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3 02: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韋伸
論文名稱:霹靂布袋戲在國語文之教學運用研究
指導教授:陳宏銘教授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教學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9
中文關鍵詞:霹靂布袋戲國語文教學閱讀作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74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摘 要


布袋戲是台灣特有的文化意象,霹靂布袋戲是將布袋戲文化推向最高峰的指標。時代的演進,透過動畫、科技、多媒體的製作,布袋戲演出方式已經不同以往,是透過不同的專業人才合作完成。故研究霹靂布袋戲的學者來自不同的知識領域,許多不同主題的研究論著也應運而生。

霹靂布袋戲劇集有許多「文化元素」的資料,相當廣泛,面向也相當多元。本論文所探討的範圍,是以在國語文教學上的運用,做為研究的主軸,內容上針對劇集中相關國語文的素材作研究。研究的層面分為三個部分:

一、布袋戲的起源與在台灣演進的過程

二、霹靂布袋戲劇集文本創作的特色

三、霹靂布袋戲在國語文教學的運用

最後期許能繼續開發霹靂布袋戲劇集中的國語文知識,以多樣化的面貌運用於國語文教學之中。



關鍵字:霹靂、布袋戲、國語文、教學、閱讀、作文

霹靂布袋戲在國語文之教學運用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01
一、研究動機 ‥‥‥‥‥‥‥‥‥‥‥‥‥‥‥‥‥‥‥‥‥ 01
二、研究目的 ‥‥‥‥‥‥‥‥‥‥‥‥‥‥‥‥‥‥‥‥‥ 02
第二節 文獻回顧 ‥‥‥‥‥‥‥‥‥‥‥‥‥‥‥‥‥‥‥‥ 03
一、布袋戲文化相關研究論文 ‥‥‥‥‥‥‥‥‥‥‥‥‥‥ 03
二、霹靂布袋戲文本相關研究論文‥‥‥‥‥‥‥‥‥‥‥‥‥ 04
三、國語文教學相關研究論文‥‥‥‥‥‥‥‥‥‥‥‥‥‥‥ 0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限制 ‥‥‥‥‥‥‥‥‥‥‥‥‥‥‥ 10
一、研究方法 ‥‥‥‥‥‥‥‥‥‥‥‥‥‥‥‥‥‥‥‥‥ 10
二、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 11
(一) 研究的範圍 ‥‥‥‥‥‥‥‥‥‥‥‥‥‥‥‥‥‥ 11
(二) 研究的限制 ‥‥‥‥‥‥‥‥‥‥‥‥‥‥‥‥‥‥ 15

