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0 06: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裕芬
研究生(外文):Huang Yu-Fen
論文名稱:《搜神記》變化故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stories in Searching for Gods
指導教授:何石松何石松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2
中文關鍵詞:搜神記變化變形仙道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0
  • 點閱點閱:577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2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變化故事歷來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題材,在神話傳說或是民間故事中經常可見。變化故事中所傳達的當代社會思想以及文學意涵,可以做為了解民間文學的具體文化素材,在文學史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故有其研究的必要性。本文以「《搜神記》變化故事研究」為題,選擇干寶《搜神記》為範圍,旨在探究魏晉南北朝志怪名著《搜神記》中之變化故事。《搜神記》中有仙道、鬼魅、動物、妖怪、植物等眾多主題,是研究六朝小說者不可不讀的作品之一,其中「變化」是許多主題共通的題材,在各類故事中均居重要地位。本文整理出具有變化情節的故事內容後,就變化故事的類型及變化的因素加以分析,對變化故事進行探究,進而歸納出《搜神記》變化故事的特色及其承傳。
全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前人研究結果、《搜神記》時代背景、變化故事的定義、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二章「《搜神記》仙道術數變化故事」,探討《搜神記》中神仙法術變化類別,分神人異能、凡人成仙、巫術變化、道術變化等種類加以敘述,了解仙道術數變化的內涵。第三章「《搜神記》鬼靈魂魄變化故事」,歸納故事中的鬼魂特色、變化原因以及鬼魂變化的時空背景,探討鬼魂變化故事的特質。第四章「《搜神記》物魅精怪變化故事」,由古籍中的物魅觀念著眼,進而分析《搜神記》中出現的物魅主體、物魅變化的原因、時空背景等因素,探討物魅精怪變化故事的特質。第五章「《搜神記》變化故事之承傳」,欲探討變化故事所承繼的變化觀點由來,以及分析變化故事在後世的承傳類型。第六章「結論」,綜述論文的研究成果特色與研究心得。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前人研究結果 …………………………………1
一、研究動機 ……………………………………………………1
二、文獻探討 ……………………………………………………2
(一)以《搜神記》為題者………………………………………2
(二)以「變化」為題者…………………………………………4
(三)以「變形」為題者…………………………………………5
(四)其他題名之相關研究者……………………………………6
三、研究目的與方法 ………………………………………………7
第二節 《搜神記》概述 …………………………………………… 8
一、作者 ……………………………………………………………9
二、版本 …………………………………………………………11
第三節 「變化」故事定義 ………………………………………14
一、歷來變形與變化研究之探討…………………………………14
二、本文「變化」的定義 ………………………………………16
(一)以「變化」字義言…………………………………………16
(二)以《搜神記》用字習慣言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2
一、研究範圍 ……………………………………………………22
二、研究界定 ……………………………………………………23
第二章 《搜神記》仙道術數變化故事…………………………25
第一節 神仙變化……………………………………………………25
一、神人異能之變 ………………………………………………26
(一)飛行的能力 ……………………………………………26
(二)不凡的外貌 ……………………………………………30
二、凡人成仙之變…………………………………………………32
(一)修道成仙…………………………………………………32
(二)人神戀,相偕飛昇 ……………………………………36
(三)尸解為仙…………………………………………………38
第二節 巫道法術變化………………………………………………42
一、巫術之變 ……………………………………………………42
(一)神鬼降靈 ………………………………………………45
(二)辨識鬼神 ………………………………………………47
(三)占卜預測 ………………………………………………48
(四)治病醫療 ………………………………………………50
(五)厭勝鬼怪 ………………………………………………52
二、道術之變 ……………………………………………………56
(一)符咒變化…………………………………………………58
(二)招魂現形 ………………………………………………60
(三)改變自然現象……………………………………………62
(四)變化身外物 ……………………………………………63
(五)顯隱變身 ………………………………………………65
第三章《搜神記》鬼靈魂魄變化故事…………………………68
第一節 傳統鬼魂觀念簡論 ………………………………………69
第二節 鬼魂現身之特性……………………………………………73
一、形象與生人無異 ……………………………………………74
二、外形任意改變 ………………………………………………76
三、附身入夢自如 ………………………………………………78
第三節 鬼魂現身之原因 ………………………………………… 80
一、證論鬼為實有 ………………………………………………80
二、申冤報仇………………………………………………………81
三、助人報恩………………………………………………………83
四、欺人作祟………………………………………………………85
五、求愛為歡………………………………………………………86
(一)露水姻緣…………………………………………………86
(二)再續前緣 ………………………………………………88
(三)幽冥通婚…………………………………………………91
六、復活重生………………………………………………………94
第四節 鬼魂變化之時空……………………………………………96
一、鬼魂現身的時間 ……………………………………………96
(一)清晨 ……………………………………………………96
(二)白晝 ……………………………………………………97
(三)黃昏 ……………………………………………………98
(四)夜晚 ……………………………………………………98
