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永(譯)(2000)。質性研究與社會工作(原作者:Deborah K. Padgett)。臺北:洪葉文化。
台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1999)。台籍慰安婦報告。臺北:臺灣商務。
朱德蘭(2009)。台灣慰安婦。臺北:五南。
江美芬(1996)。台灣慰安婦之研究…慰安所經驗及影響。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李尚遠(譯)(2008)。現代性中的社會想像(原作者:Charles Taylor)。臺北:商周。
李小江(主編) (2011)。調查發生在山西省的日本軍隊性暴力─對受害女性出口氣的思考(原作者:石田米子)。收錄秋山洋子、加納實紀代,戰爭與性別:日本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林鍾沂(2002)。行政學。臺北:三民書局。
金孟華(2010)。從女性主義法學觀察性侵害法律改革之演進。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原作者: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臺北:巨流。
洪素珍、呂旭亞、黃宗堅(2009)。台籍前慰安婦戲劇治療團體在情緒創傷處理之初探。台灣藝術治療學刊,1卷2期,頁61-79 。
翁聖峰(2010)。日治時期職業婦女題材文學的變遷及女性地位。台灣學誌,創刊號,頁1-31。
曹衛東、王曉玨、劉北城、宋偉杰(譯)(2002)。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原作者:Jurgen Habermas)。臺北:聯經。
張金玉(2012)。藝術與公共性~社區大學藝術課程公共性意涵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黃玉燕(譯)(1996)。慰安婦(原作者:千田夏光)。臺北:傅文文化。
黃競娟(2011)。戰爭與和平:女性多元主義多元觀點評述。思與言,第49卷第4期,頁181-214。
黃佳隆(2012)。日治時期女性日常生活初探-以諸羅阿嬤們的生活故事為例。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彭仁郁(2012)。進入公共空間的私密創傷:台灣「慰安婦」的見證敘事作為療癒場景。文化研究,第14期,頁139-196。曾秋美。台灣歷史裡宿命的女性─媳婦仔,收錄於戴寶村,台灣歷史的鏡與窗(2006)。臺北:翰蘆。
楊雅婷、嚴詩怡、司馬學文、林育如(譯)(2009)。性別與女性研究手冊(原作者:Kathy Davis,Mary Evans,Judith Lorber)。臺北:韋伯文化。
楊翠(1993)。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 以<台灣民報>為分析場域(一九二0-一九三二)。臺北:時報文化。
趙金貴(譯)(2008)。發生在黃土村庄里的日軍性暴力(原作者:石田米子、內田知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董旭英、黃儀娟(譯)(2000)。次級資料研究法(原作者:David W. Stewart、Michael A Kamins)。臺北:弘智文化。
董思齊(2005)。「消失到再現」:跨疆越界串連的「慰安婦」議題。日本綜合情報,5期,頁57-65。劉黎明(譯)(1992)。關於朝鮮婦女充當“挺身隊” (慰安婦)問題(原作者:尹貞玉)。抗日戰爭研究,4期,頁20-34。
蔡易珊(2007)。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結構之檢驗與影響自我概念因素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葉德蘭 (2004)。巧合或是必然:女性主義與和平文化。婦研縱橫,71期,頁44-51。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賴采兒、吳慧玲、游茹棻(2005)。沉默的傷痕─日軍慰安婦歷史影像書。臺北:商周。
陳姿妃(2004)。呂赫若小說中女性宿命觀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陳雅萍(2011)。解放與規訓――殖民現代性、認同政治、台灣早期現代舞中的女性身體。戲劇學刊,14期,頁7-40。陳敦源(2005)。為公共選擇辯護:論公共選擇理論與「公共性」議題在行政學中的相容性。行政暨政策學報,40期,頁1-36。蕭鈺(2003)。公共性概念之探索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未出版,臺北。
鄭怡卿(2008)。台灣閩客諺語中的女性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蘇智良(1999)。慰安婦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柯麗評(2009)。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互動過程權力關係之運作。應用心理研究,43期,頁149-175。王曉丹(2007)。聆聽失語的被害人-熟識者強暴的司法審判與女性主義的知識建構。2007 台灣女性學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灣女性學學會主辦。
余漢儀(2001)。精障病友家屬團體與專業之權力互動--兼論社工之介入策略。臺大社會工作學刊,第5期,頁1-51。黃信洋(2012)。多重認同與族群和諧:吳濁流與王幼華的文學社會學考察。苗栗:苗栗縣政府。
謝國斌(2013)。族群關係與多元文化政治。臺北:翰蘆。
林生傳(1999)。性別教育機會均等的分析、檢討與實踐。教育學刊,第15期,頁1-34。羅燦煐(1997)。性(別)規範的論述抗爭:A片事件的新聞論述分析。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5期,頁169-208。王淑英、張盈堃(1999)。文化、性別、與照顧工作:對「托育工作女性化」現象的一些討論。性別研究:性侵害、性騷擾專號,第5、6期合刊,頁404-437。