第二章 布袋戲沿革演進歷程 ‥‥‥‥‥‥‥‥‥‥‥‥‥‥‥‥‥ 17
第一節 布袋戲的由來 ‥‥‥‥‥‥‥‥‥‥‥‥‥‥‥‥‥‥ 17
一、釋名 ‥‥‥‥‥‥‥‥‥‥‥‥‥‥‥‥‥‥‥‥‥‥‥ 17
(一) 以木偶的型態來命名 ‥‥‥‥‥‥‥‥‥‥‥‥‥‥ 17
(二) 以表演舞台樣式來命名 ‥‥‥‥‥‥‥‥‥‥‥‥‥ 19
(三) 以操演木偶的方式來命名 ‥‥‥‥‥‥‥‥‥‥‥‥ 20
(四) 因地方文化差異而有不同名稱 ‥‥‥‥‥‥‥‥‥‥ 21
二、布袋戲的起源 ‥‥‥‥‥‥‥‥‥‥‥‥‥‥‥‥‥‥‥ 23
(一) 歷代史料中的記載 ‥‥‥‥‥‥‥‥‥‥‥‥‥‥‥ 23
(二) 歷代文物中的發現 ‥‥‥‥‥‥‥‥‥‥‥‥‥‥‥ 25
(三) 文獻資料中的搜尋 ‥‥‥‥‥‥‥‥‥‥‥‥‥‥‥ 28
三、台灣布袋戲的分期 ‥‥‥‥‥‥‥‥‥‥‥‥‥‥‥‥‥ 31
(一) 劉少佑的分期說 ‥‥‥‥‥‥‥‥‥‥‥‥‥‥‥‥ 31
(二) 江武昌的分期說 ‥‥‥‥‥‥‥‥‥‥‥‥‥‥‥‥ 32
(三) 沈平山的分期說 ‥‥‥‥‥‥‥‥‥‥‥‥‥‥‥‥ 33
(四) 呂理政的分期說 ‥‥‥‥‥‥‥‥‥‥‥‥‥‥‥‥ 34
(五) 陳木杉的分期說 ‥‥‥‥‥‥‥‥‥‥‥‥‥‥‥‥ 34
(六) 其他的分期說 ‥‥‥‥‥‥‥‥‥‥‥‥‥‥‥‥‥ 36
第二節 布袋戲在台灣的傳承與創新 ‥‥‥‥‥‥‥‥‥‥‥‥ 38
一、籠底戲時期 ‥‥‥‥‥‥‥‥‥‥‥‥‥‥‥‥‥‥‥‥ 38
(一) 何謂籠底戲 ‥‥‥‥‥‥‥‥‥‥‥‥‥‥‥‥‥‥ 38
(二) 籠底戲的種類 ‥‥‥‥‥‥‥‥‥‥‥‥‥‥‥‥‥ 38
二、北管戲時期 ‥‥‥‥‥‥‥‥‥‥‥‥‥‥‥‥‥‥‥‥ 41
三、小說戲時期之一:古書(冊)戲 ‥‥‥‥‥‥‥‥‥‥‥‥‥ 42
四、小說戲時期之二: 劍俠戲 ‥‥‥‥‥‥‥‥‥‥‥‥‥‥ 43
五、皇民運動時期 ‥‥‥‥‥‥‥‥‥‥‥‥‥‥‥‥‥‥‥ 44
六、反共抗俄劇時期 ‥‥‥‥‥‥‥‥‥‥‥‥‥‥‥‥‥‥ 45
七、外江布袋戲 ‥‥‥‥‥‥‥‥‥‥‥‥‥‥‥‥‥‥‥‥ 45
八、歌仔調布袋戲 ‥‥‥‥‥‥‥‥‥‥‥‥‥‥‥‥‥‥‥ 46
