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 古籍 (依時代先後次序排列)
1 東周‧左丘明撰,楊伯峻注:《春秋左傳》,高雄:復文圖書出版
社,1991年
2 戰國‧莊周,清‧郭慶藩集釋,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台
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3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台北:萬卷樓圖書有
限公司,1997年
4 漢‧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台北:宏業書局有限公司,
1996年
5 漢‧司馬遷撰、瀧州龜太郎會注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台北: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6 魏‧王弼等著:《老子四種》,台北:大安出版社,2010年
7 南朝梁‧劉勰撰,黃叔琳註:《文心雕龍》,台北:商務印書館,
1939年
8 南朝梁‧劉勰撰,王更生導讀:《文心雕龍》,台北:金楓出版
社,1988年
9 南朝梁‧鍾嶸撰,汪中選注:《詩品》,台北:正中書局,1970
年
10 南朝梁‧蕭統撰,唐‧李善注,《文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社,2009年
11 南朝梁‧蕭統撰,唐‧李善等注:《增補六臣註文選》,台北:華
正書局,1974年
12 南朝梁‧沈約撰:《宋書》,台北:鼎文書局,1990年
13 南朝宋‧劉義慶撰,楊勇校箋:《世說新語》,台北:正文書局,1993年
14 南朝陳‧徐陵編,清‧吳兆宜注、程琰刪補、穆克宏點校:《玉臺新詠》,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15 唐‧房喬撰:《晉書》,台北:商務印書館,2010年
16 唐‧房喬撰,清‧孫人龍等考證:《晉書》,收於《文淵閣四庫全
書》史部,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17 唐‧令狐德芬等撰:《周書》,北京:中華書局,1971年
18 唐‧虞世南撰,明‧陳禹謨補註:《北堂書抄》,收於《文淵閣四
庫全書》子部,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19 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覽》,台北:新興書局,1959年
20 宋‧朱熹撰:《四書章句集註》,台北:鵝湖出版社,1984年
21 宋‧朱熹撰:《朱子語類》,台北:正中書局,1982年
22 宋‧葛立方撰:《韻語陽秋》,收於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
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23 宋‧嚴羽撰,黃景進撰述:《滄浪詩話》,台北:金楓出版社,
1986年
24 元‧楊載撰:《詩法家數》,收於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
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25 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79
年
26 明‧胡應麟撰:《詩藪》,台北:廣文書局,1973年
27 明‧王世貞撰:《藝苑卮言》,收於清‧丁仲祜輯《歷代詩話續
編》,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28 清‧章學誠撰:《文史通義》,台北:世界書局,1989年
29 清‧馬瑞辰撰:《毛詩傳箋通釋》,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30 清‧湯球輯,楊朝明校補:《九家舊晉書輯本》,鄭州:中州古籍
出版社,1991年
31 清‧張玉穀撰:《古詩賞析》,收於《漢文大系‧古詩賞析》臺
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
32 清‧沈德潛撰,霍松林校注:《說詩晬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
社,1998年
33 清‧何焯著:《義門讀書記》,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34 清‧陳延傑撰:《魏晉詩研究‧宋詩之派別》,收於中國文學研究
叢編第一輯,香港:龍門書店,1969年
35 清‧劉熙載撰:《藝概》,台北:廣文書局,1974年
36 清‧黃子雲撰:《野鴻詩的》,收於王夫之等撰《清詩話》,上海
古籍出版社,1978年
37 清‧沈德潛著:《古詩源》,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38 清‧陳祚明撰:《采菽堂古詩選》,收於《續修四庫全書》本,上
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39 清‧丁福保輯:《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台北:藝文出版社,
1968年
40 清‧王夫之:《古詩評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41 清‧許學夷:《詩源辯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42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
局,1991年
二 今著(依出版年次序排列)
1 施慎之:《中國文學史講話》,台北:文星出版社,1965年
2 黃侃:《文心雕龍札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
3 章斗航:《鮑參軍詩註》,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4 方瑜:《唐詩形成的研究》,台北:牧童出版社,1975年
5 李辰冬:《文學新論》,台北:東大圖書,1975年
6 郭銀田:《田園詩人陶淵明》,台北:華新出版社,1976年
7 余冠英:《漢魏六朝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
8 蘇振申總編校:《中國歷史圖說(六) 魏晉南北朝》,台北:新
新文化出版社,1978年
9 葉日光:《左思生平及其詩之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
年
10 宗白華:《美學散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
11 王瑤:《中古文學史論》,台北:長安出版社,1982年
12 唐長儒:《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 魏晉南北朝的君父先后論》,
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13 袁世碩主編:《山東古代文學家評傳》,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
1983年
14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
15 馮友蘭:《三松堂學術文集‧論風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4年
43 楊家駱主編:《李太白全集注》,台北:世界書局,1985年
17 陸侃如:《中古文學繫年》,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
