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部分
1. 江季達(2014)。外資未平倉量、現貨買賣超與投資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2. 吳明遠(2017)。運用期望報酬法則建構選擇權最佳賣方組合交易策略之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以臺指選擇權為。實踐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學位論文。3. 吳思瑩(2018)。外資投資情緒指標與台股加權指數報酬之相關性。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財務金融技術學系行政管理班碩士論文。4. 林馨怡(2018)。影響台灣投資因素之探討-兼論貨幣政策的角色。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中央銀行委託研究。
5. 林芳如(2014)。機構投資者投資佈局與台灣加權指數日報酬之相關探討。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6. 林佳蓉(2003)。成交量與未平倉量對期貨價波動性之關聯性-臺灣期貨市場之實證。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7. 柏婉貞、胡育鳴、陳楷欣(2016)。三大法人交易活動與台指期貨報酬波動非對稱關係之研究。全球商業經營管理學報。
8. 翁明祥(2005)。指數選擇權之套利機會與套利策略-台指選擇權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 張傳章、謝佩芳(2016)。台灣選擇權市場交易活動之實證研究文獻回顧與展望,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出版。
10. 張浩銘、陳志誠、簡燕鳯、吳鴻麟(2016)。投資決策輔助系統在金融操作上之應用-以台指期貨為例。管理資訊計算。
11. 張文崟(2015)。台指選擇權到期日之結算價及方向預測。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國際金融組碩士論文。12. 黃美滿(2015)。重大交易人期貨未平倉量與台股指數關聯之研究。逢甲大學金融學系碩士論文。13. 黃鼎倫(2009)。未平倉量、交易量、標的物波動率與套利:以臺灣加權股價指數期貨實證研究。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14. 楊金龍(2018)。20年來(1998-2017年)我國經濟成長率、通貨膨脹率及人均GDP與新加坡、韓國及香港之比較,立法院第9屆第5會期財政委員第11次全體委員會議。
15. 蔡欣樺(2012)。三大法人現貨買賣超、期貨未平倉口數對加權指數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6. 劉家辰(2016)。臺指週選擇權未平倉量與臺指期貨行為之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所碩士班碩士論文。17. 顏靖元(2016)。台指週選擇權賣出跨式策略之實證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二、 英文部分
1. Cox, J,C., Ross, S. and Rubinstein, M. , 1985 . Option Pricing:A Simplified Approach,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7,229-263.
2. Easley, D., O’ Hara, M., and Srinivas, P.(1998). Option volume and stock prices: evidence on where informed traders trade .Journal of Finance, 53, 431-466.
3. Schlag, C., and Stoll, H. (2005). Price impacts of options volume. 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 8, 69-87.inivas,P.(1998).Option.
4. Santa,C.P.and Saretto,A.,(2009),“Option Strategies:Good Ddals and Margin Calls,”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Vol.12,p.391-417.
5. Wilkens,S.,2007.Option Returns versus Asset-Pricing Theory:Evisence from the European Option Market,Journal of Derivatives and Hesge Funds,13,17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