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25 04:06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陳玟志
研究生(外文):
Chen Wen Chih
論文名稱:
RSI與威廉指標於台灣加權指數操作績效實證
論文名稱(外文):
The performance of trading by using RSI and William Oscillator on TWSE
指導教授:
韓千山
指導教授(外文):
Han Chien Shan
口試委員:
盧智強
、
高銘淞
、
韓千山
口試委員(外文):
Lu Chih Chaing
、
Kao Ming sung
、
Han Chien Shan
口試日期:
2013-06-13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
金融與國際企業學系金融碩士班
學門:
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
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6
中文關鍵詞:
相對強弱指標
、
威廉指標
、
技術指標
外文關鍵詞:
RSI
、
%R
、
Williams index
、
WMS% R
、
analysis indicators
相關次數:
被引用:
23
點閱:1566
評分:
下載:249
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以結合相對強弱指標(RSI)與威廉指標(%R)兩項技術指標,來進行買賣操作策略。該指標應用於2005年9月1日到2012年8月31日之台灣加權指數,並同時分析總期間、大漲期間、大跌期間與盤整期間的績效表現。搭配相對強弱指標(RSI)與威廉指標(%R)各種日參數組合,分析各項參數組合下之年化報酬率、勝率、盈虧比、單位投資報酬率等相關數據。
實證結果發現,該結合指標於總期間、大跌期間報酬率皆明顯優於加權指數報酬率;大漲期間不如加權指數報酬率;盤整期間則難以認定優劣。就勝率部分,除大漲期間平均勝率可達45%以上,其餘期間皆低於40%;而不論盈虧比、單位投資報酬皆因加權指數上漲提高,下跌降低,受景氣循環所影響。為了考慮研究的穩健性,運用層疊期間報酬分析,也得到相同的結果。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corporate the Relative Strength Index (RSI) with William index (% R) technical indicators for trading operation strategy. The indicators used in September 1, 2005 to August 31, 2012 in Taiwan Weighted Index, and also analyzed for total period, rising period, falling period and consolidation period performance. With Relative Strength Index (RSI) with William index (% R) at various parameter combinations, combinations of the parameters analyzed annualized rate of return, winning percentage, profit and loss ratio, unit investment returns and other relevant data.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ed index of the total period and the falling period returns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weighted index returns;rising period returns are not as good as weighted index returns; consolidation period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pros and cons. On the winning part, except for the rising period get an average winning percentage of up to 45% and the rest periods are less than 40%; regardless of the profit and loss ratio, unit investment return because the weighted index rose to improve, down lower, influenced by the economic cycle.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stability of the study, the usingof cascade rewards analysis, but also got the same results.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研究目的 2
第貳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3
第一節效率市場假說 3
第二節技術指標 4
第三節國內外文獻探討 8
第參章 研究方法 11
第一節資料來源 11
第二節研究設計 12
第三節交易績效與檢定 13
第肆章 實證結果 16
第一節總期間分析 16
第二節大漲期間分析 27
第三節大跌期間分析 38
第四節盤整期間分析 49
第伍章綜合分析與結論 60
參考文獻 65
附錄 68
表目錄
表格4-1-1:2005/9/1~2012/8/31買進持有績效表 16
表格4-1-2: 2005/9/1~2012/8/31各組合參數年化報酬表 17
表格4-1-3: 2005/9/1~2012/8/31各組合參數單位投資報酬率表A 19
表格4-1-4: 2005/9/1~2012/8/31各組合參數單位投資報酬率表B 20
表格4-1-5: 2005/9/1~2012/8/31各組合參數單位投資報酬率表C 21
表格4-1-6: 2005/9/1~2012/8/31最佳組合參數層疊報酬對應表 23
表格4-1-7: 2005/9/1~2012/8/31最差組合參數層疊報酬對應表 25
表格4-1-8: 2005/9/1~2012/8/31最佳最差組合參數層疊報酬與對應期間買進持有報酬檢定表 26
表格4-2-1:2005/12/1~2007/10/31買進持有績效表 27
表格4-2-2: 2005/12/1~2007/10/31各組合參數年化報酬表 28
