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7 14: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承安
研究生(外文):HSIEH,CHENG-AN
論文名稱:客家打石工藝之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 以墓碑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Hakka Stone Crafts: Taking Tombstones for Example
指導教授:劉煥雲劉煥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U,HUAN-YUN
口試委員:鄭明中吳煬和
口試委員(外文):CHENG,MING-CHUNGWU,YANG-HO
口試日期:2021-07-1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聯合大學
系所名稱: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語言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1
中文關鍵詞:客家墓碑打石傳統工藝
外文關鍵詞:hakkatombstonesstone-carving techniquetradition skills
數位影音連結:客家打石工藝之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 以墓碑為例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5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客家打石工藝之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以墓碑為例》是一部敘述3位傳統與現代的墓碑打石師傅生命經歷的記錄片。透過主角敘事的方式,從當事人的視野角度看自己的生活文化與生命期許,描述傳統手工技藝從興盛到沒落,及試圖創新與轉型的奮鬥歷程。
從小在銅鑼老街,邱雲招經營的墓碑打石店隔壁長大的我,接觸記錄片後,有感於將墓碑打石文化的口述歷史型態轉換成影像記錄的急迫性,所以決定要把傳統墓碑打石工藝文化與創新發展,透過影片的錄製做保存。傳統工藝共同面臨後繼無人必須轉型與創新的問題,消失的傳統技術和人物不會再重現,在科技產品方便取得的現在,我們必須及時為凋零中的客家傳統工藝做影音紀錄,為了保留傳統技藝,這種模式值得大家立即付諸行動。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Hakka Craftsmanship: Taking Tombstones as an Example” is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life experiences of thre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tombstone masters. Through the protagonist's narrative method, he looks at his own life culture and life expecta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arties, and describes the struggle of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 and attempts to innovate and transform.
Growing up in Tongluo Old Street, I lived next to the Tombstone Dashi shop run by Qiu Yunzhao. After contacting the documentary, I felt the urgency of converting the oral history of the Tombstone Dashi culture into video records, so I decided to change the tradition. The tombstone craftsmanship culture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re preserved through the recording of the film. Traditional crafts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 that no one in the future must transform and innovate. The lost traditional techniques and characters will not reappear. Now that the technological products are easily available, we must promptly make audio-visual records of the withering Hakka traditional crafts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tradition. Skills, this model is worthy of immediate action.

目錄

致謝辭 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目錄 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壹章 創作理念 1
第一節 創作動機 1
第二節 創作背景 3
第三節 創作目的 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墓碑文化與打石工藝 6
一、墓碑來源 6
(一)墓碑材質 9
(二)墓碑尺寸測量工具 9
(三)墓碑刻字 10
(四)墓碑文字 11
二、墓碑工藝文化足跡 12
第二節 傳統手工墓碑打石與現代噴砂技術 17
第三節 影片文獻 20
第四節 小結 23
第參章 創作過程與拍攝計畫 24
第一節 紀錄片形式 24
一、什麼是紀錄片 24
二、紀錄片模式 25
三、紀錄片觀點 26
四、客家紀錄片及傳播效力 26
第二節 影片企畫書 28
一、影片名稱 28
二、拍攝大綱 28
三、主角介紹 29
第三節 拍攝計畫 30
一、影片拍攝時間表 30
二、拍攝流程 31
第四節 拍攝規劃 32
一、訪談大綱 32
二、製作與指導 33
第肆章 結論與建議 35
第一節 紀錄片拍攝後感想 35
第二節 紀錄片拍攝結論 36
第三節 問題與建議 37
第伍章 公播迴響 40
第一節 放映情形 40
第二節 觀後心得回饋分享 42
第三節 小結 76
第陸章 結論 77
附錄 79
附錄一:實際拍攝經費開支紀錄表 79
參考文獻 80

目錄

致謝辭 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目錄 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壹章 創作理念 1
第一節 創作動機 1
第二節 創作背景 3
第三節 創作目的 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墓碑文化與打石工藝 6
一、墓碑來源 6
(一)墓碑材質 9
(二)墓碑尺寸測量工具 9
(三)墓碑刻字 10
(四)墓碑文字 11
二、墓碑工藝文化足跡 12
第二節 傳統手工墓碑打石與現代噴砂技術 17
第三節 影片文獻 20
第四節 小結 23
第參章 創作過程與拍攝計畫 24
第一節 紀錄片形式 24
一、什麼是紀錄片 24
二、紀錄片模式 25
三、紀錄片觀點 26
四、客家紀錄片及傳播效力 26
第二節 影片企畫書 28
一、影片名稱 28
二、拍攝大綱 28
三、主角介紹 29
第三節 拍攝計畫 30
一、影片拍攝時間表 30
二、拍攝流程 31
第四節 拍攝規劃 32
一、訪談大綱 32
二、製作與指導 33
第肆章 結論與建議 35
第一節 紀錄片拍攝後感想 35
第二節 紀錄片拍攝結論 36
第三節 問題與建議 37
第伍章 公播迴響 40
第一節 放映情形 40
第二節 觀後心得回饋分享 42
第三節 小結 76
第陸章 結論 77
附錄 79
附錄一:實際拍攝經費開支紀錄表 79
參考文獻 80


