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統計處(2016)。104年簡易生命表【原始數據】。2016年9月29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Life/T05-lt-quary.html
王素真、 洪耀釧、 林耀三(2011)。影響民眾利用自費健康檢查之相關因素探討。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8,320-329。
王菁蘭(2003)。以二維品質模式探討健檢中心服務品質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醫藥學院,台中市。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2013)。職業安全衛生法。2016年8月31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Result.aspx?p=A&k1=職業安全衛生法&t =E1F1A1&TPage=1
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2016)。勞工健康保護規則。2016年8月31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Result.aspx?p=A&k1=勞工健康保護規則&t=E1F1A1&TPage=1
江瑞坤、高學鑫、鄧雯心、高以信(2013)。慢性病與癌症的相關性。臺灣醫學,17,476-490。李世代、賴美淑(1997)全民健康保險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實施之探討-1996年之回顧。中華家醫誌,7,94-105。
李佩珊(2013)。從商業生態系統觀點探討醫療觀光健檢產業。旅遊健康學刊,12,17-36。
李淑芬、柯慧青、洪錦墩、李美文(2012)。影響民眾選擇自費健康檢查因素之研究。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8,27-37。
林川雄、馮兆康、黃建財、黃麗玲、葉德豐、詹清旭(2013)。醫院健康促進行為與挖掘自費健康檢查顧客之分析。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7,139-156。林青榖、趙瑞芹(2012)。粗食,身體也需要斷捨離。新北市:蘋果屋。
林軍伯、蘇千田(2010)。健康促進介入模式降低勞工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之效益研究。台北: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林爲森、馬事佐、楊純嫣、張品文、葉哲豪(2009)。四十歲以上民眾使用健康檢查行爲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之探討。嘉南學報 (人文類),35,560-571。
林詩淳、蔡坤維、陳妙文、辜美安(2015)。台灣社區老年人使用健康檢查的相關因子-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澄清醫護管理雜誌,11,10-21。柯逸青、胡宛屏、蘇世斌(2002)。勞工健檢常見肝功能檢驗異常之病因探討及處理原則。中華職業醫學雜誌,9,283-288。洪曉玫(2008) 。台灣地區老年人接受健康檢查之因素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張宏名(2008)。中部地區中老年人自費健康檢查之利用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陳明豐(2005)。健康檢查與健康管理。健康世界,229,82-86。
陳思安(2012)。健康檢查中心流程模擬之效率最佳化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台中市。勞動部(2016) 。全國職業傷病診治網絡職業疾病通報統計概況【新聞稿】。2016年8月19日,取自http://www.osha.gov.tw/1106/1113/1114/16681/
勞動部勞動情勢及業務統計資料庫(2016) 。人力資源狀況。2016年8月29日,取自http://statdb.mol.gov.tw/statis/jspProxy.aspx?sys=100。
勞動部勞動情勢及業務統計資料庫(2016) 。從事特別危害健康作業勞工之特殊健康檢查概況。2016年8月19日,取自http://statdb.mol.gov.tw/statis/jspProxy.aspx?sys=210&kind=21&type=1&funid=q09021&rdm=ytKqm5np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2015)。勞工健康資訊平台健康電子報。2015年11月27日,取自http://ohsip.osha.gov.tw/epaper/read/55。
黃瑞文(2009)。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健康管理中心之經營及行銷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楊慎絢、黃芬芬、李帶琪、陳美如(2007) 。科技職場之體能與健康評估。北市醫學雜誌,4,258-263。鄒孟婷、鄒孟文、鐘嫈嫈(2000)。老人健康檢查追蹤治療態度-台北市某一大型綜合醫院之研究。中華民國家庭醫學雜誌,10,15-25。
趙正敏、蔡銘振、鄭博文(2010)。以改良法探討影響民眾選擇健檢機構之因素:和缺口理論法之比較。醫務管理期刊,11,95-111。劉燦宏、任文瑗、趙嘉成、崔岡、邱文達(2004)。以顧客關係管理觀點探討自費醫療服務。醫務管理期刊,5,304-321。衛生福利部(2016)。104年度死因統計【原始數據】。2016年8月19日,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620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4)。歷年預防保健執行情形.csv【原始數據】。2017年4月5日,取自http://data.hpa.gov.tw/dataset/74598294165bcc3158d3d1dbc098bebc/resource/a5f0f3c6-b357-4913-81a6-540114ecd0b4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5)。歷年18歲以上過重及肥胖率【原始數據】。2017年4月5日,取自 http://data.hpa.gov.tw/dataset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6)。成人預防保健。2017年4月5日,取自http://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89
黎家銘(2000)。全民健保成人健檢實施情形調查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謝曼麗、蔡瀚輝(2015)。中高齡勞工友善健康職場促進研究。台北: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鍾佩樺、尤素芬、鄭雅文(2009)。我國勞工健康檢查制度之現況與問題。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8,155-166。鍾雨蓁(2008)。台南市民眾對自費健康檢查之需求評估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台南市。Andersen, R. M. (1995). Revisiting the behavioral model and access to medical care: does it matter?.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36,1-10.
Biswas, A., Oh, P. I., Faulkner, G. E., Bajaj, R. R., Silver, M. A., Mitchell, M. S., & Alter, D. A. (2015). Sedentary tim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risk for disease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2(2), 123-132.
Goetzel, R. Z., & Ozminkowski, R. J. (2008). The health and cost benefits of work site health-promotion programs. Annu. Review Public Health, 29, 303-323.
Harrison, J., & Dawson, L. (2015). Occupational health: 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the next 20 years. 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
Hoebel, J., Starker, A., Jordan, S., Richter, M., & Lampert, T. (2014). Determinants of health check attendance in adults: findings from the cross-sectional German Health Update (GEDA) study. BMC public health, 14(1), 1.
Inoue, M., Iwasaki, M., Otani, T., Sasazuki, S., Noda, M., & Tsugane, S. (2006).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 risk of cancer: results from a large-scal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Japan.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6(17), 1871-1877.
Key, T. J., Allen, N. E., Spencer, E. A., & Travis, R. C. (2002). The effect of diet on risk of cancer. The Lancet, 360(9336), 861-868.
Lin, C. C., Ko, C. Y., Liu, J. P., Lee, Y. L., & Chie, W. C. (2011). Nationwide periodic health examinations promote early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hyperlipidemia in adults: Experience from Taiwan. public health, 125(4), 187-195.
Sherwood, P., Lyburn, I., Brown, S., & Ryder, S. (2001). How are abnormal results for liver function tests dealt with in primary care? Audit of yield and impact. BMJ, 322(7281), 276-278.
Stum,D.L., & Alain,T.(1911).Building customer Loyalty,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4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