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7 04: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炳夆
研究生(外文):TSAI,PING-FONG
論文名稱:邁向「紅牌」之路:台灣Gay Spa男師的身體工作與情/慾勞動
論文名稱(外文):Becoming a〝HUNG PAI〞(a popular masseur): A Qualitative Inquiry on the Bodywork of Taiwanese Gay Masseurs
指導教授:陳伯偉陳伯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BO-WEI
口試委員:蕭宏祺林昱瑄
口試日期:2016-06-1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性別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社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0
中文關鍵詞:男男按摩美學勞動情緒勞動男朋友經驗情/慾勞動
外文關鍵詞:Gay Spaaesthetic laboremotional laborthe boy-friend experiencedesiring labo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439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0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女性性工作研究已累積相當豐碩成果,然而,現有研究較少關注男性從業人員的經驗,其中男同志性工作者又常在學者分析中缺席。本研究探討Gay Spa(男男按摩)男師的身體工作與情/慾勞動經驗,試圖勾勒出成為一個「紅牌」的Gay Spa男師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與專業展演,背後又反映出何種(性/別、身體的)權力關係?透過質性研究角度,深度訪談十位Gay Spa男師,本論文主要發現如下:首先,男師透過「美學勞動」,打造並維持理想身型,「體現」Gay Spa場域對男師的情/慾期待,同時,也說明男同志文化如何複製異性戀社會對於理想男體的想像,也再製了同志族群內部的性/別階序關係;其次,男師在工作藉由「情緒勞動」,以及「專業化」(去性的)手法,堆疊出「男友經驗」的親密感,反映出親密關係的銷售成為男男按摩炙手可熱的商品;最後,男師在療程中體現的「情/慾勞動」,除了鋪陳出「逼真」(互有好感)的親密感外,亦是與(性工作)汙名作協商的「邊界管理」機制。本研究反對以病理化的視角,觀看男同志性工作者,試圖透過不同勞動面向,找回男師因汙名而被忽略的專業,並與現有相關研究對話。
Existing literature on sex work tends to focus on female workers;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male and gay workers.This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underexplored bodywork of male-for-male masseurs in Taiwan by asking how to become a ‘HUNG PAI’ (a popular masseur) and what are the social relations embodied by the labor processes and practices of erotic gay massage.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10 self-identified gay masseurs, the findings are orchestrated as follow: First, and corporeally, masseurs are required to embody aesthetic labor that resonates with the hierarchy of gay male attractiveness and further reproduces the gendered values of masculine body norms in Taiwan. Second, and affectively, in gay spa where intimacy becomes a sought-after commodity, masseurs are required to carry out emotional labor and intimate labor in order to craft the “boyfriend experiences”. Third, techniques of boundary-making are deployed by worker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profession and dignity in their stigmatized and devalued work. Rather than anchored by the path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gay sex work, this present study aims to reveal the previously ignored terrain of male sex work and further legitimatize the profession of erotic male-for-male masseur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問題意識與分析架構 3
第三節研究場域(Gay Spa)介紹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4
第一節脈絡化性工作研究 14
第二節同志研究:男同志情/慾場域 19
第三節性/別化勞動研究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質性取向的研究設計 29
第二節受訪者 30
第三節研究工具 33
第四節資料分析方式 35
第五節研究倫理 35
第四章 當身體成為商品:男師的美學勞動 36
第一節男師美學勞動的內涵 36
第二節男師的美學勞動操演 39
第五章 親密關係商品化:男師的情緒勞動 46
第一節男師情緒勞動的內涵 46
第二節情緒勞動及其不滿 50
第六章 「體現」親密:男師的情/慾勞動 53
第一節勃起體現「真實」情/慾 53
第二節挑逗「體現」情/慾 54
第七章 結論 58
第一節研究總結 58
第二節研究限制 59
第三節研究建議 60
參考文獻 63
附錄一 72

表次
表 1 數字店收費標準表 8
表 2 情/慾按摩店家的收費標準表 10
表 3 本研究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3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Allan G. Johnson著、成令方、王秀雲、游美惠、邱大昕、吳嘉苓譯(2008)《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台北:群學。(原書Allan G. Johnson﹝2005﹞The Gender Knot: 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 edition.)
