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書目
(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一、傳統文獻
東漢許慎著 清段玉裁注2000,《說文解字》,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頁333、765。
二、近人論著
(一) 成冊書籍
于大成1982.3.1,《文字•文學•文化》,臺北市:文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151~152。
王仁祿1976.2,《段氏文字學》,臺北縣:藝文印書館,頁27。
王初慶1993.9,《中國文字結構析論》,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頁49、51。
王開揚2004.8,《漢字現代化研究》,濟南:齊魯書社,頁277。
孔祥卿、史建偉、孫易2006.6,《漢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40~43、52、159。
朴仁順2006.11,《殷商甲骨文形義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112。
朱歧祥1998.8.20,《甲骨文研究》,臺北市:里仁書局。
朱歧祥2004.10.15,《圖形與文字─殷金文研究》,臺北市:里仁書局,頁113、115。
江藍生、陸尊梧2006.1,《簡化字繁體字對照字典》,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
宋均芬2005.10,《漢語文字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頁157~160。
呂浩2006.6,《漢字學十講》,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74、75。
李孝定1997.10,《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論叢》,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序,頁3。
李雲漢2005.1,《中國近代史》,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頁54。
李樂毅1999,《簡化字源》,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李學勤1993.4,《古文字學初階》,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頁51。
汪學文1978.2.28,《論中共的文字改革》,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39。
林尹2002.10,《文字學概說》,臺北縣: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頁227。
林西莉著 李之義譯2006.12,《漢字的故事》,貓頭鷹出版社,台灣版作者序。
孟世凱1996.12,《中國文字發展史》,臺北市:文津出版社,頁197~199。
胡文華2008.1,《漢字與對外漢字教學》,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22。
胡安順、郭芹納2006,《古代漢語》,中華書局,頁357、358、359、361、369。
胡澱咸2006.4,《甲骨文金文釋林》,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序,頁3。
胡雙寶2008.8,《漢字文化通史》,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頁114~116。
胡雙寶2008.8,《漢字史話》,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頁116。
高更生2002.12,《現行漢字規範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頁121、124、125~128、130、172、196~200。
高明1999.12,《中國古文字學通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頁3~4。
高明2005.7,《古文字類編》,北京:中華書局,頁25、46、121、175、192、217、329、342、347、388、432、459、467、495。
孫海波1979.11,《中國文字學》,臺北市:學海出版社,頁40。
唐蘭1973.7.1,《古文字學導論》,臺北市:樂天出版社,頁258、259。
唐蘭2007.4,《中國文字學》,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頁131、132。
陳夢家2007.4,《中國文字學》,北京市:中華書局,頁165。
許進雄2002.8,《簡明中國文字學》,臺北縣:學海出版社公司,頁28~36。
許錟輝2000,《文字學簡編》,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頁47~50、54。
陸錫興2002.9,《漢字傳播史》,北京:語文出版社,頁25、26、41、97。
張玉金、夏中華2001.1,《漢字學概論》,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頁77。
張克1992.11,《漢字學》,長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頁157~158、599、601。
張書岩、王鐵昆、李青梅、安寧2005.1,《簡化字溯源》,北京:語文出版社,頁7、11、12、48~110。
張曉明2006.11,《春秋戰國金文字體演變研究》,濟南:齊魯書社,頁127、128。
黃沛榮2006,《漢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樂學書局,頁41、43。
黃尊生1980.4,《中國語文新論》,臺北市: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頁115、148~149。
楊五銘1986.10,《古漢語學習叢書•文字學》,長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頁141、215、239、240。
董琨2000.7,《從甲骨文到簡化字》,北京:語文出版社,頁16、17、18、26、30、41。
董琨1996.10,《漢字的發展史話》,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頁35。
董琨2005.8,《中國漢字源流》,北京:商務印書館,頁90。
詹鄞鑫2002.6,《談談小篆》,北京:語文出版社,頁61。
路燈光、路燈照1992.11,《海峽兩岸簡體字研究》,臺北市:台灣學生書局,頁91~94、295。
裘錫圭1995.4,《文字學概要》,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頁56、58。