九、金光布袋戲時期 ‥‥‥‥‥‥‥‥‥‥‥‥‥‥‥‥‥‥ 47
十、電視布袋戲 ‥‥‥‥‥‥‥‥‥‥‥‥‥‥‥‥‥‥‥‥ 48
第三節 霹靂布袋戲的源流‥‥‥‥‥‥‥‥‥‥‥‥‥‥‥‥‥ 51
一、黃海岱時期‥‥‥‥‥‥‥‥‥‥‥‥‥‥‥‥‥‥‥‥‥ 51
(一) 清末民初的黃海岱 ‥‥‥‥‥‥‥‥‥‥‥‥‥‥‥ 51
(二) 日據時代的黃海岱 ‥‥‥‥‥‥‥‥‥‥‥‥‥‥‥ 52
(三) 國民政府初期的黃海岱 ‥‥‥‥‥‥‥‥‥‥‥‥‥ 53
(四) 國民政府中期的黃海岱 ‥‥‥‥‥‥‥‥‥‥‥‥‥ 53
(五)國民政府近期的黃海岱‥‥‥‥‥‥‥‥‥‥‥‥‥‥ 54
二、黃俊雄時期‥‥‥‥‥‥‥‥‥‥‥‥‥‥‥‥‥‥‥‥‥ 54
(一) 幼童時代的黃俊雄 ‥‥‥‥‥‥‥‥‥‥‥‥‥‥‥ 54
(二) 少年磨練的黃俊雄 ‥‥‥‥‥‥‥‥‥‥‥‥‥‥‥ 54
(三) 嶄露頭角的黃俊雄 ‥‥‥‥‥‥‥‥‥‥‥‥‥‥‥ 54
(四) 不服輸的黃俊雄 ‥‥‥‥‥‥‥‥‥‥‥‥‥‥‥‥ 55
三、霹靂布袋戲時期‥‥‥‥‥‥‥‥‥‥‥‥‥‥‥‥‥‥‥ 55
(一) 何謂「霹靂布袋戲」 ‥‥‥‥‥‥‥‥‥‥‥‥‥‥‥ 55
(二) 角色的改變 ‥‥‥‥‥‥‥‥‥‥‥‥‥‥‥‥‥‥ 56
(三) 行銷通路的改變 ‥‥‥‥‥‥‥‥‥‥‥‥‥‥‥‥ 57
(四) 劇本上的改變 ‥‥‥‥‥‥‥‥‥‥‥‥‥‥‥‥‥ 57
(五) 屹立不搖的霹靂布袋戲 ‥‥‥‥‥‥‥‥‥‥‥‥‥ 58
第三章 霹靂布袋戲文創分析 ‥‥‥‥‥‥‥‥‥‥‥‥‥‥‥‥‥‥ 64
第一節 劇集文本的特色‥‥‥‥‥‥‥‥‥‥‥‥‥‥‥‥‥‥ 64
一、天馬行空的世界觀架構‥‥‥‥‥‥‥‥‥‥‥‥‥‥‥‥ 65
(一) 「苦、集、滅、道」四境‥‥‥‥‥‥‥‥‥‥‥‥‥‥‥ 65
(二) 四魌界 ‥‥‥‥‥‥‥‥‥‥‥‥‥‥‥‥‥‥‥‥ 66
(三) 死國 ‥‥‥‥‥‥‥‥‥‥‥‥‥‥‥‥‥‥‥‥‥ 68
(四) 中陰界 ‥‥‥‥‥‥‥‥‥‥‥‥‥‥‥‥‥‥‥‥ 69
二、曲折離奇的情節鋪陳‥‥‥‥‥‥‥‥‥‥‥‥‥‥‥‥‥ 70
(一) 羅喉 ‥‥‥‥‥‥‥‥‥‥‥‥‥‥‥‥‥‥‥‥‥ 71
(二) 佛業雙身 ‥‥‥‥‥‥‥‥‥‥‥‥‥‥‥‥‥‥‥ 72
