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7 08:0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惠嵐
研究生(外文):Li, Huilan
論文名稱:國中學生生活適應與快樂感之相關研究-以嘉義縣國中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fe Adjustment and Happi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iayi County
指導教授:張學善張學善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ng, Hsuehshan
口試委員:孫台鼎陳瑛治
口試委員(外文):Sun, TaidingChen, Yingchin
口試日期:2013-06-1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靜宜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0
中文關鍵詞:國中學生生活適應快樂感
外文關鍵詞: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Life AdjustmentHappines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7
  • 點閱點閱:91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6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本研究旨在瞭解嘉義縣國中學生生活適應與快樂感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下,國中學生的生活適應與快樂感差異狀況及其相關情形,並了解生活適應良窳是否可預測快樂感受。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利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嘉義縣8個學校,以一至三年級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獲得有效問卷557份;透過個人基本資料、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快樂感受量表等研究工具,獲得所需資料,再以SPSS12.0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資料,歸納如下結論:
一、國中學生生活適應情況普遍良好,最能適應「家庭適應」最高,依序排列為「社會適應」、「自我定向」、「自我勝任」、「工作適應」、「學習適應」、「人際關係」,而以「自我意識」最低。
二、國中學生快樂感感受情況普遍良好,尤其最能從刺激爽快可以感受到快樂感,其次依序為「寧靜和諧」、「輕鬆自在」、「信心希望」。
三、本研究結果發現,在「人際關係」、「學習適應」、「自我意識」三個層面的生活適應男學生高於女學生;在「自我勝任」層面,女學生高於男學生;在「整體」生活適應方面,男學生優於女學生。
四、本研究結果發現,父母管教方式為「開明權威」類型的國中學生,其生活適應情形優於「專制權威」、「寬鬆放任」、「忽視冷漠」等管教方式。
五、本研究結果發現,學校規模為「小型學校」類型的國中學生,其生活適應情形優於「中型學校」類型的生活適應。
六、本研究結果發現,「大型學校」國中學生的快樂感優於「中型學校」、「小型學校」國中學生的快樂感。
七、本研究結果發現,國中學生「整體」及「各層面」的生活適應與學生「整體」及「各層面」快樂感之間呈現明顯關聯性,即國中學生生活適應情形愈良好,則學生快樂感受程度愈高。
八、生活適應的八個層面,能有效預測學生「整體」快樂感、「信心希望」、「輕鬆自在」、「刺激爽快」及「寧靜和諧」的情形。
本研究依據研究過程、研究發現與研究結果,以供教育相關單位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adjustment and happi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iayi County and know if the level of happiness could be predicted by the life adjustmen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used, accessing seventh to ninth graders in 8 schools by stratified sampling. Research participants were seventh to ninth graders students from Chiayi County. A total of 557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Based on Personal essential data, high school student life adjustment questionnaire and happiness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the questionnaire data. Through SPSS12.0 statistical software analysis,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Because the research still keep on going, so the finding will expect::
1.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fe adjustment is generally good, arrange in order:family adjustment, social adjustment, self-directed, self-competence, workadjustment, learning adjustm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lf-awareness.
2.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ppiness is generally good, arrange in order:the excitement of the story can feel a sense of happiness, quiet harmony, comfortable, and confidence hope.
3.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is:The male students’ life adjustment towar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learning adjustment,and self-awareness were better than their female students; the female students’life adjustment toward self-competence was better than male students; the male students’ life adjustment toward all the level of the life adjustment was better than female students.
4.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is:If parents’ bonding is belong to authoritative parentstyle, the student’ life adjustment was better than permissive-indulgent parent, authoritarian parent, and indifferent-uninvolved parent.
5.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is: small school’s scal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fe adjustment were better than medium school’s scale student.
6.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is:largeschool’sscale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more happier than mediumschool’s scale and small school’s scale.
