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著作
Dewey, J著,林寶山、康春枝譯:《學校與社會/兒童與課程》,台北:五南,1990。
Gareth B. Matthews著,王靈康譯:《童年哲學》,台北:毛毛蟲,1998。
Gareth B. Matthews著,楊茂秀譯:《思考舞台》,台北:毛毛蟲,1999。
Matthew Lipman著,楊茂秀譯:《靈靈》,台北:毛毛蟲,1996。
Matthew Lipman著,楊茂秀譯:《哲學教室》,台北:毛毛蟲,1998。
Plato著,侯健譯:《柏拉圖理想國》,台北:聯經出版社,1976。
Jean Jacques Rousseau著,魏肇基譯:《愛彌兒》,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
李園會:《如何設計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台北:師大書苑,2003。
李坤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台北:心理出版社,2004。
吳格明:《邏輯與批判性思維》,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
林敏宜:《圖畫書的欣賞與運用》,台北:心理,2000。
林清山譯:《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1990。
林玉體:《教育概論》,台北:東華,1991。
徐宗林:《現代教育思潮》,台北:五南,1990。
徐宗林:《西洋教育史》,台北:五南,1991。
教育部:《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2000。
教育部:《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2003。
教育部:《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1994。
張振東:《西洋哲學導論》,台北:學生書局,1993。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東華,2002。
黃政傑:《課程設計》,台北:東華,1991。
游家政、莊梅枝主編:《後現代課程實踐與評鑑》,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5。
游恆山譯:《實用思考指南─批判性思考及創造性思考的訓練》,台北:遠流,1987。
詹棟樑:《兒童哲學》,台北:五南,2000。
楊茂秀:《哲學與小孩》,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1990。
楊茂秀:《討論手冊》,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1992。
楊茂秀譯:《哲學教室教師手冊》,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1999。
楊思偉:《規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實踐策略》,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2000。
楊士毅:《邏輯與人生─語言與謬誤》,台北:書林,1987。
鄭瑞玲譯:《靈靈教師手冊》,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1999。
劉仲容、林偉信、柯倩華:《兒童哲學》,台北:空大,2003。
潘小慧:《倫理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文史哲,2005。
潘小慧:《兒童哲學的理論與實務》,台北:輔仁大學出版,2008。
二、專書論文
潘小慧:〈「兒童哲學與倫理教育」之理論與實踐--以「偷.拿」一文為例的倫理思考〉,載於《倫理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文史哲,2005。
潘小慧:〈以兒童哲學的探究團體模式作為多元社會中的品德培育方案〉,載於《多元文化與民主公民教育》,台北:公民與道德教育學會,2006。
三、期刊論文
王慧靜:〈建構一個兒童哲學教室的可能性〉,國民教育45卷4期,2005。王振德、鄭聖敏:〈兒童哲學方案評介及其在資優教育的應用〉,資優教育季刊六十八期,1998。丘愛鈴:〈台灣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高雄師大學報,2006。
何美瑤:〈從故事來探討兒童內心的哲學世界〉,兒童發展與教育第二期,2004。呂健吉:〈柏拉圖對話篇中的哲學諮商─以《斐多篇》為例探討蘇格拉底對話模式與助人技巧〉,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4卷第1期,2007。周水珍:〈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實施困境與改進策略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十九期,2004。張景媛:〈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各種活動進行的理念與方法〉,翰林文教雜誌20期,2001。陳伯璋:〈後現代與台灣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教育研究月刊102,2002。
黃瓈葳、黃郁涵:〈九年一貫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之探究〉,國教輔導雙月刊43卷3期,2004。黃譯瑩:〈從系統理論觀點探究活動課程與九年一貫活動課程:本質、原理與展望〉,應用心理研究第九期,2001。
黃玉輝:〈九年一貫課程的內涵與體認〉,竹縣文教20,2000。單文經:〈現代與後現代課程論爭之平議〉,師大學報,2002。
溫明麗:〈批判思考教學〉,教育研究第55期,1997。楊茂秀:〈兒童哲學與形式邏輯〉,毛毛蟲通訊第二十三期,1992。
鄧鵬:〈把哲學的金鑰匙交給孩子-李普曼及兒童哲學〉,教育發展研究12,1999。
潘小慧:〈蘇格拉底對話在哲學教育的應用—以團體討論為主的兒童哲學與哲學諮商為例的探討〉,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4卷第9期,2007。劉世菁:〈幼兒在圖畫書中友誼概念之詮釋研究〉,網路社會學通訊第67期,2007。
劉安雲譯:〈哲學這門學問〉,中國文化月刊45期,1983。
謝淑鳳:〈兒童也可以哲學 — 從兒童哲學談學生思考能力培養〉,師友月刊,2005。四、學位論文
王慧靜:《兒童哲學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宋慧娟:《家政教育系學生批判思考教學之實驗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周俊良:《兒童哲學與教育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995。林師宇:《教室中的故事與敘事智慧》,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柯倩華:《李普曼的兒童哲學計畫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陳錦蓮:《國小兒童哲學方案 ─ 批判思考教學之實驗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陳鴻銘:《探究團體》,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曾惠蘭:《國小實施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成效》,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張瓊文:《課程內涵與教學策略並重的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之設計與實施》,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黃黎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主題統整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3。
程仁慧:《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溫明麗:《自律與現代化關係及其對台灣教育之啟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楊鈴羢:《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現況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蔡志鵬:《生活取向之批判思考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歸納演繹能力的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五、英文專書、論文
Elder L.& Paul R. ,The role of Socratic questioning in think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Clearing House, 71(5), 1998.
John Dewey, How we think, Boston: D. C. Heath, 1910.
John J. Stuhr, Classical Americal Philosoph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Johnson, Tony W.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An approach to critical thinking. Phil Delta Kappa Educational Foundation Bloomington, Indiana, 1984.
Lipman Matthew, Philosophy goes to School,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88.
Lipman Matthew, Think in educa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1991.
Lipman Matthew, Thinking Children and Education, Kendall: Hunt Publishing Company, 1993.
Murris, K. , Can children do philosophy?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34(2), 2000.
Paul Cleghorn, Why philosophy with children? Education Review, 15(2), 47, 2002.
Paul R. W. , Critical thinking: What every person needs to survive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CA. : Sonoma University, 1990.
Vygotsky L. S, Mind in Societ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