18 吳調公:《古典文論與審美鑑賞》,濟南:齊魯書舍,1985年
19 黃永武:《詩與美》,台北:洪範書店,1985年
20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台北:洪範書店,1986年
21 蔡義忠:《中國八大詩人》,台北:漢威出版社,1987年
22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23 王鍾陵:《中國中古詩歌史》,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年
24 季明華:《南宋詠史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
25 儲大泓:《歷代詠史詩選註》,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26 朱自清:《經典常談》,台南:大孚書局,1990年
27 降大任選注、張仁健賞析,《詠史詩注析》,太原:山西教育出版
社,1991年
28 湯用彤:《理學.佛學.玄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年
29 錢穆:《莊老通辨》,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30 唐翼明:《古典今論》,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
31 吳小如等撰寫:《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
社,1992年
32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台北:正中書局,1992年
33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綱要》(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年
34 錢志熙:《魏晉詩歌藝術原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年
35 余冠英、韋鳳娟編選:《古詩精選》,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3年
36 胡雲翼:《增訂本中國文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
37 姜書閣、姜逸波選注:《漢魏六朝詩三百首》,長沙:岳麓書社,
1994年
38 陳慶輝:《中國詩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39 張建業:《中國詩歌史》,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40 羅宗強:《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41 朱喬森編:《朱自清全集》,蘇州: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年
42 許鋼:《詠史詩與中國泛歷史主義》,台北:水牛出版社,1997
年
43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
44 徐傳武:《左思左棻研究》,台中:明目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
年
45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
46 徐公持:《魏晉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47 王文進:《仕隱與中國文學》,台北:台灣書店,1999年
48 方祖燊:《方祖燊全集‧魏晉詩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9年
49 黃益庸:《歷代詠史詩》,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
50 王力堅:《魏晉詩歌的審美觀照》,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51 吳宏一:《從詩歌史的觀點選讀古詩》,台北:台灣書店,2000
年
52 鍾京鐸:《左思詩集釋》,台北:學海出版社,2001年
53 陳望衡:《中國古典美學史》,台北:華正書局,2001年
54 程千帆:《程千帆全集‧左太沖詠史詩三論》,石家庄:河北教育
出版社,2001年
55 陳良運:《中國詩學批評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56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
57 羅宗強:《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年
58 姜劍雲:《太康文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59 許嘉璐:《二十四史全譯》,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
60 游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年
61 賴玉樹:《晚唐五代詠史詩之美學意識》,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2005年
62 黃偉倫:《魏晉文學自覺論題新探》,台北:學生書局,2006年
63 葉楓宇:《西晉作家的人格與文風》,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
64 張愛波:《西晉士風與詩歌—以「二十四友」研究為中心》,濟
南:齊魯出版社,2006年
65 高莉芬:《元嘉詩人用典研究》,台北:花木蘭出版社,2007年
66 朱雅琪:《魏晉詩歌中的審美意識》,台北:花木蘭出版社,2007
年
67 葛曉音:《八代詩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68 李正治:《六朝詠懷組詩研究》,台北:花木蘭出版社,2007年69 黃雅歆:《魏晉詠史詩研究》,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
年
70 陳建華:《唐代詠史懷古詩論稿》,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8年
71 羅根澤:《魏晉六朝文學批評史》,台北:商務印書館,2008年
72 熊禮匯編著:《中國文學史‧魏晉南北朝文學史》,河北:武漢大
學出版社,2009年
73 檀晶:《西晉太康詩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年
74 趙玉萍:《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研究》,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9年
75 韋春喜:《宋前詠史詩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年
76 葉嘉瑩:《迦陵談詩》二集,台北:三民書局,2010年
77 王令暉:《魏晉五言詩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年
78 劉文勇:《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論講疏》,四川:巴蜀書社,
2011年
79 劉強:《一種風流吾最愛-《世說新語》今讀》,台北:城邦文化
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80 錢穆:《莊子纂箋》,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81 韓傳達、隋慧娟編著:《中國古代文學基礎》,北京:北京大學出