7.Eight levels of life adjustment, the overall life adjustment and happiness ar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8.The level of happiness could be predicted by the life adjustment.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were made through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that could constitute future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education institutions.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i
誌謝v
目次vi
表次viii
圖次x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研究問題與假設5
第三節名詞解釋6
第四節研究限制7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生活適應內涵及其相關研究9
第二節快樂感內涵及其相關研究19
第三節生活適應與快樂感之關係探討29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研究架構與設計31
第二節研究對象33
第三節研究工具35
第四節研究程序40
第五節資料整理與分析42
第四章資料分析與結果
第一節國中學生的生活適應及快樂感之現況分析43
第二節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學生生活適應情形分析52
第三節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學生快樂感情形分析64
第四節國中學生的生活適應與快樂感之相關分析73
第五節國中學生的生活適應對快樂感之預測分析78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結論87
第二節建議9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95
英文部分108
附錄
附件一論文之問卷授權同意書109


中文部分
Martin E. P. Seligman著。洪蘭譯(2003)。真實的快樂。遠流:台北。
方暄涵(2010)。基隆市國民中學校長領導特質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基隆市國民中學校長領導特質與教師幸福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王文科著(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立璇(2011)。領導才能、決策品質、工作生活品質、身心健康、幸福感、組織競爭力與績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王昕釗(1995)。家庭結構、家庭關係與青少年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學生輔導36,108-118。
王柏元(1999)。台中縣國小原住民學童家庭因素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王莊民(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活適應、學業成就與偏差行為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耀進(2011)。休閒滿意度、工作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之影響:探索休閒偏好與工作偏好的干擾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全球快樂指數評比!丹麥、芬蘭、挪威最快樂。今日新聞網。2012年4月5日。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12/04/05/334-2801519.htm。
朱信翰(2009)。幸福程度之影響因子分析︰以台灣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江佩珊(2012)。國中生學業表現、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關聯:以休閒滿意度、神經質人格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何佳玫(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父母敎養方式、親子關係與其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何宜純(2009)。高中生人格特質、學校生活適應與其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佩芬(2011)。國中生自我概念、同儕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孟娟(2006)。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中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吳宗弘(2009)。高年級學童的家庭結構、希望感與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吳芳容(2012)。高雄市國中生家務參與、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金生(2008)。雲林縣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童壓力源及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吳珩潔(2002)。大台北地區民眾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彰化市。
吳新華(1991)。國小學童生活適應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4,199-253。
吳新華(1996)。兒童適應問題。台北:五南。
吳麗卿(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家庭系統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呂敏昌(1993)。國中學生的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心理社會幸福感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縣。
宋立鈞(2012)。高職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巫雪甄(2009)。「快樂學課程」對提昇國小六年級學童的快樂感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李育憲(2012)。國小教師宗教信仰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李佩珊(2005)。國小學童內外控、幸福感與情緒智力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李素菁(2002)。青少年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立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李惠加(1997)。青少年發展。台北市:心理。
卓石能(2001)。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岳筠蕙(2012)。高職餐飲科學生自我概念、家庭氣氛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林子雯(1996)。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文聰(2004)。國中學生之家庭功能、學校適應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正文著(2002)。青少年問題與輔導。五南:台北。
林正峰(2007年1月)。不丹,最快樂的窮國。商業周刊,1000。取自: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4120。
林正峰(2007年1月)。國家快樂力。商業周刊,1000。取自: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4128
林志哲(2010)。大學生感恩特質及其與社會支持、因應型態及幸福感之關係(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林佳慧(2011)。國小視覺藝術教師在職進修之生活適應與幸福感相關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宛潔(2008)。工作-家庭雙向衝突與心理健康、快樂之相關研究─以神經質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芳萍(2011)。國中生的完美主義、家庭氣氛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莉芳(2006)。感恩經驗與目標設定對幸福感效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林惠玲(2009)。新移民和本國籍子女資訊素養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雅婷(2012)。國中生之父母管教方式、挫折容忍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維良(2010)。助人為快樂之本?助人行為對促進幸福感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林慧婷(2010)。高雄市國中生霸凌行為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錦義(2012)。人格特質、生活適應與職業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某軍校的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侯伃珊(2011)。高中職學生正向思考、自我概念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施秀玲(2006)。外國學生來台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歷程之探究—以銘傳大學桃園校區外國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施協志(2003)。國中學生性別、年級、編班與壓力因應、自重感、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雲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施建彬、陸洛(譯)(1997)。幸福心理學。Michael Argyle 原著。臺北:巨流。
