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9 06:0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靜宜
論文名稱:林佩芬歷史小說研究
指導教授:蔣美華老師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歷史小說林佩芬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94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每位歷史小說家各自有其特色,文如其面,各自有異。歷史為主,融入個人想像,在客觀歷史環境中,顯現作者重新建構歷史情境,透過人物刻畫、語言、動作、心理各方面描寫,將讀者帶入當時的時代感受之中。而林佩芬歷史小說以重現歷史氛圍及心理刻畫為長,寫出歷史人物內心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影響,將歷史人物價值選擇為其所長,寫出其內心掙扎。林佩芬歷史小說寫作方法,「嘗試採用現代心理學、精神病學等等時新新論說,來探討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領域,希冀自己和讀者能和崇禎皇帝、李自成、袁崇煥、李巖等等的人格有所交集。相信在這種理念之下所勾畫出來的歷史人物,是栩栩如生,宛然在目的。」結合現代學科,予古人重現今日之感。
林佩芬歷史小說只有《天問》(八本)、《努爾哈赤》(六本)、《兩朝天子》(四本)、《遼宮春秋》(一本),且近十年來並無新作,有可能與台灣歷史小說閱讀人口不多,缺乏市場所致。但部部精彩可讀,是其嘔心瀝血之作。論文以分析林佩芬小說取材立意、材料運用、人物、情節、對話、動作、心理刻畫及小說主題等方面論述。其取材自真實歷史,鮮有異於史冊,並加入合理想像,使史實如歷歷在目。林佩芬更將歷史人物內心刻畫如微,重現亂世中的世道人心,寫活歷史。透過亂世,寫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第一章前言,介紹研究動機與方法。第二章小說的大要介紹。第三章分析材料來源與運用,以史實不變為原則,結合其人作品、學者論述,揉合成小說的組成份子。第四章分析小說寫作手法,林佩芬以心理描寫為擅場,類似意識流的描寫手法,其所有小說均以心理描寫為主,情節銜接多以同一場景串接,跳躍卻不凌亂,多線並進,同時從各面相呈現大時代的氛圍,對話則恰如其分,動作描寫以肢體姿勢配合對話、心理,凸顯人物的操守與情性,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來寫作歷史人物的心境變化。刻畫人物上,以細微的表情、外貌,凸顯人物。第五章為小說主題思想,林佩芬歷史小說多描寫亂世,透過亂世呈現「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思想,亂世中顯現「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顯現忠臣忠於職守與面對困境時的態度。歌頌可歌可泣的事件,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忠實呈現在讀者前,可以說,林佩芬的歷史小說,有《春秋》的精神。「憂勞足以興國,逸豫足以亡身」的思想在時代中一覽無遺。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 3
一、研究範圍……………………………………………………………… 3
二、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前人研究探討…………………………………………………………4
第二章 林佩芬的歷史小說及其創作理念 ………………… …………… 7
第一節 林佩芬的歷史小說評…………………………………………………7
第二節 創作理念…………………………………………………………… 10
一、小說皆史,處處考證……………………………………………… 10
二、古鑑今用…………………………………………………………… 18
第三章 林佩芬歷史小說的材料來源與運用 ………………………… 21
第一節 材料來源……………………………………………………… 21
一、正史資料…………………………………………………………… 21
二、當時史料…………………………………………………………… 25
三、學術書籍…………………………………………………………… 28
第二節 材料運用……………………………………………………… 29
一、轉化………………………………………………………………… 30
二、想像………………………………………………………………… 32
第四章 林佩芬歷史小說的寫作技巧 ………………… ……………… 39
第一節 人物描寫……………………………………………………… 39
一、小說人物創作及方法……………………………………………… 39
二、人物描寫分析……………………………………………………… 46
第二節 時空建構……………………………………………………… 51
一、時間的描寫………………………………………………………… 52
二、空間的描寫………………………………………………………… 54
第三節 情節處理……………………………………………………… 64
一、情節的結構………………………………………………………… 65
二、故事情節的銜接……………………………………………………… 68
三、敘事觀點……………………………………………………………… 75
第四節 語言表現…………………………………………………………… 77
一、反用、反寫……………………………………………………………78
二、引用古文、詩詞………………………………………………………80
三、以內心獨白呈現人物心境……………………………………………84
四、使用修辭美化文辭文句………………………………………………88
五、以白描行文……………………………………………………………93
第五節 行動描寫………………………………………………………… 96
一、動作描寫………………………………………………………………97
二、情緒動作………………………………………………………………99
三、反常動作…………………………………………………………… 102
第六節 心理描寫………………………………………………………… 103
一、直接描繪人物的心理……………………………………………… 104
二、以對話呈現內心…………………………………………………… 109
三、以詩詞抒發內心感受……………………………………………… 113
四、以事件為媒介,表現人物心理…………………………………… 115
五、透過人際關係寫出人物心理……………………………………… 119
六、以景襯情,顯現人物心理………………………………………… 122
七、潛意識展現人物心理……………………………………………… 124
第五章 林佩芬歷史小說主題意識 …………………………………… 131
第一節 歷史詮釋,憂患史學…………………………………………… 131
第二節 人性與政治……………………………………………………… 134
第三節 女性的悲歌……………………………………………………… 143
一、權力鬥爭…………………………………………………………… 143
二、政治犧牲品………………………………………………………… 145
三、只能想像的愛情…………………………………………………… 148
第四節 真情摯愛………………………………………………………… 150
一、親情………………………………………………………………… 151
二、愛情………………………………………………………………… 154
三、友情………………………………………………………………… 155
第六章 結論………………………………………………………………157
附錄一 林佩芬簡介 ………………… ………………………………161
參考書目……………………………………………………………………165
參考書目
一、林佩芬著作
天問 第1~8冊 臺北 遠流出版社 民國84年2月
努爾哈赤 第1~6冊 臺北 遠流出版社 民國88年9月
兩朝天子 第1~4冊 臺北 遠流出版社 民國86年11月
遼宮春秋 臺北 遠流出版社 民國82年5月
二、專書
三國演義的美學世界 廖瓊媛著 臺北 里仁書局 民國89年9月
小說技巧 傅騰霄著 臺北 洪葉文化公司 民國85年4月
小說美學 陸志平、吳功正著 臺北 五南圖書公司 民國82年11月
小說面面觀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 臺北 志文出版社 民國91年1月
小說結構 方祖燊著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84年10月
小說結構美學 金健人著 臺北 木鐸出版社 民國77年9月
小說概說 劉世劍著 臺北 麗文文化公司 民國83年11月
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文學第1、2冊 臺北 錦繡
出版公司 民國81年12月
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語言文字卷 臺北 錦繡出版公司
民國83年8月
中國小說美學 葉朗著 臺北 里仁書局 民國83年11月
中國古典小說美學資料匯粹 孫遜著 臺北 大安出版社 民國80年1月
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 羊列容等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81年3月
台灣小說發展史 古繼堂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1年9月
性格組合論(上)(下) 劉再復著 臺北 新地出版社 民國77年9月
明史 張廷玉著 臺北 鼎文書局 民國71年11月
金瓶梅藝術論 周中明著 臺北 里仁書局 民國90年2月
紅樓夢人物論 太愚著 臺北 大孚出版社 民國89年9月
紅樓夢的語言藝術 周中明著 臺北 里仁書局 民國86年12月
清朝的皇帝 高陽著 臺北 風雲時代出版社 民國90年1月
魯迅小說研究 蔡輝振著 高雄 復文出版社 民國90年9月

