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英文文獻
David Edgerton, 2008, The shock of the old: technology and global history since 1900.
Gereffi and Korzeniewicz, ed., 1994, 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
Gary Gereffi, 1999,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8: 37-70
Leidner, Robin. “Over the Counter: McDonald’s,” in Ferguson, Susan J. ed., 2012, Mapping the Social Landscape: Readings in Sociology, Seven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Berger and Lester eds., 2005, Global Taiwan: Building Competitive Strengths in a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y.
中文文獻
一、期刊、研討會論文
Edgerton, David著、方俊育、李尚仁譯,2002,〈十道兼容並蓄的技術史學提綱〉。《當代》176: 22-43。
吳泉源、林宗德,2000,〈從網球拍到半導體:台灣產業技術特質的探討〉。頁50-100,收錄於曾琪淑編,《臺灣產業技術發展史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林亦之、熊瑞梅, 2005,〈高科技產業組織技術結盟之邏輯與技術發展軌跡:以台灣加工出口區和科學園區半導體和光電產業為例〉。論文發表於「2005年台灣社會學年會」,台北:國立台北大學,2005年11月19至20日。
林佳瑩、曾秀雲,2011,〈從在地化到全球化:以珍珠奶茶為例〉。頁1-10,收錄於《「全球化下的地方文化再生與發展」學術研討會》。
林崇熙,2001,〈沈默的技術-嘉南平原上的拼裝車〉,《科技、醫療與社會》1:1-42。
姜道章,1959,〈臺灣茶業簡史〉,《大陸雜誌》:18(9)。徐進鈺, 1999,〈流動的鑲嵌:新竹科學園區的勞動力市場與高科技發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35 : 75-118。
秦先玉,2013,〈衍生物、舊東西與變種:台灣間熱式電鍋炊煮系統,1950s~1970s〉。《科技、醫療與社會》17:127-186。
張忠正,2010,〈日治時期台灣茶業的發展〉,《德霖學報》24。張明雄,1993,〈三百年來臺灣茶葉的拓展及其成就〉,《臺北文獻直字》:103。郭中端、崛込憲二著,卞鳳奎譯,〈漫談台灣茶館〉《臺北文獻季刊第107 期》〈台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94年〉頁63-66
楊士範,2011,〈臺灣連鎖飲料店下的當代日常飲食生活--以咖啡和珍珠奶茶之連鎖產業為例〉。《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17(1): 38-47。楊弘任,2012,〈行動中的川流發電:小水力綠能技術創新的行動者網絡分析〉。《台灣社會學》23: 51-99。
二、碩博士論文
吳偉立,2007,〈圓夢捷徑?連鎖加盟制度中的創業、「資本」,與台灣資本主義〉。發表地點: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玉如,2011,〈台灣茶藝的現象觀察〉。發表地點: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鼎盛,2007,〈新式台灣茶飲的社會學分析〉。發表地點: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邱顯明,2004,〈日治時期台灣茶業改良之研究〉。發表地點: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胡俊媛,1997,〈台灣茶文化的萌芽與發展-兼論本土文化之形構〉。發表地點: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馨儀,2007,〈日治時期臺灣紅茶文化研究—以三井合名會社為例〉。發表地點: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三、專書
王振寰,2011,《追趕的極限:台灣的經濟轉型與創新》。高雄市:巨流。
江淑玲,2005《時代的茶顔:話百年臺灣茶具》。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
何國松,2011,《圖觀茶天下 茶情》,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林木連等,2003,《臺灣的茶葉》。臺北縣:遠足文化。