(三) 天者 ‥‥‥‥‥‥‥‥‥‥‥‥‥‥‥‥‥‥‥‥‥ 73
(四) 火宅佛獄 ‥‥‥‥‥‥‥‥‥‥‥‥‥‥‥‥‥‥‥ 74
(五) 末世聖傳 ‥‥‥‥‥‥‥‥‥‥‥‥‥‥‥‥‥‥‥ 74
(六) 修羅鬼闕與龠勝明巒 ‥‥‥‥‥‥‥‥‥‥‥‥‥‥ 75
三、具備教化功能‥‥‥‥‥‥‥‥‥‥‥‥‥‥‥‥‥‥‥‥ 76
(一) 佛教慈悲大愛的精神‥‥‥‥‥‥‥‥‥‥‥‥‥‥ 77
(二) 道教清虛修練與神仙信仰‥‥‥‥‥‥‥‥‥‥‥‥ 79
(三) 儒家的盡己憫人‥‥‥‥‥‥‥‥‥‥‥‥‥‥‥‥ 80
第二節 人物名稱的創作設計‥‥‥‥‥‥‥‥‥‥‥‥‥‥‥‥ 81
一、出自於宗教思想的命名方式‥‥‥‥‥‥‥‥‥‥‥‥‥‥ 81
(一) 儒家‥‥‥‥‥‥‥‥‥‥‥‥‥‥‥‥‥‥‥‥‥‥ 81
(二) 佛家‥‥‥‥‥‥‥‥‥‥‥‥‥‥‥‥‥‥‥‥‥‥ 82
(三) 道家‥‥‥‥‥‥‥‥‥‥‥‥‥‥‥‥‥‥‥‥‥‥ 83
二、引用各類典籍名句‥‥‥‥‥‥‥‥‥‥‥‥‥‥‥‥‥‥ 84
(一) 文學典籍‥‥‥‥‥‥‥‥‥‥‥‥‥‥‥‥‥‥‥‥ 84
(二) 技法叢書‥‥‥‥‥‥‥‥‥‥‥‥‥‥‥‥‥‥‥‥ 87
(三) 文字運用‥‥‥‥‥‥‥‥‥‥‥‥‥‥‥‥‥‥‥‥ 88
第三節 多元思想探討‥‥‥‥‥‥‥‥‥‥‥‥‥‥‥‥‥‥‥ 96
一、興替盛衰由己‥‥‥‥‥‥‥‥‥‥‥‥‥‥‥‥‥‥‥‥ 96
二、說事寓理的見解‥‥‥‥‥‥‥‥‥‥‥‥‥‥‥‥‥‥‥ 98
三、正義的本質‥‥‥‥‥‥‥‥‥‥‥‥‥‥‥‥‥‥‥‥‥ 100
(一) 與「正道」人士論正義‥‥‥‥‥‥‥‥‥‥‥‥‥‥‥ 100
(二) 與「邪道」論正義‥‥‥‥‥‥‥‥‥‥‥‥‥‥‥‥‥ 102
(三) 與「不同特質的人物」論正義‥‥‥‥‥‥‥‥‥‥‥‥ 104
四、道德背後的真相‥‥‥‥‥‥‥‥‥‥‥‥‥‥‥‥‥‥‥ 108
(一) 法治規範‥‥‥‥‥‥‥‥‥‥‥‥‥‥‥‥‥‥‥‥ 109
(二) 親倫觀念‥‥‥‥‥‥‥‥‥‥‥‥‥‥‥‥‥‥‥‥ 110
(三) 禪語論機‥‥‥‥‥‥‥‥‥‥‥‥‥‥‥‥‥‥‥‥ 111
(四) 荒誕信念‥‥‥‥‥‥‥‥‥‥‥‥‥‥‥‥‥‥‥‥ 113

