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7 04: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一誠
論文名稱:以XML為資料交換媒介之線上投稿系統設計與實作
指導教授:詹進科詹進科引用關係陳育毅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科學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8
中文關鍵詞:資訊安全投稿公開金鑰資料交換
外文關鍵詞:XMLDO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69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投稿」在資訊交流的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透過不斷的邀稿、投稿以及審稿,傑出的作品才得以不斷的呈現在世人的眼前。然而投稿過程雖有其特殊貢獻,但是其背後所花的人力及物力都是一筆可觀的花費,所幸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傳統中繁重又複雜的投稿流程已漸漸被新穎的線上投稿方式所取代。
但是隨著新穎投稿方式的誕生,新的問題也應此而生,例如:投稿者如何確保自己的作品不會被別人竄改或冒用?投稿者又該如何相信自己的作品確實有經過公平且客觀的審閱,而沒有舞弊的情況發生?種種的問題都需要新的設計以及技術來克服,因此我們設計了一個線上投稿系統,希望此系統能擁有線上投稿的便利,同時也能克服應此而生的種種問題。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由W3C所公佈的一種標示語言,其主要功能在於達到不同的平台或應用程式間的資料溝通。我們的系統引進了XML文件作為系統、投稿者以及審稿委員間彼此溝通的工具,同時為了達到以下幾點,我們將XML文件和加解密以及簽章等技術融合在一起,希望藉此新穎的設計來克服線上投稿系統所面臨的種種問題。
1. 不可否認性:投稿者無法否認曾投稿文章、系統無法否認曾接受投稿者的投稿等。
2. 保密性:投稿者以及審稿委員間的身分保密、文章敏感資訊的保密等。
3. 鑑定性:藉由簽章技術確認資訊來源的合法性。
4. 完整性:確定投稿及審稿資訊未被更改、取代或加入及刪除等。
另外為了克服瀏覽器本身的功能限制,我們也在Word軟體中設計了一外掛程式,此外掛程式可以將原本瀏覽器中所難以輸入或顯示的特殊符號藉由Word軟體中的方程式編輯器編輯之後存回XML文件中,也可以透過解析XML文件將原本的特殊符號還原回來,如此我們便克服了Word軟體與瀏覽器之間的功能差異,並證明了XML在資料交換領域上的得天獨厚的設計。
Contribu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data interchange. Outstanding works may be created and displayed by constant contribution and examining and approving manuscripts. However, the process of contribution cost much no matter manpower or material resource although its contribution is significant. Fortunately, With the digital time, the traditional and inefficient process of contribution has been replaced by the new online contribution system little by little.
With the new way to contribution, new problems also arise. For example, how does the author believe that his own works won’t be stolen and will be reviewed fairly? New design and mechanism is needed to solve all these problems. So we design and build up a online contribution system and hope that it brings the convenience of online contribution and solves possible problems.
XML is a markup language which is designed to achieve data interchange between different platforms or applications published by W3C. We introduce XML into our system as the communication tool between our system, authors, and reviewers. To the new technologies, we implement the digital signature and encryption/decryption on the XML document to solve all the problems we mentioned. Furthermore, our purposed system also achieves the goals of cryptography, which are nonrepudiation, privacy,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function limitation of IE, We also design one plug-in program in Word application. This plug-in program can store the particular symbol edited by the Equation Editor at XML document and recover the particular symbol from XML document. By the way, We overcome the func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Word and IE and prove the advantages of XML in the region of data interchange.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2