段秀玲(1988)。中途輟學國中生與一般國中生在生活適應及親子關係上差異之比較研究。輔導月刊,24,31-34。
段秀玲(1989)。不同制握國中生生活適應差異之比較研究。輔導月刊,25,36-42。
洪正彥(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洪秋蘭(2011)。國中生師生關係、同儕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洪榮鴻(2010)。高中職學生正向心理、自我期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洪蘭(譯)(2003)。真實的快樂。Seligman, M. E. P.著。臺北:遠流。
范梅英(2008)。青少年人格特質、感恩心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徐嫚淳(2007)。國中生生活壓力,自尊與其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復原力的觀點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殷惠美(2011)。國小學童社交技巧與快樂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浦憶娟(2009)。高中職教師人際關係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涂秀文(1999)。國民中學學生人格特質、人際關係與快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翁月仙(2009)。國中學生個人、家庭及學校生活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台北市。
張春興(200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出版。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張倪禎(2009)。感恩學習介入方案實施成效之研究-以國小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張雅惠(2012)。青少年家庭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台北市。
張麗瓶(2011)。新北市蘆洲區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教育部(2012)。101學年度國民中學校別資料【原始數據】。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99_basec.xls
曹海倫(2012)。老年人感恩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梁忠軒(2002)。國中生之幸福感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梁憶萍(2007)。影響國中學生上學意願之學校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莊榮俊(2002)。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自我傷害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莫麗珍(2003)。國中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台灣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許玉玫(2010)。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許瑞蘭(2002)。國中生依附關係、人際問題解決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郭芳庭(2010)。國中學生生活適應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郭俊賢(1994)。大學生的快樂經驗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台北市。
郭啟瑞(2005)。國小學童依附關係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郭添財(1991)。臺灣省南部地區國民小學最適經營規模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師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乃綺(2009)。國小學童之樂觀信念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李綢、蔡順良(2009)。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指導手冊。心理出版社。
陳杏容(2001)。青少年因應壓力行為之探討-憂鬱情緒與偏差行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佳玟(2011)。中部地區國中學生偶像崇拜、同儕人際關係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依璇(2011)。不同背景國中學生的學校希望感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金定著(2007)。青少年發展與適應問題-理論與實務。心理:台北。
陳姳蓁(2006)。東西方文化國小學生的快樂及創造力自我效能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思縈(2012)。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2012。
陳星孜(2010)。台北縣新住民與本國籍國中學生生活適應困擾與人際壓力因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縣。
陳玲婉(2012)。大學生樂觀、感恩與真實快樂關聯之研究:模式建構與驗證(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駱月絹(2005)。青少年真實快樂測驗的發展暨以有目的活動增進快樂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陳珍如(2009)。隔代教養學童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秋斈(2011)。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首府大學,台南市。
陳美伶(2007)。所得提高一定會讓快樂增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美玲(2010)。新移民子女父母管教方式與其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美華(2012)。大學生人際關係、學校投入與快樂感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貞樺(2012)。國小學童幸福感提昇方案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陳香利(2005)。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依附風格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貽照(2011)。感恩、生命回憶形式對高齡者幸福感的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毓茹(2005)。高雄縣市成人宗教態度、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瑩珊(2000)。國小學童依附關係、失落經驗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曉真(2009)。國小高年級人格特質、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錦雯(2009)。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學習成就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陳龍弘(2009)。感恩與青少年運動員幸福感:中介歷程與調節效果之探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台北市。
陳薪安(2012)。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同儕關係與師生關係對快樂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縣。
陳騏龍(2001)。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陳嬿竹(2002)。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陳麗好(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115-137。
陸洛(2003)。中國人幸福感量表。
傅齡德(2008)。大學生個人宗教性對助人行為與真實的快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曾筱婕(2009)。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親子關係與國中生幸福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黃玉臻(1997)。國小學童A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品傑(2008)。國小學生快樂活動、快樂感受、快樂條件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黃盈勳(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自我控制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若涵(2012)。高雄市國中生依附風格、親子關係及其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景揚(2010)。社區民眾自覺健康、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台中市。
黃詩惠(2011)。家庭文化資本與國中生學校適應、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以嘉義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曉樺(2011)。國中生家庭結構、生活適應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麗如(2012)。音樂才能班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首府大學,台南市。
