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丁世聰、劉興杰、何幸光、吳延年(2004)。街舞運動的起源與發展演變。體育文化
導刊9:58-60。
王文科(2000) 。「質的研究問題與趨勢」,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1–22)。高雄:麗文。
王彥蘋(2002)。狂喜舞舞舞─台灣瑞舞文化的追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呂潔如(2001)。城市.遊戲精靈-探訪街舞的文化世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何穎怡(譯)(2002)。Nelson George 著。嘻哈美國。台北:商周。
何穎怡(譯)(2006)。Alonzo Westbrook著,嘻哈黑話字典,臺北:商周出版
社。
何穎怡(譯)(2007)。Patrick Neate 著。嘻哈星球筆記。臺北:商周出版社。
李靜怡(2005)。台灣青少年嘻哈文化的認同與實踐。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周樑楷、張元 主編(1998)。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撰寫國際學術研
討會論文集。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周純慧(2003)。酷In靚生活:年輕不留白──街舞炫風與極限挑戰。台北畫刊,8月
號。
林伯勳(2001)。街舞、街頭舞者、與 中正紀念堂─人、活動、次文化與公共空間之
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
林浩立。流行化、地方化與想像:臺灣嘻哈文化的形成。人類與文化。第37期(2005∕09)。頁7-28。
吳明清(1993)。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孫憶南(譯)(2004)。Andy Bennett 著。流行音樂的文化。台北:書林。
陳明凱(2005)。當代台灣嘻哈音樂錄影帶之視覺意涵研究―以西元2000-2004年為
例 。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所。
胡幼慧(2001)。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高宣揚(2006)。流行文化社會學。北京市:中國人大。
高淑清(2000)。「現象學方法即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中政大教育研究所主
編,質的研究方法,(頁93–129 )。高雄:麗文。
陳榮華(1990) 。現象學大師-----胡塞爾,沈清松主編;時代心靈之鑰,(頁2–
25)。台北:正中。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明甘、高小芳、向薇潔(2006)。論街頭流行運動文化--街舞運動。
明新學報。第32期(2006∕08)。頁77-82
張居玫(譯)(2001)。John Storey著。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台北:巨流。
劉仲冬(1996)。「量與質社會研究的爭議及社會研究未來的走向及出路」,載於胡幼
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21–139)。台北﹕巨流。
劉憶勳(2005)。體現•風格-初探青年街舞者的身體實踐。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劉淑娟 (2000) 。「嚴謹度,於陳月枝總校閱」,質性護理研究法,(PP.21 –
58)。台北:護望。
導航基金會(2003)。青少年文化素描:街舞與同人誌。臺北:巨流。
蔡錚雲(2004)。醫療倫理現象學:醫院裡的危機時刻─醫療與倫理的對話(頁29–
40)。台北:心靈工坊。
蔡美麗 (1990) 。胡塞爾。台北:東大。
蔡宜剛(譯)(2004)。Dick Hebdige著。次文化─風格的意義。台北:國立編譯
館。
羅世宏(等譯)(2005)。 Chris Barker 著。文化研究─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圖書。
簡美姿(2002)。我國國中舞蹈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二、西文文獻
Beck , C. T. (1995). Phenomenology:its in nursing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 Nursing Studies , 31 (6) .499-510.
Collaizzi , P. F. (1987) . Psychological research.as
thephenomenologist views it. In R.valle & M.King (
Eds.),Existential-phenomenological alternatives for
psychology.New York:Qxford Usiversity Press.
Gay‚ L. R.(1996).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Lincolon , Y. S. & Guba ,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
Beverly Hill , CA:Sage.
Ibrahim,Awad(2003).Marking the Unmarked:HipHop,the Gaze and the
African Body in North America.Critical Arts Journal 17(1&2):52-
70.
Tilden‚V‚Nelson‚C‚& May‚B.(1990) .Use of qualitative methods to
enhance content validity. Nursing Research‚39(2)‚172–175.
William Eric Perkins(1996).Droppin’Science:Critical Essays on
Rap Music and Hip Hop Culture.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三、網路資源
中華民國極限運動協會,http://www.tw-
xgame.org/main/home/entity_list.php,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11月07日。
CAPOEIRA--巴西非裔黑人的神祕武術,
http://www.denislee.hpg.ig.com.br/capoeira/,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12
月01日。
DANCE DELIGHT,http://www.dancedelight.net/index1.html,上網檢視日期:
2007年11月20日。
DANCE STYLE,http://www.dance-style.com/index_pc.html,上網檢視日期:
2007年11月20日。
DOOBIEST│THE REAL HIP HOP ‧ALL STREET STYLE EST,
http://doobiest.x.net.tw/,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10月10日。
LockerLegends products,http://www.oldschoolsports.itcstore.com/,上
網檢視日期:2006年10月12日。
MR Wiggles,http://www.mrwiggles.biz/,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09月25日。
Hip Hop文化介紹,http://hk.geocities.com/dill210hk/HipHop1.htm,上網檢
視日期:2006年11月06日。
HIPHOP-NETWORK ,http://www.hiphop-network.com/index.asp,上網檢視日
期:2006年11月06日。
HIP-HOP,http://home.kimo.com.tw/mosthandsomela/ ,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
12月01日。
Hip-hop,http://www.hip-hop.net/,上網檢視日期:200年1月21日。
RockSteadyCrew,http://www.rocksteadycrew.com/,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10
月11日。
Seven(1997),www.DanceSoul.com.tw,台灣街舞資訊網站,上網檢視日期:
2002年10月27日。
The Electric Boogaloos,http://www.electricboogaloos.com/index1.htm,
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10月11日。
UK B-Boy Championships,http://www.bboychampionships.com/,上網檢視日
期:2006年10月12日。
四、影像資料
(2002),【THE FRESHEST KIDS:HISTORY OF THE B-BOY】,DVD,美國。
(2004),【STREET DANCE:NEW SCHOOL LUFESTYLE】,DVD,日本。
ADHIP (2004),【OLD SCHOOL DICTIONARY:POPPIN' LOCKIN' BREAKIN' 】,
DVD,日本。
DANCE STYLE (2004),【LOCKERS】,DVD,日本。
Dance Style (2004),【HipHop】,VCD,日本。
Dance Style (2004),【 Steppers】,DVD,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