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
1. 王鴻屏(1999),「本國銀行授信品質與債權回收管理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 王淑娟(1998),如何有效防範催收業務弊端之發生,今日合庫二八四期。
3. 任蜀光、汪允嘉(1999),銀行逾期放款問題之研議,金融與投資第17期,台灣綜合研究院金融證卷投資諮詢委員會。
4. 李德耀(1995),「本國銀行經營績效評鑑之研究─以資料包絡分析法(DEA)分析」,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5. 李家德(1996),「銀行業經營型態與績效關係之研究」,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6. 李惠民(1984),「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估模式之研究-金融授信評估模式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7. 李青楙 (1996),有效防杜及清理銀行不良放款之研究,農民銀行研究發展專題報告。
8. 吳淑芬(1993),「銀行授信評估─AHP決策模式」,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9. 初複新﹝1981﹞,銀行放款實務,華泰書局出版。
10. 林左裕(1999),從東南亞金融風暴看國內房地產市場發展趨勢及金融界因應之道,金融財務N02。11. 林蔓蓁(1994),「銀行授信客戶之風險評估」,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2. 林錫炘(1999),不景氣下銀行的授信策略,僑銀通訊第13期。
13. 邱泰為(1996),「企業信用評等評估模式之研究」,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4. 孫昭仁(1983),金融業授信業務概要,梅枝圖書印刷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5. 徐健進(1985),「銀行放款信用評等模式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6. 留敬中(1986),「台灣地區紡織工業授信風險評等評估模式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7. 許正春(1990),「銀行授信考量因素之研究」,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論文。18. 陳樞﹝1984﹞,「我國銀行授信業務與外商銀行授信考量要素之研究」,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 陳柏蒼(1998),當前銀行授信品質問題之探討,華信金融專刊第四期。
20. 陳侏朱(1996),「商業銀行放款管理制度評估之研究」,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1. 陳惠玲、黃政民(1995),財務報告分析與信用評等﹝下﹞,台北:台灣新報。
22. 陳文生(1990),「財務分析應用於銀行放款信用評估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3. 陳肇榮(1983),「運用財務比率預測企業財務危機之實證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24. 梁明凱(2000),「因應上市公司財務危機下之授信策略」,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5. 粘淑惠(1995),「模糊AHP法應用在交通運輸計劃評估之研究」,高雄工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6. 黃小玉(1987),「銀行放款信用評估模式之研究─最佳模式之選擇」,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7. 黃清源(1998),如何加強推展良質放款減低逾放比率,華銀月刊五七0、五七一期。28. 黃婉玲(1982),「台灣銀行業徵信業務改進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9. 葉國興、黃天麟(1999),銀行對企業授信規範,增修訂六版,台北: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P.4-36。
30. 馮志剛(1996),「公營與民營銀行擔保與信用放款授信評估之研究」,高雄工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31. 張志向(1997),「應用模糊理論於中小企業信用評等表改善建立之研究」,高雄工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32. 張美蘭(1997),「銀行授信決策模式之研究:模糊理論的應用」,暨南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33. 彭美珊(1994),「授信決策應用模糊理論之研究」,台灣經濟,第206期,P17-44。
34. 詹明瑛(1999),台灣房地產何時回春?─兼論房地產不景氣對銀行授信風險之影響,中信銀經濟與金融研究叢書之七。
35. 鄭瑞楠(1999),「財務分析在銀行授信決策上的應用之研究」,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36. 鄭博銘(1998),「建築業融資授信評估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37. 劉坤霖(1999),「國內消費金融創新策略建立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38. 羅際棠(1996),銀行授信與經營,編著者發行。
39. 蘇秋鳳、陳耀竹(1991),企業財務狀況平等─模糊集合理論在會計學上之應用,台北市銀行月刊,第21卷第12期,P67-85。
40. 簡進盛(1995),「台灣金融機構的銳變與未來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41. 簡安泰(1994),銀行評估信用準則,金融聯合徵信中心。
42. 譚維義(1981),「銀行對放款信用評估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二、英文
1.Asamow,Elliot.(1995).”Measuring the Hidden Risk in Corporate”Commercial Leanding Review,vol.10,PP24-32.
2.Beaver,W.H.(1996),"Failing Compnay Discriminant Anslysis",Journal of Accounting,Autumn, pp179-192.
3.Buckley,J.J.(1985),”Fuzzy Hierarchical Analysis”,Fuzzy Sets and systems,vol.17,PP.233-247.
4.Capon,N(1982),”Credit Scoring System:A Critical Analysis”,Journal of Marketing,No.46,PP82-91.
5.Chen S. H.(1985)"Ranking Fuzzy Numbers with Maximizung Set and Minimizing Set",Fuzzy Sets and Systems, vol.17,pp25-37.
6.Degrann,J.G.(1980)."Extensuons of the Multiple Criteria Analysis Method of T.L.Saaty",National Institute for Water Supply, Vocrburg, Nthtelands.
7.Diertrich,J.R.&Robert,S.K,(1982).”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ommerical Loan Classification Decision”,The Accounting Review,vol.57,PP.18-38.
8.Edmister, R.O.(1988)"Combining Human Credit Analysis and Numerical Credit Scoring for Businession Failure Prediction",Akron Business Economic Review,vol.19,pp6-14.
9.Laarhoven,P.J.M.and Pedrycz,W.(1983)."A fuzzy extension of Satty''''''''s priority theory",Fuzzy Sets and System,vol.11,pp.229-241.
10.Ruoning,Xu.& Xiaoyan Zhai.(1992),"Extension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 fuzzy enviornment",Fuzzy Sets and Systems,vol.52,pp.251-257.
11.Srinivasan,v.&Kim,YH.(1988),”Designing Expert Financial Systems-A Case Study of Corporate Credit Management”,Financial Management,PP.32-43.
12.Zadeb,L.A(1965),”Fuzzy Sets”,Information and Control,vol.8,PP338-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