塗振洋(1995)。性別、排行、就學階段、依附風格與妒忌經驗、快樂感受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台北市。
楊欣祝(2010)。新住民子女學校生活適應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嘉義縣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台南市。
楊俐容(98年9月22日)。快樂迎向新階段 適應力是關鍵。國語日報。2009/9/22,取自:http://www.mdnkids.com/
楊珮佳(2012)。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楊惠寧(2009)。國小退休教師人格特質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楊嘉琦(2011)。高中職學生的完美主義、生活適應與其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楊錦登(1998)。國軍軍事院校學生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台北市。
楊錦登(1999)。生活適應之探討。國教輔導,39(2),45-55。
楊錦登(1999)。論述生活適應。菁莪季刊,11(3),41-47。
葉千綺(2010)。高雄縣市國小教師正向心理特質、工作壓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葉成根(2008)。青少年的快樂感、依附關係與自殺意念之關聯性研究─以高中職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詹玉玫(2010)。學校行政支援與新住民子女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彰化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廖宴雪(2012)。國小高年級學生同儕衝突、因應策略及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廖張鷬(2008)。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及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中縣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廖梓辰(2002)。家庭人際互動與家庭和諧、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趙君綺(2008)。從華人雙文化自我角度驗證性別與世代在幸福感來源上的差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桃園縣。
劉仿桂(2010)。國中學生人格特質、非理性信念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劉秀雯(2012)。獨生子女依附關係、社會興趣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美吟(1993)。台南市離異家庭國中生生活適應之訪談研究。中華輔導學報,6,195-230。
劉焜輝(1985)。師大學生自我概念生活關係適應關係之研究。台北:師大。
劉毓婷(2012)。不同地區國中生學習態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蔡巧雀(2010)。國中學生家庭結構因素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南市北門區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
蔡玉芳(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背景對情緒穩定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為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宜珍(2004)。小一學童學校生活適應與學習表現研究-以台東縣某國小幼小銜接活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台東市。
蔡順良(1985)。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態度與學校環境對國中國生自我肯定及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8,239-264。
鄧守剛(2008)。非行少年依附關係、社會興趣對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縣。
賴育翎(2011)。國小學生知覺教師管教型態與快樂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賴沛蓁(2012)。護理系學生主觀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護理研究所,台中市。
錢玉玲(2009)。國中生班級氣氛、學習滿意度、導師領導行為與班級生活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駱月絹(2005)。青少年真實快樂測驗的發展暨以有目的活動增進快樂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戴淑梅(2005)。國中生的性別、同儕關係,人際壓力因應策略與生活適應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謝青儒(2002)。父母參與與子女性別角色概念、性格特質、幸福感及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謝雅如(2012)。國小學童學校生活適應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謝璟婷(2008)。國小中高年級學童正向心理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簡文敏(1986)。大學生的生活適應。輔導月刊,22(3),5-9。
簡茂發(198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8,1-90。
簡茂發、何金針(1987)。國中學生性別角色與生活適應及學習成就之關係。測驗年刊,34,117-136。
顏映馨(1999)。大學生的生活風格,人際親密和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顏嘉慧(2007)。大學碩士在職專班之人格特質、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魏國金(2006)。丹麥是世界最快樂的地方。自由電子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ug/2/today-int8.htm。
羅婉麗(2001)。國中小學生生活適應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羅華容(2007)。宗教信仰與幸福感:以日蓮正宗基金會信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台北市。
譚家瑜譯(2012)。Tal Ben-Shahar著。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台北:天下雜誌。
蘇文欣、段秀玲(1985)。國中女生在生活適應及人格特質上的差異研究。輔導月刊,21(4),38-43。
蘇依蓉(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親子衝突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蘇建文(1978)。親子間態度一致性與青少年生活適應。教育心理學報,11,25-35。
蘇建文、陳小娥(1977)。父母教養行為與少年生活適應。教育心理學報,10,91-106。
英文部分
Daily Mail Reporter. (2011, April 18). Happiness is U-shaped:Why we have to wait until 45 to become less grumpy.Daily Mail. Retrieved April 18, 2011, from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378024/Happiness-U-shaped-Why-wait-45-grumpy.html
Adrian White. (2006). The first ever World Map of Happiness. (Analytic Social Psycholog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produces first ever global projection of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first ever World Map of Happiness.) Abstract Retrieved July 27, 2006, from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06-07/uol-uol072706.php
Argyle, M. (1987).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Diener, E., & Emmons, R., & Griffin, S. (1985).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49, 71-75.
Diener, E., Sandvik, E., Seidlitz, L., &Diener, M. (199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relative or absolute. Social Indicators.
Michael Argyle. (2001).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Routledge. Research, 28, 195-223.
Seligman, M. (2002). Authentic Happiness: 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 New York: Free Press.
Fordyce, M. (1986). The psychap inventory: A multi-scale test to measure happiness and its concomitant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8(1), 1-33.
Argyle, M. & Peter H. (2002). The Oxford Happiness Questionnaire: a compact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3, 1073–108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