林滿紅,1997,《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 : 1860-1895》。臺北市:聯經。
范增平,1992,《台灣茶業發展史》。臺北巿:臺北巿茶商業同業公會。
范增平,2002,《茶藝學》。台北市:萬卷樓。
張宏庸,2002,《臺灣茶藝發展史 : 三百年來茶藝本土化的歷程》。臺中市:晨星發行。
張我軍、張佩英,1949,《臺灣之茶》,臺北市:臺灣銀行。
陳東升,2003,《積體網路: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市:群學。
陳國隆等,2012,《2012食品產業年鑑》,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陳慈玉,2004,《臺北縣茶業發展史》。新北市 : 稻鄉。
陳煥堂、林世煜,2001,《台灣茶》。台北市:貓頭鷹出版。
楊弘任,2014,〈看不見的技術:蓮霧變成黑珍珠〉,《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新北市:群學。
廖忠俊,2013,《臺灣茶葉史地與人文》。臺北市 : 允晨文化。
劉漢介,2013,《當珍珠遇見茶─春水堂36到百年經營的思考》。台北市,遠流。
瞿宛安、安士敦合著、朱道凱譯,2003,《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台北市:聯經。
蘇元良,2005,《嗥嗥蒼狼:開拓台灣電子業新版圖》,台北市:財訓。
四、官方資料
行政院,2012,《台灣產業結構優化─三業四化行動計畫》。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9,《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執行成效及檢討》。
經濟部商業司,2008,《97連鎖加盟產業輔導策略報告書》。
監察院,2010,《攤販輔導管理問題專案調查研究報告〉。台北市,監察院。
五、報章雜誌
王家英,1998,經濟日報,〈小本創業 當個快樂頭家〉,1月18日。
吳雯雯,1999,經濟日報,〈十大熱門加盟業 泡沫紅茶店奪魁〉,1月2日。
李建興、許瓊文、林麗娟,2014,今周刊,〈一杯茶 竟含22種農藥〉,10月27日。
林欣靜,2012,〈台灣珍珠奶茶攻佔全球〉,《光華雜誌》,8月。
林維娟,1999,經濟日報,〈冰品冷飲店 低價熱戰〉,7月13日。
邱展光,1992,〈台南縣小攤車盛行「賣涼水贏過做醫生」〉,經濟日報,4月16日。
施靜茹、張耀懋,2011,〈揪出塑毒 靠的是 一個怪波峰 一點好奇心〉,聯合保,6月24日。
張輝銜,1997,經濟日報,〈泡沫紅茶店 不易褪流行〉,8月14日。
張瓊方,2010,〈台灣茶的烏龍亂象〉,《光華雜誌》。
黃玉禎,2013,〈看透手搖茶小店年產值400億的秘密〉。《商業週刊》,1362
蔡孟修、戴安瑋, 2014,〈嚇「和便當一樣貴」 茶飲漲到70元〉,蘋果日報,5月26日。
黃馨儀,2013,〈連鎖茶飲IPO熱延燒〉,蘋果日報,8月11日。
張惠媛,2014,〈夏日手搖茶特輯〉,自由時報,6月30日。
萬蓓琳,2008,今周刊,〈清心福全、五十嵐席捲全台〉,《今周刊》606期。
管瑞平,2015,〈英國藍玫瑰花茶 檢出殺蟲劑DDT〉,中央社,4月14日。
劉秀英,1985,〈由櫃後跑到台前 由配角串起主角來〉,經濟日報,8月28日。
潘彥妃,1998,聯合報,〈新興泡沫紅茶店 小兵立大功〉,9月28日。
潘美玲,2012,〈越南茶?台灣茶? 尋找消失的進口茶〉《經典雜誌》165期
魏錫鈴,2001,經濟日報,〈休閒小站開放海外加盟擴大版圖〉,12月19日。
六、網路資料
Leah Hyslop,2014. 11.26,《Telegraph》,(http://www.telegraph.co.uk/foodanddrink/11252613/Meet-the-Tetley-tea-blender-whose-tastebuds-are-worth-1m.html)
東森新聞,〈揭密!一杯珍奶只搖20下 台灣上櫃茶飲店董座致勝術〉,2015.01.27。(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1DUt8rv0to)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食藥署因應茶飲事件之稽查情形暨管理政策說明〉,2015.5.4 (http://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id=13459&chk=86fcd120-c84b-4ee7-940f-24a977d87b67#.VpX28xVX_IU)
蕭涵,2013,〈用香精噴茶葉提升茶香 手搖店以假亂真〉,2013.11.30,TVBS新聞報導。(http://news.tvbs.com.tw/old-news.html?nid=512512)
錢泳冰,2013.10.09,安徽茶網,(http://ahcha.big5.anhuinews.com/system/2013/10/09/0061287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