成令方、王秀雲、游美惠、邱大昕、吳嘉苓(譯) (2008)。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原作者:Allan G. Johnson)。臺北:群學。
劉泗翰(譯) (2004)。性/別 Gender:多元時代的性別角力(原作者:R. W.Connell)。臺北:書林。
劉靜貞、洪金珠(譯)(1997)。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原作者:上野千鶴子)。臺北:時報文化。
周素鳳、陳巨擘(譯)( 2006)。後殖民主義─歷史的導引(原作者:Robert J. C.Young)。臺北:巨流。
游勝冠(2012)。殖民主義與文化抗爭:日據時期臺灣解殖文學。臺北:群學。
周漾沂(2013)。論被害人生命法益處分權之限制-以刑法父權主義批判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8期,頁209-260。李丁讚(1996)。宗教與殖民-臺灣佛教的變遷與轉型,1895-1995。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81期,頁19-52。【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外交部(2001)。我對日本拒絕修正歷史教科書錯誤內容之立場。取自
http://www.mofa.gov.tw/official/Home/Detail/db9b4361-f418-45ac-a9a6-84517419beee?arfid=7f013c3f-f130-44a9-905f-84cbaba2eca6&opno=907477b5-1d95-4205-a89d-320ed4806d4b
中華民國外交部(2002)。政府對台籍慰安婦敗訴表示遺憾。取自
http://www.mofa.gov.tw/official/Home/Detail/5e5d77c5-e0ba-43b6-b761-7e3eb9574605?arfid=7f013c3f-f130-44a9-905f-84cbaba2eca6&opno=907477b5-1d95-4205-a89d-320ed4806d4b
中華民國外交部(2007a)。外交部針對慰安婦問題再度向日本表達嚴正立場。取自
http://www.taiwanembassy.org/ct.asp?xItem=26304&ctNode=899
中華民國外交部(2007b)。外交部針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有關慰安婦問題之立場 表達嚴正抗議。取自http://www.mofa.gov.tw/official/Home/Detail/bc3d8ed2-d2ef-4336-b5df-156604d4485c?arfid=7f013c3f-f130-44a9-905f-84cbaba2eca6&opno=907477b5-1d95-4205-a89d-320ed4806d4b
中華民國外交部(2012)。外交部對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等人有關慰安婦之不當發言表示遺憾。取自
http://www.mofa.gov.tw/official/Home/Detail/975dae5f-1f7f-462d-ac90-00ab7e9a41cf?arfid=7f013c3f-f130-44a9-905f-84cbaba2eca6&opno=907477b5-1d95-4205-a89d-320ed4806d4b
中華民國外交部(2013)外交部澄清媒體刊載之讀者投書稱我政府對日本大阪市市長橋下徹就慰安婦的不當發言毫無回應事。取自http://www.mofa.gov.tw/official/Home/Detail/36580888-af7b-4a8b-a059-4cc0425c63e7?arfid=7f013c3f-f130-44a9-905f-84cbaba2eca6&opno=907477b5-1d95-4205-a89d-320ed4806d4b
中華民國總統府(2001)。副總統接見十位前慰安婦及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會長等人。取自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3205&rmid=514&word1=%e6%85%b0%e5%ae%89%e5%a9%a6
中華民國總統府(2008)。總統接見前台籍慰安婦阿嬤。取自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14558&rmid=514&word1=%e6%85%b0%e5%ae%89%e5%a9%a6
中華民國總統府(2010)。總統出席「長路漫漫—前台籍慰安婦對日訴訟歷程特展」開幕茶會。取自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23147&rmid=514&word1=%e6%85%b0%e5%ae%89%e5%a9%a6
中華民國總統府(2011a)。總統訪視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取自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23228&rmid=514&word1=%e6%85%b0%e5%ae%89%e5%a9%a6
中華民國總統府(2011b)。總統出席「紅豆慶豐收、文人燴相思—紅豆新詩、散文作品發表會」並探視盧滿妹阿嬤。取自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23647&rmid=514&word1=%e6%85%b0%e5%ae%89%e5%a9%a6
中華民國總統府(2012a)。總統接見「前台籍慰安婦」長者暨「台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代表。取自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27393&rmid=514&word1=%e6%85%b0%e5%ae%89%e5%a9%a6
