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代專著
1. Joesef Breuer, Sigmund Freud著,金星明譯《歇斯底里症研究》(台北市:米
娜貝爾出版公司,2000)
2.西格蒙特.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簡意玲譯《小漢斯》(臺北市:心靈
工坊文化出版,2006)
3.王溢嘉著《性偵探大師:弗洛伊德的愛慾推理》(台北:野鵝出版社,2000)
4.王溢嘉編《精神病人繪畫選潛意識的告白》(台北巿:野鵝,1980)
5.王溢嘉譯《大師的腳印弗洛伊德一生行誼》(台北:野鵝出版社,1985)
6. 柏拉圖著,王曉朝譯《柏拉圖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王小章,郭本禹著《潛意識的詮釋從弗洛伊德主義到後弗洛伊德主義》(
北京巿:中國社會科學,1998)
8.王家忠著《人性.社會.心靈社會潛意識研究》(濟南市: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9.王穎著《荀子倫理思想研究》(哈爾濱市: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
10.吳康等著《孟子思想研究論集》(台北:黎明,1982)
11.弗洛伊德著,車文博主編:《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弗洛伊德文集2—
釋夢》《弗洛伊德文集3--性學三論與論潛意識》《弗洛伊德文集4--精神分析
導論》《弗洛伊德文集5--精神分析新論》《弗洛伊德文集6--自我與本我》《弗
洛伊德文集7--達芬奇對童年的回憶》《弗洛伊德文集8--圖騰與禁忌》(長
春:長春出版社,2006)
12.弗洛伊德著《弗洛伊德傳》(台北:志文出版社,1989)
13. (韓)李武石着:《尋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與經典案例》(台北:科學
出版社,2009)
14.申荷永著:《心理分析:理解與體驗》(北京:三聯,2005)
15. Angel B. Espina Barrio著,石雅如譯《弗洛伊德與李維史陀》(台北:秀威資
訊出版社,2005)
16.休謨着,關文遠譯《人性論》(香港:商務,2002)
17.休謨著,楊適等譯《人性的高貴与卑劣休謨散文集》(上海市:三聯,1988)
18.休謨(David Hume)著,馮援譯《人性的斷裂》(北京市:光明日報出版社,
1997)
19.艾倫伯格著《發現潛意識(Ⅲ)浪漫主義動力精神醫學:弗洛伊德與容格》(台
北:遠流出版社,2003)
20.艾弗瑞‧阿德勒(Adler,Alfred)著,蔡美玲譯《了解人性》(台北巿:遠流,
1990)
21.弗洛伊德著,何仲生,余鳳高譯《弗洛伊德文明的代價》(瀋陽巿:遼海
出版社,1999)
22.吳光遠著《性與夢的世界--關於弗洛伊德》(台北:海鴿出版社,2008)
23. 弗洛伊德著,吳光遠譯《人最美的時候,也就是性慾最旺盛的時候》(台
北:漁人文化出版社,2006)
24. Joseph Sandler, Ethel Spector Person, Peter Fonagy著,李俊毅譯《弗洛伊德的
「論自戀:一篇導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9 )
25. (韓)李武石著,李光哲等譯《尋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與經典案例》(台
北:科學出版社, 2009)
26.李瑩瑜著《荀子內聖外王思想研究》(臺北縣永和市:花木蘭文化,2009)
27.李文演撰《荀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台北巿:李文演,1991)
28.汪暉著《弗洛伊德人生哲學初探》(台北:遠流出版社,1993)
29.汪暉著《作為哲學人類學的弗洛伊德理論》(台北:遠流出版社,1992)
30.菲爾歐.摩倫(Phil Mollon)著,汪淑媛譯《弗洛伊德與偽記憶症候群》(台北:
果實出版社,2002)
31.阮芳賦著《性與社會文化》(臺北市:巨流,2010)
32.亞里士多德著,吳壽彭譯《靈魂論及其他》(北京:商務,1999)
33.亞當.斯密著,蔣自強等譯:《道德情操論》(北京:商務,1998)
34.亞當.斯密著,郭大力、王亞南譯:《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of Causes of the Weath of Nations,簡稱《國富論》)(北