第四章 霹靂布袋戲教學教材運用 ‥‥‥‥‥‥‥‥‥‥‥‥‥‥‥‥ 115
第一節 語文能力教學運用 ‥‥‥‥‥‥‥‥‥‥‥‥‥‥‥‥ 115
一、成詞語教學運用‥‥‥‥‥‥‥‥‥‥‥‥‥‥‥‥‥‥‥ 116
(一) 成詞語相關常識教學 ‥‥‥‥‥‥‥‥‥‥‥‥‥‥‥ 116
(二) 成詞語的聯想教學 ‥‥‥‥‥‥‥‥‥‥‥‥‥‥‥‥ 117
二、修辭法教學運用 ‥‥‥‥‥‥‥‥‥‥‥‥‥‥‥‥‥‥ 118
(一) 回文修辭 ‥‥‥‥‥‥‥‥‥‥‥‥‥‥‥‥‥‥‥‥ 118
(二) 析字 ‥‥‥‥‥‥‥‥‥‥‥‥‥‥‥‥‥‥‥‥‥‥ 119
(三) 錯綜 ‥‥‥‥‥‥‥‥‥‥‥‥‥‥‥‥‥‥‥‥‥‥ 120
(四) 雙關 ‥‥‥‥‥‥‥‥‥‥‥‥‥‥‥‥‥‥‥‥‥‥ 121
三、國學常識教學運用‥‥‥‥‥‥‥‥‥‥‥‥‥‥‥‥‥‥ 122
(一)《易經》中的八卦相關知識‥‥‥‥‥‥‥‥‥‥‥‥‥‥ 122
(二)《紫微斗數》中的星宿相關知識‥‥‥‥‥‥‥‥‥‥‥‥ 123
四、人物出場詩教學運用‥‥‥‥‥‥‥‥‥‥‥‥‥‥‥‥‥ 125
(一) 表明其身分或宗教‥‥‥‥‥‥‥‥‥‥‥‥‥‥‥‥ 126
(二) 反派人物展現雄心‥‥‥‥‥‥‥‥‥‥‥‥‥‥‥‥ 127
(三) 展現自信風采‥‥‥‥‥‥‥‥‥‥‥‥‥‥‥‥‥‥ 128
(四) 個人獨特性格‥‥‥‥‥‥‥‥‥‥‥‥‥‥‥‥‥‥ 129
(五) 身分或武功特質‥‥‥‥‥‥‥‥‥‥‥‥‥‥‥‥‥ 129
(六) 闡述自我理想志向‥‥‥‥‥‥‥‥‥‥‥‥‥‥‥‥ 130
(七) 有感而發的領悟‥‥‥‥‥‥‥‥‥‥‥‥‥‥‥‥‥ 130
第二節 閱讀教學運用‥‥‥‥‥‥‥‥‥‥‥‥‥‥‥‥‥‥‥ 132
一、資料分析‥‥‥‥‥‥‥‥‥‥‥‥‥‥‥‥‥‥‥‥‥‥ 134
二、圖表閱讀‥‥‥‥‥‥‥‥‥‥‥‥‥‥‥‥‥‥‥‥‥‥ 136
三、親情倫理‥‥‥‥‥‥‥‥‥‥‥‥‥‥‥‥‥‥‥‥‥‥ 138
四、角度思維‥‥‥‥‥‥‥‥‥‥‥‥‥‥‥‥‥‥‥‥‥‥ 140
五、反客為主的詭辯‥‥‥‥‥‥‥‥‥‥‥‥‥‥‥‥‥‥‥ 142
六、道德規範‥‥‥‥‥‥‥‥‥‥‥‥‥‥‥‥‥‥‥‥‥‥ 144
七、生命價值‥‥‥‥‥‥‥‥‥‥‥‥‥‥‥‥‥‥‥‥‥‥ 146
第三節 作文教學運用‥‥‥‥‥‥‥‥‥‥‥‥‥‥‥‥‥‥‥ 149
一、「名言佳句」寫作教材‥‥‥‥‥‥‥‥‥‥‥‥‥‥‥‥‥ 150
(一) 人生哲理 ‥‥‥‥‥‥‥‥‥‥‥‥‥‥‥‥‥‥‥‥ 150
(二) 理想信念 ‥‥‥‥‥‥‥‥‥‥‥‥‥‥‥‥‥‥‥‥ 151
(三) 人間真情 ‥‥‥‥‥‥‥‥‥‥‥‥‥‥‥‥‥‥‥‥ 151
(四) 把握當下 ‥‥‥‥‥‥‥‥‥‥‥‥‥‥‥‥‥‥‥‥ 152
(五) 超越勝敗 ‥‥‥‥‥‥‥‥‥‥‥‥‥‥‥‥‥‥‥‥ 153
(六) 真摯情感 ‥‥‥‥‥‥‥‥‥‥‥‥‥‥‥‥‥‥‥‥ 154
(七) 反面論說 ‥‥‥‥‥‥‥‥‥‥‥‥‥‥‥‥‥‥‥‥ 155
二、「觀賞心得感想」寫作教材‥‥‥‥‥‥‥‥‥‥‥‥‥‥‥ 156
三、「人物側寫教材」寫作教材‥‥‥‥‥‥‥‥‥‥‥‥‥‥‥ 158
四、「刻劃心理活動教材」寫作教材‥‥‥‥‥‥‥‥‥‥‥‥‥ 160
五、「場景描摹」寫作教材‥‥‥‥‥‥‥‥‥‥‥‥‥‥‥‥ 162
六、「情節衝突教材」寫作教材‥‥‥‥‥‥‥‥‥‥‥‥‥‥‥ 165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 167
第一節 結論 ‥‥‥‥‥‥‥‥‥‥‥‥‥‥‥‥‥‥‥‥‥‥‥ 167
一、布袋戲文獻資料‥‥‥‥‥‥‥‥‥‥‥‥‥‥‥‥‥‥‥ 167
二、霹靂布袋戲文本劇集‥‥‥‥‥‥‥‥‥‥‥‥‥‥‥‥‥ 168
三、國語文教學相關材料‥‥‥‥‥‥‥‥‥‥‥‥‥‥‥‥‥ 170
第二節 展望 ‥‥‥‥‥‥‥‥‥‥‥‥‥‥‥‥‥‥‥‥‥‥‥ 171
一、應用文相關文章‥‥‥‥‥‥‥‥‥‥‥‥‥‥‥‥‥‥‥ 171
二、文化常識‥‥‥‥‥‥‥‥‥‥‥‥‥‥‥‥‥‥‥‥‥‥ 172
三、歌曲歌詞‥‥‥‥‥‥‥‥‥‥‥‥‥‥‥‥‥‥‥‥‥‥ 172