中華民國總統府(2012b)。總統出席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第11屆日軍慰安婦問題亞洲團結會議」開幕式。取自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28773&rmid=514&word1=%e6%85%b0%e5%ae%89%e5%a9%a6
林琮盛(2012年11月3日)。陸:盼中美合作 遏制日右翼勢力。旺報。取自
http://tw.news.yahoo.com/%E9%99%B8-%E7%9B%BC%E4%B8%AD%E7%BE%8E%E5%90%88%E4%BD%9C-%E9%81%8F%E5%88%B6%E6%97%A5%E5%8F%B3%E7%BF%BC%E5%8B%A2%E5%8A%9B-213000323.html
童倩(2012年11月3日)。聯合國人權機構決定調查慰安婦問題。BBC中文網。取自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2/11/121103_un_japan_comfort_women.shtml
無作者(2012年10月13日)。最老慰安婦含冤去世 周恩來是禍根。新唐人電視。取自
http://www.ntdtv.com/xtr/b5/2012/10/13/atext779416.html.-%E3%80%90%E5%BE%AE%E8%A6%96%E9%A0%BB%E3%80%91%E6%9C%80%E8%80%81%E6%85%B0%E5%AE%89%E5%A9%A6%E5%90%AB%E5%86%A4%E5%8E%BB%E4%B8%96-%E5%91%A8%E6%81%A9%E4%BE%86%E6%98%AF%E7%A6%8D%E6%A0%B9.html
無作者(2012年10月15日)。慰安活證人去世 起訴日本中共袖手。新唐人電視。取自http://www.ntdtv.com/xtr/b5/2012/10/15/atext780186.html.-【禁聞】慰安活證人去世-起訴日本中共袖手.html
無作者(2001年5月10日)。韓國要求日本法庭禁教科書。BBC中文網。取自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1320000/newsid_1320500/1320585.stm
無作者(2007年3月6日)。中國要求日方承認“慰安婦”是罪行。BBC中文網。取自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420000/newsid_6422200/6422207.stm
無作者(2007年3月27日)。溫家寶將在4月11日展開訪日行程。BBC中文網。取自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490000/newsid_6497900/6497995.stm
無作者(2011年9月16日)。日本拒絕就慰安婦問題與韓國磋商。BBC中文網。取自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1/09/110916_japan_skorea.shtml
無作者(2011年9月25日)。韓國外長再促日本解決慰安婦問題。BBC中文網。取自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1/09/110925_skorea_japan_comfort_women.shtml
無作者(2011年12月17日)。韓國總統要求日本賠償二戰慰安婦。BBC中文網。取自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1/12/111217_skorea_lee_japan.shtml
無作者( 2012年3月1日)。李明博要求日本就慰安婦問題道歉。BBC中文網。取自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2/03/120301_skorea_japan_comfort_women.shtml
無作者 (2012年12月27日)。韓政府促日不應忘記慰安慰受害人痛苦。中廣新聞網。取自
http://tw.news.yahoo.com/%E9%9F%93%E6%94%BF%E5%BA%9C%E4%BF%83%E6%97%A5%E4%B8%8D%E6%87%89%E5%BF%98%E8%A8%98%E6%85%B0%E5%AE%89%E6%85%B0%E5%8F%97%E5%AE%B3%E4%BA%BA%E7%97%9B%E8%8B%A6-072611019.html
無作者(2012年11月3日)。中美應遏日右翼氣焰。澳門日報。取自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2-11/03/content_747250.htm
劉詩雨(2014年6月12日)。影星政客共合作 促結束衝突中性暴力。阿波羅新聞網。取自
http://tw.aboluowang.com/2014/0612/405538.html#sthash.km9T1G7Z.dpbs
陳至中(2014年4月17日)。慰安婦註被迫 台聯立委有異議。中央社。取自
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404170261-1.aspx
儲信豔(2014年6月12日)。外交部:不撤慰安婦等檔案“申遺”。新京報。取自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4-06/12/content_517075.htm?div=-1&news
張悅、黃海燕(2014年1月15日)。韓國政府擬為慰安婦記錄申遺。人民網。取自
http://big5.ycwb.com/news/2014-01/15/content_5888777.htm
姜遠珍(2014年1月14日)。韓慰安婦證詞中英文版問世。中央社。取自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1140337-1.aspx
田泓、邢曉婧。(2014年7月4日)。中國公布首個日戰犯筆供。環球時報。取自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07/5047185.html
楊明珠(2014年4月16日)。協商慰安婦問題日韓歧見仍大。中央社。取自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416049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