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一)專書
王甫銀主編,公務員管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分法原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中共行政組織與人事制度改革之研究(臺北:上海印刷,1993年)。
李和中,國家公務員制度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李華民,中國考銓制度,修定四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0年)。
李華民,現行考銓制度,再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
李華民,人事行政學-兼論考制度(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
李飛鵬,考銓法規概要,修訂初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7年)。
考試院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主編,中華民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臺北:中正書局,1991年)。
考試院,考銓報告書(臺北,考試院,2005年)。
林紀東,行政法,修訂初版(臺北,三民書局,1886年)。
邱華君,現行考銓制度,一版(臺北:一品出版公司,2011年)。
邱華君,現行考銓制度(台北:千華出版公司,1998年)。
法規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注釋本(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十一版(臺北:三民書局,2010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中共實施國家公務員制度之研究-兼論中共人事制度改革現況(臺北:冠順印刷,1997年)。
紀培榮、宋世明,國家公務員制度教程新編,第二版(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0年)。
俞可平,中國政治體制(臺北:風雲論壇,2001年)。
徐有守,考銓新論(臺北:臺灣商務,1996年)。
徐有守,我國當今人事制度析論(臺北:臺灣商務,1984年)。
孫柏瑛,祁光華,公共部門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許南雄,各國人事制度,增訂9版(臺北:商鼎文化,2008年)。
許南雄,考銓制度概論(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6年)。
許禎元,政治學研究與網路應用(臺北:立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郭秋永,社會科學方法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0年)。
張潤書,行政學,增訂新版(臺北:三民書局,1986年)。
張家洋,行政法,增訂三版(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
張康之、石國亮,中國政府管理(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年)。
張可婷譯,做出有效的研究論文與計劃(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
舒放、王克良,公務員制度教程,第三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舒放、王克良,國家公務員制度,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傅肅良,考銓制度,三修訂初版(臺北:三民書局,1987年)。
董紅亞,中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檢社研究(北京:中國設學出版社,2011年)。
銓敘部,公務人員退休法、撫卹法講習手冊(臺北:銓敘部,2010年8月)。
趙曼、陳全明,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
劉厚金,中外公務員制度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劉俊生,公共人事制度(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9年)。
蔡良文,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四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8年)。
蔡良文,我國文官體制之變革:政府再造的價值(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8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頁326-331。
薛立強、楊書文,當代中國公務員制度(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年)。
蕭全政等,重建文官體制(臺北:業強出版社,1994年)。
謝慶生、楊鳳春、燕繼榮,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9年)。
關中,文官治理:理念與制度革新(臺北:考試院,2011年)。
魏娜、吳愛明,當代中國政府與行政,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9年)。
(二)專書論文
陳慧美,「我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新制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研究發展第二十七輯(臺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1998年),頁669-720。
藍夏瑩,「公務人員退休制改革方案研究」,銓敘部編,改進人事制度專案研究報告(二)(臺北:銓敘部,2004年),頁75-106。
(三)期刊論文
王儷玲,「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兼採節約儲蓄制度之可行性分析」,公務人員月刊,第94期(2004年4月),頁19-26。 王儷玲,「公教人員保險養老給付年金化之可行性」,公務人員月刊,第96期(2004年6月),頁13-25。 王儷玲,「全球公務人員退休制度設計之改革與發展」,公務人員月刊,第135期(2007年9月),頁2-5。 王儷玲,「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未來改革方向」,公務人員月刊,第147期(2008年9月),頁9-18。 方信翔,「美國退休基金管理制度之初探」,人事月刊,第250期(2006年6月),頁8-13。 石紹斌,「論我國公務員退出機制的發展與完善」,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10月),頁213-216。
