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籍、期刊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邱天助(2002)。《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
胡元輝編(2010)。《新聞革命進行式─全球崛起的公民媒體》。台北:先 驅媒體。
何明修(2005)。《社會運動概論 Introduction to Social Movement》。台北:三民。
郭生玉(2002)。《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高宣揚(1991)。〈論布爾迪厄的「生存心態」概念〉,《思與言》。29,3: 21-72。高宣揚(2002)。《布爾迪厄》。台北:生智。
徐承群(2010)。〈小筆電網路直播作為聚眾活動的新工具以2008年野草 莓學運為個案研究〉,《資訊、科技與社會學報》。12,51-69。
陳順孝(2007)。〈公民媒體的國際經驗與在地實踐〉,《新聞年鑑1997-2006》 。台北:中國新聞學會。
陳雍正(2006)。《文本分析》,管倖生編著,設計研究方法。臺北:全華。
陳曉宜(2015)。〈記協爭取採訪權的過程與爭議〉,《2014台灣新聞自由年報》 。台北:台灣記者協會。
張碧華(2000)。〈台灣80年代的街頭史詩――王智章談反叛媒體〉。《紀 錄台灣:台研究書目與文獻選集(下)》,李道明、張昌彥主編。台北: 文建會。
張讚國(2013)。《匆促的記者 公民新聞、媒體與社會》。香港:香港城市大學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劉維公(1998)。〈習性(Habitus)與偶成性(Kontingenz):介紹 P. Bourdieu 與 N.Luhmann 的理論〉,《台大社會學刊》,26:1-51。
蔡慶同(2012)。〈媒體即身體:綠色小組與環保抗爭〉。《南藝學報》,5:1-23。謝小芩(1988)。〈透視黑盒子─美國學校民族誌〉,《美國月刊》,3:115-124。
戴伯芬、魏吟冰(1992) 。〈台灣反主流影像媒體的社會觀察〉,《邊地發聲:反主流影像媒體與社運紀錄》,敦誠主編。台北:唐山。
中文翻譯著作
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原著Earl Babbie(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Eighth edition, Belmont, Californi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李康、李猛譯(1998)。《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原著 Bourdieu, P & Wacquant, L. (1992). An invitation of reflexive sociolog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林志明譯(2002)。布赫迪厄論電視,臺北:麥田出版。(原著Bourdieu , P.(1996),Sur la television, Paris:Liber Editions )
黃振家等譯(2003)。《大眾媒體研究》。台北:學富。(原著Roger D. Wimmer & Joseph R. Dominick(2000),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Wadsworth Pub.)
徐江敏、李姚軍譯(1992)。《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台北:桂冠。(原著 Goffman,E.(1956).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Edinburgh)
孫智綺譯(2002)。《布爾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麥田。(原著Patrice Bonnewitz(2002). Premieres lecons sur La sociologie de Pierre Bourdieu.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胡位鈞譯(2009)。《社會運動,一七六八—二○○四》。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原著Tilly Charles(2004), Social Movements, 1768-2004. Routledge)
英文書籍、期刊
Bourdieu , P(1991) .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ourdieu, P., & Wacquant, L. (1992). An invitation of reflexive sociolog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ourdieu, P. (1984).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owman, S. & Willis, C. (2003). We Media: How audiences are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Published in PDF and from:http://www.hypergene.net/wemedia/.
Creswell ,J.W.(1998).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traditions. Thousands Oaks ,CA: Sage.
Chang, Woo-young (2005). Online Civic Participation, and Political Empowerment: Online Media and Public Opinion Formation in Korea.Media, Culture & society.27:923-935
Goffman, E .(1959)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New York: Doubleday Anchor .
Gans, H. J. (1979). Deciding What's News: A Study of CBS Evening News, NBC Nightly News, Newaweek and Time. New York:Ramdon House.
Jay Rosen(2008).A Most Useful Definition of Citizen Journalism. PRESS think. http://archive.pressthink.org/2008/07/14/a_most_useful_d.html
Scott, J. (Ed.) (2012). Fifty key sociologists: The contemporary theorists. New York, NY: Routledge.