表格4-2-3: 2005/12/1~2007/10/31各組合參數單位投資報酬率表A 30
表格4-2-4: 2005/12/1~2007/10/31各組合參數單位投資報酬率表B 31
表格4-2-5: 2005/12/1~2007/10/31各組合參數單位投資報酬率表C 32
表格4-2-6: 2005/12/1~2007/10/31最佳組合參數層疊報酬對應表 34
表格4-2-7: 2005/12/1~2007/10/31最差組合參數層疊報酬對應表 36
表格4-2-8: 2005/12/1~2007/10/31最佳最差組合參數層疊報酬與對應期間買進持有報酬檢定表 37
表格4-3-1:2007/11/1~2008/12/31買進持有績效表 38
表格4-3-2: 2007/11/1~2008/12/31各組合參數年化報酬表 39
表格4-3-3: 2007/11/1~2008/12/31各組合參數單位投資報酬率表A 41
表格4-3-4: 2007/11/1~2008/12/31各組合參數單位投資報酬率表B 42
表格4-3-5: 2007/11/1~2008/12/31各組合參數單位投資報酬率表C 43
表格4-3-6: 2007/11/1~2008/12/31最佳組合參數層疊報酬對應表 45
表格4-3-7: 2007/11/1~2008/12/31最差組合參數層疊報酬對應表 47
表格4-3-8: 2007/11/1~2008/12/31最佳最差組合參數層疊報酬與對應期間買進持有報酬檢定表 48
表格4-4-1:2009/10/1~2012/3/31買進持有績效表 49
表格4-4-2: 2009/10/1~2012/3/31各組合參數年化報酬表 50
表格4-4-3: 2009/10/1~2012/3/31各組合參數單位投資報酬率表A 52
表格4-4-4: 2009/10/1~2012/3/31各組合參數單位投資報酬率表B 53
表格4-4-5: 2009/10/1~2012/3/31各組合參數單位投資報酬率表C 54
表格4-4-6: 2009/10/1~2012/3/31最佳組合參數層疊報酬對應表 56
表格4-4-7: 2009/10/1~2012/3/31最差組合參數層疊報酬對應表 58
表格4-4-8: 2009/10/1~2012/3/31最佳最差組合參數層疊報酬與對應期間買進持有報酬檢定表 59
表格5-1: 各期間與買進持有年化報酬率比較表 60
表格5-2: 各期間單位投資報酬率比較表 61
表格5-3: 最佳最差疊層與馬進持有績效比較表 62
圖目錄
圖3-1-1:2005/9/1~2012/8/31台灣加權指數月線圖 11
圖4-1-1:2005/9/1~2012/8/31最佳組合參數累積報酬與買進持有報酬比較圖 22
圖4-1-2:2005/9/1~2012/8/31各層疊期間買進持有報酬由低至高排序與最佳組合參數對應買進持有報酬差值比較圖 23
圖4-1-3:2005/9/1~2012/8/31最差組合參數累積報酬與買進持有報酬比較圖: 24
圖4-1-4:2005/9/1~2012/8/31各層疊期間買進持有報酬由低至高排序與最差組合參數對應買進持有報酬差值比較圖: 25
圖4-2-1:2005/12/1~2007/10/31最佳組合參數累積報酬與買進持有報酬比較圖: 33
圖4-2-2:2005/12/1~2007/10/31各層疊期間買進持有報酬由低至高排序與最佳組合參數對應買進持有報酬差值比較圖 34
圖4-2-3: 2005/12/1~2007/10/31最差組合參數累積報酬與買進持有報酬比較圖: 35
圖4-2-4: 2005/12/1~2007/10/31各層疊期間買進持有報酬由低至高排序與最差組合參數對應買進持有報酬差值比較圖: 36
圖4-3-1: 2007/11/1~2008/12/31最佳組合參數累積報酬與買進持有報酬比較圖: 44
圖4-3-2: 2007/11/1~2008/12/31各層疊期間買進持有報酬由低至高排序與最佳組合參數對應買進持有報酬差值比較圖 45
圖4-3-3: 2007/11/1~2008/12/31最差組合參數累積報酬與買進持有報酬比較圖: 46
圖4-3-4: 2007/11/1~2008/12/31各層疊期間買進持有報酬由低至高排序與最差組合參數對應買進持有報酬差值比較圖: 47
圖4-4-1: 2009/10/1~2012/3/31最佳組合參數累積報酬與買進持有報酬比較圖: 55
圖4-4-2: 2009/10/1~2012/3/31各層疊期間買進持有報酬由低至高排序與最佳組合參數對應買進持有報酬差值比較圖 56
圖4-4-3: 2009/10/1~2012/3/31最差組合參數累積報酬與買進持有報酬比較圖: 57
圖4-4-4: 2009/10/1~2012/3/31各層疊期間買進持有報酬由低至高排序與最差組合參數對應買進持有報酬差值比較圖: 58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方國榮(1991),「證券投資最適決策指標之研究──技術面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明玉 (2011),「技術指標RSI結合威廉指標之操作績效實證」,輔仁大學金融與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
林宗永(1989) ,「技術分析指標獲利性之實證研究」,政大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百正 (2004),「台股期貨市場弱式效率性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志豪(1999),「技術指標KD、MACD、RSI與WMS%R之操作績效實證」,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瑞隆(1989) 「技術分析之收益性與市場的有效性之研究」,成大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正錦(2003),「技術分析應用於台灣股市之實證研究」,國立中正大國際經濟研究所學碩士論文。
陳建全 (1998),「台灣股市技術分析之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應慶、李元和與梁榮輝(2004),應用技術分析指標於臺灣股票市場買進時機切入之研究--以RSI、MACD及DIF為技術指標,臺灣銀行季刊,第五十五卷第二期,頁300-318。
張思源 (2012),「技術分析在多空市場之有效性的探討及優化指標的選擇」,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明漲 (2007),「技術指標與電子類股操作績效」,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所碩士論文。
蘇子龍 (1992),「證券市場技術分析指標有效性之探討:以乖離率、威廉指標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Alexander,S.S.(1961),Price Movements in Speculative.
