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重勳,熱處理,第127-140頁,復文書局,台南、台灣,2000
[2]黃振賢,金屬熱處理,第90-100頁,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台灣,2009
[3]吳裕慶,機械材料科學,第119-203頁,大中國圖書公司,台北、台灣,1998
[4]古錦松,認識碳鋼材料,第5-14頁,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台灣,2001
[5]金屬強化,baidu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49979.htm,2014/03/10
[6]趙子壽、冼愛平,錫晶鬚生長機理研究的現狀與問題,中國有色金屬學報,第22 卷,第8 期,第2267-2275頁,2012
[7]劉國雄、鄭晃忠、李勝隆、林樹均、葉均蔚編著,工程材料科學、第99-103頁,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台灣,2009
[8]強化鋼鐵材料的基本手段,上海鐵島實業有限公司,http://www.tiedao-mold.com/news/detail/1024.html,2014/03/10
[9]金屬熱處理工藝,台灣wiki,http://www.twwiki.com/,2014/03/10
[10]熱處理之滲碳,嘉益螺絲股份有限公司,http://ushop10009.hiwinner.tw/,2014/03/10
[11]鋼的熱處理,CAX玩家論壇,http://cax.idv.tw/,2014/03/10
[12]楊文星,火花形式探討與鋼鐵鑑別,第27-48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國,1959
[13]于文強,金工實習教程(第2版),第1-26頁,清華大學出版社,中國,2010
[14]古錦松,認識碳鋼材料,第14-24頁,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台灣,2001
[15]陳邱生,熱處理應用於扣件及緊固件的範疇-理論與實際應用,明石金屬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tfta.org/handout_131120_01.ppt,2014/05/20
[16]滲碳淬火,台灣wiki,http://www.twwiki.com/,2014/03/20
[17]陳再良、呂東顯、曹明宇、付海峰,金屬熱處理殘餘應力與開裂失效關係的探討,金屬熱處理,第32卷,增刊,第40-44頁,2007
[18]熱處理殘餘應力,baidu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49979.htm,2014/03/10
[19]陳善述、朱沅浦,滲碳,中國大百科智慧藏,http://163.17.79.102/,2014/03/30
[20]滲碳表面硬化處理法,baidu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49979.htm,2014/03/10
[21]賴耿陽,鋼鐵表面熱處理,第10-69頁,復漢出版社,台南、台灣,2000
[22]陳伯榕,深冷及碳化物噴覆處理對滲碳鋼耐磨行為之影響,碩士論文,大同大學材料工程研究所,台北、台灣,2000[23]氣體滲碳,baidu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49979.htm,2014/03/10
[24]劉寶明、陳靖芯,常溫磷化膜的性能及表面形貌研究,表面技術,第24卷,第2期,第21-26頁,1995
[25]陳彬、聞質紅,常溫下鋼鐵的磷化及技術,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7卷,第3期,第51-52頁,2005
[26]胡煜袍、周永璋、徐蔚,鋅鈣系磷化液的研究,電鍍與環保,第25卷,第3期,第24-27頁,2005
[27]王國華,鑄鐵件發黑磷化液的研究,表面技術,第35卷,第5期,第43-44頁,2006
[28]陳琳,中溫鋅-鈣系黑磷化膜的制備與性能研究,表面技術,第37卷,第5期,第52頁,2008
[29]韓恩山、王煥志、張新光、常亮,常溫鋼鐵磷化處理的研究,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第18卷,第5期,第341頁,2006
[30]陳清溪,金屬零件之加工製造、熱處理、表面處理與估價實務講義,第116-119頁,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高雄、台灣,2011
[31]沈建一,金相法與硬度法測量滲碳層深度的比較,汽車技術與材料,第34-38頁,2010
[32]黃振賢,金屬熱處理,第143-151頁,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台灣,2009
[33]黃振賢,金屬熱處理,第91頁,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台灣,2009
[34]林東毅,扣件用鋼材之熱處理與性能,扣件業用鋼技術發展研討會,高雄、台灣,第19頁,2014
[35]楊至誠、張弘源,低碳鋼盤元線材退火處理之最佳化研究,精密機械與製造科技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台灣,EC03-01頁,2010
[36]賴耿陽,熱處理技術手冊,第50-51頁,復漢出版社,台南、台灣,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