Sidney Tarrow (1994). Power in Movement:Social Movements,Collectice Action and Politics.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學位、研討會論文
王宏仁(2003)。〈「網路匿名」的再思考〉。2003社會學年會論文。
王晴玲(2008)。〈公民新聞的在地實踐-公視PeoPo新聞平台公眾參與及多元報導研究〉。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何國華(2007)。〈公民記者對傳統媒體之挑戰〉。 2007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
林文彬(2004)。〈從溝通理性看台灣影視媒體的理想性—以綠色小組與第三映象為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惠琴(2010)。〈從公民新聞平台的守門機制看公民新聞的實踐:以南韓OhmyNews與國內PeoPo公民新聞平台為例〉。2010中華傳播學年會論文。
林惠琴(2011)。〈傳統媒體與公民合製新聞模式之研究〉。文化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洪千晴(2010)。〈“正文之外“-新聞記者的部落格書寫與社會運動:以野草莓學運為例〉。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洪婉臻(2009)。〈公民新聞學專業意理:挑戰與建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莊雅仲(1990)。〈文化、書寫與差異:三個有關異己論述的分析〉。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莊豐嘉(2011)。〈台灣公民新聞崛起對公共政策之衝擊--從樂生、大埔到反國光石化事件之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黃偉華。2009。〈PeoPo公民新聞平台使用初探:以校園採訪中心為例〉。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葉韋均(2010)。〈公民新聞的專業再現──公視「PeoPo公民新聞報」個案研究〉。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溫伊婷(2014)。〈中華職棒現場球迷之迷行為探討〉。台南大學體育學系體育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蔡敏玲(1994)。〈教育民族誌中研究者的角色〉。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檢討與前瞻第二次科際研討會。中研院民族所。
廖素霞(1994)。〈台灣社會運動與另類影帶之研究1986~1992〉,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鄭婉婷(2013)。〈社會運動的媒體呈現〉。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劉俐伶(2010)。〈科技賦權與公共生活參與:探索公民記者的新聞想像與實踐〉。世新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潘萱文(2014)。〈「公」「民」來作伙─探討公民新聞平台《PeoPo》與使用者之品牌共創過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蕭博仁(2009)。〈草根媒體在地扎根之探討-以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為例〉。南台科技大學資訊傳播所碩士論文。新聞資料
dino.utopia(2010)。〈當怪手開進稻田中...,〉,PeoPo公民新聞。上網日期:2016年1月23日,取自http://www.peopo.org/news/53635
ETtoday(2015.10.5)。〈質疑公民記者滿街跑 葉毓蘭:這樣還能給特權嗎?〉,《ETtoday》。上網日期:2015年10月17日,取自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1005/574669.htm?feature=fashion&tab_id=42
Noax(2014.7.17)。〈管中祥:獨立媒體應站在主流價值對立面〉,《沃草》。上網日期:2016年2月4日,取自https://musou.tw/focuses/203
三立新聞(2015.7.28)。〈自稱記者闖台大副校長室採訪 前議員批警妨礙新聞自由〉,《三立新聞》。上網日期:2015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87018
中央社(2015.7.25)。〈李茂生:不該以新聞自由合理記者行徑〉,《中央社》。上網日期:2015年10月8日,取自http://www.cna.com.tw/news/asoc/201507250187-1.aspx
天下雜誌(2016.5.24)。〈台灣社會信任度調查 法官、記者信任度吊車尾〉,《天下雜誌》。上網日期:2016年6月1日,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6475
王冠仁(2015.7.30)。〈柯P說的SOP現身 警方的媒體聯絡官是他〉,《自由時報》。上網日期:2015年9月27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395567