參考書目‥‥‥‥‥‥‥‥‥‥‥‥‥‥‥‥‥‥‥‥‥‥‥‥‥‥‥ 175






圖 次


01.圖一 十八世紀中國的「果立子戲」‥‥‥‥‥‥‥‥‥‥‥‥‥ 19
02.圖二 中國河南省濟源縣出土的宋代三彩瓷枕圖案 ‥‥‥‥‥‥ 26
03.圖三 宋代無名氏的〈蕉石嬰戲圖〉局部‥‥‥‥‥‥‥‥‥‥‥ 26
04.圖四 宋代銅鏡背面的圖案 ‥‥‥‥‥‥‥‥‥‥‥‥‥‥‥ 27
05.圖五 四魌界空間概念圖 ‥‥‥‥‥‥‥‥‥‥‥‥‥‥‥‥ 66
06.圖六 北歐的宇宙樹概念圖 ‥‥‥‥‥‥‥‥‥‥‥‥‥‥‥ 67


表 次


01.表一 不同地區的別稱 ‥‥‥‥‥‥‥‥‥‥‥‥‥‥‥‥‥ 22
02.表二 霹靂歷年大事紀 ‥‥‥‥‥‥‥‥‥‥‥‥‥‥‥‥‥ 58
03.表三 集境位階結構表 ‥‥‥‥‥‥‥‥‥‥‥‥‥‥‥‥‥ 124
04.表四 閱讀教學能力評鑑表 ‥‥‥‥‥‥‥‥‥‥‥‥‥‥‥ 133
05.表五 剋敗時辰一覽表 ‥‥‥‥‥‥‥‥‥‥‥‥‥‥‥‥‥ 136
06.表六 太荒神決結果一覽表 ‥‥‥‥‥‥‥‥‥‥‥‥‥‥‥ 136



參 考 書 目

一、霹靂影音文本資料

01.黃強華總編劇《霹靂震寰宇之刀龍傳說》(40集),霹靂國際多媒體,2009.09。
02.黃強華總編劇《霹靂震寰宇之龍戰八荒》(40集),霹靂國際多媒體,2010.01。
03.黃強華總編劇《霹靂震寰宇之兵甲龍痕》(40集),霹靂國際多媒體,2010.06。
04.黃強華總編劇《霹靂經武紀之梟皇論戰》(40集),霹靂國際多媒體,2010.11。
05.黃強華總編劇《霹靂兵燹之聖魔戰印》(40集),霹靂國際多媒體,2011.04。
06.黃強華總編劇《霹靂兵燹之問鼎天下》(40集),霹靂國際多媒體,2011.08。
07.黃強華總編劇《霹靂戰元史之天競鏖鋒》(40集),霹靂國際多媒體,2012.01。

二、專書

01.〔唐〕王冰注釋,高保衡校正《黃帝內經素問(附靈樞)》,台北:文光圖書,
1992。
02.〔宋〕朱熹《周易本義》,台北:大安出版社,1999.07。
03.〔清〕代李斗《揚州畫舫錄》,台北:世界書局,1999。
04.〔清〕紀昀《景印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類》: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
05.《十三經注疏》,世界書局影印阮刻本,1980。
06.《筆記小說大觀》九編八冊,台北:新興書局,1981。
07.王水照《蘇軾選集》,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09。
08.王邦雄等編著《中國哲學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2001.02。
09.王忠林《新譯荀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01.04
10.王國維《宋元戲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
11.司馬遷原著、韓兆琦選注《史記選注》,台北:里仁書局,1994.07。
12.白蓮欣‧凱特琳《北歐神話故事》,台中:好讀出版社,2009.10.09。
13.佛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志
文出版社,1990。
14.吳哲夫《四庫全書補正‧子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15.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02。
16.林洋港等監修、高育仁等主修、梁在正等編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南投: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12。
17.韋政通《中國思想史(上)》,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1.11。
18.徐志平《中國古典短篇小說選注》,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10。
19.崔爾平選編《明清書法論文選》,台北: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04。
20.張春興《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1994.05
21.張炳楠監修、李汝和主修、廖漢臣整修《台灣省通誌》,台北:台灣省文獻
委員會,1971.06。
22.張健《文學概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04。
23.許錟輝《文字學簡編‧基礎篇》,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03。
24.陳滿銘《作文教學指導》,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
25.曾永義、王安祈選註《元人散曲詳註》,台北:學海出版社,1992.02。
26.黃忠天編《周易程傳註評》,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0。
27.楊伯峻編《春秋左傳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09。
28.蔡仁厚《中國哲學史大綱》,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
29.謝冰瑩等編譯《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7.08。
30.關漢卿著,吳國欽校注《關漢卿戲曲集(上冊)》,里仁書局,1998.11。
31.勸學齋主《紫微進階》,台北:泉源出版社,1992.04。

