,(德)呂迪格爾‧薩弗蘭斯基著,衛茂平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尼采與身體》,汪明安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
《尼采之人性觀察》,尼采著,楊恒達等譯,臺北縣中和市:百善書房,2004(民93)年。
《尼采的哲學》,馮作民著,臺北市:水牛出版社,民76年。
《尼采與古典傳統》,(美)奧洛赫蒂等編,田立年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尼采 ─ 其人及其思想》,呂迪格‧薩弗蘭斯基著,黃添盛譯,臺北市:商周出版,2007(民96)年。
《尼采與基督教思想》,尼采、洛維特、沃格林等著,劉小楓編,吳增定、李猛、田立年譯,道風書社,2001年。
《西方哲學史》,羅素(Russell Bertrand)原著,臺北市:五南,民73-74年。
《新編現代西方哲學》,劉放桐等編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叔本華著,石沖白譯、楊一之校,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柏拉圖理想國》,柏拉圖著,侯健譯,聯經出版,民69年。
《斐多》,柏拉圖著,楊絳譯,時報文化出版,2002年。
《評說”超人” ─ 尼采在中國的百年解讀》,金惠敏、薛曉源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1月。
《意志及其解脫之路 ─ 叔本華哲學思想研究》,黃文前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
《動物與超人之間的繩索─《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一卷義疏》,(德)A.彼珀著,李潔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年1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