圖次

圖1-1:民國68年銅鑼老街店鋪示意圖 2
圖2-1:傳統墓碑 7
圖2-2:碣 7
圖2-3:墳墓構建 8
圖2-4:丁蘭尺 9
圖2-5:邱雲招手工刻字 10
圖2-6:邱雲招上金箔 10
圖2-7:鄧智翔噴砂陰刻墓聯 10
圖2-8:鄧智翔噴砂陽刻墓聯 10
圖2-9:墓碑合字 11
圖2-10:墓碑文字形制 11
圖2-11:錘仔 14
圖2-12:鐵橇 14
圖2-13:尖仔 14
圖2-14:鐵尺 14
圖2-15:墨斗 15
圖2-16:風箱 15
圖2-17:鏨仔 15
圖2-18:發電機 15
圖2-19:打氣機 16
圖2-20:砂輪機 16
圖3-1:傳播方式 27
圖3-2:影片進度圖 30
圖3-3:拍攝流程圖 31
圖3-4:Canon SX740 HS 33
圖3-5:Canon PowerShot SX70 HS 33
圖3-6:OPPO Reno4 Z 34
圖3-7:IPHONE6s plus 34
圖3-8:SKIER UA-103 34
圖3-9:SONY VCT-R640 34
圖3-10:Movavi Video Suite 34
圖3-11:Acer swift1 34
圖5-1:宣傳海報 40
圖5-2:宣傳邀請卡 40
圖5-3:客傳所網頁公告 41
圖5-4:藝文訊息公佈欄 41
圖5-5:公播現場動線引導 41
圖5-6:排隊簽到 41
圖5-7:公播前影片說明 42
圖5-8:公播觀賞 42
圖5-9:觀後心得回饋 42
圖5-10:大合照 42





參考文獻
一、參考書目
井迎兆譯(2020),《紀錄片導論》。臺北市:五南。(原書Bill Nichols. [2001] Introduction to documentary. 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王亞維譯(2000),《製作紀錄片》。臺北市:遠流。(原書Michael Rabiger. [1992]. Directing the documentary. Waltham: Focal Press.)
王慰慈,2000,《紀錄與探索——與大陸紀錄片工作者的世紀對話》。臺北市:遠流。
何培夫,2002,〈台灣碑碣概覽(上)〉。《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8卷第2期。
彭志明,陳儀玲,李浚銨,卓盈君,劉榮春,李錦標,蘇美汝,陳朝棟,陳亮
許細妹,林玉文等(編撰),2006,《苗栗老店風華》。苗栗縣:苗栗縣文化觀光局。
曾國棟,2003,《台灣的碑碣》。新北市:遠足文化。
楊國柱,1998,《打造往生天堂——台灣墓地管理的公共選擇》。新北市:稻鄉。
楊正男,龔萬灶,徐清明,2014,《客語辭典》。苗栗市:楊正男,龔萬灶,徐清明。
劉榮春,2007,《苗栗老行業》。苗栗縣:苗栗縣政府出版。
鄧榮坤,2014,《客家禮俗文化》。苗栗縣:苗栗縣政府出版。
鴻宇,2005,《禁忌》。北京市:中國社會出版社。
二、參考影片
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拍攝(2012),《熔入新意薪薪相錫——2012國家工藝成就獎錫藝工藝家陳萬能》。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cri/zh_tw/media/40537。
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拍攝(2013),《指尖‧竹夢——2013工藝成就獎得獎者李榮烈紀錄片》。https://imedia.culture.tw/channel/ntcri/zh_tw/media/40536。
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拍攝(2016),《臺灣硘聲——2016工藝成就獎得獎者林添福先生紀錄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bQ181iYmpU。
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拍攝(2018),《超以像外——2018年國家工藝成就獎結晶釉大師孫超紀錄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2hFujTk-AQ。
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拍攝(2019),《頂真傳藝——2019年國家工藝成就獎得獎者葉經義先生紀錄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GrhbYAdUr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