何平、邱樹彬,「行政官員退休制度的歷史變遷及啟示」,中共石家庄市委黨校學報,第9卷第9期(2007年9月),頁28-30。
何曉燕,「國家公務員養老制度的完善」,政法論壇(2010年,10月(下)),頁147-148。
杜萬松,「公務員退休金制度改革:理由與方略」,行政與法,第10期(2005年,5月)頁54-56。
李氯娥、韓傳,「我國國家公務員的特色」,徵文專輯紀念「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頒布10周年(2003年),頁103-104。
呂明泰,「公務人員退休制度因應人口結構變化應有的變革」,公務人員月刊,第124期(2006年10月),頁23-35。 呂明泰,「公務人員退休法制改革的守與變」,公務人員月刊,第147期(2008年9月),頁19-33。 呂明泰,「確定給付乎?確定提撥乎?—論公務人員退休金給與機制的未來走向—」,公務人員月刊,第176期(2011年2月),頁5-18。
吳家懷,「退撫儲金制之基金管理規劃—從國外公務人員確定提撥制退休金之實務談起」,公務人員月刊,第104期(2005年2月),頁23-32。 吳家懷,「退休金制度改採確定提撥制觀念上應有的認識」,公務人員月刊,第135期(2007年9月),頁28-37。 吳泰成,「現階段退休制度改革方案之評析與期望」,考銓季刊,第50期(2007年7月),頁1-18。 吳泰成,「影響公務人員退休制度設計的重要因素」,公務人員月刊,第147期(2008年9月),頁5-8。 吳俐澐,「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未來改採雙層制之規劃案簡介」,公務人員月刊,第176期(2011年2月),頁32-40。
邵靄如,「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的意義與方向」,考銓季刊,第50期(2007年7月),頁91-103。 邵靄如,「雙層架構下年金轉換之設計與建議」,公務人員月刊,第135期(2007年9月),頁6-17。 胡藝,「提高我國公民退休年齡應對人口老齡化」,現代營銷,第9期(2011年9月),頁188。
施恩華,「從全球退休金制度的發展驅勢思考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的未來走向」,公務人員月刊,第135期(2007年9月),頁18-27。
施恩華,「我國公務人員保險及退休制度晚近變革之介紹」,人事月刊,第292期(2009年12月),頁51-56。
孫志筠、汪林平,「部分國家公務員退休養老制度及啟示」,財政研究,第11期(1998年),頁56-59。
許濱松,「當前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問題及其改革」,考銓季刊,第50期(2007年7月),頁19-36。 許南雄,「中國大陸人事制度特色與海峽兩岸人事制度比較」,中國行政評論,第7卷第2期(1998年3月),頁1-60。 陳清添,「規劃彈性退休制度,納入公務人員退休法制」,公務人員月刊,第61期(2001年7月),頁18-20。 陳清添,「因應人口老化—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方案芻議」,公務人員月刊,第104期(2005年2月),頁4-13。 陳清添,「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檢討與改革」,公務人員月刊,第107期(2005年5月),頁10-17。 張明麗、李方、秦笑梅,「我國退休制度的歷史沿革與創新發展研究」,湖北社會科學,第78期(2005年),頁50-52。
張哲琛,「改善公務人員退休給與機制的策略思考」,公務人員月刊,第176期(2011年2月),頁1-4。
張寧寧、張雪,「論完善公務員退休金制度與防止腐敗」,現代商務工業,第2期(2009年),頁261-262。
張倩、余愛雲,「論中國公務員養老保養配套制度的改革」,經濟與管理,第24卷第3期(2010年3月),頁11-16。
張邦良,「面對困境:改革是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的唯一選擇」,公務人員月刊,第107期(2005年5月),頁1-7。 張邦良,「探討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改革—從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談起」,人事月刊,第250期(2006年6月),頁2-7。 商世坤,「退休制度改革出路在哪裡」,公共管理,(2008年12月),頁33-35。
曹敏暉,「論我國公務員退出機制的優化」,領導科學(2009年6月),頁29-30。
黃世鑫,「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改革:切勿隨波逐流,誤入漩渦」,考銓季刊,第50期(2007年7月),頁71-90。 楊燕綏、胡乃軍,「財政支出比較視角下公務員退休金制度設計」,公共管理學報,第7卷第2期(2010年4月),頁21-27。
銓敘部退撫司,「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方案初步構想草案」,公務人員月刊,第80期(2003年2月),頁24-33。
銓敘部退撫司,「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方案初步構想之研議」,公務人員月刊,第84期(2003年6月),頁4-18。
銓敘部退撫司,「如何健全公務人員退休制度」,公務人員月刊,第88期(2003年10月),頁39-49。
銓敘部退撫司,「簡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之規劃方向」,公務人員月刊,第147期(2008年9月),頁40-50。
劉丹丹,「論中國公務員制度與西方公務員制度的區別—退休制度」,政治研究(2009年),頁54-55。
鄭振宇,「構建公務員退出機制的國際視野及啟示」,科技和產業,第11卷第4期(2011年4月),頁118-120。
蔡良文,「公務人員退撫體制的現況與變革分析」,考銓季刊,第50期(2007年7月),頁37-70。 蔡允棟、宋學文,「各國人事制度對我國考試權及相關組織改革之參考」,考銓季刊,第41期(2005年1月),頁90-107。 賴俊男,「我國公務人員退制度實施展期金之研究—美、英、加各國制度概述」,公務人員月刊,第84期(2003年6月),頁19-28。 賴俊男,「人口老化趨勢與公務人員退休制度因應方案」,公務人員月刊,第107期(2005年5月),頁18-24。 鍾象本,「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演進」,人事月刊,第180期(2000年8月),頁22-34。 鍾象本,「中國文官退休制度演進之研究—兼論悉臺灣海峽兩岸公務員法定退休年齡」,人事管理,第8期(1998年9月),頁23-51。 顏秋來,「現行公務人事制度之檢討與改進芻議」,考銓季刊,第49期(2007年1月),頁106-124。 藍夏瑩,「健全退撫基金,確保退休權益」,公務人員月刊,第107期(2005年5月),頁25-31。 (四)學位論文
王科萍,我國公務員退休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學位論文,2008年)。