京:商務,2009)
35.弗洛姆( Fromm, Erich)著,孟祥森譯《弗洛伊德的使命》(台北:水牛出版
社,1987)
36.孟廣厚撰《人性與心理》(台北:三民書局印行,1974)
37.林逸鑫着《圖解弗洛伊德與精神分析》(台北:易博士出版社,2008)
38. [奧]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楊韶剛等譯《弗洛伊德心理哲學》(北京
市:九州出版社,2003)
39.林增祥著《本我惡魔-與弗洛依德對談》(台北:商周出版社,2000)
40.林聰舜著《人性與理念競逐》(臺北市:編譯館,2009)
41.保羅-羅宏‧亞舜著《弗洛伊德與女性》(台北:遠流出版社,2002)
42.柯雄文著,賴顯邦譯《倫理論辯:荀子道德認識論之研究》(北巿:黎明文
化,1990)
43.柏拉圖著,郭斌和、張竹明譯:《理想國》(北京:商務,2009)
44.翁惠美著《荀子論人研究》(台北巿:正中發行,1988)
45.高宣揚著《弗洛伊德主義》(台北:遠流出版社,1993)
46.張國清著《後弗洛伊德主義》(台北:揚智出版社,1996)
47. [奧]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林塵等譯《後弗洛伊德后期
著作選》(上海巿:上海譯文,1997)
48. (美)歐文.斯通著,熊向輝,孫志軍,余天賜譯《弗洛伊德傳:我心澎湃》
(南京市: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
49.梁濃剛著《回歸弗洛伊德》(台北:遠流出版社,1993)
50.連芯譯《弗洛伊德:幽微的心靈世界》(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2010)
51. [法]卡特琳.梅耶爾(Catherine Meyer)主編,郭慶嵐、唐志安譯:《弗洛伊德批
判:精神分析黑皮書》(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
52.珍納.馬爾肯(Janet Malcolm)著,陳系貞譯《弗洛伊德檔案》(台北:究竟出版
社,2001)
53.郭本禹、王國芳等著《潛意識的意義精神分析心理學》(濟南市:山東教育
出版社,2009)
54.陳修武編撰《人性的批判荀子》(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1998)
55.陳慶餘著《人性分析》(臺北巿:清流,1974)
56.馬丁(Martin,Barclay)撰,廖克玲等譯《焦慮與精神官能症》(台北巿:桂
冠圖書公司印行,1982)
57.陳大齊著《孟子性善說與荀子性惡說的比較研究》(台北巿:中央文物供應
社,1953)
58.傅陽着《弗洛伊德》(台北:品冠出版社,2006)
59.巴班(Pierre Babin)著,黃發典譯《弗洛依德─科學時代的解夢師》(台北:
時報出版社,1995年)
60. Ethel Spector Person主編,楊大和等譯《論弗洛伊德的「群體心理學與自我
的分析」》(台北:五南出版社,2008)
61.楊卻俗撰《人性本質論》(台北:楊卻俗印行,1966)
62.史塔福克拉克撰,楊耐冬譯《弗洛伊德究竟說些甚麽》(台北:大林出版
社,1974)
63.卡亞.貝林(Katja Behling)著,楊夢茹譯《天才的妻子:瑪塔‧弗洛伊德》(台
北:台灣商務出版社,2004)
64.熊哲宏著《心靈深處的王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台北:果實出版
社,2001年)
65.瑪格莉特.慕肯伏伯(Margaret Muckenhoupt)著,褚耐安譯《弗洛伊德:潛意
識 夢的解析 性學》(台北:世潮出版社,2004)
66.齊治平著《人性解析與歷史解析》(台北巿:齊唯勤,1984)
67.劉燁著《弗洛伊德心理哲學的智慧》(台北:漁人文化出版社,2006)
68.約瑟夫.桑德勒(Joseph Sandler)等作,劉心蕾、范鈞傑、李詠慧譯《論弗洛伊
德的[有止盡與無止盡的分析]》(台北:五南出版社,2008)
69.劉潼福,鄭樂平著《古希臘的智慧理性悲歡的人性求索》(台北市:國際村
,1996)
70.王壘著《夢的解晰者弗洛伊德》(台北:笙易,1999)
71.歐西.赫傑勒克著《解夢始者-弗洛伊德》(台北:世茂出版社,2002 年)
72. Vicky Lebeau著,鄭玉菁譯《弗洛伊德看電影》(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004)