版社,2011年
82 李澤厚:《美的歷程—魏晉風度篇》,台北:三民書局,2012年
三 學位論文
1 韓惠京:《李商隱詠史詩探微》,中國文化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2 廖振富:《唐代詠史詩之發展與特質》,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1989年
3 潘志宏:《晚唐三家詠史詩研究》,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4 周宜梅:《杜牧詠史詩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5 徐亞萍:《唐代詠史詩與中國傳統士文化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
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9年
6 李宜涯:《晚唐詠史詩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7 林德信:《朱彝尊詠史詩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8 詹雅智:《左思詩研究》,玄奘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9 潘江艷:《左思精神風貌透視》,蘭州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10 鄭佳惠:《晚唐五代詠史組詩研究》,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2007年
11 宋俊賢:《兩漢魏晉詠史詩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
論文,2008年
12 任豔麗:《左思《詠史》研究》,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
年
13 王聰慈:《陶淵明詠史書寫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
論文,2011年
14 霍海嬌:《魏晉南北朝詠史詩研究》,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1年
四 期刊論文(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1 黃錦鋐:〈論魏晉詩歌風格的思想性〉,《國文學報》第十四期,1985年2 齊益壽:〈談六朝詠史詩的類型〉,《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十卷第四期,1997年
3 降大任:〈試論我國古代詠史詩〉,收於《詠史詩註析》,《山西
教育出版社》,1991年
4 龔鵬程:〈史詩與詩史〉,《中外文學》十二卷二期,1983年
5 廖蔚卿:〈論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兩大主題〉,《幼獅學誌》第17
卷第3期,1983年
6 向以鮮:〈漫談中國詠史詩〉,《人文雜誌》第4期,1984年
7 侯迺慧:〈唐代懷古詩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三期,2000年
8 張火慶:〈中國文學史中的歷史世界〉,收於《中國文化新論‧文
學篇》《聯經出版社》,2011年
9 逯耀東:〈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八卷第六期,1975年
10 韋鳳娟:〈論左思及其文學創作〉,《中國古典文學論叢》第二
輯,1985年
11 韋鳳娟:〈獨樹一幟的「左思風力」〉,收於《空谷流韻》魏晉南
北朝卷,書林出版社,1997年
12 沈玉成:〈竹林七賢與二十四友〉,《遼寧大學學報》第六期,
1990年
13 李長之:〈西晉詩人潘岳的生平及其創作〉,國文月刊第六十八期
14 李長之:〈西晉大詩人左思及其妹左芬〉,收於《中國文學史論文
集》(二),1983年
15 程會昌:〈左太沖詠史詩三論〉,收於《中國文學史論文集》
(二),1983年
16 方永耀:〈不應把左思列入賈謐的「二十四友」之中〉,《東岳論
叢》第1期,1982年
17 王媛:〈左思練都再考〉,《雲夢學刊》第29卷第3期, 2008
年
18 潘江艷:〈左思思想及人品論略〉,《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第
27卷第3期,2010年
18 牟世金、徐傳武:〈左思文學業績新論〉,收錄於《左思左棻研
究》,1998年
20 王志民:〈左思功業思想辨析〉,《社會科學戰線》編輯部編《古
典文學論叢》第四輯,1986年
21 楊宿珍:〈左思詠史詩論〉,《文風》第34期,1979年
22 (日)興膳宏:〈左思與詠史〉,收於《六朝文學論稿》,岳麓書
社,1986年
23 廖俐惠:〈鬱鬱澗底松──評左思《詠史》詩〉,《中國語文》81卷2期,1997年
24 林麗娟:〈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左思〈詠史詩八首〉探微,《黃埔學報》42輯,2002年
25 涂佩鈴:《詠史詩與遊仙詩的時空意蘊—以左思、郭璞詩為例》,
《中國語文》98卷4期,2006年
26 馬素婷:左思《詠史詩》淺析,《文學教育》2010卷5A期,
2010年
27 朱進國:〈一個寒士的探索〉,《寧夏師範學院教育科學系學
報》,2007年
28 呂璧雍:〈人與社會──文人生命的二重奏:仕與隱〉,收於蔡英
俊編《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1982年
29 穆克宏:〈晉詩-左思《詠史》八首〉,收於《漢魏六朝詩鑑賞辭
典》,1992年
30 朴泰德:〈劉勰與鍾嶸評論左思的詩歌〉,《中國語文》第95卷第6期, 2004年
31 姜劍雲:〈論左思「美物者貴依其 本」的品物徵實主張〉,收於
《太康文學研究》, 2003年
32 施仲貞:〈左思《詠史》詩情感特徵與藝術手法之淺論〉,《湖北
教育學院學報》第24卷 第6期,2007年
33 周玲:〈論左思的詠史詩〉,《寶雞文理學院學報》17卷第2
期,1997年
34 田恆榮:〈論古詩文鑑賞中的用典教學〉,《語文教學研究》2006
卷第5期,2006年
35 仇小屏:〈略論新詩中之「用典」技巧〉,《國文天地》第22卷第7期,2006年
36 凌華苓:〈論《詩品》三品升降〉,《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一期,1997年
37 姜明:〈論左思及其詩歌成就〉,《楚雄師專學報》1998年第2
期
38 高小慧:〈《詩品》晉記室左思條疏〉,《許昌學院院報》第22
卷第4期,2003年
39 蕭馳:〈中國古典詠史詩的美學結構〉,《學術月刊》十二期,
1983年
40 韋春喜:〈試論劉勰對左思的批評〉,《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4
年第3期
41 王忠:〈鍾嶸品詩的標準尺度〉,收於《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
1983年
42 張安琪:〈左思與陶淵明詠史詩之比較〉,《傳習》第17期,1999年
43 袁行霈:〈鍾嶸《詩品》陶詩源出應璩說辨析〉,收於《陶淵明研
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44 葉日光:〈左思生平及其作品年代之推測〉,《明新學報》第一期,1979年
45 吳宏一:〈左思〉,收於《中國文學講話(五)魏晉南北朝文
學》,1985年
46 宋毅:〈左思《詠史》得失談〉,揚州教育學院學報第2期,
1999年
47 劉文忠:〈左思〉,收於《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第一卷,山
東教育出版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