三、布袋戲相關專書

01.《福爾摩沙之美—─台灣傳統戲劇風華》,文建會中部辦公室,2000.3。
02.丁言昭《中國木偶史》,上海:學林出版社,1990.8。
03.江武昌《臺灣布袋戲的認識與欣賞》,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出版,1995.6。
04.呂理政《布袋戲筆記》,台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91.2。
05.呂訴上《臺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出版社,1961。
06.沈平山《中國掌中藝術-布袋戲》,臺北:作者自印,1986。
07.金清海《台閩地區傀儡戲研究》,台北:學海出版社,2003。
08.高承《事物紀原》,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1。
09.張瓊慧編《黃強華、黃文擇與霹靂布袋戲》,台北:中國時報系時廣企業有
限公司生活美學館,2003.10。
10.陳木杉編《雲林縣布袋戲發展史暨布袋戲宗師黃海岱傳奇》,台北:臺灣學
生書局,2000.6。
11.陳瑞統編《泉州木偶藝術》,福建:鷺江出版社,1986.8。
12.陳龍廷《臺灣布袋戲發展史》,台北:前衛出版社,2007.2。
13.黃春秀《細說臺灣布袋戲》,國立歷史博物館,2006.8。

四、霹靂會月刊

01.《霹靂月刊》第178期,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10.06。
02.《霹靂月刊》第180期,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10.08。
03.《霹靂月刊》第181期,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10.09。
04.《霹靂月刊》第182期,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10.10。
05.《霹靂月刊》第184期,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10.12。
06.《霹靂月刊》第187期,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11.03。
07.《霹靂月刊》第188期,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11.04。
08.《霹靂月刊》第189期,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11.05。
09.《霹靂月刊》第190期,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11.06。
10.《霹靂月刊》第195期,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11.11。
11.《霹靂月刊》第196期,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11.12。
12.《霹靂月刊》第197期,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12.01。
13.《霹靂月刊》第202期,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12.06。
14.《霹靂月刊》第203期,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12.07。
15.《霹靂月刊》第205期,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10.09。
五、霹靂相關出版書籍

1.黃強華原作,吳明德審訂,邱繼漢編《霹靂震寰宇之刀龍傳說劇集攻略本
(上)》,台北:霹靂新潮社,2010.04.29。
2.黃強華原作、吳明德審訂、邱繼漢編《霹靂震寰宇之刀龍傳說劇集攻略本
(下)》,台北:霹靂新潮社,2010.06.29。
3.黃強華原作,吳明德審訂,小八組長編《霹靂震寰宇之龍戰八荒設定集》,
台北:霹靂新潮社, 2011.05.03。
4.黃強華原作,吳明德審訂,鄉土味編《霹靂震寰宇之兵甲龍痕》,台北:霹
靂新潮社,2011.11.29。
5.黃強華原作,吳明德審訂,嵐軒編《霹靂經武紀之梟皇論戰》,台北:霹靂
新潮社,2012.02.07。
6.黃強華原作,吳明德審訂,嵐軒編《霹靂兵燹之聖魔戰印》,台北:霹靂新
潮社,2012.04.12。
7.黃強華原作,吳明德審訂,嵐軒編《霹靂兵燹之問鼎天下設定集》,台北:
霹靂新潮社,2012.07.31。
8.黃強華原作,吳明德審訂,嵐軒編《霹靂戰元史之天競鏖鋒設定集》,台北:
霹靂新潮社,2012.10.30。
9.吳明德、嵐軒《霹靂人物出場詩選析》,霹靂新潮社出版事業部,2013.6。

六、學位論文

01.丁鼎《材料作文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2001。
02.王怡文《國小五年級國語文關聯詞語教學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
03.吳明德《台灣布袋戲的表演藝術研究─以小西園掌中戲、霹靂布袋戲為考察
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4。
04.李健宏《霹靂布袋戲人物的原型與心理異常分析》,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2011。
05.林美慧《霹靂布袋戲人物上場詩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2004。
06.洪淑珍《台灣布袋戲偶雕刻之研究:以彰化「巧成真」為考察》,國立台北
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07.洪盟凱《從史豔文到素還真:霹靂布袋戲之文化變貌》,輔仁大學大眾傳播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08.徐雅玫《臺灣布袋戲之後場音樂初探》,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
09.翁菁穗《霹靂布袋戲人物性行轉化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
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
10.高敏麗《從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能力指標探討國小國語文閱讀教學》,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11.張莉卿《國中仿寫作文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2012。
12.許清原《台灣布袋戲偶的模件體系之成形與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
學系博士論文,2009。
13.陳雅雪《初級中文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5。
14.黃仁健《台灣布袋戲上場詩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2010。
15.黃名輝《霹靂布袋戲女性人物詩詞研究》,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2011。
16.黃郁雯《國中國文作文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2009。
17.劉一德《霹靂布袋戲發展歷程解析》,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7。
18.鄧承澤《霹靂布袋戲「宗教人物登場詩」之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
19.鄭瓊華《國民中學情境作文教學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
士論文,2008。
20.簡如岑《論台灣布袋戲的傳承與演進─以霹靂布袋戲的史豔文與素還真為
例》,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2009。

