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內政部營建署資訊網,「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2007)。
[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全球資訊網(2007)。
[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資訊網,「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2007)。
[4] 宋煦仁,「非都市土地山坡地住宅社區開發申請機制之探討」,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2004)。[5] 內政部營建暑,「建築技術規則」,台北(1997)。
[6] 內政部營建署,「建築技術規則解釋函令彙編」建築設計施工編,營建雜誌社,台北(2000)
[7] 內政部,「山坡地建築管理辦法」,台北(2003)。
[8] 連進春,「建築技術規則山坡地建築專章條文探討」,碩士論文,中央大學土木研究所,(2004) ,pp. 4-6。[9]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非都市土地使用變更作業手冊」(1998.07)。
[10]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水土保持手冊」(2006.12)。
[11] 王程廣,「加勁淺基礎承載力之初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宜蘭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07)。[12] 周南山(2002),”地工技術與環境生態景觀之融合 – 美國科羅拉多州環境敏感公路 1 – 70 Glenwood Canyon 之經驗與省思”,地工技術,第 92 期,第 19-16 頁。[13] 中華地工材料協會,「地工合成材料加勁擋土結構設計與施工手冊」,(2001.04)。
[14] 周南山、趙紹錚等,「地工合成材料應用於加勁擋土結構之相關規範與招標措施,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計畫編號:Pcc89-技-04,(2000)。
[15] 趙紹錚,楊麗敏,劉德馨,「宜技加勁擋土牆之理論及分析」,第一屆垚淼區域永續發展研討會,中國土木水利學會東部分會,pp. 77-98,(2002)。
[16] 周南山、趙紹錚等,「高速鐵路採用加勁擋土結構之可行性研究」,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1996)。
[17] 王宏相、王威升、尹念秦等,「特富野部落社區崩塌地整治防災復建工程設施損壞責任歸屬鑑定報告」,台灣省水土保持技師公會,(2002.10)。
[18] 周南山、李咸亨,「國內近年來加勁擋土結構之破壞案例探討」,加勁擋土結構之最新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第46-52頁(2000)。
[19] 童心茹、周南山、李咸亨,「暨南大學聯外道路九二一地震邊坡崩塌復建工程」,第十屆大地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三峽,第871-874頁(2003)。
[20] Huang, C. C., Chou, L. H., and Tatsuoka, F., “Seismic displacements of geosynthetic-reinforced soil modular block walls,” Geosynthetics International, Vol. 10, No. 1, pp.2-23 (2003).
[21] 闞剛、吳衍地、張慧清,「加筋擋土牆維修加固的研究」,雲南交通科技,第17卷,第3期,第36-38頁(2001)。
[22] 楊錫武、曾德榮、吳國雄、歐陽仲春,「加筋擋土牆病害及其處治方法」,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第20卷,增刊,第83-85頁(2001)
[23] Scarborough, J. A., “A tale of two walls: case histories of failed MSE walls, “ Slopes and Retaining Structures under Seismic and Static conditions,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140, ASCE, CD-ROM (2005).
[24] Zornberg, J.G.. and Mitchell, J. K.,” Reinforced soil structures with poorly draining backfills. Part I: Reinforcement interactions and functions,” Geosynthetics International, Vol. 1, No. 2, pp. 103-148 (1994).
[25] Mitchell, J. K. and Zornberg, J. G.., “Reinforced soil structures with poorly draining backfills. Part II: Casehistories and applications,” Geosynthetic International, Vol. 2, No. 1, pp. 265-307 (1995).
[26] 堅尼士工程顧問公司,「結合生態與景觀之加勁擋土結構設計及施工規範」,臺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研究報告,臺北(2004)。
[27]Wu, J.T.H.,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Low Cost Retaining Walls – The Next Generation in Technology,” Colorado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U.S.A., (1994).
[28]李怡先,「地工格網與土壤互制作用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1998)。[29] FHWA,“Geotexil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Guildlines,” Pub. No. FHWA-HI-90-001,(1995)
[30] 吳淵洵、唐玄蕙,「THE 11TH CONFERENCE ON CURRENT RESEARCHES加勁擋土結構破壞原因之案例探討」,SEPT.8-10, 2005.
[31] 康清富,「谷地地形加勁擋土結構之三維效應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2004)。[32] Claybourn, A.F. and Wu., J.T.H., “Geosynthetic-Reinforced Soil Wall Design,” Geotewtile and Geomembrane, pp. 707~724, (1993).
[33] Duncan, J.M., Low, B.K., and Schaefer, V.R, “STABGM, Microcomputer version, A Computer Program for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of Reinforced Embankments and Slope,”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Vniversity, (1985).
[34]Leshchinsky, D. and Perry, E.B, “A Design Procedure for Geotertile-Reinforced Walls,” Proceedings of the Geosynthetics ’87 Conference, New Or leans, Vo.11, pp. 95~107, (1987).
[35]Schmertnann, G.R., Chouery – Curtis, V.E., Johnson, R.D., and Bonaparte, R, “Design Chats for Geogrid- Reinforced Soil Slopes,” Proceedings of the Geosynthetics ’87 Conference, New Orleans, Vol. 1,pp. 108~120, (1987).
[36] 林四川、吳文隆、周功台:「邊坡穩定分析程式(STABL)應用之探討」,地工技術雜誌第41期,1993年,pp. 12-27。
[37] 陳力維,「不同填築土料加勁擋土結構之行為與分析」,碩士論文,宜蘭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06)。[38] 趙紹錚、陳力維,「地工合成材料加勁擋土牆之土壓力探討」,第一屆垚淼土木暨營建發展研討會,中國土木水利學會東部分會,A-09 (2003)。
[39] 林添福,「淡江大學蘭陽分校(校園)第二聯外道路新建工程」,水土保持計畫,財團法人淡江大學(2004)。
[40] 卡文諮詢工程司有限公司、四維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淡江大學蘭陽分部(校園)第二聯外道路新建工程,路堤段鋼構橋樑結構計算書、加勁擋土牆穩定分析報告書,財團法人淡江大學,(2004.09)。
[41] 趙紹錚、王宏相「喜來登天外天渡假酒店」,加勁邊坡穩定分析報告(2007.04)。
[42] 王德鏞,「宜蘭縣立櫻花陵園整體規劃」,水土保持規劃書,宜蘭縣政府(2003.05)。
[43] 郭耀章,宜蘭縣政府小礁溪道路興建第四期工程水土保持計畫,宜蘭縣政府(2006.05)。
[44]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建校計畫」水土保持計畫,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19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