73.盧筱芸著《兩種上帝─弗洛伊德的問題,魯益師的回答》(台北:校園出
版社,2009)
74. Ethel Spector Person, Aiban Hagelin, Peter Finagy著,盧志彬、范鈞傑譯《論
弗洛伊德的「移情--愛的觀察」》(台北:五南出版社,2009)
75.約翰.華生(John Broadus Watson)著、李維譯《行為主義》(台北市:額爾古納
出版,2007)
76. Ethel Spector Person主編,韓誠一、張耿嘉、李俊宏、范鈞傑、李冠瑩譯《論
弗洛伊德的「一個正挨打的小孩」》(台北:五南出版社,2008)
77.魏爾生(Edward O.Wilson) 著,宋文里譯《人性是甚麽?人類本性》(台北巿:
心理,1984)
78.鄺芷人著《生命之河:生命與生命哲學》(台北:文津出版社,2010)
79.鄺芷人撰《善與善行:理論倫理學原理》(台北:文津出版社,2012)
80.(奧)阿德勒著,李心明譯《自卑與超越》(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
81.托馬斯.莫爾著,戴餾齡譯《鳥托邦》(北京:商務,1982)
82.葉繼業着《孟子思想研究》(台北:黎明,民82)
8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
巿:人民出版社,1975)
84. (荷)伯納德.曼德維爾(Mandeville)著,肖聿譯《蜜蜂的寓言》(北京巿: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85.常若松著《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武漢巿:湖北教育,1999)
86.榮格(Carl G. Jung)主編,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的總結》(臺
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出版,1999)
87.長尾剛著,蕭雲菁譯《圖解榮格心理學》(臺北市:易博士文化、城邦文
化出版,2007)
88.達爾.夏普(Daryl Sharp)著,易之新譯《榮格人格類型》(臺北市:靈工坊文
化,2012)
89.(瑞士)榮格(C.G. Jung) 著/鴻鈞譯《榮格分析心理學集體無意識》(台北
巿:結構群文化公司,1990)
90.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ise von Franz)作,易之新譯《榮格心理
治療》(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2011)
91. Hall,C.S.& Nordby,V.J著,史德海,蔡春輝合譯《榮格心理學入門= A primer
of Jungian psychology/.》(北巿:五洲發行,1988)
92.榮格(C. G. Jung)著,劉國彬,楊德友譯《榮格自傳》(臺北巿:張老師出
版社,1997)
93. Robert H. Hopcke作,蔣韜譯《導讀榮格》(臺北縣新店巿:立緒文化,1998)
94. (奧)阿德勒(Adler,Alfred)著,羅玉譯《阿德勒人格哲學》(北京市:九州出
版社,2004)
95. [美]喬恩‧卡爾森(Jon Carlson) 理查德‧E沃茨(Richard E. Watts) 邁克爾‧
馬尼亞奇(Michael Maniacci)著,郭本禹、呂英軍主譯《阿德勒的治療理論
與實踐》(重慶市: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
96. Thomas J. Sweeney著,唐子俊等譯《阿德勒諮商》(臺北市:五南,2007)
97.艾倫伯格(Henri F. Ellenberger)著,劉絮愷等譯《發現無意識新動力精神醫學
的歷史與演進》(臺北市:遠流,2004)
98.劉翔平著《尋找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的意義治療學說》(台北市:貓頭鷹出版,
2001)
99.勞思光著《中國哲學史》第一卷(香港:友聯,1980)
100.劉政浩等編《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0)
101.鄭麗玉著《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巿:五南,2006)