林安,中共國家公務員制度之研究(1987~2003)(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邱成喜,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之研究(臺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2008年)。 邱瓊輝,中共國家公務員制度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1999年)。 吳癸受,我國與中共公務員退撫制度之比較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0年)。 張耀欣,兩岸公務員權利與義務制度之比較研究(臺北: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張瑞芳,我國教師退休制度之變革(臺北: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 陶陶,我國公務員退出機制研究(長沙:湖南大學政治與公共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賴坤山,中共國家公務員制度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意研究所碩士輪文,1994年)。 黃煥然,中共現階段國家公務員制度之研究(1993~2007)(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劉博,我國公務員退出制度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劉義,完善我國公務員退出制度的對策研究(南京:何海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顏碧雲,我國公教退休制度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輪文,2007年)。 蘇淑惠,中共國家公務員制度之建立與發展取向之研究(1987~1999)(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五)網際網路
「公務人員退休法」,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S0080001,瀏覽日期:2012年4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http://www.gov.cn/flfg/2005-06/21/content_8249.htm,瀏覽日期:2012年4月28日。
「台灣出生率低的隱憂」,http://www.epochtw.com/10/3/11/134114.htm,瀏覽日期:2012年3月11日。
「台灣人平均壽命78.97歲,女比男長壽」,http://www.epochtimes.com/b5/10/1/18/n2791 169.htm,瀏覽日期:2012年3月11日。
「各國平均壽命變化(圖)」,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4/21/4541467.html,瀏覽日期:2012年4月21日。
「兩岸政策」,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076,瀏覽日期:2012年3月15日。
「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bj.xinhuanet.com/bjpd-zhuanti/2006-01/18/content_6078258.htm,瀏覽日期:2012年4月7日。
「銓敘部研究規劃自願退休公務人員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方案座談會資料」,(2005年5月),頁16,http://www.mocs.gov.tw/pages/list.aspx?Node=701&Code=&Index=2,瀏覽日期:2012年3月15日。
「退休公務人員優惠存款措施再調整方案說帖」,(2010年8月),頁2-6。http://www.mocs.gov.tw/pages/list.aspx?Node=701&Code=&Index=2,瀏覽日期:2012年3月15日。
「關於人事總處─沿革」,http://www.dgpa.gov.tw/ct.asp?xItem=138&CtNode=1181&mp=4,瀏覽日期:2012年4月4日。
二、中文部份
(一)專書
Berman, Evan M., Bowman, James S., Jonathan P., West, & Van Wart, Montgomery ,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public service:Paradoxes and problems(2001)
E.P. Davis, 1995 Pension Funds:Retirement-income Security and Capital Market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Laurence J.Kotlikoff &Scott Burns, The Coming Generational Storm: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America’s Economic Future(2003)
(二)期刊論文
Beverly G. Landstorm, “Resolving Problems in Pension Plan Funding, ” Compensation and Benefits Reviem,Vol.36,No.6(2004),pp28-32.
Guardiancich, Igor,“Pan-European pension funds: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prospects,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Vol. 64 ,Issue 1(Jan-Mar2011), pp15-36.
Moore, Perry, “Comparison of State and Local Employee Benefits and Private Employee Benefits,” 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ersonnel Management, Vol.20 No.4, pp. 429 ~ 438.
Mcclearn Matthew, “Retirement denied”,Canadian Business, Vol. 85, Issue 6(April ,2012), pp.26-30.
Stephan Bredt,“Between labour market and retirement pension — flexible transition as a new paradigm for ageing societies? ”, Legal Advisor for Social Policy to the Bundestag, Germany, Vol. 61 Issue 4(Oct-Dec 2008), pp. 95-112.
Whiteford P., and Whitehouse, E.,”Pension challenges and pension reforms in OECD countries,”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Vol.22,No.1(2006),pp.7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