楊鴻烈1975.4,《歷史研究法》,臺北:華世出版社,頁15、16。
葉德明2005.10,《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頁169~170。
趙天行1996.10,《中國文字》,嘉義市:齊魯書局,頁32~36。
趙誠1993.1,《甲骨文字學綱要》,北京:商務印書館,頁5。
趙誠2003.1,《二十世紀金文研究述要》,山西:書海出版社,前言。
劉兆祐1984.6,《中國的古文字》,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30、35。
劉釗2006.1,《古文字構形學》,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頁10、31、79、80、81、85。
劉復、李家瑞1992.12,《宋元以來俗字譜》序,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4。
劉進才2007.8,《語言運動與中國現代文學》,北京:中華書局,頁287。
蔣世德2004.10,《中國文字淺談》,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頁115。
鄧志瑗2008.5,《中國文字學簡說》,南昌市:江西人民出版社,頁86、91~92。
鄭振峰、王軍、李彥循、唐健雄2005.1,《漢字學》,北京:語文出版社,頁56、64、65。
潘重規1993.3,《中國文字學》,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135。
潘重規2004.1,《中國文字學》,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頁132、143。
賴慶雄1999.11,《認識字詞語》,臺北市:國語日報社,頁13、14。
樸月2000.6.30,《亙古男兒一放翁─陸游》,臺北市:教育部兒童讀物出版資金管理委員會,頁15。
錢玄同1999.5,《錢玄同文集(第三卷)漢字改革與國語運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頁85、86、89~91、104~106、471、472。
盧國屏、黃立楷2008.9,《當代文字學概論》,臺北市:五南圖書,頁255、256。
謝淑麗著、溫洽溢譯2009.6.1,《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背後》,(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19。
龍異騰2003.8,《基礎漢字學》,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54、57、64。
羅秋昭2006.9,《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三版)》,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231~233。
藤枝晃2005.4,《漢字的文化史》,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頁30。
蘇培成2001.8,《二十世紀的現代漢字研究》,山西:書海出版社,頁186、187。
大紀元系列社論2005.2,《九評共產黨》,台北縣:博大出版社,頁15、132。
國家安全局研究室撰,《匪情研究協調中心叢書•共匪文字改革之研究》,台灣:國家安全局編印,頁5。
《中國近代革命史》1958.7,頁109、110。
《文字改革和現代漢語規範化工作40週年紀念手冊》1996.9,北京:語文出版社,頁99。
(二) 期刊論文
王三慶2005.12,〈論武后新字的創制與興廢兼論文字的正俗問題〉,《成大中文學報》,第13期,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頁110。
文皓芬1984,〈中共「文字改革」工作述評〉,《中共研究》,臺北縣:中共研究雜誌社,頁113、114、115。
王臨惠1994,〈也談“簡化字”〉,《山西師大學報》,3期,山西:山西師範大學中文系。
王惠1995,〈簡化字在電視傳播中的優勢〉,《語文建設》,1期,語言文字報刊社。
呂永進2006.8,〈關於“非對稱繁簡字”討論中一些問題的思考〉,《語文建設通訊》,84期,香港: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李和1960,〈「中共文字改革與漢字前途」簡介〉,《學粹》,臺北市:學粹雜誌社,頁25。
李長仁、阿龍2005,〈使用簡化字符合漢字發展趨勢〉,《社會科學戰線》,4期,吉林:吉林省社會科學院。
李晰2005,〈簡化字中形聲字理據性淺析〉,《哈爾濱學院學報》,6期,黑龍江:哈爾濱學院。
李樂毅2001. 2,〈簡化字的研究和簡化字的前景〉,《語文建設通訊》,66期,香港:香港中國語文學會,頁9~11。
李樂毅1996,〈80%的簡化字是“古已有之”的〉,《語文建設》,8期,語言文字報刊社。
李鍌2006,〈從學術觀點論「正體字」與「簡化字」〉,《華文世界》,臺北市:
華文世界雜誌社,頁42。
汪化雲2000.10,〈「非對稱繁簡字」整理問題初探〉,《語文建設通訊》,65期,香港: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汪學文1980,〈中國文字整理問題縱橫談--兼評中共簡化漢字陰謀〉,《國魂》,412期,臺北市:新中國出版社。
汪學文1975,〈當前毛共文字改革的政策與措施〉,《中華文化復興月刊》,臺北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頁39。
林中明2006.11.1,〈從「繁簡之變」、「讀寫之別」到「繁簡之辯」、「簡訛之辨」-下-〉,《國文天地》,第22卷第4期,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社。
季旭昇2008,〈戰亂的產物,貧窮的象徵─簡體字的歷史觀察〉,《漢字運用與國(華)語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發行,頁109、111。
易華1984,〈中共「文字改革」問題之探討:從「二簡草案」被擱置說起〉,《中共研究》,臺北縣:中共研究雜誌社,頁97。
吳照義、王琪2005〈漢代草書與簡化字〉,《南昌高專學報》,6期,江西:南昌高等專科學院專科部。
吳璵2005〈說文重文透視所謂簡化字之根源〉,《中文》,11期,基隆市:戚桐欣。
吳璵2005〈說文重文透視所謂簡化字之根源〉,《中文》,11期,基隆市:戚桐欣。
金輝2004〈字詞典中簡化字述評〉,《安慶師範學院學報》,2期,安徽:安慶師範學院。
邵鴻2002〈簡化字中的特殊符號〉,《山東教育學院學報》,1期,山東:山東省教育學院。
范天道1981〈評中共底簡化字〉,《文藝復興》,128期,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
華岡學會。
胡吉成2002〈關於簡化字問題的思考〉,《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期,北京市:北京廣播電視大學。