102.傅偉勳,韋政通主編,陳小文着《弗洛伊德》(台北:東大,1994)
103.弗朗克.菲德勒等著,趙曉紅等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求
是出版社,1985)
104.亞里斯多德,淦克超譯(Aristotle) 原著《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台北巿:
水牛,1987)
105.孫振青著《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台北巿:台灣書店發行,1996)
106. St. Thomas Aquinas著,孫振青譯《亞里斯多德形上學註》(臺北巿:明文,1991)
107. (英) 霍布士(Hobbes,Thomas) 撰,朱敏章譯《利維坦》(台北巿:台灣商務,
1981)
二.弗洛伊德文集
(1)第一卷,癔症研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形成時期的重要著作,包括《癔症研究》、《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這兩部著作均屬於弗洛伊德心理病理學的範疇。
(2)第二卷,釋夢,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形成的標誌性著作,包括《釋夢》以及相關的《論夢》、《釋夢在精神分析中的運用》、《論釋夢的理論與實踐》。這些論著均屬於精神分析一大理論支柱~一釋夢的範疇。
(3)第三卷,性學三論與論潛意識,弗洛伊德早期關於精神分析學另外兩大理論 支柱——性本能論和潛意識論的主要專著,包括《性學三論》、《兒童性理論》、《“文明的”性道德與現代神經症》、《愛情心理學》、《論自戀:導論》、《本能及其變化》、《壓抑》、《力比多類型》、《詼諧及其與潛意識的關係》、《論潛意識》、《精神分析中的潛意識的注釋》。這些論著均屬於弗洛伊德性心理學與潛意識論的範疇。
(4)第四卷,精神分析導論,弗洛伊德第一部全面和系統闡述精神分析學的代表性著作。《精神分析導論》(初版名為《精神分析引論》),屬於弗洛伊德早期對讀者進行精神分析導讀著作的範疇。
(5)第五卷,精神分析新論,弗洛伊德關於精神分析學專著的續篇,包括《精神分析新論》(初版名為《精神分析引論續編》)、《精神分析五講》、《精神分析運動史》、《精神分析綱要》。這些著作均屬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新論的範疇。
(6)第六卷,自我與本我,弗洛伊德後期關於精神分析學的修正、補充和發展的重要論著,包括《超越快樂原則》、《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自我與本我》、《抑制、症狀與焦慮》。這些論著基本上屬於弗洛伊德社會心理學的範疇。
(7)第七卷,達•芬奇對童年的回憶,弗洛伊德關於美學方面的重要論著,包括《戲劇中的變態人物》、《作家與白日夢》、《達•芬奇對童年的回憶》、《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覺與夢》、《米開朗基羅的摩西》、《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弑父者》、《非專業者的分析問題》。這些論著均屬於弗洛伊德美學心理學的範疇。
(8)第八卷,圖騰與禁忌,弗洛伊德有關人類學、社會學、文化學、宗教學、歷史學和哲學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包括《圖騰與禁忌》、《一個幻覺的未來》、《文明及其缺憾》、《為什麼有戰爭?》、《摩西與一神教》。這些論著基本上屬於弗洛伊德心理哲學的範疇。
三. 弗洛伊德主要著作
1.歇斯底里研究(又名《癔症研究》)(1893-1895)
2.《弗洛伊德較短論著(1893-1906)》前言
3.夏爾柯(1893)
4.論歇斯底里現象的精神機制:一次講座(1893)
5.防禦性神經病(1894)
6.迷狂性心理症和恐懼症:它們的心理機制和病理成因(1895)
7.論在〈焦慮性神經症〉描述之下將一綜合症狀區別於神經衰弱症之基礎(1895)
8.對我有關焦慮性神經症的論文的批評之答復(1895)
9.神經症的遺傳和病因(1896)
10.對《防禦性神經病》的幾點深入說明(1896)
11.歇斯底里的病因(1896)
12.《Sig.弗洛伊德博士科學論著(1877-1897)》之摘要
13.歇斯底里病因中的性(1898)
14.遺忘的心理機制(1898)