Hochschild, A.R.著、徐瑞珠譯(1992)《情緒管理的探索》。台北:桂冠。(原書:Hochschild, A.R.著﹝1983﹞The managed heart: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
Kathryn Woodward著,林文琪(2004)譯,《身體認同:同一與差異》。臺北:韋伯文化出版。
Sarah(1998)著、黎士鳴譯(2001)《身體意象》。台北市:弘智。
力宏勳(2014)《男同志的意象─台灣在地性的視野》。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剛(2009)《男公關:男性氣質研究》。出版:國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王吉瑞(2014)《以環境行為學觀點探討高雄男同志在健身房中的身體經驗》。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芳萍、顧玉玲(1998)〈我的工作,我的尊嚴:性工作就是工作!〉,何春蕤編《性工作:妓權觀點》,頁151-156。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王家豪(2002)《娘娘腔男同性戀者的社會處境及其自我認同》。世新大學設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增勇(2011)〈跨越世代相遇:看見「老年男同志」〉,《生命教育研究》,3(1):169-230。
甘允良、蔡佳蓉(2015)〈運動作為男性氣概表現-論點與爭議〉,《中華體育季刊》,29(2):頁145-151。
朱佩(2007)《韓劇「花美男」現象研究-從女性閱聽人分析》。南華大學應用社會系學士論文(未出版)。
但唐謨(譯)(2001)。猛男情結:男性的美麗與哀愁。臺北市:杏林文化出版。(Harrison, G. P., Katharine, A., & Roberto, O., 2000 )
何春蕤(2001a)〈自我培力與專業操眼:與台灣性工作者的對話〉,《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1-51。
何春蕤(2001b)〈性、權力與鋼管辣妹Pub:一個田野的觀察〉,《台彎社會研究季刊》,44:167-199。
何春蕤(2004)〈找尋語言/認識生命:與污名主體的訪談經驗〉。「2004華人社會口述歷史工作研討會」。中國:香港大學。
吳文煜(2002)《河邊春夢:台灣高雄愛河畔男性間性慾地景的人文地理學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翠松(2003)〈酒店男公關之研究〉,何春蕤編《性工作研究》,頁95-144。中壢:國立中央大學。
呂思嫺(2011)《特殊勞動者的性別政治:以女性視障按摩師為例》。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思嫺、林雅容、邱大昕(2013)〈台灣女性視障按摩師的職業污名管理〉,《身心障礙研究》,11(2):101-114。
呂思嫺、邱大昕(2011)〈是按摩也是管理:探討女性視障按摩師如何維持勞動時的身體疆界〉,《身心障礙研究》,99(4):253-265。
呂錦媛(2003)《金錢與探戈:台灣女同志酒吧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璁、林穎孟(2013)〈從情緒勞動到表演勞動:臺北「女僕喫茶(咖啡館)」之民族誌初探〉,《台灣社會學》,53:103-141。
李貞德(1999)〈從醫療史到身體文化的研究─從「建與美的歷史」研討會談起〉,《新史學》,10: 4。
沈志勳(2004)《中年男同志的老化態度與老年準備初探》。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美真(1990)《台灣被害娼妓與娼妓政策》。台北:前衛。
周平、林昱瑄主編(2010)《質性/別研究》。台北:巨流。
周硯白(2015)《主攻/被攻之戰_T角色認同與情慾樣貌》。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華山(1997)《後殖民同志》。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
林本炫(2007)〈不同質性研究方法的資料分析比較〉,周平、楊弘任主編《質性研究方法的眾聲喧嘩》。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所。
林芳玫(1998)〈當代台灣婦運的認同政治:以公娼存廢爭議為例〉,《中外文學》,27(1):56-87
林家新(2011)《跨越世代差異─台灣同志諮詢熱線老年同志小組義工經驗與反思》。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純德(2009)〈成為一隻「熊」台灣男同志「熊族」的認同型塑與性/性別/身體展演〉,《臺灣社會研究》76:57-117。
林淳得(2003)〈網路酷兒再現娘娘腔〉,何春蕤編《跨性別》,頁221-282。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邱大昕(2009)〈被忽略的歷史事實:從視障者工作演變看大法官釋字第六四九號解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55-86。
邱建章(2003)《來去加州:休閒健身運動與生活風格文化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胡幼慧(1995)《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台北:巨流。
胡幼慧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宗國(2001)〈拓邊照顧工作:男護士在女人工作世界中得其所在〉,《臺灣社會學刊》, 26:163-209。
張宏亮(2010)〈運動是增強中年性能力的良方〉,《健康世界》,297:75-78。
張晉芬(2011)《勞動社會學》。台北:政大出版社。
張銘峰(2002)《彩虹國度之情慾研究─以中年男同志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銘峰(2004)〈進出、隱現、遮裸、卸戴–情慾三溫暖的氤氳〉,謝臥龍編《霓虹國度中同志的隱現與操演》,頁195-227。臺北:唐山。
畢恆達(2003)〈男同性戀與父母:現身的考量、策略、時機與後果〉,《女學學誌:性別與婦女研究》,15:37-78。