二、鬼魂現身的空間 ……………………………………………100
(一)住所 ……………………………………………………100
(二)墳塚 …………………………………………………102
(三)廟堂……………………………………………………103
(四)道途 …………………………………………………104
(五)陰界 ………………………………………………… 105
第四章《搜神記》物魅精怪變化故事…………………………107
第一節 傳統物魅觀念析論 ………………………………………107
第二節 物魅變化的主體 …………………………………………110
一、獸類 ………………………………………………………111
(一)狐狸……………………………………………………111
(二)狗 ……………………………………………………112
(三)猿猴……………………………………………………114
(四)蛇………………………………………………………114
(五)其他……………………………………………………115
二、禽類…………………………………………………………116
(一)白鳩……………………………………………………116
(二)雉雞……………………………………………………116
(三)羽衣女…………………………………………………116
(四)黃雀……………………………………………………117
三、蟲類…………………………………………………………118
(一)蜮………………………………………………………118
(二)青蚨……………………………………………………119
(三)其他……………………………………………………119
四、水族…………………………………………………………120
(一)鮫………………………………………………………120
(二)鼉………………………………………………………121
五、植物…………………………………………………………121
六、人類…………………………………………………………123
(一)夙願未了之人…………………………………………123
(二)心存不敬之人…………………………………………125
(三)行徑異常之人…………………………………………125
七、神物…………………………………………………………127
(一)霹靂……………………………………………………127
(二)龍………………………………………………………128
(三)熒惑星…………………………………………………128
八、器物 …………………………………………………………129
第三節 物魅變化之原因 …………………………………………130
一、索求祭祀 ……………………………………………………130
二、男女情愛……………………………………………………131
三、展現才學 ……………………………………………………133
四、擾民作祟 ……………………………………………………134
(一)欺人 ……………………………………………………135
(二)害人 ……………………………………………………135
五、善惡報應 ……………………………………………………136
(一)復仇 ……………………………………………………137
(二)報恩 ……………………………………………………139
六、推原神話 ……………………………………………………140
(一)特殊民族 ………………………………………………140
(二)感應生子………………………………………………142
(三)物種起源………………………………………………142
七、精魂不滅……………………………………………………143
八、異徵預兆……………………………………………………146
(一)產下異類………………………………………………146
(二)性別互變 ………………………………………………147
(三)形象異變………………………………………………147
第四節 物魅變化的背景 …………………………………………148
一、變化的時間 …………………………………………………148
(一)現身的時刻……………………………………………149
1.白日 ……………………………………………………149
2.黃昏 ……………………………………………………150
3.深夜 ……………………………………………………151
(二)消失的時刻……………………………………………152
二、變化的地點 …………………………………………………152
(一)生物棲息處 ……………………………………………152
(二)人類住所 ………………………………………………153
第五章 《搜神記》變化故事之承傳……………………………155
第一節 變化故事之所承 …………………………………………155
一、受先秦神怪思想影響………………………………………155
(一)從上古神話中吸收之成分……………………………155
(二)從先秦寓言中吸收之成分……………………………156
二、受漢代以來陰陽五行思想影響……………………………157
(一)五氣變化成萬物………………………………………157
(二)氣異而形變……………………………………………159
(三)萬物變化皆有源由……………………………………160
三、受當代民間宗教信仰影響…………………………………161
(一)因巫道法術之流行……………………………………161
(二)因佛教信仰的傳入……………………………………161
第二節 變化故事之所傳 …………………………………………163
一、延續主軸而發展—以韓憑故事為例………………………163
(一)《搜神記》中的記載…………………………………163
(二)後世文學中的發展……………………………………164
(三)流傳過程中的異與同…………………………………165
二、多方融合而成新說—以朱蒙神話為例……………………167
(一)朱蒙的傳說……………………………………………167
(二)與多則歷史記載的結合………………………………167
(三)與《搜神記》干將莫邪傳說的結合……………………169
第六章 結論 ………………………………………………………171
參考書目……………………………………………………………175
參考書目
一、 專書(依年代為序排列,同時代依編著者姓氏筆畫排列)
A、古籍
〔周〕不詳,李振興編:《尚書》﹙台北:時報出版社,1987年﹚
〔春秋〕左丘明傳,〔晉〕杜預註,〔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正義》收於《重?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戰國〕韓非著,劉乾先校:《韓非子》(台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
〔戰國〕墨子著,吳敏江校:《墨子》(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戰國〕李滌生:《荀子集解》(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4 年)。