Brock, William,J. Lakonishok and B Lebaron.,1992,〝Simple Technical Trading Rules and the Stochastic Properties of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e, Vol.47, pp.1731 - 1764.
Edwards, Robert D. and Magee, John.,1966, 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s.
Fama, Eugene F., 1970,〝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Journal of Finance 25, 383-417.
Fama, Eugene. F., 1991,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Ⅱ〞, Journal of Finance 46, 1575-1671.
Groosman,S.andJ.E.Stiglitz(1980),〝On the Impossibility of Informationally Efficient Market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0,pp.393~406.
Kyle,A.S.(1985),〝Continuous Auctions and Insider Trading.〞Econometrica,Vol.53,pp.1315~1335.
Mandelbrot,B.B.(1963),”The Variation of Certain Speculative.
Neftci, S. N., 1991,〝 Naive trading rules 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Weiner- Kolmogorov prediction theory: a study of techn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Business 64, 549-571.
Pruitt, Stephen W. and Richard E. White, 1988 (Spring), 〝The CRISMA trading system: Who says technical analysis can''t beat the market?〞,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55-58.
Sullivan, Ryan, Allan Timmermann, and Halbert White, 1999, 〝Data-snooping, technical trading rule performance, and the bootstra〞p, Journal of Finance 56, 1647-1691.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台灣股市技術分析之實證研究
2.
技術指標KD、MACD、RSI與WMS%R之操作績效實證
3.
證券投資最適決策指標之研究──技術面分析
4.
技術分析指標獲利性之實證研究
5.
技術分析之收益性與市場的有效性之研究
6.
台股期貨市場弱式效率性之研究
7.
技術分析應用於台灣股市之實證研究
8.
技術指標與電子類股操作績效
9.
證券市場技術分析指標有效性之探討:以乖離率、威廉指標為例
10.
技術指標RSI結合威廉指標之操作績效實證
11.
技術分析在多空市場之有效性的探討及優化指標的選擇
12.
技術分析之交易策略於台股多頭時期之探討
13.
股票市場買賣研判指標的應用
14.
應用證據理論結合技術指標改善交易策略-以台灣加權指數期貨為例
15.
股市投資決策分析之研究-以台灣金融業為例
1.
陳應慶、李元和與梁榮輝(2004),應用技術分析指標於臺灣股票市場買進時機切入之研究--以RSI、MACD及DIF為技術指標,臺灣銀行季刊,第五十五卷第二期,頁300-318。
2.
方國榮(1991),「證券投資最適決策指標之研究──技術面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
台灣股市技術分析實證-以KD指標、RSI指標、MACD指標、DMI指標為例
2.
技術指標RSI結合威廉指標之操作績效實證
3.
運用威廉指標於台指期貨之當沖研究
4.
應用技術分析指標於台灣股票市場加權指數買進時機切入之實證研究─以RSI、MACD及DIF為技術指標
5.
技術指標KD、MACD、RSI與WMS%R之操作績效實證
6.
相對強弱指標(RSI)之探討-以台灣50成分股為例
7.
運用RSI技術指標於台灣指數期貨市場價差交易之實證研究
8.
比較技術指標之 MA、MACD 及 RSI 應用於外匯市場之操作績效
9.
台灣股市技術分析實證研究之文獻回顧─以MA、KD、RSI、MACD指標為例
10.
以相對強弱指標(RSI)檢測台灣指數選擇權市場價差策略之投資績效
11.
臺灣股票市場技術分析實證研究-以MA指標、KD指標、RSI指標、MACD指標為例
12.
相對強弱指標(RSI)與隨機相對強弱指標(SRSI)在台灣股市之實證研究
13.
股票市場買賣研判指標的應用
14.
證券市場技術分析指標有效性之探討:以乖離率、威廉指標為例
15.
技術分析對台股投資人投資行為的影響-以KD、MACD、RSI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