唐松波1998〈共同漢字、簡化字和繁體字〉,《漢字文化》,1期,北京: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
殷寄明、汪如東2007.5,《現代漢語文字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頁53。
陳式平1992,〈對中共「文字改革」政策之評論(上)〉,《中華戰略學刊》,臺北市:中華戰略學會,頁142。
曹瑞泰2007.12〈近代漢語言文字改革與兩岸字音之比較〉,《通識研究集刊》,12
期,桃園縣:私立開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頁96、97、99、103。
許錟輝1998.11,〈漢字字體單一化的省思〉,《第五屆國際漢字研討會論文集》,桃園縣:中國文字學會、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所,頁184。
黃沛榮 2006〈漢字的審思〉,《華語文教學研究》,第3卷 第2期,臺北市:華文世界雜誌社,頁8、9、10~13。
黃沛榮1993.6〈從文化傳承的立場論大陸簡化字〉,《華文世界》,68期,臺北市:
華文世界雜誌社。
黃國倫 2006〈試論中國文字演化之正軌─繁化或簡化〉,592期,臺北市:中國
語文月刊社,頁96。
張光遠1998.2.25〈商代金文為正體字 甲骨文為簡體字說〉,《甲骨文論文集》,第二輯,台中市:中華民國甲骨文學會,頁18。
張成秋2006.2〈大陸簡化字創立的原則及舉例〉,頁2。
張學濤2000.1〈求同存異統一觀念--兩岸文字使用現實的思考〉,《語文建設通訊(香港)》,62期,香港: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曾榮汾2006.12,〈漢語俗字的演化〉,《華語文教學研究》,第三卷第二期,臺北市:華文世界雜誌社,頁31。
馮壽忠2000.10〈談非對稱繁簡字的調整〉,《語文建設通訊》,65期,香港: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傅煒2007〈淺論《簡化字總表》「一簡對多繁」現象宜作適當調整〉,《科技資訊》,21期,山東省濟南市:山東省科技廳。
解文艷2006〈淺談現行簡化字中的幾個問題〉,《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期,安徽:合肥師範學院。
楊加深、趙績竹2007〈書法•簡體字•簡化字〉,《黑龍江社會科學》,4期,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
農延勝1995〈應當重視對簡化字書法問題的研究〉,《廣西教育學院學報》,第3、4期,廣西:廣西教育學院。
鄒哲承、黎明1996〈簡化字不等於簡體字〉,《語文建設》,4期,語言文字報刊社。
董國炎2001〈論普通話與簡化字的學理依據——兼論學術史上幾樁重要公案〉,《山西大學學報》,2期,山西:山西大學。
詹鄞鑫2005.10〈試論“非對稱繁簡字”〉,《語文建設通訊》,82期,香港: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蔡宗陽2006〈談正體字與簡化字〉,《中國語文》,589期,臺北市:中國語文月
刊社,頁4。
鄭昭明、陳學志1991〈漢字的簡化對文字讀寫的影響〉,《華文世界》,62期,台北市: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等。
劉勝驥 2001〈中共改革漢字漢語之運動〉,《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8期,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頁133、134。
蔣斌2003,〈當前社會用字取向原因考〉,《語文建設通訊》,73期,香港: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蔣斌2003〈當前社會用字取向原因考〉,《語文建設通訊》,73期,香港: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黎傳緒2003〈簡化字問題芻議〉,《上饒師範學院學報》,4期,江西:上饒師範學院。
繆鉞1992.9〈簡化字芻議〉,《中國文化》,6期,臺北市: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懷預1978,〈從中共公佈「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分析其「文字改革」工作〉,《中共研究》,臺北縣:中共研究雜誌社,頁86。
蘇培成2003〈重新審視簡化字〉,《北京大學學報》,1期,北京:北京大學。
(三) 博碩士論文
朱玉今2005《「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研究》,山東:山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
何清俊2007《漢字簡化原則中蘊涵的設計思維及其應用價值》,湖北:湖北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碩士論文。
徐志學2007《漢字隸變和簡化對形聲字的影響》,江西:江西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
郭文軒2005,《以漢字形、音、義形成簡化字體的法則研究─探討視覺設計元素之研究》,高雄縣: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國倫2007,《簡化字研究》,新竹市: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黃新弼2006,《全球化對漢字簡化政策之影響》,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所碩士論文。
解文艷2006《建國以來的漢字簡化研究》,河北:河北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
劉曉燕2007《海峽兩岸漢字字形統一研究》,陜西:西北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
蘇文正2007《漢字簡化問題研究》,甘肅:蘭州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
(四) 網路資料
何洪澤、張楠伊2006.4.14〈聯合國廢繁體字真相調查〉,《環球時報》,人民網,網址: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4549/4299716.html
東方2009.12.4〈中國:互聯網被反華勢力用來滲透破壞〉,國際廣播「美國之音」,網址:http://www1.voanews.com/chinese/news/china/china-police-internet-20091204-78508922.html
吳玉章2008.3.7,〈關於當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漢語拼音方案的報告〉,中央政府門