王顥中(2015.1.1)。〈北市警推採訪新規 抗爭現場媒體須進採訪區〉,《苦勞網》。上網日期:2016年1月4日,取自http://www.coolloud.org.tw/node/81283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2014.10.15)。〈公庫記者採訪遭警拘留 抗議警方限制新聞自由〉,《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上網日期:2015年9月12日,取自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22771
自由時報(2015.7.30)。〈林冠華LINE對話:有方法停止黑箱課綱 讓媒體瘋狂燃燒〉,《自由時報》。上網日期:2015年11月12日,取自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395701
自由時報(2015.7.27)。〈新黨前議員自稱記者闖台大副校長室 網友笑翻〉,《自由時報》。上網日期:2016年1月14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392592
朱家安(2015.7.28)。〈李承龍抗爭的兩難〉,《UDN專欄鳴人堂》。上網日期:2016年2月4日,取自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68/1084209-李承龍抗爭的兩難
朱淑娟(2011.8.3)。〈公民記者應受到新聞自由保障〉,《環境報導》。上網日期:2015年9月27日,取自http://shuchuan7.blogspot.tw/2011/08/1.html
吳柏軒。(2015.7.13)。〈「大人」騙高中生 副署長變副組長〉,《自由時報》。上網日期:2015年9月30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78196
李怡志。〈2005。公民記者之後〉,《by李怡志》。上網日期:2015年9月5日,取自http://www.richyli.com/blog/2005/07/blog-post_28.html
李銘宏、林昱丞(2015.7.31)。〈柯PのSOP聯絡警官 一問三不知〉,《蘋果日報》。上網日期:2015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731/659311/
阿凱(2015.11.8)。〈【投書】公民記者也是記者-警方違憲迫害新聞採訪自由〉,《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上網日期:2016年1月12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yuyo.lin/posts/1284603214886312?comment_id=1284604748219492¬if_t=feed_comment¬if_id=1465572471890344
林志成(2015.7.27)。〈記者闖台大副校長室夜宿 陳良基:會報警〉,《中時電子報》。上網日期:2016年2月4日,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727005081-260407
林雨佑(2014.1.27)。〈不理社會反彈 教育部通過課綱調整〉,《新頭殼》。上網日期:2015年9月21日,取自http://newtalk.tw/news/view/2014-01-27/43983
林雨佑(2014.6.26)。〈記者採訪險遭逮捕 警嗆:有採訪證又怎樣?〉,《新頭殼》。上網日期:2015年9月27日,取自http://newtalk.tw/news/view/2014-06-26/48669
林雨佑(2014.10.21)。〈2014太陽花vs.佔中(3)香港沒有的「恐媒體症」〉,《新頭殼》。上網日期:2015年9月16日,取自http://newtalk.tw/news/view/2014-10-21/52711
林雨佑(2014.11.16)。〈收費員嗆馬只顧選舉 遭百警團團包圍〉,《新頭殼》。上網日期:2015年10月3日,取自http://newtalk.tw/news/view/2014-11-16/53680
林雨佑。(2014.11.24)。〈收費員抗議 記者被警粗暴推開險遭車撞〉,《新頭殼》。上網日期:2015年9月18日,取自http://newtalk.tw/news/view/2014-11-24/54004
林雨佑(2014.12.7)。〈收費員為抗議道歉 住戶仍怒斥「滾開!」〉,《新頭殼》。上網日期:2016年2月4日,取自http://newtalk.tw/news/view/2014-12-17/54894
林雨佑(2014.12.17)。〈警設傳媒聯絡人 李志德:記者自由度變大〉。《新頭殼》上網日期:2015年9月27日,取自http://newtalk.tw/news/view/2014-12-17/54884
林雨佑(2015.1.5)。〈爭議過大!北市警擬設記者採訪區暫緩〉,《新頭殼》。上網日期:2016年3月2日,取自http://newtalk.tw/news/view/2015-01-05/55491
林朝億。(2014.3.9)。〈大反彈 139位歷史學者連署抗議課綱調整〉,《新頭殼》。上網日期:2015年9月21日,取自http://newtalk.tw/news/view/2014-03-09/45068
林朝億(2015.7.31)。〈北市府態度:學生不進教部主建築不予驅離〉,《新頭殼》。上網日期:2015年10月5日,取自http://newtalk.tw/news/view/2015-07-31/62905