15.遮罩記憶(1899)
16.夢的解析(1900)
17.論夢(1901)
18.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1901)
19.一個歇斯底里症病例分析的片段(1901﹝1905﹞)
20.性學三論(1905)
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步驟(1904)
22.論精神治療(1905)
23.性在神經症病因中部分作用之我見(1906)
24.精神(或心理)診療(1905)
25.舞臺上的精神病角色(1942﹝1905或1906﹞)
26.笑話及其與無意識之關係(1905)
27.詹森的《格拉底瓦》中的譫妄和戲劇(1907)
28.精神分析和法律訴訟程式中之事實認定(1906)
29.迷狂性心理症和宗教實踐(1907)
30.兒童的性啟蒙(給M.福斯特博士的公開信)(1907)
31.創造型作家和白日夢(1908)
32.歇斯底里幻想及其與雙性性的關係(1908)
33.性格和肛門性欲(1908)
34.“文明化”的性道德和現代神經病患(1908)
35.論兒童性理論(1908)
36.對歇斯底里性攻擊的幾點一般性評論(1909)
37.家庭羅曼斯(1909)
38.對一個五歲大的孩子的恐懼症的分析(小漢斯的病例)(1909)
39.有關一個神經性迷狂心理症病例的筆記(“鼠人”)(1909)
40.有關精神分析的五封信(1910)
41.列奧納多•達芬奇和他童年時的一個記憶(1910)
42.對精神分析療法的深入審視(1910)
43.原始文字的兩歧意義(1910)
44.男性物件選擇的特殊類型(愛情心理學第一部)(1910)
45.愛情領域中普遍的貶抑趨勢(愛情心理學第二部)(1912)
46.禁忌和童貞(愛情心理學第三部)(1918)
47.從精神分的視角看視覺的心理擾亂(1910)
48.「野」精神分析(1910)
49.有關一個偏執狂病例的自傳性說明的精神分析劄記(“施萊博爾”)(1911)
50.通過精神分析把握夢的解析(1911)
51.移情的動力學(1912)
52.向醫師推薦精神分析(1912)
53.論治療的開端(對精神分治療技術的進一步推薦I)(1913)
54.回憶、重複和穿刺工作(對精神分治療技術的進一步推薦II)(1914)
55.對移情-愛情的觀察(對精神分治療技術的進一步推薦III)(1915)
56.民間傳說中的夢(弗洛伊德和奧本海默合著)(1957﹝1911﹞)
57.論精神分析(1913﹝1911﹞)
58.有關心理運作兩個原則的定理(1911)
59.神經症開始發作的類型(1912)
60.有關手淫的討論(1912)
61.有關精神分析中無意識的一個筆記(1912)
62.論證明性的夢(1913)
63.童話故事素材在夢中的出現(1913)
64.三個匣子的主題(1913)
65.孩子們說的兩個謊言(1913)
66.神經性迷狂心理症的傾向(對神經症選擇問題的探討)(1913)
67.為菲斯特《精神分析方法》所撰的導言(1913)
68.為博爾科《各民族糞尿祭儀》所寫的前言(1913)
69.圖騰與禁忌(1913﹝1912-1913﹞)
70.精神分析對其科學旨趣的要求(1913)
71.來自分析實踐的觀察和實例(1913)
72.精神分析治療中「似曾相識」的記憶幻覺(1914)
73.米開朗基羅的摩西(1914)
74.對少兒精神分析的幾點反思(1914)
75.精神分析運動史(1914)
76.論自戀:一個導論(1914)
77.本能及其興衰(1915)
78.壓抑(1915)
79.無意識(1915)
80.對夢的解析的一個形而上學性質的補充(1917﹝1915﹞)
81.悲傷和憂鬱(1917﹝1915﹞)
82.與欲望的精神分析理論背道而馳的一個偏執狂病例)(1915)
83.目前對戰爭和死亡的的看法(1915)
84.論無常(1916)
85.精神分析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性格類型(1916)
86.精神分析引論(1916-1917)
87.幼兒神經症病史之一例(“狼人”)(1918﹝1914﹞)
88.本能在肛門性欲中的範本化改造(1917)
89.精神分析道路上的困難(1917)
90.《詩與真》當中的童年記憶(1917)
91.精神分析治療的進展路程(1919)
92.論大學中精神分析的教學(1919)
93.「一個孩子被打」——性倒錯的起源研究(1919)
94.精神分析和戰爭神經症導論(1919)
95.論「詭異」(1919)
96.為裏克《禮儀:精神分析研究》所寫前言(1919)
97.超越快樂原則(1920)
98.群體心理學和自我的分析(1921)