戶網站,網址: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8-03/07/content_912608.htm
林善本 2005.6.28〈漢字是一個生命體〉,《台灣未來科學文化研討會論文》,
正見網網站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5/6/12/32708.html
彭小明2007.8.21,〈反右與漢字簡化〉
右派網網址:http://www.youpai.org/read.php?id=1830
張羽良2007〈正視全球中文熱〉,《新紀元週刊》,40期,臺北市:新紀元國際文
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網站http://mag.epochtimes.com/042/3757.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政府網,
網址: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4/content_62714.htm
〈太平天國的怪字〉,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knight88/9482782
〈太平天國的制度〉,大紀元時報,2001.8.27,
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1/8/27/c4247.htm
〈北大學者夏業良致中宣部長公開信〉,大紀元時報,2009.5.14,
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9/5/14/n2526165p.htm
〈專家建議恢復正體字:漢字世上最美〉2009.5.21,大紀元時報,
網站:http://www.epochtimes.com/b5/9/5/21/n2533970.htm
太平天國,維基百科網站,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5%B9%B3%E5%A4%A9%E5%9B%BD
五四運動,維基百科網站,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5%9B%9B%E8%BF%90%E5%8A%A8
中共中央關於《劃分右派分子的標準》的通知,維基百科網站,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F%8D%E5%8F%B3&variant=zh-tw
文革介紹,維基百科網站,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E5%A4%A7%E9%9D%A9%E5%91%BD
《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維基百科網站,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B0%E4%BB%A3%E6%B1%89%E8%AF%AD%E5%B8%B8%E7%94%A8%E5%AD%97%E8%A1%A8
http://www.sie.sjtu.edu.cn/page/cnpage/2009_benkezhaosheng/kaogang/zibiao.htm
〈第一批簡體字表〉,維基百科網站,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C%AC%E4%B8%80%E6%89%B9%E7%AE%80%E4%BD%93%E5%AD%97%E8%A1%A8
漢字簡化,維基百科網站,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1%89%E5%AD%97%E7%AE%80%E5%8C%96
繁體中文,維基百科網站,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9%81%E9%AB%94%E5%AD%97&variant=zh-tw
簡體中文,維基百科網站,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E%80%E5%8C%96%E5%AD%97
古漢字字形採用來源於「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網站所有,
網址:http://char.ndap.org.tw/icscard/home.htm
「永字八法」圖片出自網址:http://zih.loxa.edu.tw/language_arts/200605_Methodologies.html
《宋元以來俗字譜》一書介紹,網址: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5%AE%8B%E5%85%83%E4%BB%A5%E6%9D%A5%E4%BF%97%E5%AD%97%E8%B0%B1%E3%80%8B
〈香港何時使用簡化字?〉2005.3.29,香港大公報,
網址:http://www.inmediahk.net/node/29205
〈郁鈞劍等提議小學繁體字教育:傳承中國文化根〉2008.3.13,阿波羅新聞網,
網址:http://www.aboluowang.com/news/data/2008/0313/article_43544.html
〈諾貝爾評委 文化傳承 繁體字終究會在大陸恢復〉2009.3.12,阿波羅新聞網,
網址:http://www.aboluowang.com/news/data/2009/0312/article_71307.html
〈為簡化字成灰〉,新浪網網站: http://magazine.sina.com.hk/chinanewsweek/2008026/2008-07-27/ba57416.shtml
《簡化字總表》總表,網站:
http://www.stlcls.org/s-words/Simplified_word.htm
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gfbz/shanghi/002.htm
http://zh.wiktionary.org/wiki/Wiktionary:%E7%AE%80%E5%8C%96%E5%AD%97%E6%80%BB%E8%A1%A8/%E7%AC%AC%E4%B8%89%E8%A1%A8
http://www.nbph.com.cn/show.aspx?id=934&cid=32
http://www.boluxx.com/ReadNews.asp?NewsID=646
http://www.boluxx.com/ReadNews.asp?NewsID=647
http://www.boluxx.com/ReadNews.asp?NewsID=648
《簡易字說》一書介紹,網址:http://book.lrbook.com/showbook.jsp?dxNumber=000005709452&d=E562E76863F4CA1D394CD4D6E3DFCFB4
〈簡體字PK繁體字:中國文化之殤〉,網址:http://news.hbsc.cn/article/4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