〔戰國〕莊周、〔清〕王先謙撰、沈嘯寰點校:《莊子集解》(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戰國〕管仲著,姜濤注《管子新注》(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12月)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 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漢書.外戚傳》(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漢〕王充著,黃暉校:《論衡校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年)。
〔漢〕劉安著,劉康德撰:《淮南子直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漢〕劉向:《列仙傳•黃帝》(台北:廣文,1989年)。
〔漢〕桓寬撰,王利器校注:《鹽鐵論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漢〕許慎撰:《說文解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6月)。
〔漢〕班固撰:《漢書》(臺北:鼎文書局,2007年)。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正義 呂友仁整理:《禮記正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
〔漢〕王符、〔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新編諸子集成一》(台北:世界書局,1974 年)
〔魏〕王弼注,〔晉〕韓康伯注:《周易注疏》(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
〔吳〕韋昭:《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晉〕郭璞注,袁珂點校:《山海經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
〔晉〕張華撰:《博物志》,卷八,〈異聞〉(四部備要,臺北:中華書局,1983 年)。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楊家駱主編《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1984年)
〔晉〕葛洪:《中國神仙傳記文獻初編》(臺北:捷幼出版社,1992年)。
〔晉〕葛洪著,顧久譯註:《抱朴子內篇》(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1993年)。
〔晉〕干寶撰,汪紹楹校注:《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9月)。
〔晉〕陶潛:《搜神後記》﹙台北:木鐸出版社,1994 年﹚。
〔劉宋〕范曄撰:《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94年)。
〔梁〕任昉撰:《述異記》,卷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75年)。
〔唐〕房玄齡等著,楊家駱主編:《晉書》(台北:鼎文書局,1996年)。
〔唐〕魏徵等撰,楊家駱主編:《隋書》(台北:鼎文書局,1996年)
〔唐〕李商隱:《李義山詩集》(台中:中庸出版社,1975年)。
〔宋〕歐陽修,宋祈撰,楊家駱主編《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94年)。
〔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臺北:華正書局,1975年)。
〔宋〕歐陽詢著,汪紹楹校:《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2 月)。
〔元〕托克托等撰,楊家駱主編:《宋史》(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十四〈獸部〉﹙北京:中國書店,1994 年﹚。
〔明〕湯顯祖著,俞為民校注:《牡丹亭校注》(台北:華正書局,1996年)。
〔明〕黃宗羲撰,明•王夫之撰:《黃梨州王船山書》(台北:世界書局,2009年5月)
〔清〕紀昀編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
〔清〕蒲松齡原著,張友鶴校:《聊齋誌異》(台北:里仁書局,1991年)

B、現代專著
裴永鎮整理:《朝鮮民間故事講述家金德順故事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
袁珂:《古神話選釋》﹙台北:長安出版社,1984年﹚。
王孝廉:《神話與小說》(臺北:時報文化,1986年5月)。
王孝廉:《花與花神》(台北:洪範書店,1982年1月)。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台北:文史哲出版,1987年﹚。
郝懿行撰:《爾雅義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7年)。
顧俊:《魏晉南北朝小說》(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
王國良:《六朝志怪小說考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11月)。
周次吉:《六朝志怪小說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9月)。
黃暉撰:《論衡校釋》,《新編諸子集成一》(北京:中華書局,1990 年)。
屈守元:《文選選讀》(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頁119。
譚達先:《中國民間文學概論》(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7月)。
王國維〈宋元戲曲考〉,《王國維戲曲論文集──宋元戲曲考及其他》,(臺北:里仁書局,1993年)。
林惠祥:《文化人類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蒲慕州:《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臺北:聯經出版社,1993年)。
譚達先:《中國傳說概述》(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6月)。
葉慶炳編:《漢魏六朝鬼怪小說》(台北:國家出版社,1993年11月)。
鄭曉江:《中國辟邪文化大觀》(廣州:花城出版社,1994年)。
何滿子:《中國愛情與兩性關係》(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1月)。
劉仲宇:《中國精怪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魯迅:《古小說鉤沉》,(山東:齊魯書社,1997年)。