七、期刊

01.《台灣布袋戲與傳統文化創意產業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
心,2005.10。
02.《台灣偶戲藝術:2004雲林國際偶戲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中華
民俗藝術基金會編,雲林:雲林縣政府文化局,2004。
03.《民俗曲藝‧布袋戲專輯‧67、68 期》,台北:民俗曲藝雜誌社,1990.10。
04.《台灣風物》,49卷4期,1999.12。
05.《鄉土教育》,臺北:漢文書局,1995.9。
06.《傳統藝術‧第31期》,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3.6。


八、國中相關教學書籍

01.宋裕主編《國民中學國文第一冊備課用書》,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2009.08。
02.宋裕主編《國民中學國文第四冊備課用書》,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2011.02。
03.國語文課程發展研究委員《國民中學國文第一冊備課用書》,台北:康軒文
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09。
04.國語文課程發展研究委員《國民中學國文第四冊備課用書》,台北:康軒文
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01。

九、工具書

01.〔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天工書局,1998 8.20。
02.〔清〕張玉書等編撰《殿刻銅版康熙字典》,台南:大華出版社, 1967.5。
03.《實用佛學辭典》,台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2011.12。
04.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10。
05.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http://dict.revised.moe.edu.tw/index.html

十、網路資料

01.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布袋戲數位博物館
http://folkartist2.e-lib.nctu.edu.tw/collection/palm_drama/index-1.html
02.歷史文化學習網 
http://culture.edu.tw/
03.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6142
04.臺灣 PISA國家研究中心
http://pisa.nutn.edu.tw/pisa_tw.htm
05.教育部國教司
http://140.111.34.54/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409
06.霹靂官方網站
http://drama.pili.com.tw/pili/
07.霹靂創世錄
http://pilicreateworld.myweb.hinet.net/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昭儀(2009)。臺灣之大學創造力課程大綱內容分析之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2(2),1-18。
2. 陳昭儀(2009)。臺灣之大學創造力課程大綱內容分析之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2(2),1-18。
3. 林偉文(2011)。創意教學與創照力的培育-以「設計思考」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100,53-74。
4. 林偉文(2011)。創意教學與創照力的培育-以「設計思考」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100,53-74。
5. 林本源(1999)。以漢語做為第二語言學習之識字教學-以本校雙語教學部為例。華文世界,94,31-53。
6. 林本源(1999)。以漢語做為第二語言學習之識字教學-以本校雙語教學部為例。華文世界,94,31-53。
7. 李育娟(2011)。商務華語學習者需求分析。華語文教學研究,8(3),23-46。
8. 李育娟(2011)。商務華語學習者需求分析。華語文教學研究,8(3),23-46。
9. 于國華、吳靜吉、樊學良(2012)。文化創意產業的教育創新。教育資料與研究,105,1-38。
10. 于國華、吳靜吉、樊學良(2012)。文化創意產業的教育創新。教育資料與研究,105,1-38。
11. 蔡喬育(2010)。華語文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知能的初探。華語文教學研究,7(2), 91-121。
12. 蔡喬育(2010)。華語文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知能的初探。華語文教學研究,7(2), 91-121。
13. 蕭琦玉(2007)。創造力教育融入高中語文領域課程之淺析。雄中學報,10,1-30。
14. 蕭琦玉(2007)。創造力教育融入高中語文領域課程之淺析。雄中學報,10,1-30。
15. 羅綸新、齊瑮琛(2012)。多媒體教材解釋模式對文言文學習成效之影響。華語文教學研究,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