林朝億(2014.6.30)。〈警:新頭殼記者沒違法 但「跳來跳去」〉,《新頭殼》。上網日期:2015年9月27日,取自http://newtalk.tw/news/view/2014-06-30/48754
林靖堂(2015.1.5)。〈六百記者與網友連署 反對北市警設限制採訪抗議遊行〉,《Now news》。上網日期:2015年11月7日,取自http://www.nownews.com/n/2015/01/05/1564370
林曉雲。(2015.6.5)。〈反黑箱微調課綱行動 227校站出來〉,《自由時報》。上網日期:2015年9月16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40475
張鈜閔(2015.7.24)。〈反課綱攻教部學生 遭警壓制上銬影片曝光〉,《蘋果日報》。上網日期:2016年1月17日,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724/654333/
胡孝誠(2004. 4.12)〈話當年 520、419、410記者都被打破頭 有女記者被脫褲〉,《ETtoday》。上網日期:2015年9月2日,取自http://www.ettoday.com/2004/04/12/138-1614604.htm
胡瑋佳(2014.3.21)。〈學生佔領立法院 新科技在太陽花學運扮演關鍵角色〉,《iThome》。上網日期:2015年9月23日,取自http://www.ithome.com.tw/news/86006
何國華(2007.12.22)。《公民媒體在中國發酵》。中國時報,A19。
突發中心(2014.3.19),〈【服貿風暴】遭警濫捕 導演李惠仁被當囚犯〉,《蘋果日報》。上網日期:2015年9月8日,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319/362547/1/【服貿抓人】紀錄片導演李惠仁%E3%80%80遭警濫捕
風傳媒主筆室(2015.7.28)。〈風評:陳良基的言論自由與公民記者的新聞自由〉 ,《風傳媒》。上網日期:2016年1月26日,取自:http://www.storm.mg/article/58966。
苦勞網(2016)。苦勞網大事記,《苦勞網》。上網日期:2016年2月24日,取自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1482
胡慕情(2015.1.6)。〈胡慕情:在記者焦慮拉扯間我們忽略的事〉,《獨立@天下評論》。上網日期:2016年1月24日,取自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7/article/2259
陳逸婷(2014.3.28)。〈【反服貿】太陽花佔領議場兩道出入管制 採訪需查核證件〉,《苦勞網》。上網日期:2016年2月2日,取自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7935
郭安家(2014.4.15)。〈防警侵犯採訪權 記者身分辨識 將制度化〉,《自由時報》。上網日期:2015年2月7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770818
郭安家、湯佳玲(2015.1.7)。〈群眾運動 柯P要記者穿背心採訪〉,《自由時報》。上網日期:2016年2月7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845361
湯佳玲(2015.7.27)。〈抓記者 台大副校長陳良基批教部非常可惡〉,《自由時報》。上網日期:2015年2月5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901393
新唐人亞太台(2015.7.24)。〈22反課綱學生交保 記者拒保〉,《新唐人亞太台》。上網日期:2015年10月26日,取自http://www.ntdtv.com.tw/b5/20150724/video/153058.html?22反課綱學生交保%20記者拒保
楊鵑如(2014.10.19)。〈我在採訪,卻被帶進警局〉,《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上網日期:2015年10月14日,取自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22895
管中祥(2011)。〈【環境十年變遷】大眾媒體墮落 另類媒體護環境〉,《環境資訊中心》。上網日期:2016年1月7日,取自http://e-info.org.tw/node/65998
管中祥(2013)〈管中祥:公民報導專業嗎?〉,《獨立@天下評論》。上網日期:2016年1月13日,取自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7/article/710
管中祥(2015.9.23)。〈這就是寒蟬效應〉,《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上網 日期:2016年2月3日,取自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36952
管中祥(2015)。〈管中祥:社運與另類媒體的「兄弟情誼」〉,《獨立評論@天下》上網日期:2016年2月4日,取自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7/article/3389
管中祥(2015.1.1)。〈管中祥:「媒體採訪區」是保護記者還是矇上記者監督之眼?〉,《獨立@天下評論》。上網日期:2016年2月7日,取自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7/article/2246?ext=rel