張清鐘:《古詩十九首彙說賞析與研究》(台北:台灣商務書局,1998年6月)。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故事考論》(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1月)。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桂冠編輯部編譯:《中國神話傳奇》(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0年7月)。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10月)。
宋兆麟:《巫覡──人與鬼神之間》,(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
劉康德撰:《淮南子直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6月)。
劉葉秋:《魏晉南北朝小說》(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3月)
譚達先:《中國神話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12月)。
胡新生:《中國古代巫術(修訂本)》,(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
蒲慕州:《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測寫》(台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
鄭志明:《宗教神話與崇拜的起源》(台北:大元書局,2005年4月)。
王孝廉:《中國神話世界(上編)—東北、西南族群創世神話及其文化》(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1月)。
王孝廉:《中國神話世界(下編)—中原民族的神話與信仰》(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1月)。
謝路軍:《道教概述》(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張可禮,宿美麗編選:《曹操曹丕曹植集》(江蘇:鳳凰出版社,2009年)。
C、翻譯作品
〔美〕加德納.墨菲、約瑟夫.柯瓦奇著,林方、王景和譯:《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年)。
〔德〕恩斯特 卡西勒(Cassirer,E.)著、甘陽譯《人論》(台北:桂冠出版社,1990年)。
〔英〕愛德華 B.泰勒(EdwardB.Tylor):《原始文化︰神話、哲學、宗教、語言、藝術和習俗發展之研究》(重譯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二、 學位論文(依年代為序排列,同時代依編著者姓氏筆畫排列)
A、博士論文
黃麗卿:《《聊齋誌異》「形變」研究》(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陳昱珍:《唐宋小說中變形題材之研究—以太平廣記與夷堅志為主》(台北:私立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B、碩士論文
金克斌:《魏晉志怪小說中的世界—以搜神記為中心的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禹東完:《聊齋志異夢境與變形故事之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康韻梅:《六朝小說變形觀之探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變化題材研究》(台北:國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1988年6月)。
蔡雅薰:《六朝志怪妖故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0年5月)。
洪瑞英:《中國人虎變形故事研究》(台中:私立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蔡曉晴:《變形故事中的神祕水中生物:性別與慾望之建構與壓抑》(台中:私立靜宜大學英國語文研究所文學組碩士論文,1992年)
柯淑惠:《《聊齋誌異》之物類變化故事研究》(台北:私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3年)。
林翠萍《《搜神記》與《嶺南摭怪》之比較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李素娟:《唐人小說中變化故事之研究》(台北:私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6年)。
陳昌遠:《蒲松齡《聊齋誌異》精怪變化故事研究—一個「常與非常」的結構性思考》(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吳俞�隉G《地方˙性別˙記憶──《聊齋誌異》中的鬼魅考察》(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蔡其原:《巫術與文學──以六朝志怪小說為主的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7月)。
劉宛如《《搜神記》暨《搜神記後》研究──從觀念世界與敘事結構考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李燕惠:《魏晉南北朝鬼神故事研究》(台北:私立輔仁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1999年)。
江慧琪:《先秦至唐狐狸精怪故事研究》,(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1年)。
林淑珍《論《搜神記》的民間童話質素》(台南:國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趙容俊:《先秦巫俗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2 年 11 月)。
賴采蘋:《《搜神記》中的動物類型研究──以動物與人類的關係為中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關怡嫻:《中國變形神話傳說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陳佩玫《《搜神記》的民間故事類型研究-以「地陷為湖」及「羽衣仙女」型故事的演變為主之考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蘇榮彬:《神道設教──感應類故事研究》(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黃怡真:《上古至中古神仙形象的轉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2月)。