1-2 研究目的 2
1-3 論文架構 3
第二章 投稿系統之背景說明 4
2-1 前言 5
2-2 現有的線上投稿系統及其缺失 6
2-2.1 註冊階段 6
2-2.2 投稿階段 10
2-2.3 邀請審稿階段 13
2-2.4 審稿階段 14
2-2.5 結果查詢階段 16
2-3 理想的投稿流程及應注意事項 19
2-3.1 初始階段、投稿階段 19
2-3.2 邀請審稿階段、審稿階段 20
2-3.3 結果查詢階段 21
第三章 系統大綱 22
3-1 前言 23
3-2 XML簡介 24
3-2.1 XML 24
3-2.2 DOM 26
3-3 系統功能及設計考量 27
3-3.1 背景說明 27
3-3.2 功能需求 28
3-3.3 系統階段設計 29
3-3.4 Word外掛程式 33
3-4 系統分析 34
3-5 實作環境 35
第四章 投稿階段之設計及實作 36
4-1 前言 37
4-2 新增會員的設計 38
4-3 投稿步驟的設計 45
第五章 邀請審稿階段之設計及實作 53
5-1 前言 54
5-2 邀請審稿之設計 55
第六章 審稿階段之設計及實作 61
6-1 前言 62
6-2 審稿委員註冊 63
6-3 線上評分 67
6-4 使用Word外掛程式評分 75
6-5 製作Word外掛程式 83
第七章 審查結果查詢階段之設計及實作 93
7-1 前言 94
7-2 決定文章錄取結果 95
7-3 線上查詢審查結果 103
7-4 使用外掛程式觀看審查結果 114
第八章 系統實作成果 119
8-1 投稿階段 120
8-2 邀請審稿階段 126
8-3 審稿階段 130
8-4 審查結果查詢階段 142
第九章 結論及未來工作 154
9-1 結論 155
9-2 未來工作 156
參考文獻 157
參考文獻
1. Microsoft Corporation(MSDN), “A Beginner’s Guide to the XML DOM”, http://msdn.microsoft.com/XML/BuildingXML/ProcessXMLwMSXML/default.aspx?pull=/library/en-us/dnxml/html/beginner.asp
2. Microsoft Corporation(MSDN),“Creating Add-ins in Visual Basic”, http://msdn.microsoft.com/library/default.asp?url=/library/en-us/odeopg/html/deovrviewinglistofavailablecomaddins.asp
3. W3C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 1.0 (Third Edition)”, http://www.w3.org/TR/2004/REC-xml-20040204
4. W3C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Document Object Model (DOM)”, http://www.w3.org/DOM/
5. W3C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XML Encryption WG”, http://www.w3.org/Encryption/2001/
6. W3C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XML Signature WG”, http://www.w3.org/Signature/
7. 2003年全國計算機會議-線上審稿系統, http://ncs2003.fcu.edu.tw/agenda.asp
8. Network Associates Inc, “Network Associates發表新款Sniffer網路保護平台”, http://www.nai.com/tw/about/press/sniffer_technologies/2003/20030527_144015.htm
9. XML台灣資訊網, “XML小百科”, http://www.xml.org.tw/Function/Fglossary1.asp?key=XML
10. 小雄資訊服務中心VB研究小站, http://vb.infoserv.com.tw/
11. 麻辣學園-ASP教學, http://www.twbts.com/asp/
12. 資訊與教育雜誌網站, http://ie.tchcvs.tc.edu.tw/oldwww/index.htm/
13. 藍色小舖-ASP交流站, http://asp.database.net.tw/
14. 沈誼中,“電子公文系統安全評估方法之研究與設計”,成功大學 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91年
15. 路怡林,“XML在企業間資料交換之應用”,嘉義大學 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91年
16. Dan Wahlin著,黃莉雯譯,[XML for ASP.NET應用發展],培生教育, 民國91年6月
17. Steven Holzner著,莊大忠譯,[精通延伸標記語言 XML COMPLETE],美商麥格羅希爾, 民國89年1月
18. 王成春/蕭雅云,編著,[Word 2000 VBA與實例使用寶典],文魁資訊, 民國89年6月
19. 林奕嘉,譯[專業ASP XML程式設計],碁峰資訊, 民國89年12月
20. 林育生/王志逸,編著,[資訊安全應用系統開發實務],碁峰資訊, 民國93年2月
21. 巫坤品/曾志光譯,[密碼學與網路安全原理與實務第二版],碁峰資訊, 民國91年1月
22. 鄧文淵/陳惠貞/陳俊榮,編著,[ASP網頁與資料庫設計],松崗電腦, 民國91年5月
23. 賴阿福/邱明義,編著,[Visual Basic 6.0 初階與應用],松崗電腦, 民國89年2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