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世界各地許多大都會區的土地開發已呈現近乎飽和的情形,漸 有將土地之開發移至山坡地或是海埔新生地。 國內外也有許多成功的例 子,如最近日本的關西機場、台灣的漳濱工業區。 如何去取得這工程所 需用的大量土方及土壤的改良已成為當務之急。 由於國內經濟與工業高 度成長, 煉鐵及火力發電所跟隨之固態副產物,如爐石、飛灰、脫硫渣 、飛灰等也相對增加, 國內以往只有少量的爐石及飛灰用於混凝土,但 脫硫渣卻未能妥善利用, 若能將其充分使用於土木工程則可說是兩全其 美。本文嘗試使用脫硫渣和高爐石以不同配比, 進行一些基本的物理及 力學試驗, 如壓密試驗、直剪試驗及加州承載比試驗等,來探討其力學 行為,並和傳統之土壤比較其特性的差異。 由試驗結果得知,脫硫渣和 高爐石 ( 修正粒徑 ) 屬於砂性土壤 (SW-SM) ,當脫硫渣和高爐石之比 例為 1:1 時可得到一最大乾密度。脫硫渣和高爐石本身也由於含多種結 晶相化合物, 所以當試體經過養護後,顆粒與顆粒之間的膠結力會變大 ,養護 0 天時,摩擦角φ大約只有 35 度,殘留φ r 值約為 32 ∼ 35度, 但經過養護 20 天則已達到 40 度左右, 殘留φ r 值約為 34 ∼ 38 度。 而養護後的試體其孔隙比有變小的趨勢,壓縮量減少及 CBR 值提高, 例如養護 0 天時 CBR 值約只有 60 ﹪左右,而當養護 20 天 時則已超過了 100 ﹪。所以脫硫渣和高爐石可說是相當優良的道路級配 或是填方材料, 若是能進行長期的養護以及其他配比的力學特性研究, 將更能幫助我們了解此兩種材料的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