99.一位婦女的同性戀病例的心理學起源(1920)
100.精神分析和治療(1941﹝1921﹞)
101.夢和治療(1922)
102.嫉妒,恐懼症和同性戀的神經症機制(1922)
103.百科全書詞條兩則(1923)
104.自我與本我(1923)
105.17世紀的鬼神學神經症一例(1923)
106.對夢的解析之實踐和理論的說明(1923)
107.對作為整體工作的夢的解析的補充說明(1925)
108幼兒性器組織(對性理論的修正補充)(1923)
109.神經症和精神病(1924)
110.受虐狂的經濟問題(1924)
111.俄狄浦斯情結的消失(1924)
112.神經症和精神病的現實性之消失(1924)
113.精神分析簡論(1924)
114.精神分析的抵抗(1925)
115.關於「神秘寫字拍紙薄」的筆記(1925)
116.否拒(1925)
117.解剖學性區分的心理學後果(1925)
118.約瑟夫•波普爾-林克斯和夢理論(1923)
119.山多爾•費倫茨博士(紀念他的五十歲壽辰)(1923)
120.為阿克霍恩的《頑童心理和頑童教育》所寫的前言(1925)
121.約瑟夫•布勞伊爾(1925)
122.自傳研究(1925)
123.禁止、症狀和焦慮(1926)
124.外行分析的問題:和一位無偏見的先生的對話(1926)
125.精神分析(1926)
126.給B’NAI B’RITH協會的發言(1926)
127.一個幻覺的未來
128.文明及其不滿(1930)
129.戀物癖(1927)
130.幽默(1927)
131.宗教體驗(1928)
132.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弑父(1928)
133.笛卡爾的幾個夢:給馬克沁•勒羅伊的信(1929)
134.歌德獎金受獎辭(1930)
135.力比多類型(1931)
136.女性之性(1931)
137.精神分析導論續編(1933)
138.恐懼的獲得和控制(1932)
139.為什麼戰爭?(愛因斯坦和弗洛伊德的通信)(1933)
140.我與約瑟夫•波普爾-林克斯的交往(1932)
141.山多爾•費倫茨(1933)
142.一個錯誤行為的妙處(1935)
143.雅典衛城的記憶擾亂(1936)
144.摩西和一神教(1939)
145.精神分析大綱(1940)
146.可終結的分析和不可終結的分析(1937)
147.分析中的建構(1937)
148.防禦過程中自我的分裂(1940)
149.精神分析的基礎課程(1940)
150.對反猶主義的一則評論(1938)
四、外文書籍
1. Aristotle, Metaphysics ,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 )
2.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Book I .VI and VIII(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New York )
3.Aristotle, Politics,(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5.)
4.Bentham , J.,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and Legislation.(Batoche
Books, Kitchener,2000)
5.Dialektischer und Historischer Materialismus,Lehrbuch für das
marxistisch-leninistische Grundlagenstiudium(Dietz Verlage,Berlin,1981)
6. Hobbes, Leviathan, ed. by C. B. Macpherson(Penguin Books,1980)
7. Plato,The Republic, Book I, II(New York :Vintage Books,1991)
8. Plato, Constitution of the Polis。
9. Rousseau, Jean-Jacques, The Social Contract, translated by Maurice Cranston
(Published by Penguin Classics, 1968)
10. Strauss, Leo, 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