畢恆達(2010)〈訪談作為一種交談行動〉,《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小畢出版社。
畢恆達(2010)〈訪談作為一種交談行動〉,《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小畢出版社。
畢恆達、洪文龍(2006)《GQ男人在發燒》。台北:女書。
莊道明(2012)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滾雪球抽樣」(snowball sampling)。上網日期:2016年2月1日,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729/
許玉秀大法官(2009)〈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666 號部分協同意見書〉。
陳向明(201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出版。
陳伯偉(2015)〈不只是「會因保養」:Gay Spa文化中的情/域勞動與照顧倫理〉,《巷仔口社會學》。上網日期:2015年12月1日,取自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5/10/27/chenbowei
陳志洋(1997)〈視障福利與職能的第二個春天:淺談視障者跨世紀的生涯再設計〉,《福利社會》,61:22-24。
陳美華(2006)〈公開的勞務,私人的性與身體:在性工作中協商性與工作的女人〉,《台灣社會學》,11:1-55
陳美華(2014)〈你嘛用心洗:美髮沙龍裏的身體工作〉,《巷仔口社會學》。上網日期:2015年12月1日,取自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4/12/02/chenmeihua-2
陳美華(2014)〈性工作治理及其排除政治〉,陳瑤華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2014年》,頁343-379。台北:女書文化。
陳德容(2003)《健身房中年輕女性身體概念的建構》。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韻如、劉奕均(2015)〈男性居家托育照顧者:聯合托育中的認同與性別分工〉,《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36:105-144。
彭渰文(2005)〈在「宰制」和「需求」之外-性消費者論述的女性主義分析〉,《女學學誌》,20:131-175。
曾晴(2013)《男同志胴體性引力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玉兒(2011)〈男同志愛戀健美體魄與健身文化之初探〉,《休閒與社會研究》,3:143-154。
黃克先(2012)〈助人專業與多元情緒勞動:社工員與常民助人者服務外籍配偶的比較研究〉,《台灣社會學》,24:99-154。
黃淑玲(1996)〈台灣特種行業婦女:受害者?行動者?偏差者?〉,《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2:103-153。
黃淑玲(2003)〈男子性與喝花酒文化:以 Bourdieu的性別支配理論為分析架構〉,《台灣社會學》,5:72-132。
黃惠如(2012)《秀色可餐?酒促小姐的身體經驗與職場處境》。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雅清(2011)《身著華服的勞工:模特兒經紀制度下的勞動控制與身體工作》。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楊睿愷、張玉佩(2010年7月)〈美貌文化下的「新」男性氣概:媒體再現與男性認同〉。「2010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嘉義:中正大學。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趙彥寧(2010)〈不/可計量的親密關係:老T搬家三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0:3-56。
劉香藍、古允文(2015)〈台灣照護分工的重組:兩個女性世代生命歷程的比較〉,《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36:49-104。
蔡孟哲(2007)《哥弟麻煩(Ge-DiTrouble)?台灣男同志情慾類型學初探》。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茂寅(2012)〈性交易專區設置的行政法課題〉,《月旦法學教室》113:76-82。
蔡瑩芝(2011)《底層陪侍小姐勞動現場的民族誌研究──以萬華茶室與卡拉ok店為例》。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美里(1997)《女兒圈:台灣女同志的性別、家庭與圈內生活》。台北:女書。
賴正哲(2005)《去公司上班:新公園男同志的情慾空間》。台北:女書文化。
賴芸芸(2011)《出走的白衣天使:一年內新進護理人員離職經驗探討》。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碩元(2013)《酒店男公關的男性氣質與性/工作》。科技部補助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
藍佩嘉(1998)〈銷售女體,女體勞動:百貨專櫃化妝品女銷售員的身體勞動〉,《台灣社會學研究》,2:47-81。
藍佩嘉(2009)〈照護工作:文化觀點的考察〉,《社會科學論叢》,3(2):1-28。
羅毓嘉(2009)〈當我們「變」MAN:Abercrombie & Fitch,陽剛特質與台北男同志〉,《文化研究月報》94:23-38。
嚴潔心(2003)〈香港街頭性工作〉,何春蕤編《性工作研究》,頁199-282。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權雅之(2003)《性愛美滋滋》。北京市:華夏。 
英文部分
Adkins, L. (2000) Mobile desire: athletics, sexuality and the lesbian at work. Sexualities,3:201-218.