管中祥(2015.7.30)。〈管中祥:人人都是記者,不可以嗎?〉,《獨立天下@ 評論》。上網日期:2016年2月18日,取自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7/article/3146
劉震豐、王鈺婷(2015.7.31)。〈推學生黑衣人竟是刑警!員警辯:學生不慎跌倒〉,《三立新聞網》。上網日期:2015年11月3日,取自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87752
蔡紀眉(2015.11.24)。〈最新數據:台灣每天有1300萬人滑臉書〉,《聯合報》。上網日期:2016年2月23日,取自http://udn.com/news/story/7087/1333298-最新數據:台灣每天有1300萬人滑臉書
謝君臨、吳昇儒、錢利忠(2015.7.24)。〈「警察用拳頭揍我後腦…」 公民記者心有餘悸〉,《自由時報》。上網日期:2016年2月3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389988
其他
g0v零時政府a。〈貼。印。前。當一位良心的公民記者。〉,《g0v零時政府》。上網日期:2015年10月23日,取自http://g0v.github.io/reporter/
g0v零時政府b。〈記者證〉,《g0v零時政府》。上網日期:2016年1月15日,取自https://g0v.hackpad.com/JqRmqeNceAT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2015.7)。〈103年臺北市警政性別統計圖像〉。上網日期:2016年2月1日,取自http://tcgsys.taipei.gov.tw/site/tcg/public/MMO/Statistics_File/103年臺北市警政性別統計圖像.pdf
台灣記者協會(2015.2.17)。〈針對政府即將執行「記者採訪時穿戴背心、臂章」政策〉,《台灣記者協會》。上網日期:2016年2月8日,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site/atj23419944/tai-wan-xin-wen-ji-zhe-xie-hui-da-shi-ji/ji-xie-gong-gao2015/20150217jixieshengminggaozhenduitaibeishizhengfujijiangzhixingjizhecaifangshichuandaibeixinbizhangzhengce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2015.7.27)。〈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執行104年「0723反黑箱課綱專案」安全維護工作專案檢討報告〉。上網日期:2016年2月9日,取自http://police.gov.taipei/ct.asp?xitem=111987405&CtNode=45344&mp=108001
陳順孝(2008a)。〈「公民記者」應是土著人類學家〉,《打造自己的媒體》。上網日期:2016年1月23日,取自http://www.ashaw.org/2008/05/blog-post.html
陳順孝(2008b)。〈野草莓運動的傳播分析(草稿)〉,《打造自己的媒體》。上網日期:2016年1月18日,取自http://www.ashaw.org/2008/12/blog-post.html
陳順孝(2012)。〈對抗媒體怪獸的 是這些獨立媒體〉,《打造自己的媒體》。上網日期:2016年1月18日,取自http://www.ashaw.org/2012/10/blog-post.html
台北市政府秘書處(2015.9.7)。〈0820警察說明會議紀錄〉,《「0723反黑箱課綱」專案小組調查報告初稿》。上網日期:2016年1月13日,取自http://www.gov.taipei/ct.asp?xItem=116469967&ctNode=51920&mp=100001
台北市警察局(2015.1.5)。 〈有關集會遊行設置媒體採訪區--北市警說明新聞稿〉。《「0723反黑箱課綱」專案小組調查報告初稿》http://police.gov.taipei/ct.asp?xitem=94087581&CtNode=45192&mp=108001
李三沖(1991)。〈談綠色小組〉,《綠色小組社會運動紀錄片》。上網日期:2016年2月3日,取自http://greenteam.tnnua.edu.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241&pageID=12571
教育部國教署(2014.1.27)。〈普通高級中學國文與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微調之說明〉。上網日期:2015年9月3日,取自http://www.edu.tw/news1/detail.aspx?Node=1088&Page=22433&Index=1&WID=6635a4e8-f0de-4957-aa3e-c3b15c6e6ead
資策會FIND(2014)。〈資策會FIND: 2014年上半年消費者行為調查出爐〉。上網日期:2016年2月13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market_info.aspx?n_ID=7203
壹電視twnexttv(2015.7.25)。〈07252015正晶限時批-正晶P3獨家!公民記 者還原現場,警方施暴過程全揭密!〉,《正晶限時批》。上網日期:2015年11月13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S7FXCxtk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