三、學位論文
高陽清代歷史小說研究 陳薏如著 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90年6月

四、學報期刊
「連城訣」的主題、人物與情節 張健撰 台中 明道文藝 第300期 民國90年3月
不斷更新歷史文化觀—從李自成到天問的文化思考 汪天雲撰 臺北 歷史月刊
第120期 民國87年1月
天人之際無窮波瀾—關於歷史小說「天問」的感想 駱玉明撰 臺北 明道文藝
第296期 民國89年11月
林佩芬:歷史小說的另一種個性書寫—感知「努爾哈赤」 周燕芬撰 臺北:明道
文藝 第317期 民國91年8月
秦漢明月今世情—高陽和他的歷史小說 楊明撰 臺北 文訊月刊 第33卷第72期 民國80年10月
搖落深知宋玉悲—悼高陽兼及其人其書其幽憤 張大春撰 臺北 聯合文學第93期 民國81年7月
談歷史小說的寫作 王靜芝撰 臺北 自由談 第32卷第7期 民國70年7月
論小說的語言 尹雪曼撰 臺北 新文藝 第317期 民國71年8月
歷史小說的歷史與身份(下) 龔鵬程撰 臺北 歷史月刊 第120期 民國87年1月
歷史的文學與文學的歷史 張玉法撰 臺北:聯合文學 第14期 民國74年12月
興亡紙上說—訪林佩芬談歷史小說 鍾淑貞撰 台中 明道文藝 第213期 民國82年12月
興替由來豈瞬間—評林佩芬的長篇小說「努爾哈赤」 關紀新撰 臺北 文訊 第
199期 民國91年5月

五、報紙
建築師最喜愛的小說 李乾朗著 臺北 聯合報,民國93年1月5日第E7版
魯迅吶喊獲中文小說百強榜首 江中明著 臺北 聯合報,民國88年6月11日
第14版文化版
歷史人物的新妝扮—歷史小說今貌 李孝悌著 臺北 聯合報,民國84年4月6日
第42版
六、其他
三國演義 羅貫中著、金聖歎批 臺北 建宏出版社 民國83年8月
白鯨記 梅爾威爾 臺北 志文出版社 未標示出版年月
金瓶梅 笑笑生著 臺北 三民書局 民國90年6月
笑傲江湖(袖珍版) 金庸著 臺北 遠流出版社 民國81年8月
張之洞(1)~(6) 唐浩明著 臺北 遠流出版公司 民國92年3月
楚漢雙雄爭霸史 司馬遼太郎著 臺北 遠流出版公司 民國81年9月
曠代逸才—楊度(1)~(6) 唐浩明著 臺北 漢湘文化公司 民國84年8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