Ahmed, S. (2010) The Promise of Happiness.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Barton, B. (2001) Queer desire in the sex industry. Sexuality and Culture, 5:3-27.
Bernstein, E. (2007) Temporarily Yours: Intimacy, Authenticity, and the Commerce of Sex.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lackman, L. (2008)The Body: the key concepts.New York:Berg Publishing Press.
Chen, B.W. (2016) Touching intimacy: bodywork affect and the caring ethic in erotic gay massage. Gender & Society(forthcoming ).
Collins, D. (2012) Gay hospitality as desiring labor: Contextualizing transnational sexual labor. Sexualities, 15:538-553.
Drummond, J. N. (2003) The meaning of boys’ bodi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Journal of Men's Studies March, 11(2):131-143.
Featherstone, M. (1982) The body in consumer culture.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1:18-33.
George, M. (2008) Interactions in expert service work.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thnography, 37:108–31.
Hochschild, A.R. (1983) The Managed Heart: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Kang, M. (2010) The Managed Hand: Race, Gender and the Body in Beauty Service Work.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Kang, M.(2003) The managed hand :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bodies and emotions in Korean immigrant–owned nail salons. Gender & Society, 17: 820-839.
Kimmel, M. (2005) The Gender of Desire: Essays on Masculinity. Albany,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Marshall, M. 1996. Sampling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Family Practice,13: 522-525.
Minichiello, Victor and John Scott (eds). (2014) Male sex work and society. New York: Harrington Park.
Sanders, T. (2008) Paying for Pleasure: Men Who Buy Sex. Devon: William Publishing Press.
Shiau, H. (2014). The use of celebrity scandals and sensational news for identity negotiations: Analysing gossips among the queers within Taiwanese Families.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7:2, p.230-250.
Sullivan, A. (2003) “I am bear, hear me roar!” Retrieved September 15, 2009, from: http://www.salon.com/2003/08/01/bears/
Underman, K. (2011) It’s the knowledge that puts you in control: The embodied labor of gynecological educators. Gender & Society, 25:431-450.
Walby, K. (2012) Touching Encounters: Sex, Work, and Male-for-Male Internet Escorting.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issinger, E. (2007) Modeling a way of life: Immaterial and affective labor in the fashion modeling industry. Ephemera, 7:250-269.
Witz, A., Warhurst, C. and Nickson, D. (2003) The labor of aesthetics and the aesthetics of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 10:33-54.
Wolkowitz, C. (2006) Bodies At Work. London: Sag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增勇(2011)〈跨越世代相遇:看見「老年男同志」〉,《生命教育研究》,3(1):169-230。
2. 甘允良、蔡佳蓉(2015)〈運動作為男性氣概表現-論點與爭議〉,《中華體育季刊》,29(2):頁145-151。
3. 呂思嫺、林雅容、邱大昕(2013)〈台灣女性視障按摩師的職業污名管理〉,《身心障礙研究》,11(2):101-114。
4. 呂思嫺、邱大昕(2011)〈是按摩也是管理:探討女性視障按摩師如何維持勞動時的身體疆界〉,《身心障礙研究》,99(4):253-265。
5. 林芳玫(1998)〈當代台灣婦運的認同政治:以公娼存廢爭議為例〉,《中外文學》,27(1):56-87
6. 林純德(2009)〈成為一隻「熊」台灣男同志「熊族」的認同型塑與性/性別/身體展演〉,《臺灣社會研究》76:57-117。
7. 邱大昕(2009)〈被忽略的歷史事實:從視障者工作演變看大法官釋字第六四九號解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55-86。
8. 徐宗國(2001)〈拓邊照顧工作:男護士在女人工作世界中得其所在〉,《臺灣社會學刊》, 26:163-209。
9. 畢恆達(2003)〈男同性戀與父母:現身的考量、策略、時機與後果〉,《女學學誌:性別與婦女研究》,15:37-78。
10. 陳志洋(1997)〈視障福利與職能的第二個春天:淺談視障者跨世紀的生涯再設計〉,《福利社會》,61:22-24。
11. 陳韻如、劉奕均(2015)〈男性居家托育照顧者:聯合托育中的認同與性別分工〉,《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36:105-144。
12. 馮玉兒(2011)〈男同志愛戀健美體魄與健身文化之初探〉,《休閒與社會研究》,3:143-154。
13. 蔡茂寅(2012)〈性交易專區設置的行政法課題〉,《月旦法學教室》113:76-82。
14. 藍佩嘉(2009)〈照護工作:文化觀點的考察〉,《社會科學論叢》,3(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