倪智芸:《《搜神記》精怪故事之敘事研究》(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張化興:《《山海經》中的神話與宗教初探》,(台中:私立靜宜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文,2008年1月)。
邱容韡:《中國先秦變形神話傳說中「化生」之思維探究》(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三、期刊論文
范寧:〈關於搜神記〉,《文學評論》第一期,(南京:南京大學中文系期刊,1964 年),頁86?92。
金榮華:〈東明王的傳說〉,《民間故事論集》(台北:三民書局,1977年6月),頁177~193。
李豐楙︰〈六朝精怪傳說與道教法術思想〉,《古典小說研究專集》﹙台北:聯經出版,1981 年﹚頁1-36。。
余英時:〈中國古代死後世界觀的演變〉,《聯合月刊》(台北:聯合出版社,1983 年9月)頁13~25。
樂蘅軍:〈中國原始變形神話試探〉,《古典小說散論》(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年),頁1~29。
樂蘅軍:〈悲劇英雄在中國股神話中的造像〉,《古典小說散論》(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年),頁31~52。
尉天驄:〈中國古代神話的精神〉,《古典小說散論》(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年),頁53~75。
李豐楙:〈不死的探求—從變化神話到神仙變化傳說〉《中外文學》第十五卷第五期,(1986年),頁36~57。
胡萬川:〈從黎丘丈人到六耳獼猴〉,《小說戲曲研究第一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5月),頁53~65。
胡幼峰:〈干寶《搜神記》考〉,《中國古典小說論集》(台北:幼獅出版,1988
年),頁63? 83。
康韻梅:〈試由「變化論」略論《搜神記》的成書立意和篇目體例〉,《小說戲曲研究》第三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頁3~35。
王立:〈鬼靈文化與中國古代復仇文學〉,《齊魯學刊》第6 期,(1992年6月)。
徐志平:〈「人化異類」故事從先秦神話到唐代傳奇之間的流轉〉,《台大中文學報》第六期(1994 年6月),頁357~397。
國光紅:〈殷商人的魂魄觀念〉,《中原文物》第3 期(1994 年7月),頁3~18。
劉守華著:〈蠶神信仰與蠶祖傳說〉,《高師函授學刊》(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 期(1995 年5月),頁67~78。
瞿兌之:〈釋巫〉,《燕京學報》第7期(1995年6月),頁9~17。
蒲忠成:〈神話中之變形〉,《花蓮師院學報》第5期(1995年),頁47~62。
孫生:〈鬼道.談風.女鬼—魏晉六朝志怪小說女鬼形象獨秀原因探析〉《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1997年),頁45~51。
李遠國:〈論道教符菉的分類——兼及符菉與中國文字的關係〉,《宗教學研究》(1997年),頁39~52。
張靜二:〈「壺中人」故事的演化──從幻術說起〉,《佛學與文學》(台北:法鼓文化,1998年12月),頁329~376。
裘錫圭:〈漢簡中所見韓朋故事的新資料〉,《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3期)。
王承文:〈東晉南朝之際道教對民間巫道的批判——以天師道和古靈寶經為中心〉,《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41卷第04期,(2001年),頁29~46。
李劍國:〈干寶考〉,《古稗斗筲錄──李劍國自選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第1版),頁252-284。
鄭振偉:〈道家與原始思維〉,《漢學研究》第19卷,第2 期(2001年12月),頁113~140。
張承鵠:〈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鬼神世界別論〉,《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4期(2003年8月),頁452~455。
張嘉珊:〈離亂之世的身心療治—以《搜神記》中仙道類主題為主軸開展〉,《第三屆全國研究生〈文學社會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2004年5月),頁77~91。
梁英梅:〈漢代羽人形象試探〉,《四川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1期(2004年),頁7~18。
劉燕萍:〈唐代人鬼婚戀中的死亡反思──招魂、交感和幽界三類小說〉(《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22期,2005年3月),頁2~33。
劉苑如:〈題名、輯佚與復原─《玄中記》的異世界構想〉,《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1期,(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7年),頁29~74。
蔣明智:〈作為巫術信仰的龍〉,《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5期,(2008年10月),頁10~13。
四、網路資料
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繁體中文版:http://wordpedia.eb.com.autorpa.tmue.edu.tw
台灣道教文化:http://www.hua3.com.tw/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http://hanji.sinica.edu.tw/index.html?
道教全球資訊網:http://www.twtaoism.net/index.php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http://www.ctcwri.idv.tw/godking.htm
道教文化資料庫:http://www.taoism.org.hk/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